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猫元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对夏朝的争论看对历史研究的认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4-16 03:01
  • 签到天数: 192 天

    [LV.7]分神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3: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4-1-22 20:19
    2 y6 N7 F. u) r  J0 S8 t! K+ x+ p- K说一下我的看法吧。
    4 r4 u& @8 j6 I! P9 n& l3 v& X  t% T! y0 L$ C( i  Q6 f; k- h7 r
    首先。夏代是否存在这个争论的关键在于你采用哪种鉴定方法,假使按照中国传统的侧重典 ...

    0 N2 E/ W! O' M5 V9 f老兵基本上把我想说的都说了。我再补充一点,就是如果夏王朝存在的话,那么区别于早期的部落同盟,王朝需要一个统治中心,这包括一整套的统治机构和官员(哪怕是很简陋的设置),一个都城(因为这是农耕文化进化出来的,不可能随时迁移,如果不定期迁移的话,那还是部落联盟,各个部落轮流掌权),以及文化上和社会上的承认和认可。
    " N* x6 Q8 h2 B1 g+ E
    9 m( h3 l5 k+ Z& _7 k  Z最后一点,可以通过典籍来推导,算是有吧,虽然孔老二开启了信口雌黄,焚书坑儒的先例,让其后的所有历史书都不可信了。第一点,因为既没有典籍,也没有出土,所以,我们默认为无。
    $ t7 x! |+ P% y" P# y2 l
      f; {# ]7 R6 l& K最重要的,是历史上都没有记载关于夏都存在的记载。考古发现也没有发现过任何可以当作都城的存在。
    / _( I( M! h% [$ F* m, Y# A# c$ B. o$ G0 ^+ E3 h- t2 R7 n: X- a( [! e
    我靠,火警,呼唤土鳖。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4-16 03:01
  • 签到天数: 192 天

    [LV.7]分神

    沙发
    发表于 2014-1-24 02: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将进酒 发表于 2014-1-23 11:50
    ) ^6 {" d$ ~4 X还有哈,所谓儒家造假,这种说法并非如现代人想象中毫无底线的编造,这是以己度人了。
    ) r& t! W) A: c- H) o" f- B* r6 K# z) h& i
    比如,汉书班固, ...

    . Z3 m5 a% _3 {( r  e我没有说儒家造假,他们只不过是剪裁史实,让历史符合他们的理论和观点。把所有不符合的都扔一边。
    ) B9 W/ K6 I  ^* [
      _% }, M! ^1 G4 {! I/ X9 \4 i而历史只不过是他们如刀笔下的一个牺牲品而已。当年孔仲尼编辑《诗》,几千篇的原始材料,直接气球咔嚓的剪成三百。一句话,郑声淫,就把整个郑国千百年积累的口口相传的口头文化精华和历史给丢个精光。孔丘对于诗有这么强大的气魄,对于历史,自然也不会手软。同样是历史书,《左转》在记载史实上远超 《春秋》,这点大家是毫无疑义的。1 |  {4 @7 X4 E: `! a4 H( M0 H

    ; {/ g/ J7 K4 O党同伐异是儒家的看家法宝。因言获罪而死的,少正卯是不是历史上的第一人?( c/ n  G0 o( x7 C5 {. Z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4-16 03:01
  • 签到天数: 192 天

    [LV.7]分神

    板凳
    发表于 2014-1-25 12: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猫元帅 发表于 2014-1-24 11:33 2 K0 j5 V; w& C! Y- R$ B+ [
    历史记载的问题,有几类:一是史料无,传说有。比如比如史记、三国志里面的很多注解。二是史料有,而且多 ...

    5 ]) T: x- Q2 }0 j. e' W我来批评一下猫帅,不要以己度人。这不是跟你辩论哈。我再次声明一下,我从来没说孔子造假。他只是剪裁历史来宣传自己的主张。但他的徒子徒孙们造假就上瘾了。
    2 {! v! U! s4 Y/ n; t+ ?& v1 b: T9 R3 X; x( t& m0 \2 A
    其实先秦最官方的历史文献是《尚书》,但是后来流传的所谓今古尚书都被证明是伪造的(这都是儒门的败类干的啊)。所以大家只好去读其它的非官方文本。比如说《春秋》和《竹书》。孔丘晚年编书,删减《诗》《书》《易》,这些都是孔氏门徒自己说的。不是妖道杜撰的。孔颖达《尚书正义》引《纬书》谓“孔子求书,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去三千一百二十篇。(我上个回复里面是不是把诗经给搞混了)。换言之,尚书在经过孔老二之手之后,已经成为了文学作品。来宣传他的意识形态了。只不过先秦的历史文献大家没得看,只好拿尚书这种洗脑书来替代了。
    % g7 c( N$ Q* j% e9 }0 n) x
    ; x( B- g1 h8 D; ^( Q: @竹书和春秋不一样,它们原本是作为历史教程存在的。当然,作者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也可能作者本人或者后来的继任者,作为历史学家的修养不够,或为先人讳,或者顺尊者的心,信手涂改,但再怎么说,也是历史为主体的。所以,我们不能拿看待孔子文学作品的态度来看待竹书和春秋。0 O: |! M! g+ m: _3 O

    ! C* z8 j" E+ {7 O) K8 ^所以,孔子改编尚书,这个随他去,就跟小鬼子把三国里面的著名人物一一搞成小娘皮一样。无非是为了迎合某些人。但孔子的门徒后人把这种风俗发扬光大,并且拿着写作文学作品的态度来写史,就真成了婶可忍,叔不可忍了。这里再吐槽一下该死的孔氏门徒们。秦始皇焚书坑儒,并没有焚尽天下之书,至少司马迁想看,他总能看到。后世的无下限的孔氏门徒的内斗外斗,才是我们先秦史料断子绝孙的主要原因。不要说别的了,就是他们的开门祖师的《尚书》的最早版本都被他们给搞的绝种了。
    8 Q& U& M! U8 @9 J4 a5 k4 B$ Z) d% F7 Z
    传说本来就是可信可不信的。因为话不过三人,必定走样。史料的来源跟作者的屁股,错了,是态度,也是我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需要特别小心和注意的。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0 23:07 , Processed in 0.04276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