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0-6-15 11:52 编辑 4 f& P! C; j+ [1 J$ |" I4 p# s
: Y& T$ M3 t3 h1 U
看到有人说起德国三大名将,想起来整一段各国的三大名将。只是一家之见哈,欢迎不同意见,欢迎增减、替补。5 x4 S; a! E$ Y4 X
5 k. l/ Y' B r8 x7 T4 r( H; }- r
中国! o& `; q- P$ F- L
7 k! C' C. B/ s* X, s3 L三大名将无疑是林彪、粟裕、彭德怀(排名不分先后)。
! x$ f! C5 D& i4 d# p9 N2 J D: L& m
林彪的军事才华不用说了,平型关战役是共军在抗战中打得最漂亮的,从东北达到海南岛,那军功不是吹的。四野至今在共军里山头最大,在军迷里拥趸最多,林彪的领帅作用绝对是第一因素。. A9 ~ _) T# ^) x
; k B' p" v4 e% p% H, O
粟裕在淮海战役中打得太漂亮了,战役级的战术指挥出神入化,双重包围成为共军的招牌战术。相比之下,林彪的战术原则更多是战斗级的,而粟裕是战役级的。3 X# G9 W$ N' A2 V+ H. D
/ s C! P) I- C6 L+ a/ ]
彭德怀在将帅如云的共军中出任第一任国防部长,抗美援朝的军功绝对是第一因素。他是鸦片战争以来第一个把世界第一强国的大军打到不得不停战谈判的军事统帅,他不是三大名将之一,还能谁是?不过彭德怀指挥一野在陕北以弱敌强带着胡宗南转圈子,冷不丁咬一口,也是出神入化。
) S$ G/ ^( X: g8 P( D' B N6 B6 j2 d6 F/ y6 ~2 l- o+ D2 T1 L
德国
3 l6 u4 k: X' c6 w3 q, a# o3 S/ T" S
一般认为三大名将是古德里安、曼斯坦因和隆美尔。
- I3 K' I! {8 g! u
( Y. ^0 X* T5 e3 `; B4 Y古德里安不仅是装甲突击战术的奠基人,也是执行人。他在法国战役、巴巴罗萨战役中的闪电突击只能用名垂青史来描述。
) z/ [# }, W2 @) l+ ^9 G9 w; n3 v( j& F
曼斯坦因是战术大师,他制定的法国战役绕行比利时的黄色计划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他在苏联战场上也打过几场漂亮的反击战,比如哈尔科夫。
: W. {& \ ?5 i* e7 h! [5 I# b& M8 ]2 a. d+ M
隆美尔在二战爆发时还是个师长,在法国战役里一马当先,但那毕竟只是战术指挥官的作用。但在北非战场,他的大胆突进打得英军鬼哭狼嚎,他的装甲长途奔袭战术对日后西方装甲战术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以军。
9 R( v) u+ Z* h4 w- {
( a* Y. v" P" H1 K! f不过要是德国只能三大名将的话,到底应该是隆美尔还是莫德尔入选,这是值得斟酌的。8 _# C# G2 d, q! ]
$ U6 \8 h+ N% @7 t4 n莫德尔在德军将帅里算后起之秀,成名较晚,但他的杰出之处也正在此:在逆境中力挽狂澜。他在东线溃败的大势中,能使败军败而不溃,这是比乘胜追击更难的。阿登反击战由于各种原因功败垂成,但战术上还是可圈可点的。他也是较少敢于顶撞希特勒的瞎指挥但是还受到希特勒信任的主将。莫德尔可能更加适合入选德国三大名将?
; @! q% n6 ^4 _* k$ d2 ?2 B
# K5 T* r" T/ x4 p4 R- r* W美国
7 A7 @& r2 N. u7 S7 M
5 t7 ]1 \3 \1 o, O/ C美国的三大名将不大好选,就选巴顿、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吧。7 Q1 w* h: O& K) f. q0 ? ?
7 Y' C* j% T2 G* b" M K7 o
巴顿是当然人选,他在北非、西西里和法国的战绩如果说第二,美国就没人敢说第一。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作为美军中的勇将,他的地位铁板钉钉。+ |4 u9 ^5 C- \9 F# ^& j7 ?
8 H9 G D7 u: Q) G% p麦克阿瑟好像很多人不买账,尤其是从菲律宾可耻地逃跑。但他在菲律宾反攻中的战术可圈可点,尤其是民都洛岛的猛虎掏心。仁川登陆在战术上也是杰作,彻底改变了朝鲜战争的初期颓势,确定了半岛现状的基础。" x6 ]# e, k& M( _1 X+ r& Q7 l2 e( @" Q
$ M! m K4 K( Y' J% G艾森豪威尔其实是个穿军装的政治统帅,他在战略战术上没有多少突出成就,他的突出成就在于把困难的团队捏成一体,避免内耗,这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没有艾森豪威尔,美军内部都压不住山头,尤其是巴顿这样的刺儿头,慢说英军了。2 k5 n7 t1 T% U+ p9 I
t8 v# o, N- o# C* q0 v
布莱德利是个“士兵的将军”,在美军中口碑巨高,但他在战术上中规中矩,没有太突出的。如果说艾森豪威尔在政治层面上摆平了盟军的合作,布莱德利则摆平了美国大兵的军心。不过两个中间要选一个的话,我还是选艾森豪威尔。( e) Q! i* y3 e! }9 U% p- e
& t% t+ B& A( Q7 A2 q: e
苏联
; J% q& ^5 ?0 P0 Q, H' v+ E6 D: z0 G/ g! |& ?
苏联名将太多了,除了朱可夫是毫无异议的首选外,其他的还不大好选。
7 C' n; `* l. E) G( d1 ?/ P6 V/ n! L/ r/ p! G* }
朱可夫是苏联三大名将之首,可能也要算二战各国名将之首,这大概是不用争论的。朱可夫具有杰出的战术才华,只要提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就够了。他还具有在逆境中镇定沉着的优秀品质。他可算曼斯坦因加莫德尔?只不过他的二战生涯和德国对手颠倒,先在逆境后在顺境。
! C2 I- P ~$ D5 _% G) J4 q& e# A s1 x3 d/ y7 H5 c8 K
另外两个选谁呢?一般认为是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但华西列夫斯基、瓦杜丁、崔可夫也是候选。 I! F& K u7 d4 Y
, c U0 r4 u& [3 w( y
罗科索夫斯基比莫德尔还要莫德尔,在巴巴罗萨战役中斯摩棱斯克到维亚济马一线,苏军崩溃在即,罗科索夫斯基受命收编残兵败将,组织防线,他死守成功了,迫使停顿的德军转向南方,发动基辅战役。罗科索夫斯基不仅为第二次莫斯科会战争取了时间,还在强敌压境时再次临危受命,死守和反攻。他在半年里三次受命接受新部队,堪称“消防冠军”了。罗科索夫斯基还参加了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大会战,白俄罗斯战役,东普鲁士战役,东波美拉尼亚战役,巴格拉齐昂行动,柏林战役,三驾马车当之无愧。- a/ {; v& `4 u8 G: x
* D7 H; }! V; e) b, j. g9 _* h. M
科涅夫崭露头角是在反攻阶段,从乌克兰一直到打到柏林。库尔斯克大战中惊天地动鬼神的普罗霍洛夫卡之战是历史上最大的坦克对攻,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就是科涅夫的部队。被解放的哈尔科夫是苏军反攻中收复的第一个大城市,他的部队也是在反攻中第一个冲出苏联的。在冲出乌克兰的时候,他采用波次的重兵集团保持雷霆压力,保持冲势,一鼓作气打过维斯瓦河,而溃退的德军根本无法站住脚、组织有效的防御。从奥德河到柏林,科涅夫和朱可夫的大军展开“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摧枯拉朽,直捣龙门。科涅夫担当三驾马车也是理所应当的。5 S+ ]$ j) a' C0 ^, ~& A4 i' o
' K6 }2 k" V0 n( H. H+ a+ F5 Z
华西列夫斯基稳扎稳打,从斯大林格勒、克里米亚、加里宁格勒到进军东北,军功等身。
9 ~. }6 c% @7 n/ V9 m8 V) ?- ?; F
% X S8 @# D6 [5 [& B3 p' e s瓦杜丁在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战功赫赫,不过这家伙有点好大喜功、轻举妄动,在哈尔科夫吃了曼斯坦因的亏,在库尔斯克差点再上曼斯坦因的当,在科尔孙-舍夫琴科夫斯基战役中包围没合严,幸亏科涅夫主动越界堵上漏洞。瓦杜丁还是有才的,要不是死在乌克兰游击队手里,否则估计元帅有戏。
7 R2 {# ]* ]; i, {
3 u, ?1 M" O& g$ Y斯大林格勒的崔可夫就不用多说了,不过他要压过其他人“晋升”三大名将还有点吃力。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