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7-4-7 08:53:55
|
只看该作者
- Y' n' K) S1 P' _$ q2 _ d! E
5 r+ P9 w' l0 Y8 I! O s8 J众志成城
2 O/ H) ^2 B' r* E' {! }
B' P( D) i& W苏伊士城位于苏伊士湾,既然是埃及第二大港口,也是塞得港省省会。它控制着苏伊士运河南端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苏伊士运河沿岸一带是一片沼泽地,车辆根本无法行驶。从苏伊士运河西岸至城东一带,长有稠密的高草和树林,不便地面观察,车辆无法运动。1 L4 c! Z; f' g
& ]+ B8 N& K! K# L' k苏伊士城不仅战略地位重要,而且它正好处在埃军第3集团军的唯一交通线上,城内贮有第3集团军堆积如山的各类补给物资。虽然以军事先对此一无所知,但一旦该城易手,埃军第3集团军就将面临弹尽粮绝的绝境。从政治上看,如果以军夺占了苏伊士城,以色列不仅可以粉碎埃及散布的“以色列小股偷袭部队正在被歼灭”的谎言,而且还可控制联合国部队的监督区(联合国派出紧急部队担负监督停火和划定埃以双方控制区的使命)。因此,无论谁占有苏伊士城,都会在谈判桌上处于有利地位。
9 P- A: ?: K3 ~2 }6 ]- q! [1 f9 I% d5 j, ]
由于长年战火,到赎罪日战争爆发时,古老的苏伊士城业已十分破败。城中的绝大多数建筑物,都是泥土或灰泥建筑的二、三层楼房住宅,较大的政府大厦和一些企业建筑物则是钢筋水泥和砖石结构。一些六至八层大型公寓住宅,也是钢筋水泥结构。大部分楼房都有很大的阳台和平台。这些楼房四至六座成一排,大部分楼房的上几层建筑,都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的“消耗战”期间被以军炮火击毁。在居民区,房屋相距仅一、两米。狭窄的小巷几乎四季见不到阳光,车辆通行极为困难。楼房大部分为平顶,从楼内很容易上去。走廊的窗子一般都不装玻璃,楼上几层多装有拱形窗,便于通风,但见不到阳光,可作为反坦克武器良好的发射阵地,无后座力炮的后喷火焰的危害要比在欧洲式建筑物中发射时要小得多。楼房内设有地下通道,但步兵可以楼顶之间徒步运动。& h U- ]! W* ?0 H: A. K
, s: t- y) {' |( y6 Z/ \
苏伊士城市区仅有的几条大街很宽阔,街两旁的房屋有的相距二百米以上。这些街道长而笔直,利于守军使用反坦克导弹和其他直射武器。该城的主要城门有三个,出城门后可分别沿公路通往伊斯梅利亚、开罗和阿达比亚。通往北部伊斯梅利亚的公路是一条沥青路,路宽可容一路坦克纵队通过。通往西北开罗方向的公路可容两路坦克纵队并列通过。城门以内是一条宽二百米的大街,直通市中心。苏伊士城至阿达比亚的公路,由城南入城与市区大街相连,尔后折向西,进入市工业区。
) G0 V( c( y8 ^* z6 ~, l& e, s2 {, q# f* W
早在赎罪日战争爆发前一年,埃军就着手制订了苏伊士城的防御作战计划,成立了军政府。战争开始后,军政府主席即全权负责处理军、政、民一切事务。苏伊士城60%的居民,在战争开始前一年就疏散了,只留下了必要的居民和人员,包括警察、消防队员、政府官员、银行办事员、仓库保管员、面包师、药商和医院工作人员等,这些人都受到了使用武器的训练。各主要城门由埃军第3集团军宪兵把守。5 Z6 a% Z2 L/ Z- K7 t
+ D2 \6 M% S5 y% _
战争爆发前一个月,军政府当局就向民兵发放了武器,并进一步加强了对民兵的训练。较小的城门用碎石堵塞或以地雷封锁,必须使用的城门也都做好了随时破坏和堵塞的准备。炮兵和侦察小组在预先选定的建筑物上构筑了预设阵地。指挥所和急需物资补给站开设在能够确保安全的银行地下室内。食品之类的供应站设贮藏室和库房内,军用和民用交通工具全部集中使用。市内主要街道上都设有歼敌地域。影响发扬火力的建筑物全部拆除。发射阵地通常选择在较坚固楼房的最下面两层。) c* ?4 o# X# l2 |+ X7 B# G
- {+ m; n0 |$ j0 d! S, m在以军突入苏伊士河西岸后,埃及方面决心死守苏伊士城,不使其落入以军手中。为便于从运河东岸进行炮火支援,10月16日至21日,埃及第3集团军拟定了炮兵火力支援计划,在横跨运河的桥头地带部署了两个坦克营以守卫大桥,并为城东北守军提供掩护火力。为增强苏伊士城的防御力量,埃及第3集团军从每个旅中抽调一个AT-3“萨格尔”反坦克小组和三个火箭筒小组,从每个营抽调了一个机枪小组加强苏伊士城城门地区的防御,或者配置在歼敌地域周围。在以军发起进攻前,苏伊士城还得到了埃军第19师部分部队的加强。6 d M2 p+ q8 R8 h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