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0-4-8 10:45 |
---|
签到天数: 227 天 [LV.7]分神
|
( P F& C) @8 v8 u3 i不知何时,妻子的案头摆了一部古文观止。偶尔抓来信手一翻,却被一篇当年背诵下来的古文吸引了目光,不由得暗诵一遍全文。读之前的时候正欲昏昏然的午睡,却没有想到读之后有如被灌输了真气一般,心胸豁然,一股沉郁顿挫的豪放之气充斥其中。也同时想起了《二十四诗品》中的雄浑之品: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这篇文章却正是雄浑的古文典范。不卖关子了,这便是今天要说的《吊古战场文》。文字不长,先引用一下;读者可以感受一下。最好能大声读之这样便可觉得自己的声音之中隐有风雷之势。3 g% ~3 n: M9 e, b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挺亡群。亭长告予曰:“此古战场也,尝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 S& E. z" }1 i+ a. ^
吾闻夫齐魏徭戍,荆韩召募。万里奔走,连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地阔天长,不知归路。寄身锋刃,腷臆谁愬?秦汉而还,多事四夷,中州耗,无世无之。古称戎夏,不抗王师。文教失宣,武臣用奇。奇兵有异于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呜呼噫嘻!% j5 } W; g2 Z6 C
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野竖旌旗,川回组练。法重心骇,威尊命贱。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声析江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鸷鸟休巢,征马踟蹰。缯纩无温,堕指裂肤。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杀气,以相剪屠。径截辎重,横攻士卒。都尉新降,将军复没。尸踣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可胜言哉!鼓衰兮力竭,矢尽兮絃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暴骨沙砾。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Y% I( N% |+ i( U5 G1 l% W
吾闻之:牧用赵卒,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汉倾天下,财殚力痡。任人而已,岂在多乎!周逐猃狁,北至太原。既城朔方,全师而还。饮至策勋,和乐且闲。穆穆棣棣,君臣之间。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民,万里朱殷。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徧野,功不补患。 K. H" a2 t* }! `3 U4 v0 [3 j! Y+ w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寤寐见之。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无依。必有凶年,人其流离。呜呼噫嘻!时耶命耶?从古如斯!为之奈何?守在四夷。”" s- T/ h: T9 s: g" G
% j3 w+ z) z' {( D# e文章不长,五段而已。但却是骈文与骚体相容,描述与评论相间。骈文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性和骚体读起来唏嘘满腹的模式水乳交融般和谐。最合适的场合是拿来旁若无人的大声诵读,一篇文字读下来的感觉如同老郭说的相声桥段一般——恨不得马上找个恶势力决一死战。我是高中的时候为了高考语文的阅读量而背诵的。每次在早读上怒诵此文,都爽的飞起。
9 `4 \9 u" l! F6 {; ^0 V1 r此文的作者李华也很有意思,人生的曲线是个典型的抛物线。虽然是河北赞皇人——典型的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但却20岁中进士(开元二十三年),28岁登博学鸿词科。历任监察御史、右补阙。这是人生顶峰,后来却是安史之乱被裹挟做了伪官。清算时贬到杭州做司户参军。后来因中风去官,死前隐居山阳(今焦作)。但是文名颇盛,算是后来公认的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柳的滥觞。
! n: P2 r# p# l2 Q* E5 s, {
. Y& ~; D- V v8 A分开来看,个人口味,喜欢的是第一段之中的古战场写景的描述。寥寥数语,便是如同航拍镜头般天地开阔的全景。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里的大气磅礴的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四字连句,而且通押真文韵,确实是骈文为体,散文为用。
6 t8 N" _' Y" c- e8 {( H
" x% |6 ?( p2 w' b/ k$ [第二段的议论却是愤儒的论辞,重点在于“奇兵有异于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陈腐的紧,言辞还算犀利,但是调子实在陈腐。套用现在的话就是不明白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的普世真理。- |9 x1 d; _% M: y5 X, n
第三段是此文之文胆。我最喜欢的也是这一段,四六句骈文,先天韵转鱼模韵;到“可胜言哉”。描绘的是第一人称的战场将士观感。情景悲壮惨烈,情绪沉郁顿挫。一种列队战场随军厮杀的既视感充溢在骈韵文中。以电影的镜头而论,可以比拟打的冷兵器战争场面中的壮士视角:领命上阵,舍命攻杀,百战余生,却进退两难。后面一大段骚体有国殇之风骨,以骚体之形式而行散文之实语;也确实是能够为韩柳之滥觞了。这一段也是我最喜欢诵读的部分。这段文字读起来,比译注的《海燕》要雄浑百倍。个人以为这是古文雄浑文字的一个巅峰,以白话文难以做到。白话文要想达到此类效果,文明就会变成口号式的空洞无味,粗俗就会变成粗口式的豪强横蛮。而古人以四六字的骈文加上兮啊兮的骚体,表达的如此有效果也确实是我中华古文的专有特色。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真正才气的音乐人谱曲,如果能得到一段类似将军令的古曲支撑,这一段应该远胜风靡华语界数十年的《男儿当自强》。
! A% ~% v* X& A) v9 Q6 P; {
5 X, [1 h: R) i+ D2 [
第四段是过秦论式的策论,这也是我所讨厌的部分。文人言国策,难免不铺陈肆意。对仗的骈句、典故;押韵的起承转合。掩盖不了的是纸上谈兵式的空虚。“莫道书生空议论,头颅抛处血斑斑”。以李华的身世,再看看苦守睢阳的张巡、骂贼而死的颜杲卿。策论的意义也就明了了。
8 d+ _5 A3 J4 g" I7 ^第五段却又是结合着作者的自身感悟的论理文字。将心比心,以生悲死。因为是身经乱世,写得到也还是情真意切。所以确实也还是一流文字。但却没有了第三段巅峰的感觉。, J( D" j5 {6 l/ t/ k
- Q. a' q" V) R' k2 l! b总而言之,古战场文,寥寥数百字。如果以现在的剧本手段分镜拍来,怕不要上百镜头,投资亿万。而古之文人,一茎秃笔,半砚残墨,便可为此雄浑若斯的一段千古传唱的吊古战场文。实在是瞠乎奇迹啊。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