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流浪地球》的26个不合理点与战争, x( n3 Y8 F7 e; u R
3 W2 R9 C. ]: z' C" p0 M* e% p
先说我在看电影时候基本没有流泪,因为看电影时候我一直在想,如果我写这个剧本,下一步怎么办。我觉得整个进展和我想的差不多,除了常识上的错误多了点。
. K. G$ p6 X' m+ j8 S _! N4 Z. W, x$ f
《流浪地球》是科幻电影,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科幻电影,虽然这个电影还有这样那样的一些缺点,但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电影。这个电影很多人的情绪被点燃木星这个创意而引发情感爆发,而在我看来,我更喜欢的是饱和救援这个创意。这个创意从未在之前以美国为主的科幻世界里从未出现过,而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这是把我们的常识和文明持续不断的道理简单地讲给了他们听。听听五大流氓的国歌,我们国歌里有这么一句“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1840年各种不同的试错不就是典型的饱和救援?俄罗斯国歌里有“上帝保佑你,我们唯一的故土”;英国国歌“上帝保佑女王”;美国国歌《星条旗》里“感谢上帝的力量”;倒是法国的马赛曲没有上帝,和我们近似,只有法国和中国曾经经历过接近亡国,知道这时候帝哥起不了什么作用,得靠自己。
1 D( |) e; G9 ]9 R7 H4 d# }! A N. g8 H; X/ O* h' R
科幻是个组合词,包括科学和幻想两个方面,而且幻想是基于科学的。离开了科学,你只能得到无病呻吟的《折叠北京》、《上海堡垒》这类披着科幻皮、向某些特定人群摇尾祈求财富和名声的情怀作品。战争也是需要科学的,战争才不是猛打猛冲,因为别的事情上不讲科学是可能死人的,战争上不讲科学是一定会死人的。3 ?" U) t! m' o' m0 [$ A! F
+ H3 b3 v! l) M3 k从这个电影的成品情况和这几天逐渐透漏的各种信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热度)来看,以郭帆导演为主的这个团队,向天体物理学家、建筑学家、码农等深入学习了很多,编剧团队里很可能还有个专业干通信或者码农的,因为有些梗是外行玩不出来的,比如老何挖苦李一一那句。而且李一一这个名字如果不是李二弄错了,那一定是个码农取的。不过我猜他们没有找化学方面的人开侃。; [) G8 ]+ L) R
; C; ]/ A- |6 ^
1. 战争的第一条是知己知彼,这显然《流浪地球》的团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地球姿态发生了变化,应该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有值班的团队立刻分析判断其原因并上报最高领导,毕竟这是一次战争,和太阳开展的战争。可谓没有做好知己这项工作。
9 A# Z5 d4 l/ `" |( t' q
( O: N! M' \" `; F; h: J) Z2.第二条是知彼。既然要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那么木星怎么就突然引力增加25%呢?毕竟这还是在经典物理的范围内,所以木星引力突然增加25%只能是它的质量增加了25%。那么能让木星质量增加25%的只能是把土星给吞了。这太阳系第一第二大行星合并,地球上的这些人居然一点前期情报都没有,可谓是不知彼。我就知道有人会拿地球引发木星质心的变化说事,宇航员的身体也是流体,太空中的软包装食物也是流体,两者之间靠近,并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地球其实也是鸡蛋,一层地壳下面也是流体。或者说,一个椰子靠近你,并不会对你有什么影响,除非椰子砸你脑袋上。
9 F; J0 v/ K* Z! Y, o, P4 R U" O9 V G0 b
3. 空间站还有三十万吨燃料,这个有点少。土星五号的次级加上第三极的燃料就有600吨了,这都全球玩命了,技术也都跨过可控核聚变了,才这么点燃料,还是化学燃料。磕碜了点。这个算是不知己了,对自己的能力估计错误。
, L' K. d0 \1 V$ B3 P: Y. ^6 r$ e( k) e1 N8 S1 E7 ~$ w
4. 按经度计算,苏拉威西火山和北京、济宁、杭州差不多,考虑到转向发动机都在赤道上,所以这晨昏线就卡在这么点距离里面,不太合理。上海还靠东一点,是白天,那岂不是我们把大个的太平洋对着太阳,这刹车角度不太合适。毕竟还得挖石头给重元素聚变发动机烧。【昨晚想了一下,应该是地球翻了个跟头,北极对着太阳,南极冲外。这样就解释通了,也能解释大洪水,毕竟北极收到太多阳光了。】这个呢,其实大洪水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大部分水在南半球,因为没有太阳被冻上了。
& {" y) G& O' O. _$ _; z4 o( E( J
p1 V* } H4 ~5 o s& W) I7 Q5. 电影里两个孩子从地下来到地面,迎面就是风雪交加。这个不太合理,零下81°,没有水,二氧化碳都冻上了,哪儿来的雪?地球上最干燥的地方其实不是撒哈拉大沙漠,而是南极某地,因为太冷了,空气中的水全在地上呢。风倒是合理的,虽然地球停转了,但是因为受热不均匀和附近的重离子核聚变发动机的热量,风必然是很大的。
0 R% M# g5 i& j, P6 g( \$ i* f# s: P- F
4 Y6 G" d; U* v/ b9 `4 [6 P6. 空间站上按出现的人算,怕不是要有几千人。这点燃料,让这些人飞到4.3光年外的半人马座,少点吧,还不带防护陨石之类物体的护盾,全靠物理硬抗吗?这个也算是不知己了。0 ?8 ^( l( C6 w7 o2 I- ] [
# P4 I2 s: G. u( s. H# q, p
剩下的算是不知“道”,不知“道”不算不知道。
4 }, O! V/ M1 C7. 我对这行星发动机的材料很感兴趣,毕竟要承受这么大的反作用力,而且,你冲着天顶喷,作用在地球质心方向上吧,怎么给地球刹车?要是能承受喷口的转向,那可就乖乖了。一个球,我们四面八方对着中心施加力,只能把它挤爆,而不能使之转动,自然也就做不到停转。地球停止自传,个人觉得意义不大啊。你这些行星发动机,注定要调整喷口角度的。
% O0 u9 ?8 }) g' E% n% k& j$ j. E
8. 电影里是地球突破洛希极限好像马上就要over了。其实是不会那么快的,真要是那个状态,地球会在慢慢转圈中先成为木星的一颗卫星,然后慢慢解体,回家吃碗米饭再自杀还是来得及的,哪怕自杀用的是最难用的“南部十四式”手枪,俗称王八盒子,这枪故障率极高,修好枪再自杀都来得及。$ Z/ \5 w& ]9 f; L& D) Z
4 `; C/ m2 `3 O. j8 N9.如果到了电影里那个距离的设定,地面上绝不是几百米的冰层,而是满地岩浆横流,火一样的地狱。根据地球和木星的密度,洛希极限是17万公里这个量级,这都七万公里了。大家啥也救不了。因为地壳就是一层鸡蛋壳,下面地幔几千度呢。提到了杭州地下城被岩浆灌入,也算想到这一点了,只是和那个行星发动机一样,如果推不动,咱这个电影没法拍了。 x0 {, i. Z. u
2 f9 P7 j. u1 G' t8 h/ R; }
10.如果是我去考虑运送火种的问题,我会考虑另外两个更稳妥的方案。一是在发动机附近就地备份,其实发动机之间并不远,设个德州大区,滨州大区,衡水大曲即可;二是东风快递,使命必达,把弹头改成返回舱即可。不要说那时候,就现在五大流氓的各种导弹射程和运载能力,都能满足要求。% T8 V b2 [3 U K, l
( K' Y1 T) Q1 _5 x$ ~11.在到达电影中的距离七万公里之前,地球上早就没有大气了,因为大气的洛希极限是百万公里这个量级,人早就憋死了。再说空气密度急剧下降而联合政府啥都不知道,怎么可能。Pm2.5涨一点,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氧气含量降三个百分点,基本上所有人都要不舒服。
) y% |% a1 d0 v/ B% _7 [# v6 _2 R! W5 L! x1 o; p
12. 另外,洛希极限和密度有关。在到达七万公里之前,冰层将率先被撕裂满天飞,不会老老实实冻在地面上。所以当户口来到地面上的时候,他面对的将是一支冰与火之歌,地面是火,天空是冰,同时七万公里之外,占据了大半个天空的木星正在冲着他狞笑。
: @9 z; O- c7 e8 e9 G' }/ s* Y) o v& T6 `- @& j8 _
13. 七万公里这个距离,不是看不看得到木星的问题,是看到木星之后吓不吓死的问题。我一直以为特效能把这个做出来的。在对他们到达木星之前,早就可以观赏这一地狱般的天象了,大不了不是大半个天空,而是比月亮还大。8 X( b r: C1 v
! P" l. j6 U. @' |+ Y- i14. 我一直觉得到了七万公里这个距离之前,人应该已经在地面上站不住了,至少重力加速度不会那么点。0 ^2 {- r& r- T9 ^& h; E* U
1 T) T5 A u, F15. 引力弹弓没必要从这么低的高度略过。(随便一想,没算)地球轨道上的逃逸速度是42.1km/s,同时地球的自传速度是466m/s(赤道上),这么算,能把地球搞紧急刹车的这么强力发动机,慢慢一圈圈把速度提上去并不困难。越远逃逸速度越小,要知道旅行者十几公里每秒的速度已经飞出去了。粗算似乎犯不着用木星做引力弹弓。反正自己有动力,后面慢慢加速呗。
m- p) D- w6 j5 x# F
4 a3 y% ~* M) e: O4 _7 l. e* L- z8 |16. 距离木星最近的是木卫一,大约是42万km,电影里的地球最近是7万km,显然得从远处一点点过去,我们就算这个速度是30km/s,那么一天前进就算一百万km,这个已经到了空气的洛希极限。刘培强中校提前一天往窗外看一眼就知道出问题了。如果是按照电影里十多年才到的话,那这个速度可能还要慢,应该无数人都早就判断出来了,提前的时间按月算都有富裕。
* N9 \ O+ D# S: I) Q/ B3 i, H$ z6 ^7 ^% [. D) E
17. 地球正在以很高的速度靠近木星,我们就算慢点10km/s,5000km也就是500s,有的人洗个澡连裤子都穿上了。地球和木星又不是相对静止。3 _7 ~+ o( L8 r% g5 X' C
" z6 U+ x' M: t! [18. 7万公里很高吗?什么洲际导弹飞不过去,开玩笑。现在地球上的的洲际导弹只能飞两万公里是因为他只需要飞两万公里。现在中国就能打同步轨道卫星,射高三万六。到了电影里的设定,导弹飞个几千公里就能被木星自己的引力吸引过去,打得准才是个麻烦。再说了,用高能激光器点火呗,能量和准确度都够。4 l) O6 \4 P5 u
# d, Z6 @2 E ^) p
19. 木星的轨道倾角和我们差的不多,按照电影里的设定的话,我们在接近木星之前,就要先经受一顿木星环的洗礼,地球那么大个,又是从木星环附近飞过去,那可就太有吸引力了,空间站恐怕早就千疮百孔。这种情况下,显然射高足够的反卫星导弹已经是战备值班状态。, A0 N; d7 j/ Y8 C6 R4 ?/ |
( n& G8 E0 m# ]* j20. 比邻星不在太阳的黄道面上,这个小破球还必须搞一个跳跃运动。4 S) o4 T( P0 v
7 w* g7 X* D% G' r$ |3 u: |6 X& T
21. 7万公里好像是很大的一个距离,可是空间站距离地球就有十万公里,而且有飞船可以往返。难道不能让接刘培强的飞船去完成这个引爆任务?从发现到规划好就按剧情也有一天,怎么都够了。再说,如果空间站在地球前面,空间站应该是比地球还靠近活性。空间站的材料一般应该是铝合金,比地球的密度小,应该空间站先受到影响。
+ G% q" z. m: `: |3 y0 ]; d/ N: e* m# z$ w2 d) p
22. 空间站依靠旋转制造重力,我们以吴京的身体为参照,可见这转动速度绝不够形成7.9的重力加速度,不算了,数量级上的差距,可能还不止一个数量级。5 _7 K7 E' E3 q5 K [* N
6 H" }" w( Y/ f: d0 W
23. 这种情况,往木星扔一串氢弹都比点火来得方便。估计剧本没设定氢弹是怕把木星引爆成连环爆炸变成恒星。放心,做不到。木星确实超过了恒星质量的下限,是有可能成为一颗恒星的,只是可能性低了点。0 ?. x) a+ s) L5 d2 Z
/ O: O% v+ k; l0 s, b7 U24. 地球有自己的范艾伦带,木星也有。就算不发生木星引力突然增加,那也是要穿越这个强辐射带的,干嘛这么折腾自己。尤其是空间站上,恐怕人是扛不住的。; X" x! C% I4 A6 q
6 g- o& `# j7 [2 \
25. 氢气的燃烧极限在空气中是4.0-75.0%。所以不是引燃木星,而是引爆木星上的一点点氢气,木星太TMD大了。而且,即便是把地球氧气都耗尽的引爆,虽然大家都憋死了,也没有一点用。我没算具体是多少,应该差好几个数量级,记得清华的毕导曾经算过。
$ r4 N' T: s. F4 m g8 U# T
9 t7 {, \; \- D2 a9 }) ^26. 编剧大概是忘了我们空气中70%以上是氮气,所以如果真的引燃或者引爆的话,氮气会在高温下转变成为硝酸。给地球来一个硝酸淋浴的话,我还是死了算了。
7 j- R/ K/ w' p4 U# d- m
7 l& D3 C3 \$ h2 w2 F3 a1 p' o瑕不掩瑜,这还是一部好电影,是一群电影人用心做出的好电影。感谢导演,感谢大刘,感谢编剧群体,感谢吴京,感谢演员们,感谢职员们,感谢拍了《鸟笼山剿匪记》的龚格尔制片人,感谢背后默默付出的那些人还要感谢没能等到电影上映就破产的两家特效公司。
9 P( U l6 H: E" \5 ~. U. V# H4 l1 I+ H2 J" E
吴京的下一步电影是《攀登者》,讲1960年攀登珠峰的故事,如果完全按照历史拍,我们大概可以看到吴京痛贬藏独分子,带着国旗和主席像登顶珠峰,真实的历史比电影好多了,这也就是我喜欢历史的原因。当时登山队在西藏训练的时候,他们要挖战壕和顶着炮火抬担架的,因为当时西藏叛乱的原因。+ ], K% X$ q9 |9 {4 t2 v ^. G
4 E, M% V5 v2 F" T: s
2 a0 k: Q$ @$ g; D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