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769|回复: 7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太宗是好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9-11 20: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边寒剑 发表于 2011-9-11 09:11
+ Z' F+ l. C, \: e' F; U宋朝的事情也真是够乱的,不过确实老二嫌疑最大。谁让你是最后一个见面的。6 F$ X' C' g# ~0 x# e
( M- {. E7 [; v) ?$ J
要说这个王继恩也够厉害,这两 ...

, `5 x) c9 q0 A2 e' K4 g6 G什么嫌疑。别逗了。就是烛影斧声,其实也是文萤贼秃编出来证明赵二登基符合天意地。! ^! J* u. y6 u5 b, k; A  a% S

7 x7 n- S* @$ X9 K$ i, r对宋史稍有了解,就知道赵二从建隆二年就是赵大指定的接班人。能对他造成威胁的只有赵普。开宝六年赵普罢相,赵二马上封王,诏书写得明白,位在宰相之上。除了赵大,天下就没有比他更大的了。当时瞎子也知道赵二是要借他老哥的班的。
% z  G* o. _4 g' _% n/ O( S/ T: o3 g8 Q: v# a" e
说到王继恩牛逼,人家不仅搀和了赵二登基,他儿子登基时还要把元佐扶上去。要真正成了,王大貂铛真就是两朝开济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1-9-16 13: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楼客 发表于 2011-9-12 23:32 " t7 ], V- s9 C) p+ F1 `
主要是赵二水平太次,伐辽那叫一个惨,搞得宋朝一直缓不过来气,黑锅总要人来背,当然 ...
1 u$ r, w" W5 R6 Q! z. T
中国人对待历史的惰性,就是更喜欢将《宋论》的结论而不是《宋史》《长编》等史料当成宋史来看。如果能抛弃某些特殊时代形成的史家的成见,从历史资料本身出发,就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宋太宗的军事水平根本不次,甚至在一般水平之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1-9-23 11: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茶壶 发表于 2011-9-22 22:31 & @# m* y0 f3 u
要不您老费费心研究研究一下尼泊尔那位末代君主(目前看是)的故事?有点哈姆雷特的意思。只可惜原以为用 ...

* Z/ s) ^; }7 a, D据我所知一些简单历史常识,宋王朝在宋太宗手里完成了统一,并且维持了400年之久。目前,国际和国内学术界比较统一的看法是,这个王朝在十一世纪达到了中国文明的顶峰,并且是世界文明的领先者。另根据本人对宋史一些粗浅了解,作为这个王朝实际奠基者,无论从军政经等各方面考察,宋太宗都堪称一个杰出的领导人。; f" P5 C$ n3 l; ]3 m( U0 X
; W; ]' x" R* f$ n3 @; d
至于尼泊尔那位,除了两个人性别相同外,我还真没发现他和宋太宗有什么可比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1-9-23 13: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草蜢 发表于 2011-9-23 12:57 . K; \4 H" ?  ~
这文明顶峰不好定吧。要说中国文明,那今天的中国算不算中国文明呢?拿宋和几百年以前滴唐相比是不是苹果 ...
- \- N* p. G0 p# ?3 G  \1 {  k
谢提醒,时间上范围当然以清末为限。不是写论文,所以我采用一些默认的说法,再如,这里提到的学术界自然是默认历史学界的看法。至于苹果和广柑对比,这个我不认同。以我国著名史学家漆侠先生的两个马鞍形理论为例,就是根据上古中古近世各个朝代的对比得出的结论。而两个马鞍形正是学术界认定宋文明顶峰论的一个依据。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1-9-23 14: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草蜢 发表于 2011-9-23 13:50
4 D8 c0 b6 D" c9 y0 ^$ n在这地头,毛兄是宋专家不含糊。但做这种跨越时空滴对比,俺总觉得有点关公战秦琼滴味道。同时期滴横向对 ...

/ g. k! a. r* _5 s( |3 F宋史专家四字休提,别臊我了。不管在哪儿,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评价,一个业余爱好者和历史学的小学生。$ S  a; h7 I. Y* d# m

8 Y3 t* ~% @$ a' z$ e关于你提到的问题,首先推荐你看这篇文章《宋代历史地位的再认识专题讨论》,请看几位专家的意见。看看专家为什么热衷比较唐宋两朝' G6 C, w" p2 `$ }5 L
: @$ V6 J- S$ w* Z+ H( g: w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477565
. K2 e$ P  B( y, `! t5 R* @2 I& v7 t& r
$ f5 t1 }, U' H你提到的评价标准体系问题,说实话,对这个问题我也有很多说不清楚的。简单说一下我的想法,因为文明即包括物质文明又有非物质文明成果。物质文明领域,有些可以做客观比较。比如我提到的马鞍形理论,就是漆侠先生根据冶铁技术发展为客观依据提出的。但在非物质文明领域,人文领域,并没有客观存在的物理标准。比如,我举个例子,现在一般都认为唐诗是中国诗发展的最高峰。但是你说,有客观标准来衡量这个结论么?再比如,唐诗宋词向来并称“一代文宗”,那请问,凭啥宋词艺术成就堪与唐诗并论。所以这种比较标准的讨论,如果不以较劲为前提,我只能说,行于所当行,至于所当止。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1-9-23 14: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madercf 发表于 2011-9-23 13:44 * `% T6 F) ^  I1 s$ {, u
按天涯网友高天流云的看法,宋太宗恰恰是一个心计甚深的人。
1 a0 g) U* ?$ C, X# n$ S4 {宋太祖发动兵变的幕后推手是他,欲迁都不得的 ...

9 i& V  e: r, e( N% u. E高天流云?《如果这是宋史》作者么?呵呵。他的东西,我看还是从“如果”而不是“宋史”上着眼吧、
. T( m5 K# b. M1 p# [) I
8 `. _% X+ A0 n5 f  k宋太宗当然心计很深啦。但可惜了你举的这几个例子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1-9-25 17: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草蜢 发表于 2011-9-24 05:21
/ C5 h# f- J& t1 X  d读完了。王曾瑜先生还是比较客观滴。“宋代文明在当时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宋代以后,文化方面不是没有新 ...
- e2 {/ U0 o9 o9 ^5 r% P' E
嗯,王所引用的关于陈邓二家的说法,是有所指的。这两位先生语境里所谓宋代“文化”,其重点在于学术,即国学。咱们现在普遍认为的文学,在这两位先生眼里,只能算文化一个小小组成部分吧。( S! L1 B% T8 p6 b$ @$ h6 K' u

% b0 d/ \1 r* U0 D# y! H) Q* e明为中华文明顶峰说也不是没有人提,不过,声音比较小,而且国内学术界不太认同。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1-9-25 17: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9-24 07:50
) {! [( C5 u  e( D. F  `0 J我既不是宋粉也不是宋黑,不过如果硬要细究的话,宋黑倒还切合实际一些。; I4 T0 Y% n6 {, _

4 b- X* I# H6 T8 x之所以说两宋是顶峰,是因为以 ...

% h$ r+ L& h9 e2 B* m呵呵,你绝对是大宋黑。还是专业地。, {6 A" f: L; S6 P# u$ h

$ _0 U# C# }# j' O这几条隔靴搔痒,就把煮酒正熟给忽悠啦。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1-9-25 17: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9-23 21:33 5 ^0 [. B0 D$ |, O) y9 `9 N
两宋一共三百二十年而不是四百年,如果说统一中原地区的话,那就只能算北宋了,那就不到一百七十年。 ...
% s) z/ f( ^& }! i5 \% v
脑袋短路了。谢谢提醒。( E4 I% F; d' T- ]$ J

9 [) h* N$ f  g- f# O2 ~' J( ^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1-10-7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草蜢 发表于 2011-10-7 12:52 6 W( f: \% S% A, L* i" h
按关于回回炮在襄阳的记载, 回回炮的威力让 吕文焕的绝望到了极限。正是回回炮让 吕文焕同志了解道襄阳 ...
% R' V+ {. E3 F) J
回回炮,那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当然你说的也不能算错,但历史是不能这么解读的。大宋黑老兵同志解释的已经比较详细了。我再加几条史料,看看当时襄樊是怎么破的。9 r* V  ~# M: r9 r2 E
5 i! o$ o; M7 G! _
是年九月,加同平章事。先是,襄、樊两城,汉水出其间,宋兵植木江中,联以铁锁,中造浮梁,以通援兵,樊恃此为固。至是,阿术以机锯断木,以斧断锁,焚其桥,襄兵不能援。十二月,遂拔樊城。3 ^" s5 ]7 D$ k

0 X, h2 ~" r$ f$ c. M元史卷一二八《阿术》
5 d8 r  D) ?% d5 z* `& |/ N  U* K* B% ^) [
这条把襄樊两城关系说的比较清楚了。樊襄一北一南唇齿相依,破襄需必先破樊。破樊必先破其与襄之联系——浮桥。元军”焚其桥,襄兵不能援。”在此之前,元已经攻破樊城外城,见同卷《阿里海牙》载:
0 u: y! k0 Y% ~  I3 b5 ]6 n! I3 t. M% f8 \8 i
九年三月,破樊城外郛,其将复闭内城守。阿里海牙以为襄阳之有樊城,犹齿之有脣也,宜先攻樊城,樊城下,则襄阳可不攻而得。9 Z; R* u8 o# Z5 O: T# ~  b

5 z& X0 `4 E% c( T7 m% M至元九年三月,元军攻破樊城外城,十月烧毁浮桥。此时樊城已成一座死城。请看元军最后的攻势:
# G) Y: k( A. o" T( _# F9 h7 {2 q! g# d# i2 A3 v' `
十月,大军攻樊,分军为五道,忙兀台当其一。率五翼军以进,焚南岸舟,竖云梯于北岸,登柜子城,夺西南角入城,命部将据仓粟。+ |9 i0 V# G: d, E3 o" E
8 ~5 b; e$ ?) r0 R8 Z+ C7 T
元史卷一三一《忙兀台》
8 Q( W7 _0 t5 ]+ @3 C" o  R9 E9 ]: `: j; \/ y- P7 f
而樊城的最后陷落,还要到第二年正月11日!见《宋史》本纪四十六《度宗》"九年春正月乙丑,樊城破,范天顺、牛富死之。"
+ @; d* }* X' z5 i3 b: k, r2 _; Z- j: T5 q
自至元九年十月元军总攻到次年正月11樊城陷落,回回炮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呢。历史记载看,很遗憾,只有一些辅助作用。如以下这条:
$ I9 k& H! v! \) T
0 l8 n+ j0 g/ D( E4 j“攻樊城,亲立砲摧其角楼,樊城破。” 元史卷一三一《张荣》
  ~5 l: R2 C/ N) P
, q. x' ~( X3 X8 G7 P9 v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襄樊已经被困五年弹尽粮绝,如果不是樊城外城已被攻破,如果不是浮桥被烧毁等等因素,只凭所谓回回炮,元军是攻不下樊城的。  W3 {$ y. W' y8 U

. e) P+ A) B7 z# |- _! S至于襄阳陷落,按《宋史》本纪四十六《度宗》“庚戌,吕文焕以襄阳府归大元”算,那要到至元十年2月27了。如果吕真所谓被回回炮夏到绝望极限,怎么可能又坚持了一个多月才投降?! f; ]7 r% r8 x3 M) W0 m8 W* x

; H5 S0 F3 P6 H8 O; D当然,如果按元史卷二百三中的记载,对回回炮的作用记载就简单明了多了:
; G4 Y* U1 |1 q
! [; X8 s# k+ e4 j7 Q% I! S十年,从国兵攻襄阳未下,亦思马因相地势,置砲于城东南隅,重一百五十斤,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宋安抚吕文焕惧,以城降。
  a, I6 [8 g0 h5 a) Z5 h; ]& x
8 `( f* Y6 s4 Q' e可惜,这段史料虽然简单明了,但只能放在《方技》里。
& V$ }5 }: w( |$ |6 F
4 W1 w  q  T/ e8 f; z7 j- Q2 s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学识 +1 收起 理由
煮酒正熟 + 4 + 1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1-10-7 21: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10-7 19:53 " u- v4 S% F( g; S9 {" F) k7 F8 s
不是的,当时的局面是宋朝守军野战败于元军,而外面的援军也被击败,不要说解围,连给养补充都极其困难, ...
, ^5 R$ e! }( g% A
樊城不算小,只是此前外城已经攻破了,宋军只在内城据守。才让回回炮砸开城墙; g) w+ o/ |6 ]+ Z6 K

: a% |$ H; e$ W( T贾似道可以翻个小案。吕文焕能坚守五年,已经算不错了。要打屁股还有好几个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9 12:19 , Processed in 0.04963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