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137|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战史] 铁甲巾帼——卫国战争中的苏联女坦克兵英雄小传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7-7-3 15:36
  • 签到天数: 90 天

    [LV.6]出窍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9 11:0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辑后的版本已经发表在世界军事14期。图片很多,后面统一贴上。】
    有一句话叫“战争让女人走开”,提到女军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她们的岗位除了通讯、卫生这些非战斗岗位之外之外,恐怕就只剩下文工团之类的去处了。但是在苏联卫国战争中,许多苏联女性像她们的丈夫、父亲或者儿子一样直接参加了打击法西斯侵略者的战斗。据统计,仅红军正规部队中的女军人共有80多万人,她们的岗位分布极为广泛——按照叶廖缅科元帅的说法:“简直找不到哪一种军事岗位没有我们英勇的妇女参加,而且她们干得决不比她们的兄弟,父亲和丈夫逊色”。此外,还有许多女性加入了游击队。这些参战的女性中诞生了许多知名的战斗英雄,比如被德国人称为“斯大林格勒白玫瑰”的战斗机飞行员莉莉亚·利特维亚克、女狙击手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还有女游击队员算卓娅·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化名丹娘)了。大约有100名女战士和女游击队员被授予或追授了苏联英雄称号。
    但是,和这些兵种相比,坦克兵对军人体能、力量等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这个兵种素来被认为是女性的禁区。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俄语中,坦克兵等词从来都是阳性的。因此,当194311月,德国党卫军装甲兵第一师发现和他们遭遇的两辆苏联红军T-34里居然出现了女性乘员的时候,他们的惊诧可想而知。事实上,虽然总数并不多,但是仍然有一定数量的女性——绝大多数是志愿人员,因此她们往往直接被分配到光荣的近卫部队作战——加入了红军坦克部队,甚至亲自操纵着坦克冲向战场,成为碾碎第三帝国的红色装甲铁流的一分子。本文介绍的就是她们中的仅有的两名“苏联英雄”称号获得者——奥克佳布里斯卡娅和列夫琴科,以及其他一些战斗英雄的事迹。

    3 k+ m# F( \+ Z& ]" q1、毁家纾难——玛利亚·瓦西里耶夫娜·奥克佳布里斯卡娅(Мария Васильевна
    7 d8 l% o2 g  p. w2 xОктябрьская)' C( u/ w4 C' L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奥克佳布里斯卡娅的一生,那么毫无疑问,这个词应该是刚烈。
    玛利亚·奥克佳布里斯卡娅于19026月(据《苏联军事百科全书》,网上资料多称她生于1905年),生在当时属于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她本姓加拉古利亚(Гарагуля),是一个农民家庭的女儿。中学毕业后,她先后在罐头厂和电话局工作。1925年,玛利亚和一名军官伊利亚在辛菲罗波尔结婚。按理来说,玛利亚应当随夫姓,但是为了纪念十月革命,他们一同将自己的姓氏改成了奥克佳布里斯基(奥克佳布里斯卡娅),这个姓氏是就是来自于俄语“十月”(Октябрь,一说伊利亚本来就姓奥克佳布里斯基。)在结婚后,玛利亚跟着丈夫,先后在多个城市居住生活,而无论在哪儿,好胜的玛利亚作为一名军官的妻子应该说都是非常称职的——这不仅表现在她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在部队的文艺演出中为战士们演唱歌曲,更体现子她还非常参加各项军事训练,她不仅学会了驾驶,还学会了手枪、步枪、机枪射击。
    1941年战争爆发时,任步兵205师政委的伊利亚·奥克佳布里斯基将他的妻子从基什尼奥夫(今摩尔多瓦首都基希讷乌)疏散到了远在西伯利亚的托木斯克。从此,两个人再也没有相见——伊利亚·奥克佳布里斯基在1941年的基辅战役中为国捐躯。一年之后,这个消息才到达玛利亚·奥克佳布里斯卡娅手中。
    获知丈夫牺牲的噩耗并没有让奥克佳布里斯卡娅消沉。恰恰相反,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上前线为丈夫报仇。为此,她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家产,还从周围人们那里募集资金。最终,她攒到了足够购买一辆T-34坦克的钱。194333日她专门致信最高统帅斯大林,要求将这笔钱用来购买坦克,而她自己希望成为这辆坦克的驾驶员。大概是被奥克加布里斯卡娅的精神所感动,最高统帅批准了她的申请。
    于是5月,她来到了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在这里接受了五个月的速成课程培训之后,她来到近卫坦克26旅(隶属于近卫坦克第2军,在西方面军编成内),在这里,按照她的意愿,她成为了她的坦克(确实是货真价实的“她的坦克”)——“女战友”(Боевая подруга)号的驾驶员兼机械师。(有资料说坦克的所有乘员都是女性,这应该是不正确的。)
    虽然如此,但是事实上很多人对奥克佳布里斯卡娅还是很有疑虑——毕竟她的年纪相对已经不小,而且也实在不算强壮。在这样的目光下,1021日,奥克佳布里斯卡娅第一次驾驶她的坦克参加了战斗。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已经到了“知天命”年纪的女坦克兵驾驶着她的坦克冲在最前面,将德国人的防线冲了个支离破碎。随后在1120日,在维捷布斯克州(今属白俄罗斯)新谢洛村(Новое Село)的战斗中,“女战友”号又一次大发神威,奥克佳布里斯卡娅驾驶着它灵活地冲入德军阵地,轧死德军约30人,还消灭敌反坦克炮一门。在战斗中,坦克被敌军炮弹炸伤无法行动,奥克佳布里斯卡娅和另一名乘员在战斗中跳出坦克进行抢修,同时坦克上的机枪始终在保持不停的射击。不过坦克因此而和大部队失去联系,两天后才返回部队,奥克佳布里斯卡娅在战斗中腿部负了轻伤。
    但是在1944113日,在维捷布斯克州克伦基(Крынки)车站附近的战斗中,“女战友”号的履带再次被德军炮弹打坏。由于战斗还在激烈的进行,指挥官要求奥克佳布里斯卡娅暂时不要下车修理,但是她还是又一次跳下车来。这一次,在修理过程中,一枚德军炮弹在附近爆炸,弹片击中了她的头部。坦克上的乘员们急忙把她扶进坦克,然后由别的坦克将她送回后方。在进行了急救后,奥克佳布里斯卡娅很快又被送往斯摩棱斯克的医院进行治疗。
    在治疗期间,包括她的坦克乘员在内的许多人给她写信给予鼓励,希望她能康复,方面军军事委员梅赫利斯也来探望她。遗憾的是,在长期昏迷后,近卫军上士玛利亚·奥克佳布里斯卡娅最终还是在317日医治无效死亡。
    奥克佳布里斯卡娅牺牲后被安葬于斯摩棱斯克的光荣墙下。她生前曾获得一枚一级卫国战争勋章,在她牺牲后,又于194482日被追授“苏联英雄”称号并获得一枚金星奖章,以及一枚列宁勋章。
    在丈夫牺牲后,妻子毁家纾难同样走上前线,最后也牺牲在战场上,对这样一位英勇的妇女,“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评价恐怕并不过分。
    ——对了,关于“女战友”号坦克还要补充一些内容。奥克佳布里斯卡娅捐献的这辆坦克后来虽然被打坏,但为了纪念奥克佳布里斯卡娅,近卫坦克26旅仍然继续用这个名字命名其他的坦克。等到1945年战争结束时,战斗在柯尼斯堡(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的“女战友”号已经是第四辆使用这个名字的坦克了。

    . r8 U1 O0 k- y& _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5 收起 理由
    雪个 + 5 英雄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7-7-3 15:36
  • 签到天数: 90 天

    [LV.6]出窍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7-9 11:1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路人癸 的帖子
    # \# [! k1 j: H$ ?% l! H; `6 @' l! q$ ?1 p- z% y8 B: I5 q
            2、传奇功臣——伊琳娜·尼古拉耶夫娜·列夫琴科(Ирина Николаевна Левченко); w* |, T# }( L0 x

    5 N; Z. [+ U; j1 S        和奥克佳布里斯卡娅相比,列夫琴科的一生要丰富的多。事实上,虽然《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在“女军人”条目中将她作为坦克兵英雄,但是她的成绩远远不止于此。$ s) P2 q4 B. A# i* X) a) [
            伊琳娜·列夫琴科生于1924年,是乌克兰的伏罗希洛夫格勒州(现名卢甘斯克州,这里也是《青年近卫军》故事发生的地方)人,后来到了莫斯科。列夫琴科的家庭可以说有悠久的革命传统,她的祖父被沙皇警察杀害,祖母是国内革命战争的积极参与者,而其父尼古拉·列夫琴科亦曾在乌克兰的铁路交通部门担任高级官员,但是在三十年代的大清洗中被处决。——这一点和卓娅的经历倒是有些相似。6 [1 o7 [$ }$ p& a) j/ y+ [
            卫国战争爆发前,列夫琴科就已经在莫斯科红十字会工作。战争爆发后时,列夫琴科就加入红军并上了前线,不过,这时她还不是坦克兵,而是一名卫生员。作为步兵149师744团(隶属布良斯克方面军下的61集团军)一名医护工作者。列夫琴科先后参与了斯摩棱斯克、克里米亚半岛等地的战斗,在战斗中她表现十分出色。在她一封写给母亲的信中,她这样描述战场:“战斗非常激烈,我冲到了最紧张的地方。…………车辆在燃烧,子弹乱飞,炮弹四处爆炸。……我一直在前线给伤员包扎。……我们连续战斗了五天,我仍然安然无恙。目前我很走运,以后如何——不知道。”根据当时和她共同战斗战斗的一名坦克部队指挥官图尔卡托夫(Т.Туркатов)的回忆,1942年在刻赤半岛的战斗中,列夫琴科搭乘己方坦克冲到阵地最前方,多次从被击毁燃烧着的坦克中拉出受伤的乘员。据统计,在克里米亚战斗期间,列夫琴科救回了大约30名战士,还俘敌一人,甚至还从罗马尼亚军队手里缴获了一挺机枪。到1942年5月,她已经从战场上救下了168名伤员。不过列夫琴科自己的右臂也在克里米亚搬到的战斗中负了重伤,她被送回后方进行治疗,还被已经无法继续服役。0 ~  ?& [% L# @9 n. g! J! s
            但是,可能正是克里米亚抢救坦克乘员的经历给了列夫琴科触动,她不仅不接受认为她不能继续服役的决定,而且要求学习坦克驾驶技术,要求加入坦克部队。这个决定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但是列夫琴科的坚持最终战胜了所有的反对意见。——有文章说,列夫琴科曾经找到红军坦克部队的指挥官费多连科(后来的装甲坦克兵元帅)要求加入坦克部队,当后者拒绝了她的要求时,列夫琴科禁不住居然哭了出来,直到费多连科中将无奈的投降为止。后来在体检时,列夫琴科又被医生拒之门外,这时费多连科中将出面,医生才给她开了绿灯。最终,伤愈后的列夫琴科在1943年进入了斯大林格勒坦克兵学校(此时已撤退到西伯利亚的库尔干)进行了相关课程的速成学习。; v+ I; S, H6 e& c# f
            在八个月的速成学习结业后,坦克兵列夫琴科加入了第41近卫坦克旅,这个坦克旅隶属于第7机械化军(先后隶属于乌克兰第二、第三方面军)。在这个旅,她先后担任了坦克排长和联络官等职务,并指挥一队T-60轻型坦克投入战斗。虽然她负伤的右臂给她带来了巨大的不便,但是她克服了身体上的困难,仍然驾驶自己的坦克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在这个旅的编成内,列夫琴科参加了解放斯摩棱斯克战斗,在这一战中她的坦克被击伤,她自己也再次负伤,不过她在接受了简单的治疗后,又再次回到部队参与战斗。随后她随同所在部队并翻越喀尔巴阡山,参加了解放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的战斗,并攻入德国。战争结束时,她的部队正在在柏林附近地区作战。此时的列夫琴科已经获得包括3枚红星勋章在内的十多枚勋章奖章,还得到保加利亚人民军的嘉奖。& l0 A( c# i4 u8 W4 i4 P
            卫国战争结束后,列夫琴科继续在坦克部队中服役,后来她还先后进入马利诺夫斯基装甲兵学院(1952年毕业)和伏龙芝军事学院(1955年毕业)进修(现在这两所学院都并入了俄联邦武装力量合成军队学院)。1958年,列夫琴科以近卫军装甲兵中校军衔进入预备役。& Y9 [3 d  ^3 N  h( H
            进入预备役并不代表列夫琴科从此销声匿迹了。事实上1955年起,列夫琴科就开始了她的又一次角色转换。从这一年起,她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这有点像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随后的几年里,她发表了多部小说,这些作品中,战争——尤其是战争中的女性们要占很大的比例;此外,关于战争英雄们的战后生活也是她作品的一个关注点。她的作品为她在文学领域赢得了巨大的声望,还被选为苏联作家协会的成员。颇为有趣的是,她的一部小说《坦克的女主人》(Хозяйка танка,1964年)的主人公就是奥克佳布里斯卡娅。——也许是同为坦克兵使得她更容易对这位战友的经历产生共鸣吧。
    * `$ j4 |9 ]8 X) b1 `% O        当然,列夫琴科在卫国战争中的功绩没有被遗忘。1961年,苏联第一次向国际红十字会提名南丁格尔奖候选人时,列夫琴科凭借昔日在战争中积极勇敢救护伤员的突出表现获得提名,并在当年获得南丁格尔奖。1965年5月6日,为表彰列夫琴科在卫国战争中作为装甲兵指挥官英勇而出色完成了各项战斗的巨大功劳,最高苏维埃授予了伊琳娜·列夫琴科“苏联英雄”光荣称号以及金星奖章。1967年,她应邀访问越南并受到热烈欢迎。1972年1月18日,伊琳娜·尼古拉耶夫娜·列夫琴科在莫斯科逝世。& i  p# V3 |: ?+ F
            伊琳娜·列夫琴科逝世后葬于莫斯科新圣女公墓。除了金星奖章和南丁格尔奖之外,列夫琴科还获得了列宁勋章一枚、红旗勋章三枚、其他奖章多枚,另有包括保加利亚“人民军队建军20周年”在内的外国奖章若干。另外为纪念她,1975年,莫斯科舒金诺(Щукино)区的一条道路以她的名字命名。
    8 p: M; o7 X& q3 P) _- z        ——作为战地卫生员,列夫琴科获得了南丁格尔奖;作为坦克兵。她是获得了苏联英雄称号的近卫军中校;作为作家,她又完成了多部优秀作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列夫琴科的一生都是十足的传奇。

    点评

    了不起!  发表于 2011-7-12 09:19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7-7-3 15:36
  • 签到天数: 90 天

    [LV.6]出窍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7-9 11:12: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路人癸 的帖子: a) w1 p6 W2 c7 M2 N7 s1 R" S
    9 O+ j3 B( y$ R$ T! ^) i
    3、其他女坦克兵英雄: j, K( |; M! b! e( D
            奥克佳布里斯卡娅和列夫琴科不过是红军坦克兵中的杰出代表。在卫国战争中表现杰出的女坦克兵还有很多,而她们的故事也颇有传奇色彩。' X' v) ~) `2 n# p) I6 r9 R
            最有传奇色彩的应该是苏联的“花木兰”亚历山德拉·米特罗凡诺夫娜·罗斯楚金娜(Александра Митрофановна Ращупкина)。当罗斯楚金娜要求报名参加红军时,没想到却被轰了出来。在折腾了一年没有结果后,不甘心的她剪短头发男扮女装,还把姓名改成了亚历山大·罗斯楚金,终于才成功的在1942年“混入”红军。作为志愿人员,她先在莫斯科学习驾驶,随后在斯大林格勒学习驾驶坦克——第一次见到这个铁家伙的时候,她甚至有点害怕。不过在两个月的课程结束后,她就加入了崔可夫的62集团军下属的坦克部队。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在此后的三年时间里,她的女儿身份一直被隐藏起来。直到1945年初,她的坦克陷入德军的包围并被击伤,她本人也负了伤,战友脱下她的裤子包扎伤口时,她的身份才“暴露”。不过在崔可夫将军的干预下,她没有受到处罚,而且还被允许继续作战。战后她结了婚,在古比雪夫(萨马拉)生活,还拿到了工程方面的学位。她的经历续写了俄国1812年卫国战争中女扮男装参战的骑兵上尉娜杰日达·杜罗娃的传奇。* l1 H4 O- x- I, N% v. W% T$ ~  N
            另一个感人的例子亚历山德拉·列昂捷芙娜·鲍依科(Александра Леонтьевна Бойко)少尉,作为红军唯一驾驶重型坦克参加战斗的女坦克兵,她的经历和奥克佳布里斯卡娅后点相似。1941年这位生活在西伯利亚马加丹州的妇女就和她的丈夫伊凡·费多洛维奇·鲍依科(Иван Федорович Бойко)要求上前线,在被拒绝后,这对夫妻共同捐献了5万卢布,并致信斯大林要求参战。在得到批准后,1943年,夫妻二人一同到了车里雅宾斯克的学校学习坦克驾驶技术(不过是作为旁听生)。在毕业后,二人获得了一级坦克驾驶员资格,并如愿以倡的于次年5月在图拉一同进入了坦克第5军服役。但是6月份分配坦克的时候,按照规定,一辆坦克里只能有一个一级坦克驾驶员,为了一同战斗,他们决定妻子做车长,丈夫做驾驶员。他们驾驶的“科雷马”号IS-122重型坦克(IS-2的一种,科雷马河是马加丹州一条河流的名称),在里加(今拉脱维亚首都)第一次参加了战争。他们在战场上表现英勇,1944年8月的一份报告中记载,这对夫妻在两周内已经消灭了5辆坦克和2门火炮,为此夫妻二人分别获得了红旗勋章和卫国战争一级勋章,在叶廖缅科的回忆录中也提到了这对夫妻。此后夫妻二人一直并肩作战,直到德国投降为止。亚历山德拉·鲍依科后来回忆道:“我们在同一辆坦克里参加了整个战争。我们解放了波罗的海沿岸、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德国。我们俩都受过伤,也都受过奖。”战后夫妻二人又一同功成身退,回到马加丹继续平静的生活。. l0 H  p& r# @4 {. F% ?7 Q
            鲍依科和奥克佳布里斯卡娅有些相似,而另一位坦克兵、近卫军上士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夫娜·佩特柳克(Екатерина Алексеевна Петлюк)的履历则和列夫琴科多少有点类似。在战前佩特柳克也是一名多面手,她不仅和列夫琴科一样在红十字会工作,还有飞行员执照,是敖德萨当地青年飞行爱好者们的领导。据说她个子太矮无法驾驶飞机,所以她才转行当坦克兵。1942年秋从坦克学校毕业后,她驾驶“儿童”(Малютка)号T-60轻型坦克(一说是T-70坦克)在第56坦克旅编成内参战——这辆坦克是鄂木斯克州的儿童(许多是学龄前儿童)们捐资建造的。不久,她和“儿童”号坦克被调到第91坦克旅,当时这个旅在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编成内,并且应当属于机械化第7军。佩特柳克参加了斯大林格勒会战后,又在库尔斯克会战以及解放右岸乌克兰的战斗中立下功勋。在解放基辅的战斗中,佩特柳克驾驶坦克,消灭了300多名德军,在德军将她的坦克打坏后,佩特柳克勇敢地跳出坦克继续战斗,又打死了3名敌军。她在战斗中身负重伤。战后她在回到敖德萨学习法律,并从事机关工作。她获得红星勋章、二级卫国战争勋章等三枚勋章,以及奖章若干。
    2 ?7 m& v4 k0 C. e2 \4 S% V        同样在库尔斯克立下功勋的还有亚历山德拉·格里高利耶夫娜·萨穆森科大尉(Александра Григорьевна Самусенко),她生在西伯利亚的赤塔(一说是白俄罗斯的戈梅利州)。档案显示,1934年萨穆森科就加入了红军,而这时她只有12岁,这似乎稍微有点费解。战争开始时她在步兵部队服役。库尔斯克会战时,她不仅是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唯一的女坦克兵,而且已经在集团军下属的第8机械化军里担任坦克营长——在前任营长牺牲后,她主动承担起了指挥部队的职责,带领部队突出德军的包围,从而成了红军坦克部队中最高级别的女指挥官。(不过有些地方对他的营长身份有怀疑。)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萨穆森科驾驶她的T-34坦克在一场战斗中连续击毁了3辆虎式坦克。她的战果还包括两门反坦克炮以及步兵若干,因此被授予卫国战争一级勋章。后来她担任联络官,并参加了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1945年3月萨穆森科在东波美拉尼亚战役中牺牲,这时她距离柏林仅70公里。她被葬于波兰的沃贝兹(Łobez)市。她获得了一级卫国战争勋章、红星勋章等多枚勋章奖章。
    . m$ P8 V, |1 F& G. H% D4 Z) {# }( E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二战中的苏联女坦克兵不止这些,比较著名的还有瓦莲京娜·巴尔哈托娃(Валентина Бархатова),玛利亚·拉古诺娃(Мария Лагунова),薇拉·别兹鲁科娃(Вера Безрукова)等,她们的故事有的悲壮,有的英勇,还有的则充满智慧。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些女坦克兵的战斗经历也可以看做红军坦克兵,乃至整个红军战斗历程的一个缩影。
  • TA的每日心情

    2019-2-21 00:29
  • 签到天数: 16 天

    [LV.4]金丹

    地板
    发表于 2011-7-9 11:49: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路人癸 的帖子- x' [" Y1 w& \- y/ E" c
    " R, S* j7 m2 v
    卓娅的老爸是被杀的?我怎么记得《卓娅和舒拉》里讲她爸是急性肠胃炎死的。还绘声绘色地讲他爸临死前灰色的眼睛望着她。。。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7-7-3 15:36
  • 签到天数: 90 天

    [LV.6]出窍

    5#
     楼主| 发表于 2011-7-9 11:55: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路人癸 于 2011-7-12 10:18 编辑 - R2 e8 g' l( E9 r
    & Z8 a. U) f" x7 q
    ( H! ?8 j5 s/ I/ ]
    左起:莉莉亚·利特维亚克,被德国人称为“斯大林格勒白玫瑰”,击落敌机12架,还和战友共同击落3架,是二战中战果最多的女飞行员,1943年牺牲,遗体直到1979年才被发现,1990年才并被追认为“苏联英雄”;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共射杀敌军309名(包括36名德军狙击手),战后官至海军少将;卓娅·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化名丹娘),1941年在敌后执行破坏任务时被俘并被德军绞死,是战争期间第一个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女性。; R4 `! m' |! ^
    2 g1 D; f; d( [# F# s
    一个有女性乘员的不知名的T34-76成员组
    2 S) G. h9 Q1 Z  f% b/ ^8 B* m* r. O
    另一辆有女性乘员的坦克( b8 m% D. g3 v6 H) E
    [注:现在知道,这辆照片就是鲍依科夫妇和他们的“科雷马”号。拍摄于1944年夏。]0 N+ W% O1 M  n- t/ D, p1 K3 H

    $ y* h' d3 X; L其实坦克部队中的医护工作者(比如卫生指导员)也应该算作坦克兵! O: q" f* Y/ m' i2 l9 b# L9 c
    6 Q  b4 p1 Z( d, ?+ \; h+ I
    1 U5 y; F. e% U& C2 G
    玛利亚·奥克佳布里斯卡娅' E& ?/ _: S! Z

    * r! L, N; K4 r登载奥克佳布里斯卡娅致信以及斯大林回信的《红星报》
    - ?8 Y+ t( y6 d( N0 i6 z  P
    : s) O* Q5 k6 _9 q/ k' \奥克佳布里斯卡娅和她的“女战友”号# M: k) ~4 m/ u) O, i  A9 ?  Y
    5 c& T% N, f& _" A

    6 A9 H: w0 L, G: D
    * K: H! f- C, p+ c' i2 `8 d3 q" s' |( M5 c, j
    伊琳娜·列夫琴科
    2006年的亚历山德拉·罗斯楚金娜(93岁)
    战争年代的亚历山德拉·鲍依科
    老年的鲍依科夫妇
    叶卡捷琳娜·佩特柳克
    儿童”号坦克
    亚历山德拉·萨穆森科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7-7-3 15:36
  • 签到天数: 90 天

    [LV.6]出窍

    6#
     楼主| 发表于 2011-7-9 12:0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穿越 的帖子
    " P' E# Z& E. J) {( ]
    9 ~$ r$ p1 T5 d$ _. j回教授,《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这本书我没看过。卓娅的父亲被镇压这个说法是我在若干年前一篇《环球时报》记者写俄罗斯的一个纪念馆(卫国战争博物馆?)的文章中专门写到的,后来在其他很多地方也看到过,所以就一直这么记得。可能是当时有忌讳卓娅的母亲才写成肠胃炎,当然也有可能是我被钓鱼了……放着吧,不改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2-7 12:33
  • 签到天数: 3 天

    [LV.2]筑基

    7#
    发表于 2011-7-9 12:21:29 | 只看该作者
    好帅,巾帼英雄,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0-11 12:0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筑基

    8#
    发表于 2011-7-9 13:2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路人癸 的帖子. D- I& ?. X4 V; \" j0 ~

    3 E# t  ~* B; o1 R$ A真是厉害,还有夫妻坦克兵~~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3-1 00:54
  • 签到天数: 286 天

    [LV.8]合体

    9#
    发表于 2011-7-9 13:40:43 | 只看该作者
    美女不少啊,勋章也真多。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昨天 00:09
  • 签到天数: 2894 天

    [LV.Master]无

    10#
    发表于 2011-7-9 19:30:08 | 只看该作者
    都是英雄!$ T( i4 h4 j% Z# A2 I8 |

    3 D: M: M3 O% r9 u  j德军在基辅战役之前就发现很多红军部队里有女战士。

    点评

    是的。维亚济马战役中自杀的叶夫列莫夫中将的妻子就是军人(卫生员,军衔好像是上尉)  发表于 2011-7-9 20:32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5-5 19:32:4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为鼓舞士气用女兵吗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5 00:47 , Processed in 0.04566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