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095|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兵漫谈】从薛仁贵说唐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22 08:46: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仁贵恃骁悍,欲立奇功,乃著白衣自标显,持,腰鞬两弓,呼而驰,所向披靡。”
& H6 B! O  z. H
7 ~0 D/ n8 K1 L4 ?4 d" V& k/ \9 S正史中明确无疑地记载了薛仁贵的主战兵器——戟,后世通俗小说更对此添油加醋,演绎了无数神奇故事,导致人们一说起薛仁贵,脑海中便会浮现出那个一身白袍,手持方天画戟的英武形像,比如下面这本小人书的封面:
8 g) q1 R! X0 f- S
. u! L9 ]( D4 k- Q: R5 j( P/ K

% {3 S2 f6 I5 f" M/ W: t5 }( X7 t那么,薛仁贵时代的唐戟真的是后世传说的方天画戟吗?) H( G& l: r" [7 k/ l! e

, w1 ~3 W5 L& T, H5 o; V2 i按照成书于东汉的中国首部字典《说文解字》中的定义:“戟,有枝兵也。”也就是说做为兵器的戟应该有两个要素:一是主干,二是旁枝,因为没有“干”就无所谓“枝”。从这个意义上看,戟包含的范围相当广,像三股叉、钩镰枪这样的兵器应该也属于戟——其实,三股叉的另外一个名称正是“三叉戟”,也就是海神波塞冬所用的那件家伙事儿。尽管如此定义,但猪八戒那把九个齿儿的“有枝兵”大概不能算戟,人们宁肯认为它属于农具。- c4 Q8 U( X- q

* a8 i4 W+ A9 k7 n先秦戈矛合一或戈上加矛的青铜戟以及汉代的“卜”字形铁戟就不多说了,其形状大家都比较熟悉,枪头般的主干其实起的是矛的作用,主要用于刺杀,而带刃的旁枝则主要用于切割钩杀(汉戟的旁枝前倾也有一定的刺杀功能)。从战国开始一直到汉代,戟都是中国军人的主战武器之一。$ [/ b% A8 G& {8 `

# M  N& U4 ]4 Z( K9 e6 s
; }7 Y! ?& Z: b% ?4 V' e! I" O2 N$ V(戟的结构)+ h! Y0 Q  U. j' B+ @2 C

: z2 ^; \+ P5 |6 x2 a但是进入两晋南北朝以后,身披重甲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大量出现,而对付这样的敌人,戟已经力不从心,其旁枝原本的切割钩杀功能在铁甲面前几乎没有效果,其零碎过多的缺点却被放大,甚至影响主干刺杀而变成了累赘。就这样,戟因无法适应实战的变化渐渐退出了战场,让位给没有旁枝但加强了主干的新式长矛——也就是所谓的槊。
8 h, H) ?' G* o/ X! `
) B# }) G( o' ?* U  v" [% R9 ^但戟并没有像它的前任戈一样从历史上彻底消失,也许是因为形状确实拉风,人们后来又赋予了它新的用途,那就是中看不中用的仪仗器具,尤其是官府显贵门前树立的仪式用戟,即“门戟”。
( H% l. y$ S' J1 S! ?" x$ r; k# a$ m0 e! Y- C8 G
作为一种等级标志,唐朝对门戟的制作、颁授、收缴以及列戟的数量、形式等方面,均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从而形成了极具唐代特色的门戟制度。它共分24、18、16、14、12、10六级,帝王所在的陵庙宫殿以及三品以上高级官员的公府门前都要列戟,分两侧对称排列。比如皇帝的宫殿门前门戟等级最高,左右各12枝共24枝,以下依次按级别递减,不可越制。& G, D5 D0 y9 Y; t3 K7 N
! ], H3 }. I, j3 P* e4 W/ w( W
就是说,到了薛仁贵所在的唐朝,戟早已经不作为军队中的实战兵器,而更多的用于夸张摆谱的正式仪式。但是,我们并不排除个别猛人仍乐于使用这种武器,起码从正规史书的记载来看,我们的薛礼薛仁贵确实就是其中之一。/ S0 _3 X( F1 {) a$ M9 r- D: j
/ w) k* ?! X5 I5 Z7 ?: F6 R
薛仁贵用的戟究竟是啥模样呢?起码据我所知,当代很少有唐戟出土或传世,也就是说唐戟的实物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但我们仍可以从其他途径知道它的形制,那就是通过保存至今的唐代壁画。+ o8 }% V0 P% x- m; d0 ^+ T
3 ]$ g. N! O# j/ s* w% o0 m
比如唐代古墓中出土了许多壁画,生动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的场景,其中也包括代表主人级别、做为仪仗用的门戟阵列。从壁画来看,唐代戟的模样与我们现在看到的方天画戟差别相当大,它呈“Ч”字形,与其说像后世的画戟,倒不如说更像是两股叉,大致如下图所示:
7 {2 D1 Y( e% f" L3 N0 j+ |0 K+ j( i8 _# r8 u
$ b$ U) q8 R7 s! o& S. ]& F$ Z1 l
) ]7 l& I4 z1 o3 U( g3 f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具体的例子。这是李寿墓壁画中戟的形像。
5 B% u% d; U* i4 r, Q
9 M! |8 p3 u0 K+ C) |0 w9 z; Z2 ?- x7 v& P/ `: }  O" c
  F- J' d% e" |1 R( H* g+ {1 ^7 h
李寿就是著名的淮安王李神通,他是唐高祖李渊的从弟,他曾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建立了赫赫战功,于贞观四年去世。李寿生前是右翊卫大将军、淮安郡王,官阶从一品,按唐代规制可列戟七对共十四只,壁画中正符合此数。! `& q3 P& _. q  N) S

3 h6 A* n+ l3 T' C这是懿德太子墓唐代壁画中戟的形像,尽管比较斑驳,但仔细分辨的话,戟的模样与李寿墓壁画中基本相同。
1 ]% F$ R% x* ~  B) f' D) F  }. v4 t7 t9 P7 |. y

, q8 W7 D1 r; W2 C- \' L& d1 ~4 u' \) D8 o; A( h( ]' o
懿德太子是李重润死后的封号,他是中宗李显与韦皇后的长子,也是高宗和武则天的孙子,十九岁时遭到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诬陷而死于非命,其父中宗复位后追赠为皇太子。
$ C3 P9 P. X; i' ?2 k4 l4 X2 z, z, t/ ]# W* y3 p9 D$ b
中宗和韦后想必对长子的冤死一直痛彻心扉,甚至不惜逾越礼制来纪念爱子,这从懿德太子墓壁画中戟的数量也可见一斑——如果按太子身份的话,应该是一边列九杆戟,两边一共十八杆戟,但壁画中却是一边十二杆,合起来共二十四杆,显然享受的是皇帝级别的待遇。
. i9 e" x/ P+ n" P: @( @% T" _* x% U: @% G- u% C: G8 ]
另外说一句,当年获得皇帝赐予的门戟是一项极其难得的殊荣,按规矩大臣还需要上书表达谢意,《全唐文》中就保存了一道这样的奏章,名为《代郑相公谢赐门戟状》:
( I8 q2 \+ i" G, f7 S( G5 V- e, D( T- z7 k# h: _" S/ |8 `
门戟十二竿。右,今日中使某乙至臣私第,奉宣圣旨,赐臣前件戟者。臣伏以国朝之制,名器尤慎。吏考三十,始秩银青;战勋十二,乃号柱国。必资具美,方锡殊荣。於是有命服以朝,加戟於户,将劝劳而责实,亦驭贵而崇名。上无谬恩,下不虚受。臣迹非奇致,擢自诸生,先皇以廉谨赐知,密勿逾於一纪,陛下以勤忧过听,委遇首於群僚。叨据枢衡,亟移星岁。雷霆用武,曾无犬马之劳;日月垂文,岂有萤烛之助。徒以侍祠清庙,拜舞鸿名,累逢庆赉,骤假勋秩,礼异其数,物盛其容,新其×闳,赐之×戟。衡门燕雀,乍相贺於朱楹;武库龙蛇,忽追飞於陋巷。当代,宠灵自天,聚族知惭,杀身匪报。无任荷惧屏营之至,谨奉状陈谢以闻。(注:‘×’为缺字)
$ @: J5 ?" U3 X1 d. J6 [3 \
7 E+ v! J- e" J类似的奏章还有许多,比如《为杜相公谢赐门戟表》等,不一一赘述。这些戟的形制,应该都是唐代壁画中的“Ч”形兵器。2 C& W/ K% V5 ?6 R% q1 F" l0 ~
9 b! w( ~7 R4 l# J5 d: Z: k
9 c, }7 S5 G! k
(戟的演变)
+ O. {) ^7 n! J8 d6 K
" _* p( d/ d" a* i: b至于我们今天常见那种具有月牙形刀刃的“方天画戟”,其实开始时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被称为“戟刀”,它很可能迟至北宋才出现——在宋仁宗时期编成的军事百科全书《武经总要》里,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它的形像:
$ G( B; M* I) |7 M" v2 T- p9 [& s
- m" R# N# }+ A" {! x9 i. D% T- S& j' i8 }0 Y( z
% v( b0 Q/ n  J# v& |0 D* S
那以后中国戟的各种模样,基本上都是从戟刀演变而来,据说后来又有了细分——上面那种单刃的被称为青龙戟,而双刃的则被称为方天戟,比如民间传说中吕布的那条家伙事儿:' L, \  K" @$ H5 ]! J. a! \+ n
* g% |: b( X; u* @$ w: `
; m1 t5 ^+ h& n* A2 T. a8 @

8 g. W1 K6 F/ p$ X. [- l9 }& G这也深深影响了民间文学和戏曲艺术,于是无论吕布还是薛仁贵,无论他们的兵器实际长啥模样,在老百姓的印象中就都成了月牙形刃的戟了。
. b& w0 R' D) I) V1 {9 d0 S2 a: l7 ]( d! p

! V3 q" |- [% |0 K# n【完】

评分

参与人数 7爱元 +59 学识 +13 收起 理由
不爱吱声 + 10 + 3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燕庐敕 + 4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MacArthur + 8 + 2
橡树村 + 8 + 3
老兵帅客 + 4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23 17:02
  • 签到天数: 529 天

    [LV.9]渡劫

    沙发
    发表于 2013-2-22 09:28:34 | 只看该作者
    沙发!好文拜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2-22 10:07:21 | 只看该作者
    据说懿德太子是因为不满奶奶的淫乱,被武则天下令杖责而死,同死还有他的妹妹。
    3 _  C+ r0 A3 Y2 ^$ o3 Z$ O0 @
    . m# R5 b7 d2 }& A
    - T% D' Z  Y* m' N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2-22 10:50:12 | 只看该作者

    懿德太子传

    本帖最后由 京华烟云AMIP 于 2013-2-22 11:03 编辑
    ' i( @1 I9 D+ Q% v
    $ a0 K3 U1 t( t' p$ W2 M懿德太子重润,本名重照,避武后讳改焉。帝为皇太子时,生东宫,高宗喜甚,乳月满,为大赦天下,改元永淳。是岁,立为皇太孙,开府置官属。
    . s. I* R- _4 z# w7 D' X- x7 {9 c7 `- B6 T: k% W) P- o8 i7 B+ H
    帝问吏部侍郎裴敬彝、郎中王方庆,对曰:“礼有嫡子,无嫡孙。汉、魏太子在,子但封王。晋立愍怀子为皇太孙,齐立文惠子为皇太孙,皆居东宫。今有太子,又立太孙,于古无有。”帝曰:“自我作古若何?”对曰:“礼,君子抱孙不抱子,孙可以为王父尸者,昭穆同也。陛下肇建皇孙,本支千亿之庆。”
    1 o( M9 O% o6 W5 s1 y9 C  D1 d& [1 g( M. d2 r% {% ^+ h
    帝悦,诏议官属。敬彝等奏置师、傅、友、文学、祭酒、左右长史、东西曹掾、主簿、管记、司录、六曹等官,加王府一级,然卒不补。将封嵩山,召太子赴东都,以太孙留守京师。  
    6 P% Y7 }7 \) z
    % I, F# O4 @  @8 G7 h6 m中宗失位,太孙府废,贬庶人,别囚之。帝复位,封邵王。大足中,张易之兄弟得幸武后,或谮重润与其女弟永泰郡主及主婿窃议,后怒,杖杀之,年十九。- c" o7 ^0 Y. B# l( i

    7 o1 s: P; q; [' a+ O' K6 Z重润秀容仪,以孝爱称,诛不缘罪,人皆流涕。神龙初,追赠皇太子及谥,陪葬乾陵,号墓为陵,赠主为公主。
    2 w) Z" h; Q% u- j, m+ \& f' K
    *************************************************************************************2 W2 e7 g$ X9 G! V; x0 j2 S

    2 f# q5 c$ U" F5 x% s' A无论是否真有“窃议”武则天面首之事,这位小王爷恐怕都难逃一死——他是根正苗红的李唐皇子,高宗亲立的皇太孙,顺位仅次于弘、贤两太子和其父亲李显,甚至比叔叔李旦更有资格当皇帝,武则天能饶得了他?# C9 P6 ^1 l' \4 Q: L
    6 {3 f8 U5 U4 U
    从史书有限的记载来看,李重润显然是一个非常招人疼的小朋友,不仅长的漂亮,而且非常讨长辈喜欢,因此爷爷对他爱护备至,父母视其更若珍宝,可惜的是,他摊上了一个铁石心肠的奶奶。! N8 s3 v$ b; N- V" I
    4 T$ o7 Z; B8 e! V/ b" _( C5 q
    不过在这件事情上,武则天也算对李武两家一视同仁,因为和李重润同时被杀的那位“主婿”也就是驸马爷,正是她的侄孙武延基。能同时杀掉孙子、孙女和侄孙,除了政治考虑外,大概在老太太看来,亲人远没有情人重要。3 V, @$ w, }  B+ i7 a- _/ v
    2 C* G* L8 ^1 K- g. J
    如果再进一步看,韦皇后最后变得如此狠毒放荡,很难说与爱子的冤死无关,要知道李重润可是她唯一的儿子,在那个封建时代也是她未来的主要指望,但这种希望却突然间崩溃了。而她后来的情人武三思,正是与李重润同时被杀的武延基的叔叔,他俩最后勾搭成奸,同样除了政治因素外,其中难免没有同病相怜的情感存在。
    - J# h9 `; Y8 F! A" a  l( W  [' e: M; U7 e
    & A) U) A/ e6 e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0-20 22:53
  • 签到天数: 12 天

    [LV.3]辟谷

    5#
    发表于 2013-2-22 10:52:05 | 只看该作者
    好文
  • TA的每日心情

    2018-8-1 11:20
  • 签到天数: 32 天

    [LV.5]元婴

    6#
    发表于 2013-2-22 12:52:55 | 只看该作者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3-2-22 10:50
    - v# Y  O1 H, U9 [* k懿德太子重润,本名重照,避武后讳改焉。帝为皇太子时,生东宫,高宗喜甚,乳月满,为大赦天下,改元永淳。 ...
    ( Q. r2 `/ `6 }$ q: W3 H
    好文章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00:08
  • 签到天数: 2397 天

    [LV.Master]无

    7#
    发表于 2013-2-23 03:26:44 | 只看该作者
    7 Q* W6 b6 L$ o- R# ~5 B. I' m1 Y
    卜字戟的演变也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 ^' W- y5 g( y. v, H# |2 _" R/ i% V& e/ ]$ i7 Q( c8 }" f8 p
    最早出现的应该是“戈”,据说由鹿的下颌骨演化而来。。。 那玩意儿赤果果地就是刨地的农具拿到战场上,使用方式也和刨地没有任何区别 -- 士兵列阵相向,举戈挥舞,上下翻飞,把对方的脑袋当土坷垃使劲刨。。。 如果站在战车上,把“大镰刀”伸出去可以横扫敌军的脑袋。。。 可见“戈”的主要杀伤对象是站在平地上的步兵。。。 出于这种使用方式,戈只有侧枝,用不着头尖。。。 9 {% ?+ o2 T5 P# A+ _3 i2 u" L
    % Q* ~3 g: u7 E, o8 b0 w9 k% h: p
    随着骑兵数量的增加,普通步兵越来越需要有一种能扛得住骑兵连人带马强大冲击力的武器,在戈头上加矛尖,也就成了越来越流行的选择 -- “戟”出现了。。。 西汉以后,单纯的“戈”就已经没什么用了。。。
    ; \. y# }; k: V4 ^  H, C, g# E& v% g8 c
    越是往后,“戟”的作战对象就更多是骑在马上的敌人,而不是站在地上的步兵,所这个“刨”的功能就越发鸡肋。。。 所以唐戟就成了“两尖叉”,侧向劈砍的功能已经近于无。。。
    + n7 t$ J3 {% S  E7 a5 l' D9 [& A, x0 x+ d8 ]- y

    $ K0 ~  i& O5 M0 p2 V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7-7-3 15:36
  • 签到天数: 90 天

    [LV.6]出窍

    8#
    发表于 2013-2-23 13:11:30 | 只看该作者
    西方的戟也是侧面是刃,有的是月牙形,有的是斜向。好像只有步兵用。, V* h" P: r" l1 c5 I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4-30 07:46
  • 签到天数: 869 天

    [LV.10]大乘

    9#
    发表于 2013-3-8 15:58:07 | 只看该作者
    二郎神的武器看起来总是这么的威武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3-8 18:54:52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  喜欢看有考证的文章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3-7-25 11:04:38 | 只看该作者
    很翔实,战场上实用兵器往往是比较简单的,比如大枪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8 22:18 , Processed in 0.04871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