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很多人说不敢,也有不少人说敢。考虑到美中贸易战煽起来的火气,中国现在即使有民调数据,也未必能准确反映人们对波音飞机安全性的真实疑虑。美国民调就没有这个问题。恰好,“大气研究组织”(Atmosphere Research Group)在4月27日到5月1日之间,对2000名有第三方独立挑选出来的旅客进行调查,这些旅客都必须在过去12个月里至少坐过一次来回飞机,很多都是老资格跑码头的商务旅客。应该说,样本不算大,但预选使得样本还是有代表性的。
8 A" d5 b9 {& u" b; _1 \; E2 B2 j w0 e4 B" F
问题有38个,调查结果汇总表明:: T$ e6 C! q ]- v- F& [
) H7 q, j1 n& s" p O3 ]3 j- 至少20%说在复飞的前6个月里不会坐737MAX
, }3 F4 ^- W- i" X0 r; Y
' _& b4 k8 B: z9 O% ~# l- 40%以上表示,愿意多花点钱,换别的飞机坐,哪怕路线不顺
! C1 i, w# } ^0 L k2 T! F Y
: H- t( _% ~5 x9 i' ?- 只有14%的旅客没有心理负担,复飞6个月内就愿意坐737MAX4 D2 c" d6 [4 K; k! i- m
3 @( u# Z2 j2 p! p5 U
- 63%的商务旅客和65%的休闲旅客在复飞一年后依然不能确定是否愿意飞737MAX,但更长时间后会愿意
. U6 ]- a5 t7 M5 g- [" @1 V" w
/ y* z1 z- E6 {" g' l9 T- 旅客对波音失去信心,停飞前后的波音表现使得认为波音傲慢、不安全、不负责任的比例增加10倍! L: o0 T* K! J: b/ n
6 \1 s! q7 ]/ ?( V3 F7 l i, c另一个民调发现,70%的旅客在近期不愿意订737MAX的票,这与上述民调结论的大方向是一致的。& D H4 ]# I3 ]5 g# x4 y$ D- ?. C
3 _* @1 j' j8 _
以全737机队著称的美国西南航表示,复飞后,如果旅客对坐MAX有疑虑,公司会免费调换飞机票,安排坐其他飞机(还是737,只是不是MAX,而是上一代的NG,因为西南航没有不是737的飞机)绕道飞行。美联航(现在全称是联合大陆航空公司)也做出相同表示。两家公司的CEO都表示,一旦复飞,将再第一时间坐头班MAX执飞的航班,以显示信心和安全。不过,除了换机票,美国各航司还没有推出如何恢复旅客信心的措施。: S7 J8 N" Z0 K! G# I% ]" @9 h8 A- T
" l; z) D2 n, \/ m# l$ \: ~0 \0 t
在现在,波音737MAX是“不受欢迎的飞机”(airplane non grata)。这是从外交辞令“不受欢迎的人”(persona non grata)来的,原文是拉丁文,语气比中文语境里的“不受欢迎”要严厉得多,差不多是“我不能毙了你,只能赶你走”的意思。
, y; D. K+ U8 z, A9 ]. s* \$ w7 ~
1 @7 Y4 U. }- M8 m) {; Q在3月11-13日全球MAX停飞时,波音已经在研制MCAS的补丁,据说已经接近完成。在停飞之初,波音对4月底之前复飞的期望很高,但在接连揭示的丑闻和FAA自己也泥菩萨过江后,推到6月底之前了。然后悄悄地推迟到9月,但现在看来,年底前能复飞就不错了。FAA和各国民航当局都表示,复飞没有时间表,需要多少时间就花多少时间。; e- i! \! X, ~; R
2 \. l8 i: r- s* a) C9 T C3 l波音早在5月就邀请了一些老资格737机长在模拟器上“飞”打过补丁的MCAS,据说反响很好,解决了狮航610和埃航302的问题。美国最大的飞行员工会也公开认为,已经有NG飞行资格的飞行员不需要为MAX专门训练,为波音免除NG到MAX转型培训的决定解套。但在FAA召集世界多国(包括中国民航CAAC、欧洲航空局EASA、加拿大和巴西民航当局等)举行联席审查会议后,FAA没能说服各国民航当局自动认可FAA的复审。事实上,尽管波音早就说补丁接近完成,直到会议举行,波音还没有正式提交,所以会上实际上无从审查,只是试图对未来审查计划和复飞安排统一做法。' q. \# o4 g5 I; f) n! j6 O
! F) W/ F/ X- E& }- c但会后EASA宣布要独立审核包括人机界面、警告系统、大气数据系统和自动驾驶仪(包括MCAS),那就几乎不可能在年底前结束,如果不是时间更长的话。值得注意的是,EASA并没有计划重新审查737MAX的气动设计或者发动机-飞机的整合,看来至少EASA也不认同坊间对737MAX因为更换新发动机而导致本质不稳定的各种质疑。" T' N( I" ?) k9 m
# `0 {, d/ V8 k$ I" O7 d& v在这样的情况下,FAA宣布将继续努力寻求各国统一行动,但FAA的复飞决定不取决于各国共同统一决定。也就是说,必要的话,FAA可能单干。
- r! l g0 C& q- U/ u# @
c/ `6 {) k6 a有说法认为,这可能导致世界民航认证体系的全面瓦解,以后各归各认证,不再有交叉认证的事情。这可能夸张了。EASA对737MAX的部分独立重审可能是个例,这件事闹得太大了,EASA有自己的老百姓需要交代,也需要给FAA吃一把药。但未来的空客飞机毕竟还是要取得FAA的认证才能进入美国市场的,撕开脸皮对大家都不利。加拿大、巴西“对FAA的信任”更是必要的,没有美国市场,加拿大和巴西的航空工业差不多就死定了。
/ N$ m1 Q0 g$ z' k
) \5 }2 M2 `0 f+ A$ ?但从FAA角度来说,这样的声明也是必要的,这代表了美国的主权和FAA的权威,尽管是不是会在737MAX复飞问题上行使这个主权和权威是另一个问题。且不说外国旅客,在美国公众对737MAX的安全性存在如此疑虑的现在,在FAA自身信用受到严重损害的现在,FAA以自己的专业信用担保已经不够了。即使美国公众对中国CAAC有成见,对EASA还是信任的,对FAA的信任则在737MAX风波中打了折扣。这不是爱国问题,这是自己身家性命的问题。除非FAA有特别有信服力的证据,并以公众听得懂的语言呈现,FAA在EASA核准之前单干,几乎肯定要被美国人自己的口水淹死。
) C; z- p- c5 [/ k) E2 E4 ?; t7 k1 ` T
EASA的审查也有讲究。人机界面、警报系统、大气数据这些的审查有一定之规,但高度软件化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审查还是一个难题。具有复杂交互关系的大型控制软件的可靠性审查一直是大难题,命令执行流向的海量的排列组合使得穷举法不可能,但遗漏可能就是致命的。MCAS正是这样的例子。微软视窗的各种虫子也是软件漏洞的结果,差别是PC机最不济可以拔插头重启,但飞机在空中出这样的问题,可能就是一飞机人的性命。9 S) d' c3 m' |" F
0 z7 x: u+ s% r如果EASA推出系统化的大型软件可靠性验证方法,那真是功莫大焉。如果做不到,简化功能,取消难以确认安全性的非必要功能,可能是唯一办法。MCAS并不是维持737MAX飞行安全而必须的系统,取消的代价是在一定的速度-迎角范围里不能复现与NG近乎相同的操控品质,需要转型训练后才能执飞。这肯定损害了737MAX对各国航司的吸引力和畅销性,但在狮航610和埃航302的教训之后,可能是必要的代价。7 g# B0 Y8 z+ I6 s$ t
5 E/ O- Z3 K& h' X) H
不管怎么说,如果一般民航飞机需要120%的安全性才能过关的话,现在737MAX需要至少150%的安全性才能复飞。这也可能是波音尽管补丁早就接近完成但迟迟没有交付审核的原因,波音已经砸了自己的招牌,不想再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 `- v9 v* `) n" G) u* N) q3 \
+ O4 j- \) ~/ R: I' e5 D+ U; c8 v) t也只有这样,波音才可能重新赢得人们的信任,737复飞后,旅客才敢坐。波音崩盘、空客独大并不是好事,但波音必须以谦恭和诚信证明其飞机的安全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