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4-10-28 12:18 编辑
5 {3 X2 K' r: l( e1 R0 v" h0 X1 q7 Y3 b" z
伊朗已经两次对以色列大规模导弹袭击了。弹道导弹射程远,突防力强,威力大,成本低,是军事弱国反制强敌的有力手段。
/ U( k3 ^3 v7 ?$ Q4 P8 X1 D& G+ F2 D' ]7 } }$ u6 a9 C
7 Q; u! e* T+ |( k
伊朗的“导弹大军”终于发威了+ A9 N7 P( i4 {( _9 z; Y i/ N
4 N7 _# y: W8 j
8 w5 y* z* z- Q+ j5 M2 [; V; t
必须说,大量导弹从天而降非常壮观,尤其在晚上
, P( J2 E8 {8 ~0 G5 z$ P1 ~/ f2 R9 G" l6 R* y& c
另一方面,SpaceX的助推器回收也同样印象深刻,几乎在人们眼前展现“不可能的任务”。可回收助推器大大降低了空间发射的成本,是轨道经济的重要推手。' M7 l8 C9 S9 ?$ ~! _( h
/ H* M, D# p: G2 F1 G' e
9 q$ R; F3 c; d- K8 I早先还是用尾部支架1 e0 h W. ?9 j, R1 w6 {
4 c$ U3 m! n/ o# v& _3 O
0 b, o8 m. U6 [9 R4 ~3 a6 M7 q% a* a现在已经进化到用立柱-环臂回收了* `" b& i' U9 U7 y7 f+ v
! i' j3 K- b5 k; X& ^) `. e这使人想到:如果把可回收助推器和弹道导弹相结合,岂不可以在保持弹道导弹打击力的同时,极大降低成本吗?& o) N! G W: Z/ P
: t5 c1 \( Y2 J' q* W
想法没错,但恶魔就在细节中,这恶魔还挺大。
& }) y9 K5 q8 P: |% u4 ~; k$ h( h5 E5 X
弹道导弹要有实战价值,必需什么时候都能打出去。天气有点影响,但影响不很大。弹道导弹还要成本够低。
+ Z) _$ p* Y- |( ]: @ H l
9 b, ]3 v G. |" Q: T% X1 }) r可回收助推器正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的,但技术十分复杂,目前只有SpaceX做到,中国在加强研发自己的可回收助推器技术,其他国家还没有听说。这应该大大超过伊朗、朝鲜的技术水平。% f2 E" L+ x/ W& d' F' }: K: {8 F6 M% `
y& A+ z' a* ]3 |
更重要的是,在战时不能保证可回收的条件。立柱-环臂式回收就免谈了,这样的设施如果存在,早就是打击目标了。尾部支架式对场地的要求较低,但对天气的要求一样高,大风大雨天就没法作业了。但打仗不可能因为有点风雨就不打了。
5 M4 r/ _7 Z+ `7 W% I9 W! o4 t& G, A! N' S! K3 N
从助推器回收到再度出动,中间是冗长、精细的过程,战时未必做得到。有这个功夫,直接制造更多的一次性使用导弹更现实。/ G; a* f4 u; V; O: T! x
. n m5 F2 [4 x, p$ R& c7 B: m
最重要的是:空间发射有可回收的必要,军事发射如果做得到可回收,有更多的简单易行的办法使得可回收助推器没有必要。
i1 t; F/ _3 Z
6 p( P# Q1 z V/ n助推器用于给导弹初始加速,增加射程。有这功夫,把第二级拆下来,作为轰炸机挂载,在空中发射,不是省了好多事?轰炸机的航程对导弹的增程作用比助推器更大。7 p# l0 D" g5 }( D) i9 A" Q6 \
; l2 N3 D3 n( P: F x当然,这里都是在说中程以下的导弹,洲际导弹是不同的问题,但可回收助推器依然不是有用的东西。到了发射洲际导弹的时候,即使助推器可回收,也没有功夫用来干点有用的事情。
) K. j6 ~' h+ w1 `, d' Q% U1 O( B& a0 E" F5 X" j: E
商业性空间发射就不一样。首先轰炸机增程的作用有限,主要作用还不是增程,而是从方便的地方起飞,到接近赤道的有利发射位置发射,这样容易利用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0 L+ W$ l$ @* l7 J' H2 @# I
6 V; Y7 L( j! F. y9 J$ w空间发射的间隔长,成本空间大,这也是军事发射不能比的。
4 h5 ?5 _2 F, S
7 ?; P) T) Q! ^+ L& J9 ]4 e3 h0 D可回收助推器不见得是终极的低成本空间发射,近地空间发射的成本更低。四川“云行”刚试验成功M4的助推-滑翔飞行器。这是商用的,号称要在2027年达到载人跨洋超音速飞行,存疑。但作为空间发射的第一级,作用显而易见。与SpaceX的可回收助推器相比,“云行”可以在“任何地方”发射,在“任何地方”入轨,而SpaceX就只能在固定的发射场发射,在附近入轨。还好佛罗里达离赤道近。1 T1 B7 V4 F1 U# T1 `4 r( c- o
6 y( l# {3 Q6 [/ M$ ]8 _: w% H
“云行”是垂直发射、垂直回收的,采用乘波体构型,在20000米以上的高空进行水漂飞行。/ z* z! H1 S# I K* C& o {
3 q" f+ \% a' s
4 Y- w2 T8 Y* n8 X3 x4 ~
1 v( y8 x' u% F/ O+ b% M( t
/ q/ ]# i: t9 O6 _4 ~6 ?
粗看有点像SR-71# n1 M8 B' U2 y+ W+ `3 v
/ @$ x4 F" E$ B0 Q4 z" `
, R. K5 _) f) b3 U但这是火箭动力垂直起飞、垂直降落的" m/ d% r L- j/ A5 Q: x h2 _
0 f: }( f. L9 y1 q8 c, { b
$ W" h1 P4 {/ o" O1 m
10月27日首飞成功的是缩比模型
. p5 t2 F7 T- O. H9 B+ l( a8 E! r1 F2 |4 F( V3 u0 B2 L
凌空天行是民营企业,但已经掌握高升阻比乘波体、耐高温轻重量放热结构、M4甚至更高速度的飞控和航电等关键技术。不知道这家公司与军方是什么关系,但这样的前沿技术已经“下放”到民营企业,说明了中国高超音速技术已经成熟化,甚至白菜化,尽管“云行”还只能算准高超音速,不是真正的高超音速。# L& o8 o: k$ g% H" E$ |& F
5 p8 p* D" `8 J+ N- r
这用于商用航空旅行应该依然是遥远的梦想,用于卫星发射现实得多,用于高空发射小型洲际导弹则是另一个思路。在20000米以上的高空、以M4以上的速度发射,洲际射程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都可以体积、重量较小,但发射更加神出鬼没,跟踪和拦截更加困难。现有技术或许可以跟踪到“云行”或者类似的平台发射,但很难监测到小得多的导弹抛射和点火。就在琢磨“云行”打算干什么的时候,人家返航了。接下来怎么办?这是一个问题。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