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Norfolk (Cheese Co.), 信区: Warrant
标 题: 贡献一个技术看盘 之 成交量看短线涨跌
虽然俺不太认同技术分析。
都知道量为价先,短线趋势里面判断趋势量更重要,价格是可以迷惑人,但是量
是实在的,只要不出现对倒的情况。
如果把分时图改成10日甚至30日分时图,那么k线的蜡烛消失了,什么红三,锤子
坟墓,晨星什么的统统不见了,价格变成线条,但是它下面对应的交易量清晰的
量是真实的。
以上都是重要性,可以从此开始。
如果大家熟悉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主要是股票权证,也有少量债券)
的交易区别的话,应该知道,银行间债券市场是对手市场,就是说,有人出价买
有人出价卖,也有双边报价的,就是同时买卖,但价格不同。
乍看和股市的交易没有分别,但是实际是非常不同的,股市是竞价市场,交易所债市
也有时候变成了一个资金博弈博傻的场所,资金推动。银行间债市讲求的不是看线
买入后以更高的价格卖出给别人,而是从组合久期和收益率以及风险上,去选择一个
合适的债券进行买入,或者卖出交易。大家可以和parabola学习下有关债券交易
和股票交易的区别,简单的说,债券交易市场是专家市场,对手市场,更象一个红灯区,
有人站街offer自己,你看上去合适就去点。这就是所谓银行间的点击交易方式。
股市更像是击股传花,你买入一个股票,未必了解这个公司的价值,也更不会确切的了解
这个公司给你带来的现金流(债券是比较确定的,在未来现金流上,而公司股票的分红,
是未知的,也是不大可能确切知道的。),你甚至可以不知道这个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什么
公司经营地点在哪都可能不知道,但是不妨碍短线投机的人认为这个价格上面,他买入后,
短期内会有人出更高的价格从你手里买去。。。因此获利。
说了这么多银行间债市对手市场和股市的区别,和交易量有啥关系?我想说的其实是它们,或者说任何市场的共同点:假如债券市场上的人对未来现金流需求完全一致,
再假如他们对未来利率走势和信用变化的预期完全一致,
在某个时候专家市场是不会出现哪怕一笔交易的。
没有人会买,也没人会卖,因为他们都配置完毕。只有当大家对利率走势和信用变化的
预期出现变化的时候,大家才会到市场上进行交易。
股市里面1600只股票,每只股票每天交易的笔数上千,有的股票成交的笔数上万,而比
股市流通盘大很多的银行间市场有时候每天成交总笔数只有几百笔。
比如今天,2月4日,银行间现券市场只成交了968笔交易,说明了这种预期变化。
就是说,只有968笔交易内的买卖两方对现状不满,预期发生了变化,因此发生了买入和卖出。
入正题,
假设全部预期是一个集合E(t=0),这时候如果预期没有变化,是没有交易的,
也就是说交易量为0。当预期变化为E(t=1)的时候,因为预期的变化,投资者开始交易
如果你认为你持有的证券价值会跌,那么你肯定要想在第一时间把它交易出去。因此,理论
上,t=1的时候,整个市场的交易量是最大的,但是,市场上的投资者,信息不同,水平
不同,经验不同,资金量和决策速度等等等等要素都不同,因此,当预期变化后,
在t=1.01的时候那些快速的资金先出场进行交易,这时候交易量从0变成v,随着时间
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情况的变化,他们的预期随之改变,这时候,交易量逐渐
放大达到10v,然后最多的人意识到这样的变化,还有趋势投资者,他们会跟随已经出现
的趋势,这时候交易量达到最大值1000v,理论上,这个时候所有人的买卖行为都
帮助他们完成了将其资产重新配置到新的预期上了,也就是说,没有人有新的预期了,大家
又都对自己的资产配置满意了,既然没有更新的预期出现,而旧的预期上面的交易已经
完成,那么交易量应该这个时候回到0了。等于是从一个平台,过渡到另外一个平台。
在t=1的时候所有资产配置都以E(t=1)为准绳,切削或者填补完毕。
理论上,交易量最大的时候,1000v的时候,那个价格就是E(t=1)条件下最有效最合理
的价格。实际上,由于趋势投资者的存在,和人类的缺陷,在交易量最大的时候,1000v,
这个价格往往是偏离的,因此交易量在预期由E(t=0)过渡到E(t=1)的时候,最大
交易量出现后,还有人会在最大交易量后进行交易。再者,由于人类的缺陷性和预期的多样
性,这个过程可以以任何方式出现,比如经典的类似正态分部的样子:
0v-10v-1000v-50v-0v 或者变态的0v-2v-1000v-800v-100v-10v-v
或者任何其他样式。
也就是说,当预期发生变化时,交易量基本会遵循从小到大再到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
把资产的价格,从一个平台,过渡到另外一个平台。
股市上这个就复杂的多,因为股市里面大家的预期和判断是非常不同的,与银行间专家
市场不同,股市里面投资者的同质性很差,银行间的交易对手之间,基本都是知道什么是
债券,什么是收益率曲线,什么是点差,什么是利率,什么是久期什么是凸性的,简单的说
专家市场两端的人更相似,更同质化。而股市不是这个样子的,即使是一个人,也有时
看好有时看坏。大家信息不同,短线投资,中线波段还是长期持有的投资领域不同,分析和
看法不同,对钱的需求不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不同,而且,进行交易的时间都不同,很难
想象银行间的交易对手会因为自己出差而不交易,但是股市上面的人就可以。差别太多了。
因此,本应该遵循某个模式的交易量,就变得非常的不规律,而且里面充满了冗余和干扰
的信号。但,如果把时间拉长一些,比如看周线,或者不断按下箭头,把k线紧凑在一起
可以看到,交易量的变化,大体上还是遵循上面E(t=0)-》E(t=1)这个规律的
凭借对交易量的判断,加上一点点经验,我们可以抛开看不清的基本面,回避或者克服
一些贪婪和恐惧,在交易量逐渐放大中买入,顺应趋势,然后在交易量开始萎缩的时候
卖出并且短时间内再也不会让短期的大涨,或者庄稼的拉升诱多所诱惑,从而回避
购买一只下跌趋势当中的股票。
对于上涨适用,对于下跌也适用,举例,看深发展,08年9月16日,突然放量下跌
这个时候就是逃的时候,我想如果你没有这个股票,应用这个经验和技术,也不会考虑
贸然买入把?再比如9月25日后的万科,价格的上涨,是伴随着交易量的增加的,所谓
量价配合,实际上,那几天是万科绝佳的买点。
不特意找例子,通过000001和000002小小的例子,就是来说明,透过交易量的变化,
通过浓缩k线图,再加上执行的比较好的止损原则,很多人都可以成为中线波段的高手,
即使没有时间去做基本面的细致研究。
这是我一点点技术分析把握,只是用来支持决策的小小经验,我自己现在很少用
这些东西了,但并不是说它们没用。有些东西,一旦看透,往往会看到更令人
好奇的东西。
祝大家都能作个波段的高手。
祝大家都可以。。。
我这篇的逻辑是,通过考察预期变化后交易量在理论上的变化模式的prototype,
也就是经典变化模式,来看待纷繁复杂的股票市场,用最精最纯的原型,来
帮助我们过滤掉股市的冗余和干扰杂音,听到股市里面发出的买入和卖出的声音。
也帮助我们避免自身的贪婪和恐惧造成对舱位的不正确持有。
用婴儿的耳朵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