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血色和卓——清代新疆之乱源【上】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发表于 2017-7-15 08:47:20 | 只看该作者
燕庐敕 发表于 2017-7-15 08:186 W. |+ S' F! B
看来叫对了汉人的族称的只有面对真正是“汉人”的匈奴人了。
" d* }5 n/ i! S" S2 r! A: w
很正常。 蒙古从云南入侵缅甸时,蒙古军队中有大批中亚突厥人。 所以缅人称之Taruk (突厥)。 现在缅人管汉人叫Taruk (突厥).5 Y9 w! T' }  i+ l/ E5 ^: f

4 y$ |# `1 V0 l3 Z5 z% z. S1 Q一般外国对中国的称号要么是“秦”, 要么就像俄罗斯,蒙古,中亚叫“黑大衣”. 称之为汉真不多, 好像只有中华文化圈影响的朝鲜,日本和越南。

点评

缅甸人自己北上也到了元明时期了吧,之前和南诏大理还碰不上呢。  发表于 2017-7-18 13:05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22#
    发表于 2017-7-15 08:59:33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7-7-15 08:47$ g4 H$ A4 W9 V$ |# {8 L/ X
    很正常。 蒙古从云南入侵缅甸时,蒙古军队中有大批中亚突厥人。 所以缅人称之Taruk (突厥)。 现在缅人 ...

    7 c* U! ]4 f" |  n所以我根本不相信突厥人与匈奴人之间有神马关系。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4-30 00:02
  • 签到天数: 1213 天

    [LV.10]大乘

    23#
    发表于 2017-7-15 11:15:43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7-7-15 04:26
      H* i+ O. ^4 p9 r: _那年头,突厥管汉人叫“桃花石” 就是拓跋的复数(Tabatchi) 后突厥碑文就这么刻的。后来改成“黑大衣” ...
    - ?" M- G* C- R+ R' L" _
    中亚历史上有一段时间,自认为足够伟大的首领,都要给自己上个桃花石汗的头衔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4-30 00:02
  • 签到天数: 1213 天

    [LV.10]大乘

    24#
    发表于 2017-7-15 11:20:39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7-7-14 13:27
    ! F/ K; I; j: v& R( g8 k8 _- G突厥人管所有的回民都叫东干,人家才不管你是陕回还是甘回,都是东干好嘛。其他东面来的卡费勒都是“黑大 ...

    & |. N) Y: I8 b( C去过中亚的东干人聚居区,从交流中感觉,东干人,这个语义专指从陕西到俄国的回族,他们称陕西为老家,讲陕西方言。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发表于 2017-7-16 15:51: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蜢 于 2017-7-16 16:11 编辑 + c' o2 c: y6 c) h" a' q# D
    索伦 发表于 2017-7-15 11:209 e& o9 i9 `$ z, P& {! }& H! ^
    去过中亚的东干人聚居区,从交流中感觉,东干人,这个语义专指从陕西到俄国的回族,他们称陕西为老家,讲 ...
    # E. x' c, s1 U! P; C2 e. O  I
    % F' O) _9 m+ m7 D6 F8 u) z# P" B8 G
    不是的,同治回变后逃到新疆又逃到俄属中亚的回民有三支。 其中只有一支是白彦虎领导的陕回。另外两支都是甘回。甘回和陕回语言不一样,但都被称为东干。现在在国内比较出名的是白彦虎的陕回后裔,但中亚还有许多甘回。这些回民都主要居住在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处。陕回和甘回各自有自己的聚集区,你去过的应该是陕回村。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发表于 2017-7-16 16:05: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蜢 于 2017-7-16 16:07 编辑 4 c1 _4 Z  z! r% L6 \
    燕庐敕 发表于 2017-7-15 08:596 R) D8 B0 n& [6 e4 Q& w
    所以我根本不相信突厥人与匈奴人之间有神马关系。
    7 n* r+ t% f$ l# h9 s( e

    0 s" K% e# T+ l# C: B草原上的帝国都是部落联盟,其中有许多各种各样说不同语言的不同种族, 不能按定居族群划分来理解。鲜卑崛起后,留在漠北草原的北匈奴都自号鲜卑了。宇文部原本就是匈奴部落,后来融入鲜卑的。契丹崛起后,也有天下契丹半回鹘的说法。草原上更换的政权主要是统治部落。突厥先人是匈奴帝国中被统治的一部分应该是没问题的。突厥皇族阿史那家族起源最早应该和突厥主干的铁勒部有点不同。一说阿史那本是来自塞人部落,融入铁勒联盟的。当然奥斯曼土耳其本身就起源于西突厥旁支,跟阿史那家族没有神马关系了。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27#
    发表于 2017-7-16 17:39:04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7-7-16 16:05
    6 T( F' w, K$ ]; }5 d0 j草原上的帝国都是部落联盟,其中有许多各种各样说不同语言的不同种族, 不能按定居族群划分来理解。鲜卑 ...
    / u( Z& b' L6 n0 P" I
    这个在历史组里已经讨论过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4-30 00:02
  • 签到天数: 1213 天

    [LV.10]大乘

    28#
    发表于 2017-7-16 23:07:39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7-7-16 15:51% g( g; d* M) D8 q! W9 _$ U
    不是的,同治回变后逃到新疆又逃到俄属中亚的回民有三支。 其中只有一支是白彦虎领导的陕回。另外两支都 ...
    1 A* T! s* ?  H% V  Z% u/ R! E
    是的,去的是陕回村庄。后来在塔拉兹大学做交流,该校有教授做这方面的研究,还邀请了几位东干老人到学校来访谈,讲他们自己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历史叙事,也是讲老家陕西。甘回一直没有接触到。
    9 w# v. S2 U- d3 F' C$ w. }7 {" a6 q' X7 A6 m1 Y
    现在,中亚的东干族大多对国人热情友好,应是从经济活动中得利了,不少人的孩子在内地上学,西安、北京、上海、兰州等等。只碰到一位在交流中谈到“历史上与中国政府发生了冲突”,他是生长在城市,家庭经济条件不错,后来留学法国,所以不会讲老家话(指陕西方言),通过我们一位能讲法语的教授与大家交流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东干人都是没有提到回乱,好像不知道他们是为何迁到俄国似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发表于 2017-7-17 02:07:06 | 只看该作者
    索伦 发表于 2017-7-16 23:07) x7 T1 ?' y! ^( j1 M  ]
    是的,去的是陕回村庄。后来在塔拉兹大学做交流,该校有教授做这方面的研究,还邀请了几位东干老人到学校 ...
    ! ~0 N* L7 O9 s( R) A
    还有一部分回民不是逃难去的。在伊犁河谷生活的回民和图兰奇(维吾尔)联合攻占伊犁城,把当地八旗驻军连根拔起后,又开始了回民与维吾尔之间的内战。沙俄乘机攻占伊犁河谷。后来沙俄与大清交涉归还伊犁河谷时,俄罗斯政府以回民与维吾尔不愿归回大清为理由,迫使大清割让一大半伊犁河谷,回民与维吾尔聚集区。所以这部分当地居住的回民和维吾尔就从此成为俄属中亚居民。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30#
    发表于 2017-7-17 10:34:52 | 只看该作者
    您的(中),现在也可以贴了吧?6 s* W4 g8 z" ^! E3 d3 i8 O

    8 p4 a* m" x' e+ p9 F6 P) D等着给您加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1:41:29 | 只看该作者

    血色和卓——清代新疆之乱源【中】

    本帖最后由 京华烟云AMIP 于 2017-7-18 16:20 编辑
    7 S, F$ H( o/ n% s1 u( k/ |& a, r( Z7 x  n

    $ X8 W: z. C4 N+ M. @9 T6 [至准噶尔汗国灭亡,黑山派首领达涅尔和卓家族已经统治南疆三十五年之久,由于白山派和卓们都被一网打尽押往伊犁,因此黑山派实际上一家独大,再无竞争者。而他们执政的代价,是每年向准噶尔缴纳十万银币的赋税——这是阿帕克当政时便确定的数目,此后一直延续下来——以及大量粮食等物资,与白山派类似,黑山派和卓们同样骄奢淫逸,南疆百姓的日子过得并不比阿帕克统治下好,甚至还要更糟。9 _6 Q+ r* v/ G
    2 t4 w3 ]- @/ q
    达涅尔死后,他的儿子们瓜分了南疆几大城市,其中优素福得到喀什,他向准噶尔汗王噶尔丹策零行贿,将自己做人质的儿子们赎了回来。1745年,噶尔丹策零病死,由其叔祖噶尔丹开创、父亲策妄阿拉布坦发展、他自己推向顶峰的准噶尔黄金时代结束了。暗流涌动下,激烈的汗位争夺战终于爆发,十年间战火烧遍天山,强盛的汗国随之四分五裂。7 O- O# d' w) N! D- I; h+ F% q1 `- ^7 G
    , y, n7 [5 O5 t" s- K! b: `& e
    争权失败的阿睦尔撒纳引狼入室,清朝大军一拥而入,百日内便灭亡了这个曾经的中亚霸主。鉴于南疆的优素福等黑山派和卓们颇思故主,甚至有挥兵北向的企图,清廷遂决定释放被准噶尔汗国囚为人质的白山派贵族,让他们回去弹压故乡。: \& g) H* m/ a. |' {$ ~* }) W" t

    # F) h' t; B6 k( g- W于是,大和卓波罗尼都在清军护卫下重返南疆。正所谓好了伤疤忘了痛,黑山派统治下苦不堪言的当地百姓,早就不记得半个世纪前白山派统治下同样苦不堪言的事儿,反而把后者当做救星。大和卓一行所到之处,人们云集响应,喀什、叶尔羌等南疆大城纷纷失陷,声名狼藉的黑山派和卓们节节败退,不得不逃到边远地带。
    5 M) R( I/ |( S
    . Z9 _0 G% e. A/ B. `' `: J6 H4 f就在这期间,新疆局势剧变。原来,身为带路党的阿睦尔撒纳本以为自己会成为准噶尔的新汗,但没想到乾隆竟然将该地“封为四汗,俾各管其属”,他仅是四汗之一。阿睦尔撒大为不满,遂借着进京朝觐的机会中途溜走,树起反旗自称汗王。当时清军大部队已经撤离,剩余少量驻军的总司令、定北将军班第自杀,首府伊犁也很快失陷,刚刚平定的新疆再次战火连天,史称阿睦尔撒之乱
    ( \6 D; X7 k" |/ H+ I: k; w9 D6 a- u2 N! ]. ~$ E$ E+ k3 }
    当时包括小和卓霍集占在内的白山派家族成员正在伊犁,名义上是清军的宾客,实际上不无人质之嫌。趁着兵荒马乱没人管,和卓们一哄而散,霍集占带着曾祖父阿帕克的子孙们向南疆投奔大哥,而一位名叫额色尹的和卓,则带领其他家族成员跑到了帕米尔高原,向吉尔吉斯人与乌兹别克人寻求庇护。
    # K  b: A! c5 h2 W; L# n6 S; ]5 w' Q8 d, \3 t8 l
    也许有人问了,既然有大和卓、小和卓,那有没有中和卓呢?其实还真有,这个“中和卓”便出自额色尹一支。额色尹的爷爷喀喇玛特是阿帕克的弟弟,即额色尹本人是大小和卓的堂叔,他有一个名叫玛木特的亲侄子,年纪正好介于大小和卓之间而且又与二人同辈,遂在家族里编号“中和卓”。在伊犁关了几十年之后,额色尹、中和卓这一支显然不想再寄人篱下接受阿帕克家族的管辖,遂趁机脱离自立门户。
    , u' M* v( R" t+ V8 N2 R
    / z0 e# T' X" q' r' y4 H) N期间,阿睦尔撒纳曾向喀什遣使,宣称已经完全控制了新疆,大和卓一听没了主意,遂将与自己一起来南疆招抚的清朝官兵扣押以防万一。又过了俩月,新消息传来,清军收复伊犁,和卓们赶紧杀了准噶尔使者,把被扣的人送还清军,还赠送了大量礼物,请他们多多美言。" G! M1 m7 X, C) j3 W* q

    ) T2 X" F3 I, H' j2 z此时,小和卓抵达南疆与大和卓会合,兄弟对今后道路产生了分歧。按照清朝档案的说法,小和卓认为,咱们给准噶尔当孙子已经够久了,没必要再找个新主子,哥俩干脆单干吧,谁敢来咱打谁!——“甫免为厄鲁特役使,今若投诚,又当纳贡。不若自长一方,种地守城,足为捍御。”9 N! O+ \5 \+ M6 M7 F

    ) ]! Y. v2 |2 p8 h9 ^  j" D+ j而大和卓似乎还颇有良心,不听不听我不听!人呐不能忘本,以前咱家一直受准噶尔欺负,现在大清放了大伙儿,可谓恩重如山,咋能忘恩负义呢!——“我兄弟自祖父三世,俱被准噶尔囚禁。荷蒙天恩释放,仍为回部头目,受恩深重。若尔有负天朝,任尔自为,我必不能听从!”% s! i; M4 B  [: f$ M
    - C" n: T5 E- X$ n. R) n4 j6 T
    二人争执不下,最后折中决定先等等看。不久后消息传来,清军大部队果然撤走了,这主要因为后勤补给太难,大军长期驻扎实在难以维系。尤其严重的是,经由外蒙进疆的清军主力几乎没有携带给养,乾隆变相地允许他们就地抢劫,本来物资就匮乏的外蒙古遭受巨大劫难,民怨沸腾无以言表,加之清廷对当地王公处置极为严厉,几乎引发整个蒙古民族的大暴动。尽管准噶尔人的反抗还没有彻底平息,但清军不得不抽出主力部队前往外蒙镇压。趁着新疆空虚,阿睦尔撒纳死灰复燃,再次攻占伊犁。
    & ^5 I! K+ B, W8 d
      q; F/ ~/ s1 C/ W) d$ I消息一出,大和卓判断清朝在新疆已然没戏,终于下了决心,兄弟俩暗中厉兵秣马,准备大干一场。驻疆清军总司令、定边右副将军兆惠很快得到大小和卓打算造反的线报,这位名将当机立断,马上派副都统阿敏道率数千人马前往叶尔羌、喀什,以“慰抚”的名义进行武力威慑。由于主力已调到外蒙,这支军队基本由准噶尔投降的卫拉特蒙古人即厄鲁特人组成,加上少量从东北调来的索伦(鄂温克、达斡尔和锡伯族)兵。, s5 e0 _9 v! P8 @4 h" X

    0 r, g( A, |2 |5 _' w可惜兆惠所托非人。阿敏道来到库车,只见城门紧闭,小和卓霍集占在城内早已布置停当,他对阿敏道说:“厄鲁特人是我们的世仇,进来肯定会害我们,您让他们回去,我们就开门。”阿都统当真耿直,竟让厄鲁特大部队先行返回,然后果见城门大开,遂不顾众人劝阻,只带着剩下的百余名索伦兵进城。不出所料,他们从此成了瓮中之鳖,不久后全部被杀。
    ) j( G, l! @& A
    " `! e) G: J2 ?: y3 E( Z1756年,史称的“大小和卓木之乱”就这样爆发了——“和卓木”是“和卓”的单数第一人称所有格形式,意为“我的和卓”。从史料来看,大小和卓各有自己的基本盘和军队,大和卓以叶尔羌为老巢,而小和卓的根据地则在喀什和库车,兄弟俩瓜分了南疆,虽然经常互相配合,但并非完全一体。
    - C* L, j$ K8 Y! e
    5 S* L8 D' [4 E- D这场叛乱起初没有引起清廷足够重视,当收到兆惠要求全力镇压的奏章后,乾隆大为光火,训斥他“急回部、缓阿睦尔撒纳,失轻重”,要求将军“毋庸加以兵威”,也就是先别管他俩了。事实上,乾隆一开始根本不相信这哥俩会谋反,因为和卓们刚刚遣使进京献上大量礼物,皇帝十分满意,认为对方“意甚诚笃”。于是,兆惠不得不把本来就十分紧张的兵力调往北疆与阿睦尔撒纳作战,南疆几乎不设防。% k* c1 ~! ?$ r3 ^

    / ]! R. O4 x1 Q7 }, W等到次年阿睦尔撒纳终于败亡,南疆局势已不可收拾,几乎所有重要城市都被叛军控制,大小和卓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宗教政权,实行伊斯兰教法统治,小和卓还自称“巴图尔汗”。刚刚班师的清军总司令兆惠不得不重新救火,努力收拾残局,而如果没有他的坚持不懈,清军很可能就被赶出新疆了。; ]: u2 Z: ^) _5 a% G4 {

    3 c3 B) O$ L) `0 c' w) _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农历十月,兆惠率领一支规模不大的骑兵部队,在今天喀什地区莎车县的黑水营被小和卓率领的大量叛军重重包围,多名清将战死,兆惠本人也灰头土脸一身是伤,“马再踣,面及胫皆伤”。清军不得不“收兵筑垒掘濠”,死守待援。
    2 g; k1 G+ o& p+ R. @8 e. V
    ) \: f* B5 Y- g5 V& |5 F! K大和卓闻听敌军总司令陷入罗网,赶紧亲率主力赶来增援,兄弟合兵一处,将兆惠围得水泄不通。按照后来乾隆的说法,己方是以四百敌三万,但也有人认为虽众寡悬殊,不过比例没那么邪乎。靖逆将军纳木札尔等几路人马紧急出动,企图营救自己的主帅,但都被击退,援军损失惨重,纳木札尔也阵亡。
    5 t! t- t! Q* G9 F( C# {4 V6 X+ J1 Z1 E6 [
    不久,兆惠等弹尽粮绝,只能挖出对方打来的铅弹二次利用发射回去,连马鞍子上的皮革都吃光了,但他们仍坚持抵抗,杀伤敌人众多。大小和卓不得不在清军战壕外又垒了一道工事,企图把对方困死饿死。据说就在这危急关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按照兆惠写给乾隆的战报,部队挖地找东西吃,挖出了不知是谁埋下的几百石粮食,而更为神奇的是,渴极了的他们随处一掘井,竟然马上就涌出了水,就这样又挺了一段。* l0 O0 e" s6 G4 k

    7 z( E- k, p  p0 P/ c* }8 Z6 O随着坚守时间越来越久,清军挖出的那点粮食逐渐消耗殆尽,而马匹骆驼这些牲畜也要吃光了。清人笔记写道,粮食看来是没指望了,饿红了眼的清军于是打起人的主意,他们突然杀出来,捉住一批俘虏,不是押往牢房,而是带向厨房。这些倒霉蛋最后无一例外都成了饥饿官兵的盘中餐。尝了甜头以后,清军从此一发不可收,时不时就要出击一下,每次都抓来几个解馋。
    & T6 H  t: c6 F$ y% L# T6 ~3 M
    ) c, z, Q% I1 d9 T就这样靠着吃人肉,兆惠带领这支小部队与敌人相持了整整三个月,眼看要撑不下去了。就在他们行将崩溃之时,兆惠副手富徳等清将率领的外围援兵终于杀到,内外夹攻下,叛军不得不解围撤退,兆惠等人也幸运地活着回到了阿克苏大营,这便是史上著名的“黑水营之围”,前后历时长达百日。2 ?. B4 L% i7 n) i
    2 R7 A/ Q) \) O) t4 t' j
    黑水营战役可说是大小和卓木之乱中的斯大林格勒,如果兆惠失败,那么清军指挥中枢将彻底崩溃,南疆甚至整个新疆都很可能不复帝国所有。战后,乾隆亲自撰写了一篇名为《黑水行》的诗歌来记述此役,对兆惠极尽赞美。
    6 [1 N: I1 x. T# y) Q6 w3 ]) Z' Z* B& ~) @5 L
    清军从此士气大振,黑水营之战半年后,大小和卓木之乱终于被平定。兄弟二人向西逃亡,紧追不舍的清军在巴达克山(中亚古国,今译‘巴达赫尚’,位置在今天阿富汗的巴达赫尚省以及塔吉克斯坦的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收到了当地人献上的小和卓人头。按照巴达克山人的说法,大小和卓都已毙命,虽然前后口径不一:“初言霍集占中弹死,生获布拉呢敦;复言两酋已皆死,献霍集占首。”( a. _! F7 m  T' ~/ E6 p
    ! C5 ^  }. M6 G6 h. s7 _
    大小和卓死了,但这个家族仍然树大根深,且不说此前一直被边缘化的黑山派和卓们,单是与大小和卓同支的白山派,仍有额色尹、中和卓等大量成员幸存,他们在叛乱中持什么立场,清廷又打算如何处置他们呢?

    点评

    油菜: 4.0 给力: 5.0
    涨姿势: 5.0
    油菜: 4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7-7-18 12:28

    评分

    参与人数 6爱元 +40 学识 +5 收起 理由
    ddww111 + 8
    mezhan + 2
    潜了又潜 + 6
    常挨揍 + 6
    草蜢 + 10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32#
    发表于 2017-7-18 13:03:58 | 只看该作者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7-7-18 11:413 q9 W3 H  E# S) S8 @* [( x+ t& e4 _
    至准噶尔汗国灭亡,黑山派首领达涅尔和卓家族已经统治南疆三十五年之久,由于白山派和卓们都被一网打尽押 ...

    . T% H7 ?9 o5 \% {3 ~" {中亚的战事似乎很少波及到哈密卫这边?

    该用户从未签到

    33#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3:55: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京华烟云AMIP 于 2017-7-18 16:04 编辑 % R+ r- i$ J% H! ?
    燕庐敕 发表于 2017-7-18 13:03
    , u( B5 v% i; ~' a3 F中亚的战事似乎很少波及到哈密卫这边?

    0 h9 e8 ^3 s8 @+ _# x" S, a+ H9 ?$ G4 S- M" G7 M- ?/ {/ u
    哈密在康熙时就归附了,此后一直是清朝进攻准噶尔的桥头堡,驻有重兵。
    1 k9 M. {% Y+ Q: [
    5 e  |" k4 s+ V; l2 C% j* g5 |6 Q4 G6 x另外,哈密和吐鲁番的统治者,也是自称和卓,但和黑山白山没有太大关系,是经过几代人从宗教领主升级成政治领主。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34#
    发表于 2017-7-18 17:39:17 | 只看该作者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7-7-18 13:55# b- C* ^1 k7 H# f% q; U4 A& d: d2 U
    哈密在康熙时就归附了,此后一直是清朝进攻准噶尔的桥头堡,驻有重兵。2 m8 ]( @2 C5 o% R) J2 P. I& p5 T& k) `

    + o+ h) Y# ]% f7 X+ }另外,哈密和吐鲁番的统治者,也 ...
    + `) o# ]7 z6 B* I
    以前你的一个系列,我还记得黄金家族哈密回王的历史。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楼主| 发表于 2017-7-19 10:12:16 | 只看该作者
    燕庐敕 发表于 2017-7-18 17:39$ T+ }8 @$ N9 r6 j- x% b: g. ^) T
    以前你的一个系列,我还记得黄金家族哈密回王的历史。
    6 X4 t* k" v- t& Z
    哈密回王的源头说法不一,有说是出自察合台后王,也有说出自教团领袖,等以后有机会再写。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36#
    发表于 2017-7-19 13:54:30 | 只看该作者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7-7-19 10:12, g* z7 j/ d- o- j0 U1 B
    哈密回王的源头说法不一,有说是出自察合台后王,也有说出自教团领袖,等以后有机会再写。 ...

    ) c" y" l( o3 R3 k% @& F2 p  }好啊,和以前你的黄金家族的一起对照着看。
    " N; V( l8 a, [( C  g# g) f% M  b* q$ o; H6 |
    不会也是罗生门吧!, {8 i% C; t- Q% x

    5 `$ {: N6 ^" _# `4 w$ j0 X难道要验DNA?哈哈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
    发表于 2017-7-19 13:56: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蜢 于 2017-7-19 14:29 编辑
    7 o# K2 Q4 g3 _: ]6 o4 z" D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7-7-18 11:413 V& J5 _/ O: R6 }
    至准噶尔汗国灭亡,黑山派首领达涅尔和卓家族已经统治南疆三十五年之久,由于白山派和卓们都被一网打尽押 ...
    & h, T& Q- c8 F+ j
    9 n) p. \: f2 i  O# T6 P) o

    % K8 k; K, w2 N$ n2 s身着大清铠甲的维吾尔人。伊犁,19世纪末。' L2 h9 E  K; M5 o  y

    * \7 _9 P1 p/ {: m' }/ A# f: |. T此人是伊犁苏丹国的阿拉汗苏丹。他来自一个世代做官的家族。
    ( J+ j& {- d# v( F# }2 \
    . C# d; F0 ?2 F! U8 ^! n# y1864年回变终于在新疆爆发, 新疆各地回民纷纷起事。$ n6 w; }6 Q/ p9 b$ z% E

    5 F: x+ A0 h) x6 F" P伊犁的回民和当地维吾尔人合作一同攻陷伊犁九城,杀尽满蒙八旗驻兵,和当地汉人平民。
    4 C/ }! \+ w5 s6 I% D) v; P! p# ~- \# a4 L
    然后回民又和维吾尔火并, 最后维吾尔胜出, 阿拉汗自封苏丹。2 r! k% A, S1 V2 f, M  o- m- z

    9 e4 x5 T. `# Q' `3 a$ K4 t俄罗斯趁机攻占整个伊犁河谷。  }& }0 I! ^9 y& n! C$ J: _* o6 I" a  z
    & n# |( s. `: z) z
    最后一直到了10多年后, 左宗棠帅湘军和被招安的回民武装进军新疆收复南疆和乌鲁木齐以后。 俄罗斯吐出伊犁河谷东部一块归还大清。但俄罗斯称回民和突厥穆斯林担心被大清秋后算账,所以他们居住的伊犁河谷西面割让俄罗斯。 从此东干人和维吾尔人在俄属中亚扎根。- `7 R( G7 j! X7 F* W+ _( ?* E
    & T$ W0 z0 K# i, F7 r% e1 e
    目前有10万操陕西和甘肃方言的东干人(回民)和50-70万维吾尔人在中亚各斯坦。 这就是当年那场腥风血雨的遗产。% g( E  U% N, ^' m

    , v& p8 G5 e. H/ X3 ]# y还有一个遗产就是原来汉回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北疆,在一场屠杀后,人烟奚落。 大批维吾尔人从南疆老家移民北疆。 从此维吾尔遍布天山南北, 为以后的维吾尔自治区打下了基础。从此新疆=维吾尔在大家心中扎根。' T9 ^: A7 f* [) E/ n

    ! _0 h6 p# O. N1 S, g嗯,打倒万恶的大清帝国主义!
    % a, i& E( V7 A7 b% b; J' j$ B) a6 V  `/ O
    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大家迎来民族解放!

    点评

    涨姿势: 5.0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7-7-20 09:13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8 收起 理由
    燕庐敕 + 8 变得快!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38#
    发表于 2017-7-19 16:12:39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7-7-19 13:56
    + H3 I/ U' R# i) A! H身着大清铠甲的维吾尔人。伊犁,19世纪末。: ?3 r: Z* ^5 w/ x4 S! @9 J1 o' I
    4 X% z+ Y( o1 Q$ ?- \+ N
    此人是伊犁苏丹国的阿拉汗苏丹。他来自一个世代做官的家族 ...
    / @8 n0 B+ i4 P7 S6 f" n
    是稀落不是奚落,奚落是嘲笑的意思。
  • TA的每日心情

    2019-6-26 15:20
  • 签到天数: 1167 天

    [LV.10]大乘

    39#
    发表于 2017-7-19 16:49:20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7-7-19 13:56
    - g$ q  @' q, l9 m身着大清铠甲的维吾尔人。伊犁,19世纪末。6 l; u) ]$ Y2 J8 C
    4 j8 X: x' g2 B0 J  v
    此人是伊犁苏丹国的阿拉汗苏丹。他来自一个世代做官的家族 ...
    3 h. S& }' _" Z; u! I- w
    我大清可没有两少一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发表于 2017-7-19 16:59:14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 发表于 2017-7-19 16:49
    % ~) q5 v; E+ K' L% O; u/ n我大清可没有两少一宽
    : E* n" e+ L* \
    一个内蒙鄂尔多斯出生的蒙古教授说过:”大清的主人是满洲人。副主人是蒙古人”。 所以嘛,你等汉人就不要要求太多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9 07:29 , Processed in 0.04199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