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7-9-12 11:48:51
|
只看该作者
8 E0 _, y+ X( i& v+ F$ X着眼未来
: w7 t @6 A1 A, z% g" ~/ V i3 ]& c8 }4 `: T6 q8 @9 r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方强邻在我国“三北”边境上陈兵百万。钢铁洪流给予我军的巨大压力,迫使我陆军的作战体系建设不得不以反坦克作战为核心目标。具体到北方部队的步兵班,13个人组成的班里居然配置了2个2人制69式4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组和1个2人制班用轻机枪组。这就造成了步兵班在遂行反坦克任务外的其他任务时,作战弹性和战场适应性极差,突击力也不足。南方部队的步兵班编制11人,和北方步兵班相比,班里少了1个2人制69式4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组。
* z2 j& K) t& X; B$ ^/ O. _) Z. C4 ~3 d8 @8 w
7 h5 f. S, R1 R7 Z: w0 } r! k在冷战时期,由于苏军钢铁洪流的压力,我军步兵班里编制了1至2具69火箭筒。
3 U. p. v6 a% ^; N; Y
7 L6 P5 ]. G3 p: T9 o/ |6 f# i$ S到冷战末期,随着北方威胁的减轻,以及新一代81式枪族的问世,我军摩托化、机械化程度加强,步兵班逐渐缩减到9人,而且分成了步枪组、机枪组和火箭筒组。不过随着坦克防护力的增强,69式火箭筒用于反坦克已力不从心,于是便配发了多用途火箭弹,成了步兵班里的“微形步兵炮”。 u7 ^ Y7 @- c
$ t$ D8 d: W" P) C
+ M& I$ J+ L" c/ V- N: d0 O R% a
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69火箭筒仍是步兵班主要支援火力
5 p) ?7 U3 r: F: `- @- V' n
# ~' t1 d; F4 ], W8 |
3 V3 E( a1 G/ V, f; w* u7 ^到本世纪初,随着新一代小口径枪族和替代69式火箭筒和78式82毫米无后座力炮的PF98/PF98A式120毫米重型火箭筒配发到连队,我军步兵班的武器配备发生了深刻变化。据网络披露的信息称,在2003年军事科学院编制的步兵分队战术教材中,9人制步兵班仍分成机枪组,火箭组和步枪组。机枪组装备1挺95式轻机枪。火箭筒组用PF98/PF98A式120毫米重型火箭筒取代了69式火箭筒。除火箭筒组外,步兵班其他成员都要携带1枚PF89式80毫米一次性轻型多用途火箭筒。% U$ Y# Y! ]" H2 Z8 I0 B) g
$ D+ o; u/ ]7 F( V( Z/ B n, K
# Z3 e1 D8 _# {/ V+ p/ v
PF98重火箭筒训练画面" F0 h! \ |4 P( M& ], E
% l6 U9 x' \% V6 \不过,以上信息从未得到官方正式确认。相反,军迷们从央视7套的《军事报道》节目中,倒是发现我军步兵班的编制多种多样。有1个步兵班装备2挺87式自动榴弹发射器的,有装备2挺95式轻机枪的,还有步兵班装备88式通用机枪甚至89式大口径重机枪的。如此五花八门的编制方案,让人宛如“雾里看花”般迷茫。不过细想一下也就释然了:我国国土广阔,潜在的冲突爆发点为数不少。各个作战方向部队面临的作战环境和作战对象千差万别,一种编制方案绝无可能包打天下。各部队居安思危,为提高战斗力而在编制上积极探索,是值得鼓励的好现象。3 K0 G- e1 H& w. N. K5 K7 q
) C/ @. o* [" D6 ?. L8 Y
当下,我军正在进行新一轮军事改革。具体改革方案,外人无从知晓。不过从7大军区改制成5大战区后,陆军又由18个集团军缩编成13个集团军,并重排番号来看,此轮军改的力度之大,可能远超外界想像。如果军改按时顺利完成,我军的编制体制将会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少军迷主张一切向美军看齐,并对“红箭-12”配置到步兵班,抱有极大的期望。
0 l, m( V; k( l4 x' j. B* `6 A4 E4 x# ~& N, \
, y" T) s# u2 o5 W# {6 s) [7 K央视7套《军事报道》节目中出现的我军1个步兵班合影。+ U2 H- K" U& @
! u3 _" c# k r, Y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此轮军改的目标之一,是在2020年左右实现全军机械化。就连诸如空降兵、山地步兵这样的传统轻步兵,也要实现轻型机械化。实现机械化后,步兵班乘装甲载具进入战场,对班组武器的携行性要求没有那么高了。乍一看,确实具备了给班组配备“红箭-12”的条件。但是,机械化部队的精髓,或者说主要战斗力来源,是坦克、步兵战车、武装直升机这样的重武器。机械化部队的反坦克原则也是尽可能在远距离上,在敌坦克还未能对我机械化部队产生实质性威胁的情况下,率先将其摧毁。机械化步兵的任务,是伴随坦克和自行火炮等机动装甲平台发起冲锋,消灭试图接近的敌反坦克手,清扫和巩固占领的敌军阵地,并在城市、山地攻防战中配合坦克作战。因此,机械化步兵班即便是配备反坦克武器,不管是占编制的还是不占编制的,本质上都是起个拾遗补缺的作用。
# e3 I+ H4 d, l o5 t
' k) X0 t/ k8 E更何况我军规模世界第一,在装备发展上的历史欠账较多。在目前军费仍不算宽裕的情况下,陆军不去优先采购目前数量还远远不足的99A主战坦克、武直10武装直升机,而是为步兵班增配“红箭-12”反坦克导弹,实属本末倒置的愚蠢行径。更何况我军因重型机械化部队不足而发展出来“红箭-10”、“红箭-9”重型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红箭-8”中型反坦克导弹和老而弥坚的“红箭-73D”反坦克导弹,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性能上并不落伍。 0 V* Z, C1 w' J/ k% ]- I+ x. V
6 i8 |% i1 d+ m. C3 k; J
8 W! O7 }/ m6 l2 Z) ?央视7套中出现的我军步兵班PF98重型火箭筒组。* J y' y& w6 S! E, y
$ O4 O1 R9 y! F: f: @/ s# J" H# L
假设在未来的集团军——旅——合成营三级体制中,将原先的集团军、师、团级的反坦克导弹层层下放的话。那么集团军配备射程达10000米的“红箭-10”反坦克导弹发射连(每连9部车)、旅配备射程达5500米的“红箭-9”反坦克导弹发射连(每连9部车)、营配备射程达4000米的“红箭-8E”发射连(每连12部发射架),每辆04A步兵战车上还有一部“红箭-73D”反坦克导弹发射器,再辅以各级炮兵发射的末敏弹。这样的编制配备,即便是没有空军的遮断和陆军航空兵的力量加成,也足以碾压我国周边任何一支装甲力量了。0 J8 L. ?+ h! E& K0 e
$ ?2 {0 [. ~7 _9 j8 v, p) l: ]* f因此笔者认为,在不大可能与美军发生大规模陆战的情况下,此轮军改后我军机械化步兵班并没有配备“红箭-12”的现实需求,经济上也不允许。只有诸如特种部队、空降兵这样很难大量装备重型反坦克导弹发射车,自身装甲力量又很薄弱,但是却有可能遭遇敌装甲力量进攻的轻型部队,才比较适合装备“红箭-12”便携式反坦克导弹。这似乎也可解释,为什么出现在央视7套《军事报道》节目中的“红箭-12”,都没涂成标准的军绿色,而仍如珠海航展上的展品一般,发射筒涂成白色,并在筒身上用英文标注“RED ARROW 12”字样了。因为这款坦克虽然获得了军方编号,但部队并不着急装备,目前只在少数试验分队中试用。/ h' N) x K+ T0 \
; i; r$ O/ e B: k, B
5 i; f9 r+ A9 f8 y0 S, v
在央视7套《军事报道》节目中出现的“红箭-12”筒身依然是白色,依然用英文标注导弹型号,显示此款导弹仍在试用中,并无已经装备部队的证据。) F) |! z3 d+ y6 b- H
( t' i! J" e/ o4 S3 f: `笔者觉得,对于我军的步兵班来说,目前装备PF98∕PF98A重火箭筒,足以完成步兵班作战范围内的反工事、反火力点和辅助反装甲任务,是一款在性能、重量、造价上颇为均衡的步兵火力支援武器。当初研发时为了取代营级82毫米无后座力炮和连级40毫米火箭筒的PF98重火箭筒,在经过部队试用并经减重发展出PF98A后,将其编配到步兵班一级,充分表明了部队对这款武器的认可。
- b2 U( X1 y+ g$ ^8 ]; S y5 ~, d& e4 u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PF98∕PF98A毕竟是款火箭筒,发射时的尾焰和后方危险区的存在,让其在阵地选择方面受到一定限制。较大的口径也限制了携带量。而本轮军改前,网络流传的步兵连配备了多达54枚的PF89式一次性多用途火箭筒虽然重量轻,但80毫米的口径限制了其威力及射程,且不具备在密闭空间内的发射能力。这让将来很可能会面临城市攻坚战的我军步兵班很可能会陷于被动境地,为胜利不得不付出更多代价。因此笔者以为,对于我军来说,尽快研制出一款采用平衡抛射原理、配有攻坚弹头和温压弹头的大中口径一次性火箭筒才是当务之急。
1 x( E% W( d+ z0 G* V! K; F4 ~0 u8 [( Z! F
个人一孔之见,候教方家。8 W6 k9 }* i9 p' K* S# Z
6 ]5 O0 J" q( A- `8 y4 @. r
6 g4 V9 A. U) n9 t, A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