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32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2-16 14:50
  • 签到天数: 818 天

    [LV.10]大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26 12:5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此文原发于新浪博客)
    ' ]9 F+ s4 i$ z- I; `" ^3 B1 T$ V- S0 o; \4 R0 z
    这是我最喜欢的论文类型。这是顾颉刚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做的研究。真的很难想象它竟然是将近一百年前的作品。怪不得刘半农惊叹地对作者说:“你用第一等史学家的眼光与手段来研究这故事;这故事是二千五百年来一个有价值的故事,你那文章也是二千五百年来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 O8 e* Y+ m9 S0 `- w$ d
    : z/ r- `/ C0 @( {* O% }& A9 W据说这文章的主框架来自顾炎武的《日知录》,为此我特意下载了《日知录》。有时间会慢慢啃一啃。: I  A+ v, Y  t1 F$ u+ h, t

    9 G! F! N( K2 x! E" ~这里简单理一下孟姜女故事在传说中不断变化的过程。
    ' s, g8 R# M& O' g( B6 s. _: e) K* ~" u# P1 T
    1、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孟姜女的身影,是公元前549年。《左传》。《左氏》襄公二十三年《传》提到“杞梁之妻”,也就是未来的孟姜女:2 {( p! e' [9 ~6 j- Z3 }5 K  E
    - P) h1 W8 I( X  a! }
    齐侯还自晋,不入。遂袭莒,门于且于,伤股而退。明日,将复战,期于寿舒。杞殖、华还载甲,夜入且于之隧,宿于莒郊。明日,先遇莒子于蒲侯氏。莒子重赂之,使无死,曰:“请有盟。”华周对曰:“贪货弃命,亦君所恶也。昏而受命,日未中而弃之,何以事君?”莒子亲鼓之,从而伐之,获杞梁。莒人行成。   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室。' a( G. m9 q$ P
    说的是齐侯打莒国,先锋杞梁战死。齐侯回来的时候在郊外遇见了杞梁的妻子,就向她吊唁,被她拒绝了,因为这于礼不合。无其他内容。) a+ ]1 c* D  p( b
    3 L, y) n; a9 [
    2、200年以后的战国中期,《檀弓》一书里,主要故事没有变化,只多了一句:“其(杞梁)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不要小看这一句话,这以后两千年的故事变化都打这儿来。。。
    : ~) y& x3 h3 t. z- M) T7 v& V& x; t+ N, v2 c' X: I3 x2 I
    这里,我们知道了杞梁妻到郊外是为了迎接杞梁的灵柩,而且她哭得很伤心。; Q; n. d( i5 n% h7 `7 }9 }1 M
    $ }2 i( p- }4 T! g7 j  N2 n
    3、比这晚一点,《孟子》里提到一句:“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告子》下)8 W/ y: C5 F- y! j( ]
    - U2 J" e- M2 ~; N; H2 q
    4、西汉《韩诗外传》上(卷六)说:“杞梁之妻悲哭,而人称咏。”西汉枚乘《杂诗》第一首云:“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c% K0 J1 u7 U2 M) u. R* s

    2 l( }( q% G/ [+ C. y5、重大变化在西汉后期终于出现了!杞梁妻终于不再白哭,终于哭出了成绩!
    9 b+ x# y' F; S1 }6 }# f6 b* @% y3 _0 T! l% L) l. K
    刘向《说苑》《立节篇》这样说:“杞梁、华舟。。。进斗,杀二十七人而死。其妻闻之而哭,城为之阤,而隅为之崩。”《说苑》《善说篇》这样说:“昔华舟、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阤。”他的《列女传》则更为详细:, D, e/ m  G# x9 o1 b3 n0 J
    ) q2 ~7 F% Y8 U
    齐杞梁殖之妻也。庄公袭莒,殖战而死。庄公归,遇其妻,使使者吊之于路。杞梁妻曰:“今殖有罪,君何辱命焉。若令殖免于罪,则贱妾有先人之弊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于是庄公乃还车诣其室,成礼然后去。杞梁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諴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既葬,曰:“吾何归矣?夫妇人必有所倚者也。父在则倚父,夫在则倚夫,子在则倚子。今吾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内无所依,以见吾诚。外无所倚,以立吾节。吾岂能更二哉!亦死而已。”遂赴淄水而死。君子谓杞梁之妻贞而知礼。诗云:“我心伤悲,聊与子同归。”此之谓也。, ^* z/ U! C5 |2 X
       颂曰:杞梁战死,其妻收丧,齐庄道吊,避不敢当,哭夫于城,城为之崩,自以无亲,赴淄而薨。
    , |! [1 S2 P$ B5 x
    $ R1 _( R- U4 E/ \5 Y. M% @6 G
    从此以后,但凡说到杞梁之妻,都要说她哭夫崩城。当然也有脑子清醒的,王充的《论衡》就说:“夫言向城而哭者,实也;城为之崩者,虚也。”嗯嗯,王同学不知道,其实这向城而哭也很不实啊。。。
      {' v$ y3 N% e0 D' J4 M2 o; Z, S, u: l6 ?0 P* z
    6、从东汉末到六朝末,这400余年里大家都忙于消化这个故事,没有添加任何材料进去。所有提到这个故事的地方都是一样的内容。
    ' [( ]% N0 v$ \1 b7 W' D3 p& Z# g
    : s* Y! ?9 v8 F: _% k& r变化出现在西晋崔豹的《古今注》(卷中),里面历史性地第一次提出,杞梁妻哭崩的那个城是杞都城:
    $ ?6 s! M8 f" M; K4 a* X, j9 t* G" J0 Z$ k
    《杞梁妻》,杞植妻妹明月之所作也。植战死妻曰:“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生人之苦至矣?”乃抗声长哭于杞都,城感之而颓,遂投水而死,其妹悲之贞操,乃为作歌,名为《杞梁妻》焉。      
    ' ]4 s3 p9 m; |$ I2 o, J) i' O1 J1 V1 `" b! ?7 v
    这个变化来得古怪。杞梁战死的莒国在今山东,杞国则在今河南,两处相去有千里之遥。千里之外的城倒塌居然会算在这边的哭头上,这是蝴蝶效应?2 I3 _* Z# X$ B' N7 s1 q' _
    ' G: Z7 N0 m/ K. c' Q
    在后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卷二十六)里,哭崩的城却是
    莒城:, x, a0 k* |) d5 d! O* w. o
      M; @7 i  [3 b: |
    东南过莒县东,《地理志》曰:莒子之国,盈姓也,少昊后。《列女传》曰:齐人杞梁殖袭莒,战死,二其妻将赴之,道逢齐庄公,公将吊之。杞梁妻曰:如殖死有罪,君何辱命焉?如殖无罪,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敢与郊吊。公旋车吊诸室,妻乃哭于城下,七日而城崩。故《琴操》云:殖死,妻援琴作歌曰: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哀感皇天,城为之堕。即是城也。其城三重,并悉祟峻,惟南开一门。内城方十二里,郭周四十许里。

    " a% f  I" @( F) T% l2 u5 g+ i: E" l' f1 Q# y7 U
    7、最大的、根本性的变化出现在唐朝!唐末贯休的《杞梁妻》这样写道:
    % b; g+ g4 F% `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 u* A9 Y4 J" l3 L8 x& o: \9 h1 ~
    筑长城兮遮北胡。' s& \; B. E/ j5 C8 w/ O9 Q' l( C
    筑人筑土一万里,( @+ {! s% b9 ^2 ^
    杞梁贞妇啼呜呜。1 \, L3 b1 V4 H5 a  }
    上无父兮中无夫,8 U' k7 O. a, E1 f- T4 s
    下无子兮孤复孤。
    # P* A9 W8 X0 p9 s2 C一号城崩塞色苦,
    7 O3 e' X9 _$ k4 n0 G再号杞梁骨出土。; x5 y' |+ p- t+ R9 ^# T
    疲魂饥魄相逐归,
    " ~* a  M) N: _- s0 J. b2 A* C% }陌上少年莫相非!
    . J4 z+ a. P1 E0 E7 Y2 X: Y7 \' A/ O8 k  V9 m$ T( c0 l
    咳,和尚诗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他把春秋的杞梁挪到了秦朝,他说秦朝修长城是连人一起筑在里面的,他还说杞梁之妻一哭就把城哭崩了,再哭就把杞梁的骸骨哭出土了。。。从此以后,杞梁妻的故事就跟长城联系到了一起,再也别想分开了。$ U# r# f' U3 X, J! }0 e

    * |: c" g% a, E8、五代后唐马缟的《中华古今注》集以上传说之大成,他这样说:; G2 h) y- h  b8 C- R8 X

    ! L1 T6 N% [# l' K0 Y杞梁妻歌杞植妻妹朝日之所作也。杞植战死,妻曰:“上无考,中无夫,下无子,人之苦至矣。”乃抗声长哭,长城感之,颓。遂投水而死。其妹悲姊之贤贞操,乃为作歌,名曰《杞梁妻贤》。杞梁,植字也。
    * M' Q- Z7 ?% h6 D3 q/ e: I5 d! X* ]+ Z8 Y* }6 C6 A3 S+ T
    基本故事没变,只是,本来说哭倒的是千里之外的杞城,现在功力加深,干脆哭倒了两千里外的长城。噢,未来要建目前尚未修的长城。。。3 u. F. {/ w0 Q  d" r% K
    : h) w4 x  ]1 j* |& O
    9、重大内部消息出现在南宋!
    * y6 y; r$ A& P% t' U8 ~1 B" e4 r
    1 ~; P, h  w8 ^& X& r《孟子疏》说:“或云,齐庄公袭
    莒,逐而死。其妻孟姜向城而哭,城为之崩。”
    ; W. T3 ]& {/ K( j& V" t! G7 q2 `& T; O
    叫了这么久的杞梁之妻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她叫孟姜!当然,其实这也算不得真正的名字,不过类似“姜大姑娘”这样的称呼而已。3 c. o& h! c) I0 D5 Y8 `; ~
    ( W7 P; @5 D; D+ w' Y* w
    10、南宋《北辕录》记:“至雍丘县,过范郎庙,其地名孟庄,庙塑孟姜女偶坐”。这是孟姜女的丈夫第一次变成范郎。5 i3 q$ N* y$ y3 u- @
    # ]! e' F/ h  V; }' @0 W
    11、到了明朝,这一故事定型。
    ' R3 O" x. d$ x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0 收起 理由
    海天 + 5
    履虎尾 + 5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1-6-26 14:16:05 | 只看该作者
    任何一件史实,都有两种解读,我们只取我们需要的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12-2 12:44
  • 签到天数: 146 天

    [LV.7]分神

    板凳
    发表于 2011-6-26 16:01:05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应了那句话了,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1-7 11:21
  • 签到天数: 181 天

    [LV.7]分神

    地板
    发表于 2011-6-26 16:4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雪个 的帖子
    ' o' E2 c: E* T" O. M% [( @- g; }4 O( O$ T$ r
    从周末哭到西汉 - 终于哭出了成绩!
    2 M: e! M; j1 D8 |
    ; d1 q# B1 H' A  B+ v/ ~, U从西汉哭到南宋 - 方始哭出了名分!!
    # a0 f$ n: x) O0 S3 k; `2 @% p
    & B* h7 a. K+ J* A姜大姑娘青史留名,真是很累的,有木有!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1-6-26 17:13:2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总结也很有条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23 16:33
  • 签到天数: 14 天

    [LV.3]辟谷

    6#
    发表于 2011-6-27 16:50:20 | 只看该作者
    没想到这中间居然有这么多曲折,历史果然很有点靠不住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2-21 08:43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7#
    发表于 2011-7-12 10:01:34 | 只看该作者
    可能顾颉刚先生在研究这个故事的演变过程,形成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论点。我读过好多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各地各民族都有不同版本,对照起来看会发现都添加了本地本民族的风物,有了不小变化。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1-7 03:03 , Processed in 0.03401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