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十多年前写的,当个跟帖吧。当时用的居然是繁体字。
5 `/ I/ ^7 y7 f7 T
. t2 G; j: }5 G1 n8 Y' r9 |中共軍神劉伯承! g i: k: @3 c% D
9 n( L) L9 \3 p
據薄一波回憶﹕周恩來在談到劉伯承和鄧小平時說﹕“鄧小平是舉重若輕﹐劉伯承是舉輕若重。“周恩來認為劉伯承在這一點上與自己相似。有意思的是毛澤東對這兩位舉輕若重的事務主義者都不甚喜歡而又都有所重用。怪圈本身就說明劉伯承的本事擺在哪兒﹐不服不行。毛澤東是誰﹖典型的恩怨分明﹐睚呲必報的主。他不喜歡的人一般都得靠邊站坐冷板凳。紅一方面軍的例子有董振堂﹐其他方面軍的例子有陳昌浩﹐賀龍和肖克。皖南事變前項英之所以遲遲不願過江也是害怕過江後被人架空﹐就像後來陳毅一度被饒漱石架空那樣。
8 @3 P1 E" @! p: D' a6 i. v. U1 v, P
中共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建軍﹐開始了二十二年打天下的艱苦歷程。其間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即紅軍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國共全面戰爭時期即所謂解放戰爭時期。劉伯承在這三個階段都建樹了足以和解放軍中任何高級將領相媲美的戰功。筆者認為毛朱周之外﹐只有彭德懷在這一點上超過劉伯承。 十大元帥中在紅軍時期最出風頭的有賀龍和徐向前﹐都是方面軍級的領導人。賀龍是八一南昌起義的主要領導人﹐地位恐怕僅次於周恩來﹐他的部隊是南昌起義的主力﹐比葉挺的部隊人數還要多﹐後來和段德昌﹐周逸群一起創建湘鄂西洪湖根據地和紅二方面軍。朱毛和賀肖齊名﹐都是在蔣介石那兒掛了號的“悍匪”。徐向前是紅四方面軍司令員﹐組織了著名的蘇家埠殲滅戰和川陝反六路圍剿戰役。兩戰都是紅軍時期中共軍隊少有的大兵團殲滅戰。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後﹐聲名赫赫的紅一方面軍只剩下區區萬把人﹐而紅四方面軍兵精糧足﹐擁有浩浩蕩蕩的八萬之眾﹐號稱三分天下有其二。是張國濤和中共中央唱對台戲的本錢。遺憾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兩人因各種原因沒有繼續紅軍時期的輝煌。抗日戰爭時期中共戰績最顯赫的無疑是由紅一方面軍和徐海東的紅十五軍團改編的八路軍一一五師。這是兩位政治元帥的功勞﹐聶榮臻建立了鞏固的晉察冀根據地﹐羅榮桓全取山東﹐抗日戰爭結束後這兩大根據地成為中共爭奪東北的出發地和跳板。先機奪取東北在中共解放戰爭中的意義眾所周知﹐不需筆者在此班門弄斧。然而聶羅在紅軍時期都不是位居方面的人物﹐在解放戰爭時期聶榮臻累戰累敗﹐可能是戰績最差的元帥之一。而羅榮桓只是林彪的助手﹐主要負責政治工作和後勤支援。何況就個人而言﹐兩人在抗日戰爭中的戰績也未必超過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陳毅無疑是中共打天下的三個階段都十分活躍的人物﹐可惜他老兄長於外交﹐短於治軍。古田會議後被毛澤東踢到一邊下圍棋﹐抗日戰爭中黃橋決戰放權於粟裕﹐以後的新四軍軍長之職又被毛澤東所信任的饒漱石架空。解放戰爭時期被毛澤東譽為“開明”﹐軍事上南靠粟裕北靠許世友﹐其實是自己沒什麼東西﹐後來干脆被派往中原野戰軍當了個副手。葉劍英資格很老﹐但基本沒有獨立的方面指揮經驗﹐流芳百世的只是“花帥”的緋聞。此翁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毛澤東去世後一舉粉碎“四人幫”﹐其實也就是依靠軍隊把幾個文人捉起來而已。最後談談林彪。林彪被譽為中共軍中的韓信﹐作戰詭譎﹐多謀善斷。他指揮的部隊不管是萬把人的紅一軍團﹐一一五師﹐還是數十萬的東北野戰軍都是毛澤東嫡系中的嫡系。他的戰功基本沒什麼爭議﹐只要提提平型關和遼沈﹐平津戰役就行了。不幸的是林彪在平型關戰役後受了傷﹐隨後的八年抗戰中基本呆在後方或蘇聯養病﹐以至於在一九四六年五月四平會戰失敗後部下會發出疑惑﹕“林總長期呆在後方﹐是不是對打仗不熟悉了。”
$ V# j7 d# X! q+ ?2 B. F% K) r: X
$ A# b7 G0 Y: T! | F: _) _大將中其實只有粟裕和劉伯承有一爭。但粟裕是後起之秀﹐在解放戰爭中大出風頭﹐孟良崮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全殲蔣介石王牌中的王牌整編七十四師﹐可謂中國軍事史上的千古絕唱。可惜他在之前的兩個階段地位太低﹐沒有過人的戰績。
6 K9 t) {1 S/ z6 ~& \: J9 y& ]- [* f/ Q! G6 _+ y
反觀劉伯承在中共打天下的三個階段都有卓越表現。- u3 m* p: H [4 y5 D& z B4 k
' v- J2 M Q; Y, t' ]
首先劉伯承參加了南昌起義,并任起義最高軍事決策机關軍事參謀團參謀長,是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 位置當在朱德之上. 南昌起義雖然最終在廣東失敗, 但就南昌局部地區的戰役行動而言卻非常成功, 南昌國民党駐軍朱培德部措手不及, 迅速瓦解. 起義軍很快控制了南昌全城. 作為周恩來參謀長的劉伯承對此功不可沒. 万事開頭難, 南昌起義在中共軍事史上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就連后來排名第三, 戰功顯赫的林彪都心怀嫉妒: “誰讓我們不是南昌起義的領導人呢?“
% H# ^9 d. j, v+ N" h7 S! D5 D0 }
* ?) n$ J# V5 q& e9 w5 d5 O; d" E- M4 w南昌起義失敗后劉伯承到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 成為中共軍中不可多得的熟悉現代戰爭理論的軍事家. 然而中共軍中大多數高級將領都是土包子出身, 劉伯承的正規化建軍思想常常遭到那些人的抵制, 譏笑或咒罵. 這些人中包括彭德怀, 林彪和毛澤東。劉伯承在中共軍中的地位很有點象日本海軍的山本五十六, 兩人都對現代軍事技術和軍事理論了如指掌但卻都不為同僚所能理解. 一九三零年劉伯承從蘇聯回國, 先在上海任中央軍委參謀長兼長江局軍委書記。不久進入中央蘇區,先后任紅軍學校校長兼政委,瑞金衛戍司令﹐中央軍委總參謀長。由于在著名的宁都會議上投票反對毛澤東, 從此和毛澤東結下芥蒂數十年。 一九六六年張國燾的回憶錄出版后,毛澤東也搞了一本,讀完后對周恩來說道“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在張的眼里我們這一群人中,只有劉伯承是好人。“ 由此可見毛澤東對劉伯承的成見。 宁都會議后劉伯承成為周恩來軍事上的第一助手, 協助指揮了第四次反“圍剿”并在黃陂東陂戰役中殲滅了國民党軍第五十二師和五十九師, 生俘師長李明和陳時驥. 第四次反圍剿的巨大胜利使毛澤東險些喪失了東山再起的机會, 以至中共建國后很長時間內很少提及此事.
# x1 N, s3 q8 b& r/ @7 z
6 u- x+ s; Q3 m: b* r8 N3 P/ X劉伯承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因与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意見不合,被貶任為紅5軍團參謀長。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被迫轉移。劉伯承隨紅5軍團殿后。1934年12月,劉伯承再次任軍委總參謀長并兼任中央縱隊司令員,指揮先遣部隊強渡烏江、智取遵義、搶奪婁山關,保障了遵義會議的順利召開. 遵義會議后﹐劉伯承任紅軍先譴隊司令員﹐率部巧渡金沙江。被毛澤東高興地贊譽: “我早說過﹐ 四川人說劉伯承是一條龍﹐他一定會把我們帶過長江的。“過彝區時,他利用彝族首領小葉丹不愿和紅軍正面沖突的心理﹐与其“歃血為盟”,拜把子稱兄弟,使得紅軍大隊快速通過彝區,避免了重踏石達開的覆轍﹐還留下一段千古美談。搶渡安順場后他率紅一師主力与楊成武部夾江而上。這可是真正的背水側敵行軍,隨時得提防川軍主力的襲擊. 遵義會議后紅軍第一次渡江北上的企圖就是在土城被川軍阻斷的. 策應紅四團奪取瀘定橋以后, 劉伯承乘夜色手提馬燈仔細察看橋身, 最后在橋中央停下, 用腳使勁跺了几下橋板, 激動地說: “瀘定橋啊瀘定橋, 我們為你付出了多少心血, 現在我們胜利了.“說明了劉伯承是整個大渡河之戰的主要指揮員之一. 解放后劉伯承在“回顧長征”一文中對這段經歷有詳細描述. 如果說遵義會議是毛澤東挽救了紅軍挽救了党, 那么可以不夸張地說劉伯承就是具体挽救行動的實際負責人. 筆者以為當時的劉伯承很有點像文革中的周恩來, 都干的是救火隊長的活. 順便提一句有傳聞說四渡赤水其實是總參謀長劉伯承指揮的,毛澤東不過盜用罷了. 傳說當然不可信, 但也說明了劉伯承在其中的作用. 雖然三大戰役是毛澤東的大手筆, 但毛澤東認為四渡赤水才是自己生平的真正得意之作. 可以說這次從貴州到大渡河的生死競速也足以同中共軍隊以后進行的的任何著名戰役相媲美. ! j: X% u' o% \+ H, Z: S
5 l" n; U# f& [
中共軍隊在抗日戰爭中最有影響力的三個戰斗是平型關伏擊戰,夜襲陽明堡飛机場和百團大戰. 劉伯承麾下的一二九師參与了兩個: 夜襲陽明堡飛机場和百團大戰。夜襲陽明堡和平型關戰役是八路軍出征后的兩場首戰, 是近百年來中國軍隊面對入侵的外國侵略軍第一次主動出擊所取得的胜利。 戰斗干脆利落, 我軍進退自如, 完全控制戰場, 自鴉片戰爭以來所罕見﹐ 堪稱胜利姊妹花. 尤其是夜襲陽明堡是中國軍隊首次擊毀如此眾多的日本飛机. 一九三七年十月,八路軍第129師第385旅第769團團長陳錫聯奉師長劉伯承的命令,率該團在代縣、崞縣以東地區,執行側擊南犯日軍后方的任務。10月中旬,陳錫聯通過偵察發現有日本飛机從陽明堡方向輪番起飛,轟炸忻口友軍防御陣地。他判斷飛机場就在陽明堡周圍,据此,陳錫聯決定夜襲机場. 10月19日夜發起戰斗, 經1小時激戰,殲滅日軍100余人,毀傷飛机24架,摧毀了忻口日軍重要的空中支援力量,減弱了它的攻勢,有力地配合了國民党友軍的忻口防御作戰,在全國產生了巨大影響。劉伯承在總結這次戰斗的經驗時指出:此戰偵察清楚,部署周密,行動秘密而迅速,動作突然而堅決, 故能在1個小時內完全燒毀敵机。但劉伯承沒有提到正是他自己把769團放在了一個蘊含丰富戰机, 便于發揮八路軍夜襲特長的地區.
" P+ u( h# P! Z* \6 O7 H, B& [0 f+ o/ \2 h X* ~# j4 O9 Y
1940年3月至9月,彭德怀領導了打破日軍“囚籠”政策的百團大戰,一舉殲敵四万三千余人,拔除据點千余個。百團大戰是朱德, 彭德怀根据劉伯承, 鄧小平提出的正太戰役計划制定的, 擔任主要作戰任務的部隊便是一二九師. 劉伯承的129師在百團大戰中戰果最大, 損失也最大. 關鍵的關家瑙戰役是中共軍隊在整個抗戰期間以正面進攻手段基本殲滅日軍一個大隊(營級規模)的唯一戰例。戰斗其間, 劉伯承, 陳賡和彭德怀發生了激烈爭執. 由于日軍預先戰領了有利地形而八路軍又缺少攻堅手段, 部隊傷亡慘重. 劉伯承等人堅決要求停止進攻, 但彭德怀蠻勁上來打紅了眼,怒斥劉伯承 :“拿不下關家瑙,就撤銷第一二九師的番號,殺頭不論大小。“ 延安整風時劉伯承舊事重提, 指出: “百團大戰總的來講是一場打了胜仗的大戰役,但存在63208;不少戰略戰術上的錯誤,如敵眾我寡之下,沒有以弱示敵,過早暴露了我們的真實實力;沒有充分發揚正規戰与游擊戰相結合的傳統优勢,有些倉促上陣的意味,為了片面取得政治影響甚至矯枉過正.“結果引起彭德怀的不滿, 這是五五年反 “教條主義”時彭德怀借机報复劉伯承的一個原因. 百團大戰后129師元气大傷, 再沒有打過如神頭岭, 響堂鋪那樣的漂亮仗. 這可能是129師在抗戰中發展不如115師的重要原因.
9 L1 w/ L( W4 G6 {5 g
3 H$ S0 k6 }( \0 k! f1945年8月日本投降. 共同的敵人消失了, 國共之間的矛盾重新激化. 劉伯承在這一其間位居方面之重, 戰役指揮有如下几個不遜于任何戰區指揮員的亮點: 它們是1945年9月的上党戰役; 1946年9月的定陶戰役; 1947年7月的魯西南戰役; 挺進大別山; 淮海戰役中的雙堆集戰役. 上党戰役殲滅了閻錫山的精銳部隊, 使閻軍此后一蹶不振. 閻錫山哀嘆為平生所上的三個大當之一( 上党戰役上劉伯承的當; 山西新軍上薄一波的當; 中原大戰上馮玉祥的當 ). 上党戰役最大的意義是增加了毛澤東手中的砝碼, 他當時正在重慶和蔣介石討价還价. 中共胜利后一談到重慶談判必談上党戰役就是這個道理. 筆者曾經讀過一本中共官方出版的重慶談判實錄, 印象最深的就是當時的國共雙方都沒有什么民主和平建國的觀念或意愿, 彼此最大的爭執就是軍隊整編比例, 實際控制地盤以及某省的省主席由誰指派. 說穿了就是權利和勢力之爭. 上党戰役和隨后進行的平漢戰役粉碎了國軍打通平漢路的戰略企圖, 直接影響了國軍對東北地區的爭奪. 定陶戰役是中共軍隊在全面內戰爆發后第一次完整殲滅國軍美械嫡系整編師. 后与中原突圍, 蘇中七戰七捷一起被毛澤東譽為穩定南線戰局的三大胜利. 和很多人想象的相反, 定陶戰役開始時并不是晉冀魯豫野戰軍包圍了整三師, 而是雙方扭在一起正面對抗. 劉伯承集中九個團在大楊湖打整三師二十旅的一個團. 由于戰斗极為殘酷, 攻擊部隊傷亡慘重, 前線指揮員(可能是盧耀武﹐ 六縱的一個團長))痛哭流涕﹐劉伯承一反對部下慈眉善目的常態, 在電話中怒喝道: “慈不掌兵,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勒令部下不顧血本繼續組織突擊, 終于一點突破帶動全局. 整三師在撤退的途中被劉伯承包圍殲滅, 中將師長, 顧祝同的外甥趙錫田被俘虜. 筆者沒查過﹐不知道趙錫田是否是整個國共內戰期間中共軍隊俘獲的唯一一個國軍高幹子女。 魯西南戰役全殲國軍四個整編師, 九個半旅, 比著名的萊蕪戰役多兩個半旅, 是中共軍隊在大決戰之前殲滅國軍成建制部隊最多的一次戰役. 戰役的關鍵是剛獲得東北武器的楊勇縱隊迅速殲滅了王敬久兵團的掩護部隊, 使呈一字長蛇陣擺開的王兵團側翼暴露在劉伯承的攻擊矛頭之下任人宰割. 隨后的挺進中原和大別山展開導致劉伯承部重武器喪失殆盡, 部隊減員過半. 但卻大大減輕了陝北和山東共軍的負擔, 徹底顛倒了國共雙方的攻守態勢. 此后國軍基本上是疲于奔命, 四處應付, 頭疼醫頭, 腳疼醫腳, 由全面防御變為分區防御最后全線崩潰. 大別山相持階段是當時中國兩位頂尖武林高手過招. 白崇禧以三十個旅追63208;劉伯承打而沒有被對手消滅一個旅(高山鋪和張家店除外﹐這兩仗都是在大別山展開初期打的﹐ 老白還沒有準備好). 圍剿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國軍下屬部隊敷衍塞責, 謊報軍情, 該占領的地點要么不按規定時間占領, 要么距离目的地十几里就向上級發報請功.
" k6 e* j( U$ W- \# ^: R+ q/ g/ \; z8 ]9 c/ r8 Q/ g
淮海戰役開始后黃伯濤兵團立即被圍. 徐州主力邱清泉,李彌兵團忙于救援無暇南顧. 劉伯承乘机敲擊節骨眼, 打下了宿縣, 切斷了國軍的津浦路大動脈. 宿縣戰役似小實大, 以后徐州三十万國軍就象得了重症肌無力症, 攻無力, 守無心, 進退兩難. 無奈之下, 蔣介石只好調動最后一個精銳部隊黃維兵團兼程東進作最后努力. 黃維拒絕了兵團副司令胡鏈的建議沿江東下, 与李延年, 劉汝明兵團會合后出蚌埠北上的意見, 直線由豫西山區向宿縣扑來. 黃維兵團一路突破中原野戰軍的層層堵截, 很快抵近蒙城. 劉伯承巧妙利用了黃維的書呆子气, 以中野戰斗力最強的陳賡縱隊在南坪集阻擊, 同時在黃維兵團北面集結重兵, 一待黃伯濤兵團覆沒便全線出擊, 乘國軍軍心混亂之時將十二兵團全部包圍在雙堆集加以殲滅. 國軍五大主力新一軍, 新六軍喪于林彪之手, 整編七十四師, 五軍喪于粟裕之手, 整編十一師或十八軍就喪于劉伯承之手. 雙堆集成為猛如虎, 狡如狐的胡鏈心中永遠的痛. 据說胡公子在改革開放后曾經到過雙堆集, 站在消失的舊戰場上久久不能言語.
- k& x8 q" h" b" O; [: H( _ H' U
劉伯承號稱當世孫武, 但他并沒有系統提出過什么重大軍事理論, 在這一點上遠不如毛澤東. 毛澤東的人民戰爭戰略思想和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戰術思想解決的是劣勢裝備軍隊如何同优勢裝備的軍隊周旋并戰而胜之的問題, 至今在巴勒斯坦, 伊拉克, 阿富汗等地尚見應用. 他創建的軍事政治雙首長制試圖解決軍隊指揮中至關重要的民主与獨裁平衡問題, 在當今世界各國的軍隊中可說是獨樹一幟, 也和孫子兵法的將權貴一原則相抵觸﹐將來的地位尚待檢驗. 劉伯承做得更多的是讓中國軍隊和西方先進軍事思想接軌. 他在中共或許在中國軍隊中第一個認識到參謀人員在現代軍隊中的重要作用, 一生強調正規化的司令部建設. 他認為近代戰爭是有組織的戰爭,不能憑一個人的才智去處決。他素來主張,作戰計划應先由參謀長根据情報局長所提出認為正确的情報,交作戰局擬具方案,再由參謀長擬定初步計划,送總司令批准,提交軍委會討論,然后由總司令部下達實施。劉伯承是中國軍事界第一個大規模引進外軍軍事理論的人. 他在南京軍事學院組織翻譯了許多外國軍事論著;包括蘇聯紅軍的各种條令和有關司令部組織指揮的知識,以及正規戰的戰術、游擊戰的戰術、軍區和野戰部隊的建設等較系統的軍事理論;也涉獵了十八、十九世紀一些著名軍事家如拿破侖、蘇沃洛夫等人的事跡和論著. 他本人就是當時中國軍界首屈一指的軍事翻譯家. 翻譯了 《蘇聯步兵操典》,《蘇軍步兵戰斗條令》、《游擊隊怎樣動作》、《蘇聯紅軍政治工作條例》、《蘇聯紅軍在戰斗情況中的政治工作》、《蘇聯山地斗爭》等數百万字的軍事論著. 劉伯承也是中共軍隊中第一個真正認識到軍校教育在現代軍隊建設中的作用. 他創建了南京軍事學院, 在學院中大膽聘用文化知識較高的國民党舊軍隊人員做教員, 在課堂上講授蘇聯衛國戰爭的經驗和教訓, 這是劉伯承當時所能開設的唯一外軍課程, 后來還被當做教條主義批判了一翻. 劉伯承對軍事學術的痴迷到了惊人的地步, 他在淮海戰役結束后居然可以和敗軍之將國軍十八軍軍長楊伯滔平心靜气探討雙堆集戰役的得失, 可以像小學生一樣坐在教室里聆聽昔日的手下敗將講授現代裝甲戰知識﹐這在中共軍中真是絕無僅有。 可以說他是近代中國第一個把軍事和政治剝离開來的人.
( l" `* f) C4 S0 ^" @; [- n" C: x/ p- z2 B4 B- h4 @. k
總之, 劉伯承是中共影響深遠的軍界重量級人物之一. 他的軍事造詣可以和中共軍隊中的任何高級將領相媲美, 而他的軍事學術水平又遠在大多數方面級將帥之上.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百年之后﹐ 那些當年名噪一時的戰場將要和那些創建豐功偉績的英雄們一同模糊在市井的漁樵閒話中, 而軍事學術思想卻還會繼續流傳. 從今天的中共軍隊現狀看﹐ 毛澤東的人民戰爭思想越來越退居次要地位﹐ 而劉伯承的正規化建軍思想越來越佔據主導地位。劉伯承, 中共的軍神, 他的名字注定要和中共軍隊共始終。6 {. \7 k& _/ W+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