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3-1-20 23:45 编辑 r9 ?; X, R* T9 C3 H
( @0 d' Q3 g2 m3 _$ M# R
近来有两条没有引起太大注意是消息:$ {4 \) R/ y" q' V! H: u: c4 I
n, h8 l% h; r; g
1、第一批歼-16进驻西部战区,至此,五大战区都拥有歼-16
# ~1 o# q3 G! }2、以色列正式要求美国提供25架F-15EX,并要求将现有25架F-15I也升级到F-15EX标准
9 u* N9 E( v+ A$ |6 O3 Y' T
, W) e+ ~ _' N5 t中国军迷现在胃口高了,歼-20现在都拉不起热度,歼-16就更难引起注意了。以色列早就有了F-15,增购F-15EX好像不值得引起注意。事实不然。6 h' o2 J! \3 q$ i5 {$ R" |' \
2 g. T4 a2 d: v! P' j$ M3 O9 K' N以色列是美国空军之外世界上最早的F-15用户,在1981年的“巴比伦行动”(轰炸伊拉克的奥西拉克核反应堆)和1982年的贝卡谷地空战就投入了战斗。现在,以色列空军有50架F-15A/B/C/D和25架F-15I(F-15E的以色列特供型)。以色列空军还有36架F-35I(F-35A的以色列特供型),已订购总数50架。* [+ \. {# w$ _& |
8 I* b4 I1 G( K0 W+ L& O以色列订购F-15EX值得注意的地方在于:以色列已经有了F-35I,新增订购F-15EX的开支用于订购更多的F-35I一点问题都没有,F-15EX并不比F-35I便宜,为什么还要订购F-15EX?尤其在美国空军已经确定提前结束F-15EX生产的情况下?% d! L j& C0 ?, g8 v1 F5 [
+ w3 F0 R. v; R, T4 [; z
F-15A/B/C/D和F-15E成为“鹰”式战斗机,F-15EX称为“鹰II”式。F-35称为“闪电II”式战斗机,“闪电”式则是二战时代的P-38。F-15EX与基本F-15的差别当然没有那么大,但美国空军是把F-15EX看作与基本F-15不同的新型战斗机的。事实上,F-15A/B/C/D是第一代,F-15E是第二代,F-15EX是第三代。气动布局一脉相承,发动机也有渊源关系,但电子设备、战斗力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 m' u7 h4 p/ f8 [/ V
. u" j" Z3 l5 v& R9 ~( t
F-15EX不仅从一开始就装备有源电扫雷达,还自带强大的电子战系统,具有“准咆哮鹰”的能力,尤其是强大的自卫电子战能力。在武器能力方面,F-15EX不仅继承了基本F-15到F-15E的强大挂载能力,还能携带不超过6.7米长、3175公斤重量的高超音速导弹。2 J+ F5 m, j9 d* n0 ]( ]
! X4 i) v p6 F( r% b0 J8 T( u
F-35I的挂载能力或许不及F-15EX,但电子系统能力至少不亚于F-15EX,隐身性能则是F-15EX不及的。F-35I的机内挂载能力肯定不及F-15EX的外挂能力,但F-35I外挂之后,也可以携带大量弹药,航程也不错。至少从表面上看,F-15EX能做的,F-35I基本上都能做。F-35I的速度和机动性决定性低弱于F-15EX,但有隐身加持,速度和机动性有那么重要吗?& n* D, U# h1 \/ g0 U
7 t# e: V( G$ K: p; D
这取决于对手是否具有“识破”隐身的能力。
( ^3 [- o* y3 ^* b$ U# l7 ?$ I, s0 ~" ~1 `$ d
F-35的真实隐身能力是秘而不宣的。在早年GAO的F-35“十三大罪状”里,第五条就是关于隐身的,但这也是“十三大罪状”里唯一只有标题、内容完全删节的。只能说,F-35的隐身没有达到美国军方的预想,但到底什么程度,外界不知道。
) u9 o/ w7 b+ _1 S& C4 L, x7 x! X- s# R
但以色列空军是知道的,以色列已经将F-35投入实战,至今是唯一将F-35投入过实战的国家。以色列的F-35实战据说“大获全胜”,但看来依然是有缺憾的,可能速度和机动性就是其中最大的因素,同时隐身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厉害。以色列很早就确认订购50架F-35,至今没有追加,倒是追加了25架F-15EX,很说明问题。" R, C+ v* f9 g
7 H0 \$ Q6 G' l5 D9 O
以色列国土狭小,F-15EX的速度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机动性还是重要的。要是F-35的隐身被识破了,不说立刻称为呆鹅,但靠机动性和对方厮杀必然吃力很多。问题是,F-35的隐身能被识破吗?
# F$ E! }! y5 Y4 D+ q" }
$ f$ }" d" i0 I+ n( f隐身不是不可见,只是降低了可探测性,这是常识。常识的另一半是:隐身也意味着难以锁定,或者说雷达反射信号不仅弱,而且闪烁不定。F-117的多面体设计就是要强化这样的闪烁。F-22改用连续可变曲率的表面,达到同样的效果,但气动性能极大改善。F-35继承了这一技术。
4 Z4 r* ]# z S$ ]' Y
9 t8 d/ i4 v5 z0 x也就是说,如果雷达不是定期扫描,而是凝视式地跟踪,还是能识破隐身的。这和肉眼识破伪装一样。只是扫一眼的话,容易被伪装蒙混过去;但盯着看,仔细比较背景环境,就容易看出破绽。有源电扫雷达恰好能做到。
% X! f+ \% N0 p( J+ w% e
0 |8 O. p' D8 J9 @倒卡或者平板缝隙天线也能做到,但只能在扫描和凝视之间选一,这在大部分空战场景下是不行的。再保持凝视,依然需要对周围空域保持扫视,避免被意想不到的方向出现的新危险弄得措手不及。这和肉眼空战观察是一样的,“死盯住”敌机很容易被偷袭。但有源电扫雷达可以多波束,部份波束保持全空域扫描,部份波束保持对目标的凝视。当然,这样分散能量是影响雷达探测距离和分辨率的,这就是雷达管理的问题了,不仅是电子系统自动管理技术的问题,也是飞行员空战艺术的一部分。2 f/ j1 o: u$ F$ B
4 f/ h7 N }- t# C( D z& a+ b5 S雷达识破敌机隐身之后,可以给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提供概略引导,导弹进入目标截获距离之后,就是导弹和敌机之间的对抗了。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有锁定问题,但空空导弹的雷达频率比战斗机更高,处在战斗机隐身的优化波段之外,天线更小,精度更高,但探测距离较小。所以在载机雷达的概略引导下,实际上与红外制导是差不多的性质,受到敌机隐身的影响相对可控。, ~' r& i. O: H! B- J, r0 B
2 r; v+ c" x6 G- S3 x3 m* |这或许是对F-35的真实隐身和局限有了第一手认识的以色列空军决定增购F-15EX而不是F-35I的原因。* I$ z$ E/ ? K/ u3 h
% W$ S% G" T0 M$ J
美国空军同样对F-35的真实隐身和局限有第一手认识,为什么决定提前结束F-15EX的生产呢?美国空军具有完全不同的作战环境。以色列空军面对周边国家的第四代和四代半战斗机,其中有些装备有缘电扫雷达,如阿联酋和埃及的“阵风”。这些国家对以色列来说非敌非友,不得不防。另一方面,F-15EX对阵最多半隐身的“阵风”有优势,速度、机动性、武器挂载量都更加优秀,更加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包括发射高超音速导弹)更是以色列急需的。
% `/ X( L6 H% H, _/ ~7 k# u- ^. i5 u# E/ ?( z9 V
但美国空军的大量F-15E具有与F-15EX大体相当的对地攻击能力,国土防空压力依然很小。制空方面,欧洲尽管乌克兰打得热闹,俄罗斯空军连乌克兰都拿捏不定,不足为虑,进攻性制空的最大对手是中国。中国歼-20与F-35的相对性能是争议话题,但美国空军通过西太平洋上的对峙已经有所领教,F-35被歼-20“贴脸”不是好玩的。
" c0 v/ l: I0 Y3 _2 a1 q8 S+ D9 R5 |) q5 y% @. J! o' _
本来可能有意将F-15EX部署到嘉手纳,但歼-20的数量和质量都出乎意料,F-35好歹有“以隐身对隐身”的优点,F-15EX要主动找歼-20的麻烦,就力不从心了。非隐身战斗机的反隐身还是防御性的,不是进攻性的,在预警机或者前导的隐身战斗机的引导下凝视搜索跟踪才靠谱。美国空军最需要几百架F-22,但是不可能了,等第六代战斗机吧。1 y6 b: m% U/ l+ {+ U F3 \# Z
4 f( Y6 n& Y c9 |: n
另外,在有限军费的限制下,F-35的生产不能慢下来,避免夜长梦多;B-21是更大的吞金兽;国土防空和欧洲制空压力不大;加上军内和国会的“波音派”vs“洛克希德派”的竞争大势,只有把F-15EX的生产提前结束了。波音需要把KC-46、T-7那边的屁股擦干净,才有条件来抢洛克希德的饭碗。
. X2 u7 ?0 y. m* q, I
; p- f/ E: s0 W, O% F0 k! D在中国这边,与F-15EX对标的是歼-16。但说是对标,情况又不大一样。
% k2 v% N- _5 p, ]( c' L- n( L1 y5 `' v) g
如果说基本苏-27是第一代,苏-30是第二代,苏-35和歼-16就是第三代。中国引进基本苏-27后,直接买了73架苏-30MKK(空军)和24架苏-30MKK2(海航)。苏-30大体对标F-15E,但在很长时间里,中国是把苏-30当作空战战斗机使用的,双座有利于长航时任务。
1 {( |! @( x+ o, @& k2 H N4 M$ n0 e; m* O I( S4 Z+ E2 l+ I. ^
中国通过苏-27国产化,积累了产能、工艺经验和很多改进的想法,也通过国产电子技术的快速提升,具备了很多升级的货架技术。同时,大量的歼-7、歼-8、强-5、歼轰-7都亟待替换。供应端和需求端一拍即合,进一步升级基本歼-11的条件具备。
! Q% P1 q* U- A9 w1 r) y, a8 S
, l* g$ q7 o7 K7 w中国没有引进苏-30,而是从歼-11双座的基础上自主改进的。在结构上吸取了苏-30MKK和歼-11B的改进经验,在航电上吸取歼-20相关技术的经验(可能是沈飞落标歼-20时的技术为基础,F-15EX用的也是JSF落标技术为基础),推出了歼-16。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只有在东部沿海有F-35的压力,其他方向上歼-16的空战能力是碾压的,哪怕是印度的“阵风”,对地攻击能力更加碾压。技术够用,替换需求急迫,使得歼-16在无意中称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四代半战斗机,已经超过250架,还在继续,超过了“台风”Tranche 3和4,更是超过了“阵风”所有亚型,别说四代半的F3、F4标准了。
/ Z, s1 q. B4 I' L
D8 i1 _5 n* Z4 UF-15EX估计连以色列的这25架也只勉强过百。# _ p$ P' x0 E7 F8 B3 |" W
. z- }& u6 T) @; L3 \这不意味着中国空军思想守旧,守着“出生即过时”的老技术,而是看清了未来的真实战场需求。隐身、超巡的歼-20和耳聪目明、强悍的歼-16相结合,是有数量、有质量的强强互补。6 \* Z. I" H4 |* B2 w
9 } j4 W. \& y) J5 R
歼-16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有源电扫雷达还可以有数字阵列、软件定义的升级,还需要光学相控阵(OPA)的传感阵列;还需要“准电歼-16”级的自卫电子战系统,隐身不够,障眼来补。障眼有软有硬,干扰只是一部分,高能微波、武器级激光的硬对抗技术已经在路上了。“太行”的增推空间大,机载发电能力的升级空间也大,好做的事情就多。高超音速导弹和其他重型导弹倒不是问题,参照苏-30的设计就着重考虑了重载的问题。
2 A* g7 B* m( t0 G1 ^3 G
2 x! \: T/ P5 }2 X% I i歼-16的未来辉煌着呢。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