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鸿蒙有望贯穿手机、平板、桌面、服务器、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物联网世界,但鸿蒙首先是手机操作系统。鸿蒙在国内能站住脚,这可能没有太大疑问。但关门老虎没劲,鸿蒙的真正成功在于走出国门。鸿蒙能走出国门吗?3 s: [$ I* o7 ~0 o4 R# V
: b$ E/ L% M, S鸿蒙需要首先在国内站住脚,但鸿蒙靠什么站住脚,似乎还有不少人在指望爱国主义和政府行为。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功经验就是让市场按市场规律运作,靠爱国主义是不行的,靠政府行为也不行。鸿蒙要成气候,要靠自身硬,这也是走出国门的必要条件。) v/ p8 |- Z( j! e5 z# |; |2 b k' M
. E' p. H- f2 \鸿蒙的微内核是成功的技术基础。前文提到县政府,这只是图样图森破的比方。宏内核和微内核都是模块化的,但差别在于基础模块最大化加简单的外围模块,还是基础模块最简化加功能模块。前者的基础功能完整、顺畅,但系统的包袱和开销也大;后者连常用的基础功能都需要功能模块,系统开销体现在模块间通过底层的通信,优越性要到大系统、跨平台才能体现出来。微内核不是新概念,Windows NT就是微内核,但在手机、平板、台式、服务器、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物联网群雄并起的现在才是微内核天时地利人和来到的时刻。: z; [/ e# E, h1 Q3 N& i% E( I
0 g/ U$ y# m8 d% X( n
但任何操作系统要成功,都离不开生态和应用,微软手机惨败就是因为始终没有打造成功自己的生态、积累起自己的应用。生态和应用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在安卓和苹果已经打造出完整、成熟、富有活力的手机生态圈的现在,鸿蒙还有戏吗?
4 ]# m6 I( S& d+ P! W2 Y8 v+ E9 }3 u) ~! y6 `! M
鸿蒙的戏在于双向相容,因为鸿蒙内部提供相当于安卓虚拟机:安卓应用可以在鸿蒙上无缝运行,反过来,“安卓级”鸿蒙应用(也就是说,没有用到鸿蒙特定功能)应该也可以在安卓上运用。
# i/ H8 \1 d( n( N4 \7 w
8 g6 X8 ~6 g1 Y/ u) |) {鸿蒙可能需要提供一个“鸿蒙商店”,至少在初期需要鼓励安卓应用免费入驻,优惠分成。这不仅对中国应用厂商有吸引力,也对国际应用厂商有吸引力。中国安卓应用并没有统一的“谷歌商店”那样的地方,需要用户到处找地方下载,不仅麻烦,还可能不小心中招,弄来一个恶意应用。国际安卓应用由于“谷歌商店”在中国不通行,这更是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 G- C( V- M+ ]' J8 ~" g: `2 `) S/ [, W" o
不仅鸿蒙用户需要这么个地方,安卓应用也可得益于鸿蒙商店。由于双向相容性,通过“鸿蒙商店”下载的应用应该也可以反过来在安卓上运作。
/ p/ `0 N4 |- h$ x8 u( A7 e
. n' X: s E. j% h) V/ f# B! x没有谷歌认可和配合的话,谷歌“直属”应用会有问题,如谷歌地图、谷歌邮箱等,但这些在浏览器模式下也可以运作,这与操作系统隔离,谷歌断供不受影响。长远来说需要有替代应用,在国内已有网易邮箱、高德地图等,在国际上重建粘性也不是不可能的,gmail就是在hotmail推出7年后才开始的。0 V7 E- H( }5 o0 b3 J
, J1 [( u M, C5 @
对于应用开发商来说,由于鸿蒙与安卓的完全“向下”相容性,代码可以原封不动地拷贝到鸿蒙商店,这是很大的便利。至于他们是否有这个动力,就看鸿蒙商店的入驻门槛有多低、他们心目中的中国市场以及未来的鸿蒙市场有多大了。
! [* z% K0 z# B* O/ |1 {0 u. J2 r) z9 @9 j
至于版权问题,按照常规,版权由应用开发商所有,但在特殊情况下,出版商(在这里就是谷歌商店或者鸿蒙商店)可以与著作人签订排他协议,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不得通过第三方出版。有多少安卓应用与谷歌有这样的排他协议就不知道了。对于应用开发商来说,只要门槛足够低,没有不拥抱更多用户圈的道理。因此,在理论上,所有非排他的安卓应用都可以在鸿蒙商店上架,解决鸿蒙的初期应用生态问题。同时,与安卓“向下相容”的鸿蒙应用也可以由安卓用户下载,便利大量中国应用的有序上架。% Y, q- C) c0 W- G9 }
& F# H% D2 d0 d3 Z2 h这样,对于安卓应用开发商来说,有谷歌商店和鸿蒙商店两个地方上架;对于安卓用户来说,有谷歌商店和鸿蒙商店两个地方可以下载。双赢。) l3 _- `# T5 v( X$ G
" O( I) F# J) U不过,在Google Service Framework下的安卓应用的搬家就不那么直接。这些应用需要得到谷歌认可的安全资格,获准使用安卓的API,并可在谷歌商店上架。API可以理解为软件边门,可以直接接触到一些更加深层的功能,加速运行。这对一些游戏很重要。国内安卓应用反正不通过谷歌商店,所以没有这些问题,但海外用户对谷歌商店的依赖度很高,换鸿蒙了而不能上谷歌商店会有影响。+ J( I G! X4 W
W- T8 r0 t; T8 W' \
鸿蒙也需要提供一套相应的服务架构:认证安全资格后才准在鸿蒙商店上架,如有需要可特许使用API。谷歌API并不开源,即使华为手头有一份,也不能直接拷贝。但API的协议是公开的,否则也没法API了。根据协议,鸿蒙可以开发对口的API。不过由于底层架构的不同,完全复现不是总能做到的。最理想的办法是鼓励应用开发商针对谷歌API和鸿蒙API分别研发,具体增加多少工作量,要看两者的差别有多大、转换-开发工具有多强大了。但问题应该局限在对速度要求特别高的应用(但中国的游戏应用没有用谷歌API也解决了速度问题),一般应用应该问题不大。, B1 M# e( ~7 e9 l; H: R6 S1 v
; r9 Q" R% B5 v5 x
有意思的是,在说到国内国外,网络世界是虚拟的,没有国界。如果用过境作比方,这边出境没有问题,问题是对方入境。鸿蒙商店在国外遇到市场准入的问题是可能的,就像谷歌商店进不了中国一样。但没有入境障碍的话,鸿蒙商店是天然走出国门的。对于华为手机来说,这可能是重回欧美的最大助力。对于OVM手机来说,安卓、鸿蒙可选也不失为明智的经销策略。
- O F' o y- ?/ A! V; f- `$ W% i2 S0 a1 ?+ i7 S+ o
但鸿蒙生态的出路在于独有应用,或者说是应用到鸿蒙特色的应用。由于微内核结构,“鸿蒙专用”应用的速度可能大大高于安卓应用,而且不可能在安卓上实现。但这样的应用可能要在初步站稳脚跟后做第二步考虑了。这也是鸿蒙与其他操作系统不同的地方:由于与安卓的相容性,可以两步走,而其他操作系统只有一步走,要一步到位打造全新生态的难度就大多了。
: I3 e$ t+ E1 p# ?2 Y% a* I
* _; s' \! m/ |9 u- |至于鸿蒙在台式、服务器上的应用那更是后面的事。微软不是开源的,鸿蒙很难做到有意义的可靠相容,一步到位打造全新生态的任务更艰巨,但那相比手机、平板、智能装置是萎缩的市场,可以等一等,也只有等一等。1 |0 x9 T0 I: M& k4 {; x" q
4 ]7 J6 V. h4 G* \( o( N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在手机方面,鸿蒙既不是也不能是安卓的变体或者翻版。最底层都换成微内核了,除了在虚拟机层面上实现功能相容,不可能是任何翻版,也因此不存在侵权问题。也只有这样,鸿蒙才可能比安卓更上一层楼。只是与安卓完全相容的话,鸿蒙很难在任何方面超过安卓,毕竟谷歌也在尽最大努力优化安卓。必须在架构上有重大突破,才存在鸿蒙的生存空间。9 I5 M$ m& o# U! r8 {8 w" K. Y. ]
% N( _5 {, s5 ^6 `, N) _' D! Y$ }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鸿蒙可能需要“去华为化”才能成功,“华为的操作系统”不利于鸿蒙成为主流操作系统。这对得到国内友商的支持很重要,友商不应该是被政府行政命令“抓来”支持鸿蒙的,也不应该仅仅是把鸿蒙作为美国断供的备胎,应该是鸿蒙的本质优越性把他们情不自禁吸引过来的。华为毕竟是竞争对手,鸿蒙的去华为化就消除了一大障碍,对走出国门更是关键。海思可能有一样的问题,最终需要从华为独立出来。" U9 z1 s5 z% \7 S
- s% W6 ^. {3 \: D/ y$ a7 E, \( Q独立鸿蒙可能还是以华为控股为主,但在运作和发展上脱离华为。华为作了大量投资,承担大量风险,独立出去的鸿蒙(或许还有海思)必须给以足够的回报,而且不是一次性回报,是股份分红那样的长期回报。还应该有国家大基金入股,至少在初期,冲淡华为色彩,强化国家支持。这对鸿蒙也是有利的,不仅有国家支持,还获得大量投资。鸿蒙开发本身需要海量投资,打造鸿蒙生态需要的投资更大,华为一家是撑不起的,这一点切莫忽视。还可以考虑吸引其他有条件的可靠投资方,融集更多资金。必要的话,甚至可以考虑上市。中国股市乱像很多,需要治理,但不能因噎废食。而且鸿蒙这样有华为、国家大基金坐镇的大公司,释放到市场的股份不占主导,不怕金融大鳄翻江倒海,胆敢兴风作浪的正好按住收拾。
$ e7 k" w! C5 R* n( L# e8 i
- w. T0 U A; k& G) A鸿蒙靠国内市场或许就能活得滋润,14亿人的单一市场远远超过美日澳新加和欧盟的总和,安卓即使没有丢掉这一市场,市场份额也将大幅度萎缩。但鸿蒙需要无可置疑的成功,也能做到无可置疑的成功。走出国门是无可置疑的重要标志。8 F" ]' V7 F* b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