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31日,美国空军发布信息征询书(RFI),要求工业界提供新一代加油机(NGAS)设计方案,计划要求在2032年前后首飞,在2040年前后投入使用。RFI要求提供空中加油的技术细节,能在小机场和简易机场运作,具有良好的高威胁战场条件下的生存力,具有空中受油和空中加油能力。
! u5 ]; h7 h. e5 k2 L7 b1 A2 u
) F' R3 u# R0 ]* ~这将是美国空军的KC-Z计划,现在正在批量制造的KC-46属于KC-X计划,KC-Y是KC-46之后的“过渡加油机”,用于填补KC-46的数量不足,有可能在KC-46和空客A330MRTT之间再开战火,但数量不会太大。
- ?- Y( [/ U0 E% m% h; z" ^
. d8 Y: t0 f0 m. ~ r美国空军拥有世界上最大数量的加油机,最丰富的加油机使用经验,也对加油机具有最强的依赖。美国空军加油机的全新思考值得关注。, L2 q0 l' v! G' ` ^, C
/ ^3 `: N$ B' K7 Y; G% y
加油机属于作战飞机序列,但可能是作战飞机中最不起眼的,而又是不可或缺的。在空中战争中,航程非常重要。在二战中,德国Me-109具有出色的机动性和火力,但航程连跨过英吉利海峡作战都费劲,不能在英伦三岛上空维持足够的留空时间使得“不列颠之战”中大量德国轰炸机得不到有效掩护。另一方面,美国P-51不仅火力和机动性优秀,还有足够的航程从英伦三岛到罗马尼亚往返飞行,德国本土更是不在话下,有效地掩护了B-17的战略轰炸。) C) r5 p0 X' J+ Z
) M; B( S8 V: Z) a5 w" M! [1 I在现代,太平洋是出名的“恶魔在于距离的存在”,使得美国空海军飞机望而生畏。现有KC-135、KC-10加油机老旧不说,只能从冲绳的嘉手纳和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运作,在战时很难保证可靠出动。
% a* m9 E7 |8 v" J; [0 X O, F$ C' `, P$ P1 d
在理论上,任何可以起降大型民航客机的机场都可以运作常规加油机,但加油机基地不是能起降就行的,需要足够的燃油储存和适用的加油设施。用民航机场的加油管给加油机加油,就像用加油站加油管给油罐车加油一样,加油速率太低,严重影响出动率。从民航客机改装的加油机还对跑道质量很考究,慢说坑坑洼洼,临时补坑的质量不达标都影响运作,这也影响战时出动率。加油机还有指挥控制、警卫等问题。! m1 s; ]4 D9 z
+ x. X1 @% Y1 u" @; d
亚太的美国空军加油机只有从嘉手纳和安德森出动,只有这里具有足够的燃油、加油、损管、指挥控制和警卫能力。嘉手纳在现在已经属于“白送”,安德森的战时生存力也靠不住了。- M* q; O4 S1 x: L. C1 F
7 E2 }+ [/ K. d% f4 t9 {8 QKC-46解决了老旧问题,但依然解决不了出动基地问题。& f( R% H9 N1 [" s+ M: y
1 t9 l y6 |- j3 u" B7 x+ E
更大的问题在于战场生存力。这些以民航客机为基础的加油机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航程,但毫无隐身能力,也缺乏自卫能力,面对远程空空导弹,只能退得远远的。一般认为,美国加油机至少需要远离中国海岸线1200公里才能安全运作,但嘉手纳离江浙沿海只有500多公里。也就是说,美国加油机从嘉手纳起飞后,需要向太平洋深处狂奔700公里,才能开始足够安全的加油作业。这显然是荒唐的。! M' @8 t8 q/ E6 V* u
3 R9 v+ a. I8 {/ L. h
美国海军正在测试新一代的MQ-25“黄貂鱼”舰载加油机,这将大大降低对F-18E/F的伙伴加油压力。据报道,现有舰载机联队的运作时间中,F-18E/F有1/3的飞行小时都用在伙伴加油上,这是很低效的,也实质性地挤占了F-18E/F的作战使用。* w b- T, m8 K- i
# D# w, {) ~9 V7 h( t* E1 l美国空军也研究隐身加油机很长时间了,洛克希德甚至提出过无尾飞翼加油机的设计方案。但这些要求显示了美国空军对加油机的新构想。8 h2 @. O3 n+ b( t7 `: h$ T1 L
- {2 y2 z1 Q- F4 Q不说二战前的“史前空中加油狂想”,最早的实用空中加油是波音为B-47轰炸机配套的KC-97。B-47是第一代喷气式轰炸机,速度快,但油耗惊人。KC-97从B-29轰炸机改装而来,速度、航程、载油量都还能满足需要。但B-52出现时,波音新研制了KC-135,不仅速度跟得上B-52,还将硬式加油完善化,便于大流量空中输油。最后一架KC-135在1965年下线,机队正在由KC-46替换,但进展较慢,KC-135至今依然是美国加油机的主力。KC-135后来也演化成波音707,造就波音的民航王座,这是另外一段故事了。
8 t4 s' a+ z+ s7 B) s$ \6 q8 C
6 ]; N1 `6 i- |& a: p4 j" i, U从一开始,美国空军加油机就是为轰炸机服务的,需要转移燃油量大、转移速率高,所以从一开始就锁定大型飞机。战斗机的空中加油是后来的事,但因为路径依赖,也采用硬式加油。
; U4 H+ i9 Q/ C* x' g6 S |$ A/ {6 p" T5 p2 a& z- F8 K
以后加油机有从民航客机改装和从军用运输机改装两条技术路线,美欧为前者,中俄为后者。前者经济性好,机载燃油占起飞重量的比重大;后者具有野战机场运作能力,容易加装军标设备(如通信、自卫电子战等),各有优点。但两条路线都从大型飞机开始。8 ]% O) K$ C# E8 h# W
' Z) D8 K1 V6 f( Q" _
美国海军的舰载加油机不可能用大型飞机,但对舰载飞机来说,也是重型了。另一个不同点是:舰载飞机采用软式加油,设备简单、轻巧,但燃油转移速率相对受限。
' R. L/ X6 x* C8 u' \
: c* J& Q- }" \多少年来,美国空军战斗机出动的典型方式是:战斗机弹药满载,燃油减载,以保证总重不至超重,造成起飞困难。但起飞后,马上在空中加油,满油后再前往战场。在战场边缘,另有加油机巡回等待。在实际战斗中,由于寻机、等待,燃油消耗远远快于弹药消耗。作战中的战斗机在燃油不足时,退出战斗、与加油机汇合,加满油后返回战斗。这样大大节约了往返时间,增加了战场上战斗机的有效数量。8 q9 g3 [9 r& X/ E( F
! A9 r- N5 W& w
战时怎么打,平时怎么练。由于对加油机的高度依赖,KC-135数量和良好率不足一度迫使美国空军推迟和取消“红旗”演习。
6 ?* d: b g8 ~, ~% A9 x' i9 J
3 i0 ]% a( t# g; W w$ u! W但这个模式对中国这样的对手不管用了。加油机必须远离中国海岸线1200公里的话,重载的美国战斗机到中国海岸线“点到为止”都吃力,深远内陆免谈,有效的留空时间也免谈。这是没法作战的。# h# B2 j' \. T, X
8 j2 I- X6 M( e5 Z v4 a$ \
即使在1200公里距离上,歼-20带上PL-15,使得加油机成为待猎的火鸡,具有有限自卫电子战能力的KC-46都生存力堪虞。在不同的战争模拟中,美国加油机被击落的后果都很严重,常常导致好几架战场上的美国战斗机因为燃油耗尽而坠海。这对美国空海军是不可接受的。
0 k1 G$ Q$ v" U( y5 O' ?1 M+ i* g6 P% j( ~/ d* r3 v7 \
加油机隐身化是一个思路,但大型隐身飞机的造价高得离谱,B-21比B-2更小,不只是因为技术进步,更是为了控制成本。电子系统可以小型化,但载弹量、航程是没法小型化的。B-21只有在这些“硬指标”方面要求缩水,以降低重量、控制成本。& B# [# s7 G! w O5 X0 _: r7 i! g
) P) J- Q j( q+ ^" b
另一个思路就是分散化,用较小的加油机在前沿分布式部署,接力加油。在低危的后方用大型加油机对前沿加油机加油,保持更高的效率,在高危的前方用小型加油机接力加油,保持更高的生存力。由于目标较小,也相对容易做到隐身,战场生存力大大提高,可以靠前部署,增加美国战斗机的有效留空时间。KC-Z的空中受油要求就是由此而来的。* K+ \/ f% f, C
( E) L% }# O) G
还有一个思路当然是无人化。无人机的长航时技术已经很成熟,无人加油机可以在前沿长时间巡逻,大大超过有人加油机可以持续的时间,这对接力加油、持续存在是关键的。无人机加油技术已经通过MQ-25演示过了,达到足够高的技术成熟度。加油机可能是对无人机长航时特性的最优应用之一。/ J& P; M/ @# M% I h
% \) }/ T+ _2 r9 H1 g
较小的加油机也意味着只有有限的可转移燃油量。这对战斗机或许还是够用,但对轰炸机就不够用了。这可以通过多次接力加油解决,而不是一次加满。这当然增加了加油作业的次数,但在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的帮助下,空中加油作业已经从早年的高危作业变为现在的常规作业,更可能成为未来的低难度作业。
3 W, R& K) r& k: A6 Z$ x5 O4 v( F# {& O8 N# b
换句话说,新加油机与传统加油机或许是充电桩和加油站的差别。加油站建造在战略位置,过往车辆停靠加油,一次加满,但加油站的数量相对较少,分布较大。充电桩则遍布各地,但只能一次充一辆车,还需要较长时间。然而,要是一路开,一路充,不充满也问题不大,只要前面又有充电桩可以接着充。
3 K4 c6 \- Q$ R- N' e0 X* Z' p. K( p" K: R% P, A
较小的加油机意味着可以使用小机场和野战机场,美国空军终于意识到加油机基地的脆弱性问题了。这与分兵集火的总思路是一致的。8 f& {9 I8 F% f) ?, \
3 L+ t# `; j9 J- Z最新的RFI没有规定气动构型,各厂家可根据要求自由选择。无尾飞翼肯定会是候选之一,但未必是最有力的候选。轰炸机采用无尾飞翼,是因为这具有最高的气动效率,所有机体结构都用于产生升力,无效结构重量降低到最低。无尾飞翼也具有最优全向隐身能力,有利于突防和安全返航。但无尾飞翼在气动设计和结构制造上要求更高,成本很高。, w! {. n" K: h4 J x v
. J& Z& c4 ~8 k' F, R0 W7 o
波音MQ-25“黄貂鱼”的气动构型对隐身有很多考虑,但还是避开了无尾飞翼。细长的机翼有利于较高的升阻比,浅V形尾翼减少了无尾飞翼偏航控制的难题,宽扁的中央体不仅提供了很大的机内容积,还有利于借鉴成熟的筒体-机翼技术。“跌入”式进气口是最大的技术风险,但对于不强调机动性的加油机来说,风险还是可控的。" @0 r m4 F9 A+ |) A& h/ m% D
" T x" H$ k7 Q( i, l
即使新一代加油机有隐身要求,这与轰炸机的突防或者战斗机的制空作战还是有本质差别。再靠前部署,加油机依然不需要逼近到短兵相接的距离。距离永远是隐身最大的战友。轰炸机、战斗机不能选择战斗在哪里进行,但加油机是可以选择加油作业在哪里进行的。
/ R" N& Y3 n, O
5 E3 b. K# z4 x& V; }另外,战斗机最强调的是前向隐身。到了长时间暴露侧面和后面的时候,就是加速脱离战斗的时候了。轰炸机更加强调全向隐身,但前向依然是最重要的。加油机则不然,在很多时间,侧向或许是暴露最多、最稳定的方向。机体的侧面雷达反射特征很重要,但机翼的前向反射特征反而不那么重要。
2 z( ~$ V5 n4 V5 W' h' b
1 o, }/ i( z* K. X5 c' S8 `" V细长、小后掠的机翼在前向很小角度范围里形成强烈、稳定的反射,但根据战场电磁威胁方向的适当航迹规划,这样的高反射状态可以做到转瞬即过,在很高的战场电磁环境噪声中“大隐隐于市”,破坏对方雷达的探测和锁定。无尾飞翼也有较长的平直边缘,只是不面对前进方向而已。
+ _: d0 g$ W7 d: M2 U2 P: G
& w" m5 P' L6 [' w中国空军也在大力发展加油机力量。轰油-6是过渡的,伊尔-78的数量太少,运油-20是中国空军第一代真正的大型加油机,但中国空军也有新一代加油机的需求。, R) e; z# h& S L
+ j L9 x' E" J/ G" O7 _; ^中国作战飞机需要穿过第一岛链、进入西太平洋,不仅要面对第一岛链敌对空中力量的拦截,还需要穿越第一岛链的中国加油机的支援。KC-Z那样隐身、小型化、无人的新一代加油机对中国空军同样重要,KC-Z从飞机构型、基地到空中运作的全新思考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2 \, k: L0 z& f: \& K# m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