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 亚洲地区中国红通清零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9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段跃初:中国亚洲地区红通清零意味着什么?


对于那些仍将西方司法体系视为避罪天堂的人来说,周静华被引渡回国的航班轨迹,或许是时候让他们重新计算自己的逃亡成本了。
周静华案堪称典型——这位2010年外逃泰国的腐败分子,通过伪造身份与当地人结婚试图蒙混过关,却在中泰司法协作机制下,被锁定2300万元涉案资产流向,最终在2025年7月被引渡,成为亚洲清零的收官之作。 (互联网)
周静华案堪称典型——这位2010年外逃泰国的腐败分子,通过伪造身份与当地人结婚试图蒙混过关,却在中泰司法协作机制下,被锁定2300万元涉案资产流向,最终在2025年7月被引渡,成为亚洲清零的收官之作。 (互联网)


北京近日宣布,随着泰国将“百名红通人员”周静华引渡回国,名单上亚洲地区中国外逃的人员已实现清零。这一消息在国际司法界引发震动——这个2015年启动的全球追逃计划,用10年时间将63名涉案人员从120多个国家缉拿归案,追回赃款折合超过100亿美元(约130亿新元)。对于习惯用人权、司法独立标签审视中国的西方舆论而言,这场持续的反腐行动正在改写他们对中国治理能力的认知框架。

2015年4月,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公布“百名红通人员”名单时,西方媒体普遍视为“象征性政治表演”。当时《纽约时报》曾评论称,“中国与西方多数国家缺乏引渡条约,这些外逃官员将在‘司法避难’的保护伞下安然无恙”。事实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截至今年7月,在63名归案人员中,有28人来自未与中国签署引渡条约的国家,占比44.4%。

这种突破的关键在于中国构建的“反腐外交工具箱”。以2021年从美国遣返的许超凡案为例,这名涉案4.82亿元(人民币,下同,约8600万新元)的中国银行开平支行原行长外逃17年,中美虽无引渡条约,但中方通过冻结他在美资产、推动美方以洗钱罪提起公诉等手段,最终促成他自愿回国受审。这种“以资产冻结促人员遣返”的策略,被国际反贪联合会评为“非条约框架下的司法协作典范”。截至2024年,中国已与140个国家建立反腐执法合作关系,比2015年增长65%。


亚洲地区的清零更具指标意义。数据显示,中国与18个亚洲国家签署的引渡条约,使该区域追逃效率显著提升:2015年至2025年间,从亚洲国家追回的“百名红通人员”占总量的72%,平均追逃周期为3.2年,远低于欧美地区的6.8年。周静华案堪称典型——这位2010年外逃泰国的腐败分子,通过伪造身份与当地人结婚试图蒙混过关,却在中泰司法协作机制下,被锁定2300万元涉案资产流向,最终在2025年7月被引渡,成为亚洲清零的收官之作。

剩余37名在逃人员中,有21人藏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这种区域分布差异,暴露出国际反腐合作中的地缘政治壁垒。加拿大《环球邮报》2023年曾披露,该国积压的中国“红通人员”引渡请求有12起,但平均审理周期长达4.7年,远超与美国合作案件的1.2年。

更值得玩味的是西方舆论的选择性失明。当中国从亚洲国家引渡嫌犯时,他们强调“司法主权平等”;而当中国要求西方国家配合时,却立刻搬出政治犯不引渡、死刑不引渡等条款。这种双重标准在赖小民案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位涉案超过17亿元的原华融公司董事长外逃加拿大期间,西方媒体鲜少提及他的贪污事实,反而聚焦“可能面临的刑罚”,直到2022年他被遣返回国,《华尔街日报》才不得不承认中国反腐行动穿透西方司法防线。

中国显然已看清这种博弈本质。中央追逃办2024年发布的《反腐败国际合作白皮书》明确提出,“反对将反腐问题政治化,反对任何形式的司法庇护”。这种立场获得越来越多呼应:2023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缔约国会议上,有87个国家支持中国提出的“资产返还优先原则”,比2015年增长32个。

国际透明组织2025年发布的《全球腐败趋势报告》显示,中国外逃腐败官员数量,从2014年的每年1500人以上,锐减至2024年的197人,降幅达87%。这种断崖式下降背后,是“红通追逃”构建的强大心理震慑。

对比两组数据可见这种转变:2015年天网行动启动前,外逃人员的平均藏匿时间为8.3年;2015年后外逃的人员中,已有62%在三年内被缉捕归案。新西兰司法部2024年一份内部报告指出,“中国追逃行动的精准度显著提升,70%的涉案人员在转移资产后6个月内就会被锁定位置”。

对于仍在观望的在逃人员而言,亚洲清零传递出明确信号:中国正将在亚洲验证的追逃模式复制到全球,包括三点核心经验:一是通过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报构建全球通缉网络,截至2025年,中国已发出红色通报1300余份,比2015年增长280%;二是建立腐败资产跨境追踪系统,与全球102家银行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三是将反腐合作纳入双边外交议程,2024年中国与29个国家的高层会晤中,反腐合作被列为议题,占比达61%。

西方舆论对中国追逃行动的质疑从未停止。《经济学人》今年5月的文章称,中国的反腐行动可能损害司法程序的独立性,但这种指责却难以解释一个事实:63名归案的“百名红通人员”中,有58人当庭认罪,上诉率仅8.1%,远低于中国刑事案件15%的平均上诉率。

更深刻的影响在于规则层面。中国推动建立的一带一路反腐合作机制,已与65个国家签署合作备忘录。这种将反腐纳入国际合作框架的实践,正在挑战西方主导的反腐话语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4年研究显示,参与机制的国家,跨境腐败案件查处效率平均提升40%。

随着亚洲地区实现红通清零,全球目光聚焦于剩余的37人。中央追逃办那句“尚有一人在逃,就决不收兵”的表态,与其说是政治宣言,不如说是对国际反腐秩序的重新定义——没有法外之地,只有虽远必诛的决心。对于那些仍将西方司法体系视为避罪天堂的人来说,周静华被引渡回国的航班轨迹,或许是时候让他们重新计算自己的逃亡成本了。

(作者是北京中国未来研究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https://www.zaobao.com.sg/forum/ ... 67?ref=home-opinion

=======================

不知不觉中,亚洲地区中国红通清零了!

这很重要。一方面是对国内贪官的威慑,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世界对中国法制的认同。

逃到欧美的贪官还有很多,但已经开始引渡了。西方也越来越难以用人权、政治迫害借口拖延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8 收起 理由
方恨少 + 12
住在乡下 + 6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8-2 19:03 , Processed in 0.02998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