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7-8-31 04:06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
转一篇文章做参考,图好像没了( Z$ h4 @; @( l0 N! f
O* r* U, `7 L* _
5 l& ]3 r/ T3 s; V
美国有石油吗?有,还有很多,在大陆架附近的深海,在页岩中,甚至可能在北极。同样的,中国也有很多石油,在南海,在四川等页岩气页岩油资源丰富的地方,甚至青藏高原下面可能还有石油呢。但美国和中国需要的是什么?不是埋在地底下的石油,是能满足消费的生产能力,而且要求是廉价,稳定,足够的生产速度甚至增加生产速度的强大生产能力!这种神奇的生产能力美国有吗?答案是没有!
+ @+ P" S/ u. v: w9 Z1 W+ n& o5 t! ?6 W& K- S
首先,为了美国着想,石油价格必须廉价,因为美国作为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生活方式就高度依赖于足够便宜的石油。高油价直接推高了美国人的生活成本,压低了企业利润率,阻碍了经济复苏。如果油价继续维持高位,甚至继续升高。没有足够便宜的石油,美国的分散居住的社会形态就会崩解。大平原地区的人口只能向东西部大城市带收缩。人口密度也必须上升,从而带来很多社会问题。美国能像以前一样继续提供廉价石油吗?下图表示了美国石油钻探的成本(平方英尺油井的平均造假),这个曲线真平啊,绝不是指数曲线!EIA出品哦,美国政府权威数据。
2 L( n, T$ }+ S1 I3 \+ h% n- K5 X! n1 {& e$ v0 K
& o! l! x% f* p9 x其次,产能必须稳定。每口油井的投产背后都是一系列集输站,前期处理厂,石油管线,炼油厂等完整巨大的体系支持。如果油井寿命非常短,这些前期投入就白瞎了。间接推高成本。下图是美国北达科塔Bakken的井均日产量统计图,每年新上线的油井都用一根单独的曲线表示。看到05年和06年的井和06年之后井的巨大差别了吗?07年左右,由于之前国际油价上升时期钻探的大量应用横井,压裂技术的高价井开始上线。平均日产瞬间提高。然后36个月之后,那些井的油流已经下降到惨不忍睹的地步。为了维持Bakken的高产量,各个石油公司不得不不断钻探,增加钻井队伍的数量,下下图就是这种疯狂钻探的一个直观反映。更多的钻井队,更多的井口数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啊,亲!8 c! j5 Q# m8 W
: L- y# `( i' N/ |
# b0 {. E. `, f
! n9 @# g3 k3 d: v7 K至于增加生产速度。。。。下图显示,比2000年是增加了,但是离70年代的水平还远!高价产能滥竽充数都比不过70年代的廉价产能的生产速度,这叫啥复兴啊!这是半死不活的续命啊。
$ H3 A1 n" c, G! I# ?* Z H8 H% X
$ B0 F1 O. ^2 h3 @! X1 y3 ~* r$ \) U* t3 v# M7 L
最后我们来谈谈美国是如何在账面上降低海外能源依存度的。很简单,把能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去工业化呗。如果美国把美军包给中国,石油消耗还能减少,把骡马诺格卖给中国,航母佛吉尼亚肥电全放中国制造,那消耗又能少一大块。前一段时间炒得很厉害的美国成了石油产品净出口国就是这个原因,由于去工业化和经济危机,美国人消耗不了原来那么多石油,炼油太多只好卖出去。你去看看美国最近连续关闭大炼油厂,就明白美国现在的状况了。但是问题在于美国人消耗能源密集型产品的数量并没有急剧减少,事实上美国仍然是内嵌能源进口国,而且是严重的内嵌能源进口国。大量能源被嵌入MIC中从中国出口到美国(中国是内嵌能源出口国),如果去全球化,美国不能再从中国进口内嵌能源,美国在本土制造原来的MIC照样需要巨量能源,更别提庞大的基础设施和供应链需要的能源了。美国继续经济危机,去全球化的结果就是美国账面海外能源依存度越来越低,内嵌能源依存度越来越高。如果美国人民生活水平不大大下降,两者之和应该大至不变。 Q6 y) J' f* J9 W3 e
# P7 K0 P' R; Z5 M% D最后回到中东政策上来,由于中美和中东国家在廉价石油支配权上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美国在中东怎么玩,最好结果就是维持现状,稍微差一点就是捅个大篓子。而中国缺乏在中东的力量投射,只能看着美国磕磕绊绊的玩。危机总爆发之后的解决办法就是消灭高能耗的生活方式,降低石油价格。无论是对付欧洲人,美国人还是中国和海湾的富人。
7 j% G8 N6 y2 [6 M* M: M. z( L- o& h r& K, k9 }4 \" E0 h# X" E
这里面includes all costs for drilling and equipping wells and for surface-producing facilities。不包括勘探费用。不过不知道multiple completion如何计算的。( u) ?8 }( I* }( V- i
( u" H, r5 s0 c7 G) H9 e
/ E* d* d9 e N; m2 J; S9 u关于压裂和横井是不是game changer,TOD最近刚刚有过讨论,其中一个石油行业从业者写了这么几段:
0 k3 }- l* M+ Nguys -- You don't seem to get it: frac'ng was a huge game changer...over 40 years ago when we started doing it big time. Many of the great west Texas oil fields would have never recovered much of their reserves if not for frac'ng. That game change was made a very long time ago. I frac'd my first Eagle Ford well over 25 years ago. I did my first "super frac" over 30 years ago in Lavaca Co, Texas. I drilled 48 horizontal wells into a fractured carbonate shale (Austin Chalk) decades ago. Almost 20 years ago I drilled a series of horizontal wells that increased companywide production 400% in less than 9 months. In 1973 I was in grad school at Texas A&M running mechanical frac models in the petroleum engineering dept. Sorry Corny but you are decades behind in understanding the technology.5 g# d9 M/ _6 e2 O0 |2 i4 m, E
, L. N, o9 g; @+ b* u5 R
And I'm sorry but improving the well from 9 bopd to 142 bopd doesn't impress me at all. If they were using some new greatly improved technology they can keep it as far as I'm concerned. LOL. Decades ago I frac'd a 35 bopd well in the Smackover in Miss. and got a 1,200 bopd well. Granted that was something of a lucky fluke. Also don't expect me to be impressed with 6,000' laterals in the Eagle Ford. About 7 years ago I was put up for a contract to drill 30,000' laterals for Maersk Energy in an offshore Qatar field. BTW they hold the current world record...a little over 40,000'. The Lavaca well was a vertical and thus a single stage frac...500,000 pounds of proppant. An impressive row of 26 frac trucks. It was in the back reef facies of the Edwards Limestone. Operator was Howell Petroleum. Didn't make a very impressive well for the effort.! ]& A4 e# F$ C: g! N5 N4 \
1 m1 `1 Y, E& `4 q+ z0 z9 {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现在的水力压裂技术比1949年第一个商用水力压裂井要先进的多,横井多次压裂极大的提高了人类开采低渗透率石油的能力。但是这个能力背后的价格是非常非常高的。以至于我之前的图已经显示,现在的压裂页岩气如果不使用金融工具或者国家补贴是亏本的。成本高确实推动了技术进步,但是这个进步是为了增加产能(或者弥补产能缩减速度)而不是为了降低成本。降低成本的目前唯一办法就是搞陆上浅层传统石油。9 p5 M- Z6 ^: {2 x X" c) k- n
7 m5 n! v" r- Q! L% L% t, O+ L
至于美国的能源结构,还是一句话必须综合考虑一次能源和内嵌能源。如果美国全球收缩,那么必然要减少从中国进口而改为本地生产,重新工业化和建立供应链需要巨大的能源投入。这将彻底扭转美国现在因为经济危机而出现的能源消耗下降。毕竟工业比三产更耗能。
) m! [4 z3 | S& `- g/ B$ F% E: m0 T; j7 b) Z- t: |% x
实际上对于美国来说,能源价格问题是典型的莫顿之叉:现今的高能源价格有利于稳产,但对经济复苏损害很大,弄得人民不淡定。但能源价格下降,尤其是激烈下降会让大批石油天然公司倒闭,减产导致价格再度回升。而短暂的低价期反而被中国利用,套购大把石油充实自己的SPR。/ s7 s7 }$ t" w: \% \+ h5 P1 c8 _* l
- U4 @/ K: y7 n& X' n至于美国的战略收缩也是两难的,继续维持全球存在很难,但是不控制石油,一旦中方控制了很多廉价石油,能够不依赖美国保护了,中方凭什么继续向美方提供内嵌能源?中方完全可以搞产品换资源,跟非洲和中东人玩去了。这样的内嵌能源缺口又出来了,逼迫美国再去找能源。 c( f% @8 r: |! P9 l* Z4 E
; A0 K( v2 g, }# S( m至于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如果美国人现在节衣缩食搞可再生能源,或者像中国一样拼命搞非化石燃料的能源渠道是可以搞定的。但是问题来了:非化石燃料的能源来源都需要非常高的前期投入,高度依赖于低利率信贷支持。而现在经济危机,最大问题就是全球缺低利率信贷。在救华尔街还是救子孙这个问题上,奥巴马和它背后的大资本家们,准备好答案了吗?: D7 Z8 V# _% ^, `/ z- F
7 Z9 j5 S4 |% ~+ \0 U8 z- U4 ^9 n7 l
当然,这个理论也有问题,之前Christ Cook(former compliance and market supervision director of the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xchange.)在TOD上发文,说现今石油价格完全虚高,是过度使用金融工具和投资人买石油屯着防通胀的结果,他认为世界油价将在1-2年内因为金融工具失效而暴跌,最终暂时性回归40-55美元/桶的价位。这会导致大批石油公司的新钻探计划完全完蛋。但暂时不会立刻影响现有产能。如果中国或者美国能利用这个几年的低价窗口完成去石油依赖,就能极大缓解世界石油紧张问题。但这个难度很大,几乎不可能。因为去石油依赖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暂时下降,这在中国美国都是很难通过的。你看高铁和核电水电,特高压的能源体系,还没涉及去依赖最痛苦的部分,就在国内引起了多大反弹。
1 F, {5 G) E# Q; }' a' c' }4 M, s; Y. I5 M' g! ^# i! D
如果这个传说中的窗口期不够用,还有一招,就是过度释放中东廉价石油。据估计,伊拉克理论最高能以10mbd的产能(与现今俄罗斯产能一致)稳产10年。又能延长窗口。但是这样要求伊拉克完全配合石油开发,所有不利于开发的人将被全部清除。而且之后伊拉克和中东将彻底一无所有。如何用军事手段压制他们的反抗。还是个问题。
' f" V2 n$ E# Q5 W2 Q( o& U R k3 o2 y. S( s! j$ G/ m* Q' k7 \
目前技术水平完全去石油依赖做不到。但是支撑一个日消耗5mbd产能的美国是可能的。 W- t6 k+ e; u8 ^- U
" F7 G# W( r5 J( n# L$ K工业上:以天然气和煤过渡,恢复水利发电和核电,用特高压输电技术统一美国的全国电网。建设全国范围的重载电气化铁路进行工业物流运输。配合少量重载卡车进行末端运输
+ |) O) w! H% l- ~& C- [4 W; y! M9 W# Z+ g; x R7 Q7 H
居民生活上:提高人口密集度,重新公寓城市化,把城市带按照功能收缩,减小通勤压力大力修建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以光伏风能等可持续能源供应生活区的电力,人员长距离运输靠高铁,短距离运输靠电动汽车。
) n6 ~& U$ A4 z3 K4 F
- t+ h0 D& O X4 D( ^对于中国来讲,水电和核电上的很快,而特高压也在积极推进中,这是中国未来工业能源的基础,而电气化的重载铁路网,将承担巨大的物流运输业务。居民生活上,由于土地控制问题,我国城市化天生就是高密度,不过城市内部未来可能会功能重新分区恢复(像以前国有企业的小区),否则交通上还是压力很大。人流运输远距离靠高铁,近距离靠轨道交通或者公交。剩下的石油产能作为有机化工材料来源。
& ?+ ^" U' r/ W9 T4 I! t+ j9 A6 h) J" A/ S3 m
对于美国,技术上没有问题,但是政策经济上有很大问题。首先统一全国电网,恢复铁路网需要很多钱,而这些项目从资本运营角度是不能盈利甚至要亏本的。美国现在廉价信贷紧缺,能不能拿出那么多钱来搞基建还是一个大问题。何况如果推进这样的项目,全国一盘棋是肯定的,必须组建强有力的大型垄断性企业加以管理。那些地方电网,地方公路网,环保组织都会反对。而且这么搞短期内人民生活水平会下降,也会惹得人民不高兴,政治家很难有这样的魄力去推进项目。(就一句话这是搞社会主义就够政客们受的了)
2 ^5 a% i5 S# E% s; X/ z. \5 d7 ` O% G+ ]
中国的优势是水电核电特高压已经开始搞了,高铁和重载铁路网也在积极推进中,而且中国大部分人对于能源短缺感受明显,支持政府积极推进下一代能源体系的建设,not in my back yard派别相对较弱(不过我之前也在LK上见到活的了,随着有些人生活水平逐渐接近美国,其脑袋的朴屎也开始接近了)。缺陷就是作为世界工厂,中国的工业产能对能源的消耗太大了,未来怎么满足是非常大的问题。; |3 ~; N! ~+ J( M+ l7 ^1 z
5 i, r2 y8 \) m1 k& u5 b( |3 w( w" V1 p# k正好TOD有这么一个帖子,可以参考一下:http://www.theoildrum.com/node/8925#more1 H+ f! b6 s8 A+ m. 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