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5-10-6 05:27 |
---|
签到天数: 2654 天 [LV.Master]无
|
7#

楼主 |
发表于 2018-5-28 13:18: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龙血树 于 2018-5-28 13:29 编辑
8 s. k9 V6 O6 T6 }9 I6 ~! C
# L7 l" `. V/ {) F" R- E! b/ m% r; ^6 R) O6 x5 S, p" C: V( P7 b) M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罗隐这句名言更与其他不同,可以写专著。
% z6 V! a0 g, f+ s# s. y# \
: f/ j% p2 f+ d' Z" D( X6 t" K& p. o; f----------------0 q5 y; {6 I8 i( Z- w+ r
- {* q' p( Q: B, I' H8 k, ^
罗隐我原不了解,年轻时更加偏好苏辛。这一篇是临时查了一些资料,目标倾向于自娱与娱人,很可能太浮躁。从谢师资料和文章中得益很多,再次感谢谢师。
/ y( S1 l/ s$ N1 P! `; J1 b0 g
" b) _3 N) y; d7 x; v6 s/ G2 Z----------------
1 w1 U0 d, N8 I谈一谈傲,罗隐之傲出于自我:+ S3 e9 ^: d/ [4 v: G9 v* T
# A, {3 y. h4 }7 `" g就目前所看到的记载加以综合,我得到如下结论:丑虽然使罗隐更加缺乏机会,却不致命。但是倨傲使他树敌太多,哪怕有人欣赏, 比如皇帝唐昭宗想录用他,也被大臣阻挡。
5 ^$ F0 l) G* N$ z m
$ I- D' p* c, k罗隐的傲,自然是先天与后天共同的作用,但他先天因素可能比他人多。罗隐的后天机遇,并不比其他人差。比如宋初出身贫寒的王禹称,虽然聪明,幼年却苦无学习机会,更加难以得到做人传承。罗隐应该是出身大族,“江东三罗”都是同族, 而且他“龆年夙慧”, 说明早期求学没有困境,修心养性的书籍是有机会涉猎的。 有机会接触大量文字,可以修心养性,何以仍然狂傲?那说明是先天倾向。
) M. F8 {, ?) @* H! k+ e* Q; [; g) }; q' o0 H% y
再做一个参照。钱镠后人钱学森表面也是很傲的。但是钱的傲是由于没有常识,他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天资太高,也不理解别人为什么不懂,不曾想到自己与世人不可以使用同一个标准。钱学森表现傲, 实则内心并不倨傲。 别人来请教,钱甚至不知道让人坐下,回答也毫不客气。但是一旦被人指出态度不对,钱学森立刻改正。罗隐是内心倨傲, 自我太重,这样子就做出很多傲慢之语:“是何朝官,我脚间夹笔可敌得数軰”。这种话,钱学森的思维里,恐怕是想都想不到的。钱曾说的是: “如果你们真的理解了,那就不会有麻烦”——钱的说法,侧重在对方还没有理解(其实还是善意),而不是自己比对方如何。& i' l: U& }6 i, K% W% ?, |
$ g4 A/ i' F' e
都是天资聪明,智力碾压众人,无意中就容易让人觉得傲慢。日后能否收敛,端看“自我”的程度,我觉得罗隐的自我太重,因此哪怕研究道家思想,依然终生狂傲不改。从《谗书》可见,罗隐理论性强。理论性强则容易犀利与批判,也导致主观和片面。这也是我惺惺相惜的地方:主观就容易看不到其他可能,包括他人的优点和社会的积极因素,批判性强会使人不舒服。然而关键仍然在于“自我”的程度, 论理论性,钱学森更是远超众人,但是因为不自我,他的批判性和主观性就会弱化。 4 d5 m" m1 ~4 K
" D) Y' |7 u5 y! C) [6 b---------------7 Q* O9 _1 p+ |; S
关于情:7 k3 \* r+ m3 Z( {" C% b" W
1 F! O# E, h* }; K罗隐很可能情重,情重容易义愤。重情听起来不错,实则也是自我太重,情生智隔,导致不理性的行为,对于仕途不利。谢师写过的元稹可以做反例,擅长利用情为自己铺路,可以利用的情,自然不重。2 g* d8 w- A) `7 I
+ j3 a( k. ^8 L# k假如我理解正确,谢师的论罗隐文中阐述,夫妻情感是罗隐的救赎,我觉得很有见地。罗隐的性格,只有温柔若水的(习惯被鄙视被欺压的)女性才能够包容。女性的才学也不在罗隐的比较范畴内,因此不会狂傲以对。同样,他对于男女的见识,会使女方也感到尊重,如同知遇之恩,更能够对罗隐倾心相待。因此可以拥有良好亲密的两性关系,这很可能也是远超于时代的。, m, u, O+ f, A
% ]9 j% [- ?! H+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