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4-12-11 01:32 编辑 7 d. ^( T* q7 w% ~0 e
+ }% I* n, y/ m- h1 R4 N
沈飞到底是沈飞,苏-27的影响很深啊。在歼-35上发现一个苏-27特有的设计:平尾的转动机构。
$ p; N" _( J# O" ?6 ? z, }3 M
9 U" n7 [) W! i6 Y: l; |. f 2 i+ l5 p, V! E. P% F) M" V; g
F-22的平尾转动机构是常规的转轴
! |. ]% L( R- |: h' s% c8 S
( {# V$ y/ @# z! Z/ ]![]()
s6 _- U" | }! T8 U歼-35的平尾转动机构则是尾端的“推拉”式。大部分战斗机都是这样的设计
+ z/ X7 v% u" q0 G! S$ g
3 O+ ~) N# ~9 N3 h7 D3 c, t , ?9 B$ S$ ^; a6 T+ X
苏-27/35的平尾转动机构首先采用这样的设计" }6 X1 V5 Y/ {( z& c; z1 S/ F
) [, u( G# w3 C& R. S2 X平尾需要上下转动以控制配平。常规的设计就是在机尾两侧结构安装转轴,绝大多数战斗机都是这样的设计。6 K. D& Y( [; l/ }
0 e9 ^; Z& N5 o苏-27在设计时,开始也是一样的设计。但在极端减重的过程中,平尾面积也成为减重的对象。要达到同样的平尾舵效,就需要把平尾尽量后移。苏霍伊设计局最后创造性地采用了在双尾撑末端的“推拉”式设计,把平尾的转动轴线推到了极端。这样的结构还更加有利于机械和力学设计,有利于转动机构本身的减重。
9 y; B1 h5 a1 L: [6 w
' L a2 O" X G歼-35也采用了这一设计。好。这是好影响,该拿来就拿来。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