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我不是马甲 于 2016-1-24 13:37 编辑 : d2 M5 B) B9 T" S) ?- t& b7 u
6 J7 S' L8 ~ n+ H) n
我很讨厌讲安全的领导们在上面白话,车轱辘话人家能讲三个小时口水照样给听众下雨的,底下的人听困了他还有意见。不能吸引人听的报告讲了有P用,讲了一大堆规则根本不实用有P用,限制完了这里那里还在催人家不出成果那就是P话。抱怨完了之后呢看看现实,人家是领导,自己才是那个P。老七那种结合事故讲才能吸引人去听,去想。
1 W$ R I0 ~$ B$ J( n4 ^8 l% X' \* T5 H- t! o3 Q" N' b
说个出事故比较多的设备,开放式炼胶机。+ J% i5 r9 q& N6 W0 x4 D, k6 Y9 t( u
6 P" k5 Z, s+ L& N
2 s# z; k5 w, x
5 ]2 _$ D: u# ^9 s$ Q
开炼机是生产设备中历史比较悠久的,从1826年诞生到现在快200年了,没有什么大的改变。这个机器死两个辊筒以一定的速度差相对转动,把橡胶和填料从上面带入两个辊筒之间的缝隙中,达到均匀混合的目的。从形状上就可以看出两个辊筒之间的力是非常大的,工作的时候,上面是100多度的橡胶,很有粘性,一旦被粘上很容易出事故。
+ e! m, U/ j3 C" |; M
; E& M1 j8 V, C操作这个设备,必须不要戴手套。化学化工的实验和生产操作中,郑重声明不准戴手套的我目前只注意到了这一个。现在技术先进了,我带人做实验也让他们带那种很紧的丁腈手套或者乳胶手套,要不然手太脏还洗不干净。
( K, r! ^! P7 |" o o; W4 }
: W, Y7 B4 D3 ^3 v, L4 E为什么以前不让带手套呢?以前的橡胶工厂里,乳胶手套并没有普及,或者是干脆没有,最多的是那种劳保手套。劳保手套很松,表面是棉纱的,被100多度的橡胶给粘上根本甩不掉,零点几秒手就给沾到橡胶上给烫坏了,下一个零点几秒就是手被带到两个辊筒之间被挤压成肉片,然后就是胳膊。人一般进不去,但是会被温度很高的橡胶严重烫伤。/ [' J# E) b0 K+ Z: X, I
: L+ ~* ?* m$ G6 ^3 t1 f
这项工作,在橡胶厂里以前大量使用女工。那时的橡胶厂,工人劳动强度很大,这项工作相对算轻体力劳动,而且属于特殊工种,可以提前退休,女工也喜欢干这个。这项工作有个要求,不准留长发。为什么不准留?看看前面的描述就知道了。头发和前面提到的手套效果是一样的。8 H3 k9 }9 Y1 p" j
5 M* X5 x3 `/ X( l1 X5 J7 Q
但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总有女工不愿意剪去自己那一头亮丽乌黑的长发,反正上工之前必须带帽子,那就把头发都藏到帽子里就好了。这项工作劳动强度很大,时间长了难免有汗流满面盔歪甲斜的时候;炼胶过程中,免不了人会低头靠近,细细观察胶里是否混入了杂质。可以想象,一绺头发万一接触到了橡胶之后,那是温度很高的混炼胶,粘性很强,后果不堪设想。; L+ y4 C$ C3 t8 |
9 h" B5 k+ {3 q m- n6 \. x这么危险的设备,而且沿用了近两百年,紧急刹车是发展得非常完善的,有手刹、脚刹、头刹。手刹在操作位置放手的位置边上;一旦手被困住,脚下还有脚刹,跺一脚就好;一旦人已经被卷入设备,头上还有头刹,用头撞一下或者用另一只手碰一下也能停止。但是,虽然有这么完善的设施,事故还是不断。
$ U' ?$ i( U! O& M+ u! B `
, Q5 M0 D7 e1 `) ^# B, S8 b! C8 L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那一瞬间脑子空白了,什么都不知道了。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老职工和刚入厂的青工都是一样的,都是那一瞬间脑子空白了。
. Z7 ?( z* _4 K2 x# c: J( f, O: c, g% o g
想起了我家的一件事。我妈今年60多了,小学三年级没念完,因为姥爷得了胃癌,就辍学进工厂上班,40下岗,靠做小买卖支撑家用,我小外甥,也就是我妹的孩子,一直跟着我妈长大。前几年小家伙在路边玩,我妈在边上看着。玩着玩着这熊孩子不知道发现什么新大陆了,弯着腰直奔马路中间而去,我妈就在边上站着,根本来不及拉住,就这时候一辆车右转从胡同里开过来了上马路,我妈当时就知道站在那里,冲着那辆车“啊!啊!……”大叫,不知道去拉孩子也不知道去拦那辆车。万幸那辆车司机虽然可能没看到前面蹲着的孩子,但是看到了我妈脸上扭曲的表情和乱挥的双手,把车停下了。我相信他在车里是根本听不见我妈“啊!啊!……”声音的。春节我回家之后,特意因为这件事揍了熊孩子一顿。
0 f q5 f d: x" x/ I
0 u7 o/ `8 J7 ]0 b5 _$ T' L另一件事是给我们做设备个一家小企业的生产事故,一个工人的一只脚被卷进了轧板机,截肢了。我去那家企业那里去对一些原始设计做修改,去到那里发现老板脸色很差,努力对我们做出很客气很友好的表情。聊了一会,才知道是刚才那个工人来要赔偿。老板发牢骚说,要赔偿的时候那么精明,这么精明的一个人怎么会出那么愚蠢的事故。轧板机和我们前面讲的开炼机很像,只是更长、更矮、辊筒更细,功率更大,一头是电机和减速器箱体,上表面距离地面半米高。这机器操作的时候必须站着,不许坐,周围也不会放凳子椅子,有张桌子放工具和记录、图纸之类的。但是劳动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没有凳子,那就坐减速器箱上面好了,高低正合适,就是硬点、凉点、滑点。车间主任看见了有人坐在上面一般会提醒一下,有时候也假装看不见,因为要么站着、要么弯腰趴着,人很容易累的,累了以后就影响生产量。这个工人把大家的传统发展了一下,别人坐在箱体上,他蹲在箱体上了。那箱体多少人坐过,又有机油什么的,滑的要命,他的一只脚就滑到机器里了。他身边两米外就是另外一个工位,但是他当时没有喊救命,只是“啊!啊!”大叫,等他身边那个工人发现不对,他的脚就只能截肢了。
6 m* e- f' T8 M* o9 Y9 Z0 F
7 o" l3 G% S. D0 G过了几个月,他把我的设备做好了,送到北京来。安装那天,我和他又聊起来这件事。中午出去吃饭,恰好我们一个小孩买了辆骑行车出去过瘾,就在大门口,这家伙一出大门就拐弯低头猛加速,恰在此时一辆面包车逆行开了过来,眼看就迎头撞上了,这孩子还没抬头,还在低头猛骑。面包车硬拐回了顺行车道,硬擦着一辆路中间的电动三轮躲开了事故。当时我就在现场,我在干什么呢?我也在“啊!啊!……”乱叫。这孩子之后呢?听见我乱叫之后,停在路边茫然的看着我,不知道我犯什么神经了。4 }8 X. g! a0 t5 q0 K( j
" u& T. `4 ?& @; W! D
我们那里几年前有一次起火,也是事到临头脑子短路的典型表现,出问题的还是副所长。着火的是我们的半地下室,半地下室有一部分为了采光,漏在外面的一段房顶用的是半透明的明瓦。明瓦强度不错,上一个人没什么问题,上两个人也能支持的住。那天地下室着火,从门进不去了,一个学生把明瓦砸破了从上面往里喷灭火器,这时候副所长一着急,拿着灭火器也上去了。本来能撑住两个人的明瓦,砸了一个洞,顶不住了,两个人就掉到了下面。学生腰椎骨折,副所长双腿骨折。现在那个学生已经在带学生了。
. R! v4 C9 Z- i, d, H
5 y; E" D& G5 J1 X! T! A# p2 s( [还有一起未经证实的事故,只有一个人,而受害者已经不在了,所以只能推测。当时应该是做实验的过程中没有犯什么错误,完全按规则进行,但是实验的时候手套上沾了东西变滑了。当时他可能在用丁基锂,丁基锂是玻璃瓶装的,需要在无水无氧条件下操作。一般为了安全,丁基锂是放在冰箱里的,使用前从冰箱里取出,在实验台上用注射器取用,然后拿到通风橱里加料。因为这实验很麻烦,所以一般实验都是一气加料完了再干别的,免得麻烦。但是他的手套变滑了,也可能是那段时间研究工作压力大,休息不好,反正拿丁基锂没拿住,掉在了地上。他用的应该是正丁基锂,没有史老七说过的叔丁基锂危险,但是依然见空气就着火爆炸,当场就没了。
1 B6 s/ D) J9 r0 ^9 o- @7 b; l7 h/ _ s! n X, r2 k' z& L# y: M9 ?
拉拉杂杂写了一些,就是想说一下,在事故发生的时候,一定不要把当事人想得太聪明,最好要把制度和装置设计成人想象成依靠本能就能避免危险和脱离危险。
# P, b' L( o+ g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