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家的事情太多了,一时没上来。
2 ^) } L, R$ V-------------------------------------------
. V; N5 o$ H: Q. n/ v(三)龙的惊人美丽和巨大
& n/ L7 y2 I H, s) G$ b% z$ P/ F f& n; a
龙不是一种普通的光现象,它给人以无以伦比的视觉感受。它的光采焕然,变幻虚灵,让刘向作“忽微哉,斐然成章”的慨叹。孔子在马王堆汉墓帛书《二三子问》篇中对龙有这样的评述:$ d7 I/ W# y1 l2 h
“智者不能察其变,辩者不能(言)其美,至巧不能贏其文”。 l* [: I m( A: m8 ]
他强调了龙的三个方面的特点:灵动变化万端,最聪明的人也预料不到。美丽得难以形容,最善言辞的人也描述不出来。纹式巧夺天工,能工巧匠望而兴叹。孔子肯定没有见过真的龙,但他是当时最有学识的人之一,这番评述是一定基于上古流传下来的对龙的认识。
. `* H' }% V1 A, u. r! w0 F
9 F; P6 j( }% ^/ w( A, |2 h龙的色彩丰富艳丽,古籍中多处曾提及。比如《管子·水地篇》说龙有五色:“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河图》说:“舜以太尉即位,与三公临观。黃龙五彩,负图出,置舜前”。孔子在《二三子问》中有另一段话:; }, I0 ^1 x3 ^; x
“夫文之李,采物毕存者,其唯龙乎?德义广大,法物备具者,其唯圣人乎?” & H& k) N2 T1 \ d( z$ K3 K3 W
这段话中前八个字的隶定疑有错讹,详细解读起来各家大有分歧,但大意是强调龙的文采(纹采),与圣人的德义相对应,当是无疑的。孔子接着又说:
) e1 t4 L, Q; D# }“圣人出法教以道民,亦犹龙之文(纹)也,可谓玄黄矣,故曰龙。见龙而称莫大焉”。
( B! n" a- v" b2 V* D注意,玄黄出现了。玄黄是个神秘的字眼,有多重含义,我们后面还会专门的讨论它一下。这里只需指出它的含义之一是“色彩艳丽”的意思。比如班婕妤《捣素赋》:“阅绞练之初成,择玄黄之妙匹”、张衡《思玄赋》:“献环琨与深缡兮,申厥好以玄黄”等等,都是用‘玄黄’来形容丝织物的艳丽。《礼记·祭义》亦云“蚕事既毕,遂朱绿之,玄黄之,以为祭服”,则‘玄黄’又是渲染和装饰礼服的程序。同时‘文’这个字的本义就是彩色花纹,是纹的本字。《左传-注》称:“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荀子《赋》:“五采备而成文”。既然龙而有‘文’,且‘龙文’又那么玄黄,可见龙的丰富艳丽的色彩确是古人所确信不疑的。
$ M4 _* Z5 I, h( |: W" q% r6 P) [4 i8 `2 W8 v# ]0 _* k
如此一来,读者大概不难理解《文心雕龙》这个书名的匠心。该书开篇就说:“文之为德也大矣”,后来又说
; F m/ u0 H, g; [) x(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 d0 G, O- _1 m$ p这里的‘动植’就是后世‘动物’、‘植物’二词的老祖宗。这段话就是说万物皆呈锦绣,尤以龙凤为首。似乎龙之美丽,还要压凤凰一头。) l8 E5 T4 ~6 L" _
, F" _ l" u* c T
善做赋的两汉文人对龙的美好外观也不吝浓墨重彩的赞美,比如东汉刘劭《龙瑞赋》称龙:/ k4 y' r6 Z' c# X- F
纡体鞶萦,摛藻布文。青耀章采,雕琢璘玢。焕若罗星,蔚若翠云。光舄奕以外照,水清景而內分。 Z7 u- o; c8 o0 T/ ?8 H$ f
同时代缪袭做《青龙赋》:
3 K# n) C0 B- Z懿矣神龙,... 敷华耀之珍体,耀文采以陆离,... 观夫仙龙之为形也。盖鸿洞轮硕,丰盈修长。容姿温润,蜲蜿成章。繁蛇虬蟉,不可度量。远而视之,似朝日之阳。迩而察之,象列缺之光。爚若鉴阳,和映瑶琼。对若望飞,云曳旗旌。或蒙翠岱,或类流星。或如虹霓之垂耀,或似红兰之芳荣。焕璘彬之瑰异,实皇家之休灵。奉阳春而介福,赉乃国以嘉祯。
, p. h: w% p, E+ }7 ?9 q8 ?9 y" F7 R# ~4 k
汉代文人笔下龙的这番美丽灿烂的形象,在今人眼中颇为新鲜和陌生,但却与先秦古文化一脉相承,具有高度连贯性和统一性。所以并非出于文人的矫饰和虚夸。历史的细节就像掌中之沙,时间越久,漏去的越多。汉赋中的龙,好比是在龙的形象行将模糊和淡化之前,为我们留下了它的一张快照。它来自于对龙的原始形象的历史记忆,除了文学价值之外,其史料价值亦无可估量。
3 r+ z& X1 `. a4 p+ D+ C
2 y! u! ^3 S- n另外,龙虽然形体富于变化,但先秦古人一致认为龙的尺寸可以非常大。李鼎祚《周易集解》引马融曰:“物莫大于龙”。前文引用的马王堆帛书《二三子问》中孔子说过:“见龙而称莫大焉”。《管子·水地》说龙:“欲大则藏于天下”。这种性质也足以否定龙是某种动物的可能。龙,更可能地,是某种天象的化身。( k" ~' l% X% O2 A1 O% _- e( a. K/ }2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