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88|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图说美苏核潜艇的兴波阻力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13:03: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潮起潮落 于 2013-2-4 13:09 编辑 6 A7 u+ W" W6 X7 `8 t# d3 P# t, m
* U* z+ T! }/ u- H* u$ Q) H
潜艇在水面航行,会掀起航行波,航行波会产生兴波阻力。兴波阻力与潜艇的航速有关,也与艇型设计有关。航速越快,航行波越大,兴波阻力也就越大;但艇型设计不同,在同等航速下,不同型号的潜艇,其兴波阻力也会有所不同。这个,看其掀起的航行波大小,就可一目了然。. N! Z! I  v+ Q/ M. L* s; M4 t
  Q$ a; X" V2 m4 I6 j+ j7 y3 \
就兴波阻力看,总体感觉,苏联核潜艇虽然建造工艺显得粗糙,但瑕不掩瑜,其艇型设计还是比较考究的,兴波阻力要小于美国核潜艇。/ ~. v! G' Q9 s$ K% M, l

5 l% y2 i  X$ M) D3 v* C下面发一组照片对比一下:
, {+ e  o: B# G* q, s1 d+ ~
* t) a; N) l9 J! P0 I( p( Q1、        低速航行+ A9 \  w& W3 N$ D

& `8 W- ^% `/ z, i9 x5 M2 [$ c1 g; f2 t. v( V  N$ U. D8 j
BATON ROUGE号
/ e5 q/ R# F9 Y% {) ?  R* k
* }0 C6 n7 z% E: q" K
0 I" r/ [5 O$ m  s3 I. f1 T% ~V-2级5 A0 N6 j9 `: [8 T* u5 V% y

3 C6 @5 K! t7 G: ]4 O# x上图为美国洛杉矶级核潜艇“BATON ROUGE”号。附带一说:该艇后来在摩尔曼斯克附近海域执行间谍侦察任务时,被俄塞拉级核潜艇K-276号撞残了。大概修了两年吧(懒得查了)也没修好,成了第一艘退役的洛杉矶级核潜艇。俄艇脑袋撞瘪了一块,修好后依然在航。
2 f: b, J/ J3 t( Z: k, T- x
; c; L7 Y2 R( {- l& N; F9 N下图为苏联V-2级核潜艇。
% }  e, n( g) k' @2 `7 [1 |
" d% h1 t6 {! F) V$ j这两条艇都在进港,为低速航行,因此两者掀起的航行波彼此彼此。兴波阻力与航速关系莫大,因此低速航行时,两国核潜艇产生的兴波阻力都差不多。: |. x& A( D! \9 h- [- N+ \

* E, r$ v: D3 c9 O; ]8 P7 j3 ~" n" n( ~4 K, l) k/ _3 f
2、        中速航行1 E0 T7 H( r9 m/ `8 Q

4 }5 V, u6 _' X  o  x) Y7 i4 v( r( b% t4 Z
弗吉尼亚级
% f7 h( u* U" x
; N$ _; s. j, o! i; p* g$ S0 D, g3 f' c1 @) ^! C
V-3级
5 |# S& X% V8 v+ x9 T& I0 q" C
1 K$ i# c- ^9 [9 g" q8 o& I3 V/ t上图为美国弗吉尼亚级“密苏里”号,下图是苏联V-3级。
5 x# W1 F, m) y9 U5 r1 S' n
1 E- T0 Q# i8 O' d, p7 t中速航行时,差别就出来了。沉重的海水已经漫上了弗吉尼亚级前甲板,而V-3级的艇首依然挺立,海水没漫上来。
6 M# A- W$ h1 V" \3 S, c- C) \, \
3 t+ {, ^# Q( g  S
- G# m, C( c7 Z7 Z6 r5 I3、高速航行
0 o9 l0 L5 t) t6 T+ ]$ T6 g8 K9 b+ T/ X! j9 Z
' |, ~* G% v: r3 l, g& n' M
高速航行的美国洛杉矶级$ P# V# ~$ \8 R  j) V

- ?& \5 u* H4 U, P% o' Z1 X
' E5 u: P2 K* J8 {' k# {. }P级& ]& j( _7 b- R7 v7 ]* L' |0 a

8 z8 \3 o: q9 i1 r9 k1 S4 W
  X# I$ b. e) m& FC-1级
& A/ r7 E1 u* j; X
) O. D4 j9 z, D0 X
1 S8 M  B- x2 r2 e+ qV-1级
9 T9 i9 A# O1 w- h: P* H2 e
7 m" @9 c# n# K: X$ Y上图为美国洛杉矶级,下边多放了几张苏联核潜艇高速航行的照片。分别是P级、C-1级(本图为租借给印度的那艘)及V-1级核潜艇。: p6 i# e( w3 f8 C! F6 j6 L

/ }6 p  z2 U9 ]3 k% D高速航行时,差别巨大。沉重的海水已经涌上了洛杉矶级的前后甲板,白花花的航行波汹涌澎湃,该艇已呈低头翘臀姿势,我们称为“埋首现象”。颇有点像猪拱地,道理也一样,拱得越深,阻力越大。反观高速航行的苏式核潜艇,其兴波阻力要小得多。7 F/ s8 L; e+ \9 T

' D6 {# K1 t8 j5 D  p8 ^47 Z1 n# C0 N8 A; p/ T
2 ?& |( C- g: h: [6 q/ U  e
编队航行的洛杉矶级核潜艇,水面舰艇的尾迹要小得多,对比一下。! T* x! F5 J0 J  t

. C4 I; c! U& C# m核潜艇水面航行的照片有时挺骗人,看着气势汹汹的样子,其实其航速并不大,也就20节左右。其尾迹要比水面舰艇壮观得多。
3 z. B& D9 r7 x
  r; s' V) }" ], _9 e6 c4 |8 q- h0 E* y

评分

参与人数 4爱元 +22 学识 +7 收起 理由
蓦然回首 + 10 + 5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MacArthur + 6 + 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燕庐敕 + 4
大地窝铺 + 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578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13-2-4 13:14:19 | 只看该作者
    外行看热闹,没有老兄见解还真不知道这里面有这么多道道。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2-4 13:37:24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因为两者采用的艇艏外形不一样?我印象中美国潜艇的艇艏是长水滴形和雪茄形,显得比较尖而细长,毛熊的更圆钝和短一些,更类似鲸形艏?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地板
    发表于 2013-2-4 13:44:39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这么比不公平。首先核潜艇要满足水下航行的需要,对于水面航行要求不高。其次,不同级别的艇首线形不一样,不好比较。
    7 Y0 C" C( I6 C+ k0 a9 N: ]
    " P3 S& K! n' I0 C/ M凭记忆说,洛杉矶级和苏联潜艇的艇首就像鸡蛋的两头。洛杉矶级像雪茄,而苏联的更接近拉长的水滴。因此洛杉矶级比较容易上浪。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14:01:26 | 只看该作者
    猫元帅 发表于 2013-2-4 13:44 * b% h9 u9 w( M* {8 L
    我觉得这么比不公平。首先核潜艇要满足水下航行的需要,对于水面航行要求不高。其次,不同级别的艇首线形不 ...

    / W% n# {+ A% C+ Y/ B" r! [以三代艇比较,苏联核潜艇造型很考究,更接近水滴形。老美早期的鲣鱼级还行,后来从长尾鲨级开始,艇型基本就是个圆管子了。
    ; W3 y1 H, h# b, }- p: W' o# }
    * ?7 }( l+ J4 Y1 }/ E) x3 Z. _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6#
    发表于 2013-2-4 14:03:55 | 只看该作者
    潮起潮落 发表于 2013-2-4 14:01 + z' R5 ]3 P* J. p4 B/ u
    以三代艇比较,苏联核潜艇造型很考究,更接近水滴形。老美早期的鲣鱼级还行,后来从长尾鲨级开始,艇型基 ...
    4 q4 v) }  n+ D5 ?* l* o! A
    我一直认为中央流体动力研究所的那帮人其实比美国人牛。美国人很多东西是靠了大功率发动机,和高技术包覆材料。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14:07:51 | 只看该作者
    猫元帅 发表于 2013-2-4 14:03 / c% J! c/ V* \8 O
    我一直认为中央流体动力研究所的那帮人其实比美国人牛。美国人很多东西是靠了大功率发动机,和高技术包覆 ...

    3 J5 ]# j7 N4 I. g% |% m  X% v是,苏联核潜艇在某些方面挺牛的。航速、潜深、火力、推进功率都强于美国。隐身技术方面,苏联在70年代,已经上消声瓦了。美国大概在90年前后才上消声瓦。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2-4 14:20:48 | 只看该作者
    一向很喜欢俄国人的ACURA攻击核潜艇的线性,特别是低阻三元流线体指挥台围壳,漂亮极了。现在德国人的212/214也设计了类似的指挥台围壳,再加上一流的工艺,看上去就很舒服。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14:55:24 | 只看该作者
    akboz 发表于 2013-2-4 14:20
      f5 N0 g. q: ~一向很喜欢俄国人的ACURA攻击核潜艇的线性,特别是低阻三元流线体指挥台围壳,漂亮极了。现在德国人的212/2 ...
    & w( S8 H! r9 x
    是,我也一直很喜欢阿库拉级、212A级潜艇的造型。在光溜溜的潜艇里,这两种艇的造型当属最漂亮的了。% x. g. @: T1 K

      K5 m8 U0 F" O, N0 l, c  k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2-1 03:47
  • 签到天数: 1084 天

    [LV.10]大乘

    10#
    发表于 2013-2-4 15:21:20 | 只看该作者
    潮起潮落 发表于 2013-2-4 14:01   C. Z; v7 M, }# p
    以三代艇比较,苏联核潜艇造型很考究,更接近水滴形。老美早期的鲣鱼级还行,后来从长尾鲨级开始,艇型基 ...
    " y8 k$ x( E7 l" k
    严重赞同这句…基本就是跟棍子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16:43: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潮起潮落 于 2013-2-4 22:20 编辑 & C4 D$ `0 ]5 r, a- j" s/ L! f

    ; l" h' l. f# C, s. m& d# U发几张线图比较一下/ W8 q8 Z: k2 q; U  f2 V# E2 v4 G
    . H# i, J, Q  M+ V+ y

    7 M( Y9 k3 O$ e洛杉矶级0 }9 q4 J# y" ]& m; W6 t

    , V' @/ ^! ^0 \) q* [+ n
    # ^/ F$ t: G, V弗吉尼亚级
    8 h! u7 |8 r% |  ?' q* A: \1 ]! |# y  h) M3 t2 p
    9 w# U, I  ~! j& [& k- g1 D+ J
    阿库拉级
    2 h% S/ e6 Y4 c% _% D
    % `3 w9 P" ?5 b7 ]& e$ c8 m
    # C; z) s1 U/ C: h# K9 A& B( O阿尔法级
    . b2 s( o; p. e1 F' @7 O  R& j& X3 u& n5 v- }! H# }4 R; ?
    $ J- N' X; l0 d# o2 m) T

    ( s1 V8 {6 K  u/ F2 i亚森级5 F  R& g& b% ]; n' B, Z1 V- B

    ( e% W) J5 }+ L" L# N. i0 p" t* c
    7 X( O1 L( z+ M  i! |' u! r# R. \自长尾鲨级起,美国核潜艇的艇型已基本固化,基本就是一个圆筒子,包括鲟鱼级、洛杉矶级、海狼级、弗吉尼亚级等皆如此。其间出现的几艘实验艇(一角鲸号、白鱼号、利普斯科姆号等),在艇型上,几乎看不出与同期批量建造的核潜艇有何区别。
    1 t& X. T, {( n, K  L& X- ]; Y2 d4 C6 @/ W3 U) a
    个人认为,美国核潜艇里,最具水滴形造型的是鲣鱼级。
    ; }1 [6 e2 O4 E/ B
    $ p$ [+ s2 E5 l, O7 `- x0 B1 D/ X( _与美国不一样,苏联从第二代SSN(V级)起,艇型就已经采用水滴型了。而705型更是登峰造极之作,造型非常滑顺,适合高速航行。但到了亚森级,苏/俄核潜艇,在艇体上说,已经与美国区别不大了——当然,艇体长径比还是比美国更考究。7 C, Y" Y" G' j2 ^; ^5 L4 X5 i& l) U

    $ v" _  a: O' i* i0 `
    # A' f+ y* x: n: J, F% E6 a& P+ d- |# L5 q

    8 N+ i# y$ C+ e# z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15 22:05
  • 签到天数: 204 天

    [LV.7]分神

    12#
    发表于 2013-2-4 17:09:33 | 只看该作者
    双壳体是不是比单壳体更耐撞一些,所以伊万们对水下撂跤有恃无恐?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2-1 03:47
  • 签到天数: 1084 天

    [LV.10]大乘

    13#
    发表于 2013-2-4 17:37:21 | 只看该作者
    潮起潮落 发表于 2013-2-4 16:43 # \2 A9 S) P7 B) \8 S: L
    发几张线图比较一下
      x: {& ^$ p, Z! ^
    是不是美国喜欢模块化建造,有可能某几条艇会增加一个舱段…所以这种构型适合之后的大批量生产时的微调?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18:05:11 | 只看该作者
    大鹏翔宇 发表于 2013-2-4 17:09
    9 [1 J; D2 v( Z+ i% S4 w8 R+ V" R双壳体是不是比单壳体更耐撞一些,所以伊万们对水下撂跤有恃无恐?
    & {+ B) S9 [1 ~% n# k4 s

    6 }) V: d# M* s# l- b7 s是,双壳体、小分舱结构,加上大储备浮力,抗沉性肯定好。苏联核潜艇潜的深,板材强度高,也是一个因素。0 W5 y: D3 t. r4 f; G& B& J

    % n7 r0 @, v% p) G/ v5 ]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3-2-4 19:10:00 | 只看该作者
    美国潜艇为了对付埋首,潜艇在水面静止时自然首部上仰。: d9 D$ a* b) n8 X4 u4 w
    3 d2 R  j/ B# ?; B$ ~. r" ?  T
    苏俄潜艇因有双壳体所以直径大,附带好处是兴波阻力小。- x  i: R" s1 F3 g, R

    7 f% H8 K) U$ |9 ?! z2 A# P! Z. Q2 m以上请指正。& [4 U( S% l+ ^; k# _

    5 o: J( m' Y- ^/ L) b) f& p* Z, b3 ^4 {% y8 y: O2 Z

    $ `( k, a( }  r+ ^$ T, x/ J: _& V% y
    . e2 ?$ G  z! q7 J) H" q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19:22: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潮起潮落 于 2013-2-4 22:39 编辑
    - d7 e/ r# j- K, V1 Q) L
    TopGun 发表于 2013-2-4 19:10
    - ~! Q# b; q; L% m5 M美国潜艇为了对付埋首,潜艇在水面静止时自然首部上仰。
    3 c4 P2 {* r9 m4 Y/ h8 B, \& ~6 Y- w. c! q
    苏俄潜艇因有双壳体所以直径大,附带好处是兴波阻 ...

    , ]# J0 `, \, }! ]# |' \
    3 N6 ~+ \, z1 j9 f/ y) j  T  |“埋首”指的是航行时出现的现象,是兴波导致,在水面静止时没有“埋首”说法。
      @+ X5 h8 K8 ~3 w/ T) C# v: x0 J- j+ r* t8 \+ c
    双壳体对艇型有修正调整作用,这也是苏联核潜艇更接近水滴型的原因之一。# [; }5 |2 \" a

    2 q$ w! m" h$ {" a- E: x. O  X4 P' d: L$ u& f# U) I9 [. u

    % Z) {& O  m; W, ^
    ! i$ u5 |% D9 e% q: r- @! X当然,也不是说单壳艇的艇体就一定是个前后一边粗的圆筒子。比如英国机敏级就在固壳上边加了非耐压结构,有些设备可以布置在舷间结构中,也可降低兴波阻力(至少吧,兴波没都压在前甲板上)。所以这事儿全在设计。
    ; G; C% X5 u6 L! c' i3 N( i
    . T) U- r: N9 y; X( r
    6 v& j) `9 ~! B+ p$ Q; u1 @" u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3-2-4 20:16: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opGun 于 2013-2-4 07:17 编辑 & b0 ~) J' v8 N2 z2 }$ [8 Z7 S
    潮起潮落 发表于 2013-2-4 06:22
    3 [) j' {: s$ _“埋首”指的是航行时出现的现象,是兴波导致,在水面静止时没有“埋首”说法。
    ( ~$ l0 W9 [: d" r1 n# W0 H
    5 ]1 Z( c" y! S7 \' ]双壳体对艇型有修正调整 ...
    6 t3 s( Q7 z/ X8 E  @

    " h; ]3 h7 ^1 t. ~+ P, g1 u美国潜艇在静止时艇首上仰,表示艇首的储备浮力大。
    # [; y4 O8 E% A+ h$ Z1 [3 }& A" [3 |9 d/ \& O; I7 T
    在水面航行出现埋首时,潜艇虽艇首因被埋而低头。但因为本来艇首就是仰首,所以虽然低头,但不至于翘尾巴。
    ; P! T$ v; W0 O/ e( ?/ t* E3 t8 l' w  s2 Q  B' p. L' F
    苏俄潜艇因采用双壳,不但直径大而且储备浮力大,导致在水面时浮出水面的高度高。所以埋首现象很少见。
    8 L! g1 h8 z2 U, [% i  V* M) ^: s$ L( w0 s; l! S* I" m9 h0 ~
    另外,洛杉矶级看来也在改进中加装了泵射装置,是否噪音也见了一些?: T* t  F) Y5 e7 n
    2 N2 P' i' |; N& W" p( |# m! b& `

    ) L  G4 ?- l4 Z) `! E6 ]% I5 }( }3 g% k
    5 K' V5 _; U: y" I
    ' M9 f) Y/ W) O1 ~

    9 P- O! ~( P& X! X5 R6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00:08
  • 签到天数: 2397 天

    [LV.Master]无

    18#
    发表于 2013-2-7 06:52:31 | 只看该作者
    水面航行时兴波阻力大是否说明水下航行时的阻力也会很大?现在的潜艇水面航行已经不是主要模式了吧?1 ^/ s7 K3 R. `. l& z* A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09:57: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潮起潮落 于 2013-2-7 10:11 编辑 : h2 O) y, ]: e: j) X# K
    MacArthur 发表于 2013-2-7 06:52 2 {: \9 J& u- O8 o6 K' b
    水面航行时兴波阻力大是否说明水下航行时的阻力也会很大?现在的潜艇水面航行已经不是主要模式了吧?% O0 d1 j; ?* s/ I1 z
    ...
    ( n" C* ?. ]7 o( Y

    4 a1 l. V8 E% I5 S; c不是技术流,仅凭上学时对教员授课内容的印象试着回答。
    - P" n6 P8 F+ I! W" s4 _
    & {8 x  H( I$ \- P3 {潜艇在水面航行时,影响航速的阻力有摩擦阻力、旋涡阻力、兴波阻力、突出体(比如舰桥)空气阻力。潜艇在水下时波浪造成的兴波阻力和空气会随之消失,影响潜艇水下航速的阻力就只剩下摩擦阻力、旋涡阻力和突出体阻力。/ U& B, r# k+ ]( l2 p) M1 A- N5 r
      [# g  A( x' B( d+ ~/ p% p
    但问题是潜艇在水下航行时,浸水面积增大,摩擦阻力、旋涡阻力和突出体阻力也相应增大,这对潜艇(尤其是水滴型核潜艇)水下航速反而高(显见是因阻力小导致),是个理解上的难点,这涉及到水上/水下航行阻力大小的数值问题。但在水下高速航行时,水滴型的水下航行阻力肯定要小于水上,这是确定无疑的。具体数字~~~没具体数字。艇型不一样,数值也肯定不一样。不是技术流,拍不出具体数字。我懒,满足于记结论。5 q; T+ w( {% J

    ' x# v5 M( ?) f' }, \. x% m8 O现代潜艇水面航行已不是主要模式,但具体而言,也能看到某些常规艇(就算是不太老的型号吧)的设计思想还没转过来,比如法国的奥古斯塔级、039型,其艇型上还是偏于照顾水面航行。按我理解,英国的机敏级核潜艇也有点这个意思。当然,现在主流艇型基本都是水滴型了。; a+ e- o1 L! `* w) E+ @; d

    ( N& D5 w, o8 t4 u2 f$ G( K
    # p, m: m7 I* s  P( C+ P" U
    6 \% ~, T; m+ K1 T% @8 l; Y( @: U6 l) k% _
    . }8 R7 z: {+ o( D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9-4-30 13:17
  • 签到天数: 916 天

    [LV.10]大乘

    20#
    发表于 2013-2-8 22:02:32 | 只看该作者
    哈哈,这里讨论啥的都由啊。记得船舶在水中航行受到波浪的阻力好像与弗洛德数有关。不过我不是学液体流体力学的,对这个也就是知道个名词而已,楼主给讲讲呗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1-10 20:17 , Processed in 0.04743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