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4-10-15 09:34 编辑 $ p7 ?0 }% k, P- j5 ~8 ]
1 M! |7 n' m- c2 g
据报道,美国海军计划在近期对下一代舰载战斗机FA- XX的设计方案作出决定,然后就是启动正式研发,要求在2030年代投入使用。这里有两个大问题:
7 v5 v8 ?9 Z! I9 a% E% E5 H7 `+ a% @& I4 _, i s5 F9 Q0 _4 V
1、 钱的问题
% P6 E3 t* g& ^" k2、 选择什么
4 n. o( ?5 e: z4 f% _ v/ L( ~+ _0 ~2 {: R
钱是老问题。不久前,美国国会提出2025财年增加4亿美元,要求用于将“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建造速度从每年1艘提高到2艘。但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反对,要求按照海军的预算要求,继续将这4亿美元用于FA-XX的研发,避免推迟投入使用。% Q; i3 D! v `
1 H; X' J% h6 K5 Q- T0 \前不久有美国海军FA-XX的预算从4.5亿美元锐减到5000万,可能被迫冷藏,其实说的是同一回事。+ ^; t) @1 G; i2 B! U
5 y! {8 X9 v* _/ @% kFA-XX和“弗吉尼亚”级对美国海军是鱼与熊掌,都急着要,但被4亿美元难倒了。
( C- e' K* N4 H+ C
, g+ n5 W% }+ E; _在任何中美冲突中,美国海军必然是先锋,但美国海军也只有核潜艇还确信继续保持优势了。
. s9 N$ W, q% h ^" o( M4 L6 T! j9 Y* c, {
其实美国海军对继续保持核潜艇优势也不放心,正在推动SSN-X的研制,一般认为,这是从“海狼”级的高大上路线发展而来的,追求大洋水下绝对优势。“弗吉尼亚”级其实是核潜艇高低搭配中的低端,追求濒海作战能力,大洋水下作战能力不及“海狼”。+ }, m: |( A# s% n; Z( i5 Z2 w6 r' l
1 T. w( w# }2 z% a这与F-22早早停产而专注F-35的思路相似:美国认为已经没有值得大力打造高端作战能力的对手,低端就够用了,直到中国崛起打乱了美国的所有战略思维。4 T1 O$ B& r1 f) x$ a8 C5 q
( y% N- H8 @& u4 @* V但就眼前来说,“弗吉尼亚”级还算“够用”,也是唯一现实的选择。美国海军急需重建核潜艇力量的数量,“洛杉矶”级的退役已经刻不容缓了。潜艇核反应堆的延寿很麻烦,到期就是到期了。
0 I0 v! l2 D; W6 t# l, x
8 P' V5 r& d( p! z4 o1 S" n另一方面,核动力航母是否优势关系不大,重要的是舰载战斗机。在这方面,F-35C对歼-20肯定不占优势,对歼-35都不占优势。F-18E更落下风。
- } s# J) l( M3 }
2 ^3 h# Q! N0 E* d# g) ]$ dF-35在本质上是战斗轰炸机。在中美冲突中,美国舰队最紧迫的挑战是舰队防空,这个短板就指望FA-XX来填补了。# z8 B# J- u Y! x2 x+ R0 J& O( u
7 y: e F1 A& \( G问题是,就算钱不是问题,FA-XX长什么样,谁都不知道。
, j5 M: x. i$ T; |: m, F, T. O o, m
保密当然是一个因素,但比照美国空军下一代战斗机(NGAD)的研发困境,美国海军不可能“轻舟已过万重山”。& t; c _7 v/ `3 ~$ Q B2 N4 C# m
0 n9 l' h" t' ^0 n8 S) x6 |
FA-XX,顾名思义,这是空战和对地/反舰攻击兼优的下一代战斗机。F-18就是VFAX计划与LWF计划合并后产生的,“V”代表海军航空,“X” 代表下一代;LWF当然就是YF-16与YF-17竞标的轻型战斗机计划,最后产生了F-16。
$ w. H* r+ F6 ]# I
5 O- v# D3 c7 WFA-XX要求达到隐身和超巡,具有高度信息化和网络作战能力,能完成空优、反舰和对地攻击、侦察监视目标截获(RSTA)、电磁攻防等任务,航母出动能力是不言自明的。这将替换F-18E/F战斗机和EA-18G电子战飞机,并与F-35C形成补充。
/ \4 O' X, o* h1 F# Z9 L u4 j& X3 l' A, A& k# ]2 x
除了航母起落外,这与NGAD的要求没有本质不同,但NGAD现在凌乱中。FA-XX曾经面临国会的强大压力,要求与NGAD合并,以降低重复研发成本。现在这个问题没了,NGAD前途未卜,可能被迫重起炉灶,以解决2.5-3亿美元单价的不可逾越之障碍。
! w _1 c& a! ~, K8 P L$ B1 p; j3 B( N8 F; g9 f, Z. k: L
这与F-111计划走进死路时惊人地相像。当时美国海军把F-111的技术全面重组,保留了变后掠翼技术、TF30涡扇发动机、AWG9雷达和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但座舱改为串列双座,垂尾改为双垂尾,并创造性地采用宽间距双发和中央升力体,最终推出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的F-14“雄猫”战斗机。
0 K/ R/ r9 B7 r- {. ?7 N8 m( ]& P7 r
' v: E6 l0 O4 S" M! X7 D这一次,美国海军还能重演绝技吗?难。 ]$ r( H. o; W5 u
7 G/ q; _: Z& a$ ^' |3 d在F-111变身为F-14的时候,F-111已经接近定型,只是始终难以同时满足空军和海军的要求,所以海军能快速、低成本地通过重组关键技术来推出F-14。现在,NGAD根本没有成型,FA-XX要重组技术也无从入手。
9 q8 L: [" P2 [
6 x: P& M# O, }3 V3 T$ @! |8 d2 J, M但美国海军不能等了。“2027年窗口”肯定是赶不上了,但2037年还赶不上就说不过去了。而现有的F-18E/F加F-35C的组合太不给力了。8 h. N; g" Q0 `! |
( B) Z% H6 F% N _& H& U2 ~
F-35C是战斗轰炸机,用于舰队防空或者攻势制空本来就是兼职。F-18E/F在推出时就是“低成本、低风险”的过渡方案,用于填补F-14和A-6退役而NATF、ATA尚未服役时的空档。但从F-22改过来的NATF早早夭折;ATA最终成为A-12,还因为大幅度超支和超期也下马了。F-18E/F是“泡妞泡成老公”的范例,只是在90年代,这还是中看中用的“经适妞”。4 g7 o$ Y& V) Y
$ g: l) j5 O8 y4 W现在不行了。如果中国只有歼-10、歼-11、歼-15、歼-16,F-18E/F还能打一打。但歼-20、歼-35上来,F-18E/F就没法打了。不管是近战还是远战,不管是舰队防空还是突防攻击,都没法打。FA-XX对F-18E/F的替换是急迫的,只是换什么是个谜。2 g" z2 T4 R0 u4 e5 N* ^8 n9 r0 ~
: H: r* E; w/ Z( k; ?9 o美国海军正在用钱的当口。“福特”级航母不是省油的灯,“星座”级有成为新黑洞的危险,下一代驱逐舰/巡洋舰和SSN-X还没影,“哥伦比亚”级核潜艇才是最大的黑洞。- ^5 Q0 m6 q" }5 T3 H
: c2 t |) x$ C& s* DFA-XX需要“多快好省”,难度很大,但做不到就难以得到准生证。最现实的捷径或许是像F-18经典型变身为F-18E/F一样,从F-35C放大,并改为双发,快速研制,快速投产,快速形成战斗力。$ {% C4 `# x5 i8 S6 m9 f
, |. W! X9 G3 x. u/ J" o* ] b“双发F-35”在F-35计划深陷研发困境的时代就有人提出过,如果F-35C不顾海军陆战队的STOVL要求,改用两台F414发动机,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并具备有用的发展潜力。
: V! p' L7 j( x1 p5 m5 J+ z
% H2 y& D- p2 Y' L1 _2 C美国航发技术储备还是厉害的。在“黑鹰”直升机的升级延寿计划中,通用电气将T700涡轴深度改进,在基本架构不变的情况下,T901的功率增加50%,油耗改善25%,全寿命使用成本还显著降低。* ~ \: N: K1 p7 }, O
! v4 G4 W7 K* j: u/ l: i% ^F-35现在使用的普拉特-惠特尼F135是从F-22的F119深度发展而来的,在技术没有代差的情况下,增推接近30%,热工参数推到极限了。这与T700改进到T901得益于40年的技术进步是不一样的。在研发和使用中,F135也不时出问题,用增加涵道比来提高推力的技术路线也限制了高空高速性能。, W0 H* n3 X+ J
/ U/ p, F4 @" p" |$ c& P v通用电气试图结合F-22技术验证机时代的YF120变循环发动机技术推出F136,与F135竞争,但美国军方以避免双套后勤保障体系为由,哪怕通用电气自费研发,也拒绝了F136。2 _7 w M& {0 v1 I. S. q
9 O2 I# d+ K+ J: J7 z4 v但相关技术用于F414后,增推25%。在F-18E/F上,增加的推力可以提高加速性和最大起飞重量,但由于进气道和基本气动外形的限制,速度无法提高。( ?' O. j: ]6 [/ m: i; t
' L% I- C1 a6 _8 N
如果以F-35为基础双发化,进气道和气动外形的优化空间一下子解放了出来,加上采用增推的F414,可以解决超巡问题。在隐身方面,近十几年的发展也可以做到比F-35更进一步。在电子和武器系统方面,只要在可升级性方面预留足够空间,也能解决。7 P3 @9 Z1 K4 z6 U4 X
: W0 R: n) C1 s1 v& V2 f
美国空军位NGAD研制的三涵道发动机如果就绪,借用过来,就更好了。1 `% o3 f# i/ Q8 L1 F
( s2 j0 A8 x" u这也为海军回到一直钟爱的双座提供了机会。从F-4“鬼怪”式开始,美国海军就钟爱双座战斗机。前后两个飞行员对于长航时的海上任务来说是很有用的加持。在格斗中,双座增加了观察“6点钟”方向的一双眼睛,在超视距空战中则有专人负责RSTA,态势感知大大改善。在网络信息战时代,后座还是有人-无人组队作战中天然的“空中指挥官”。但F-35因为要考虑升力风扇的位置,在结构上就难以考虑双座。 D/ h$ A. X4 ^) g: b; r
/ P A8 a& o. Y
摆脱与陆基型和STOVL的共用要求后,受力结构上也便于重新考虑,使得F-35C翼载更低但g过载反而更低的尴尬得以避免,大幅度加强空优必须的机动性。) Z! w; b0 e0 q# _& {) g
2 ^5 W5 f. {3 k# R
在基本气动外形上再现代化一点,比如舍弃F-35的四翼面尾翼,改用更加时尚的V形尾,不难做到“面子全新、里子半新”的FA-XX。
, a$ d _& Q6 m. t/ W- X
$ r- w' [! M% G9 g5 R( C4 B1 _这样的“双座双发超级F-35C”在技术上不很炫,但很实用,也符合美国海军尽快形成战斗力的要求。与其等悬浮在半空中的NGAD的关键技术成型,不如先整点实用的。F-14其实也是这样,不追求技术上的绝对前沿,但追求成熟技术的最优整合。
! }$ d0 o3 D1 q: _
U; G8 b8 e+ ]$ [) E. t; OFA-XX会是这样的吗?不知道,但这似乎是尽快定型、在2030年代投入使用的最现实的技术路线。
# q* o4 U5 S3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