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ademxue的个人空间 http://129.226.69.186/bbs/?463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货币的本质与金融资本的增值

已有 462 次阅读2013-5-16 20:47 | , 货币

商品的产生需要主客观两个条件,所有权的产生将物品在不同的所有者间分隔开,这为对商品需求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而消费者的主观需求则是物品转化为商品的主观条件。而无论是所有权还是对商品的需求都是意识的产物,是不依赖于劳动或其他客观条件存在的。
商品交换的本质是所有权的交换、需求的交换,而不是劳动的交换。劳动并非形成商品的必要条件,最有利可图的商品恰恰是没有成本、不包含劳动的商品,如土地、水等自然资源以及最有价值的商品——货币等金融产品。劳动是生产商品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将劳动作为商品本质的劳动价值理论对商品的认识局限于生产领域,忽视了资源、金融等非生产领域的商品模式。资源与货币都是一种单纯的所有权商品,也就是一种意识商品。认识到意识商品与物质商品的差异是正确认识商品本质进而理解货币本质的关键。
因此商品的真正价值并非劳动价值论中所谓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而是无差别的人类需求。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商品交换双方的需求对比来决定的,也就是交换双方对彼此商品的需求度达成的妥协。商品的这种被需求性也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它并非是一种客观属性,而是由人主观赋予的。同一件物品当有人需要时就是商品,具有所谓的使用价值;没人需要时就不是商品,也没有使用价值。因此商品的交换价值也就是商品使用价值对比的结果。
商品的交换价值并非如一般认知的由商品的供需对比来决定,商品的供应度是通过影响商品贩卖方的需求度进而影响商品交换双方的需求对比的。一种商品供应量的提高并不会影响购买者的需求,但却会改变贩卖者的需求结构。也就是不同的贩卖者对于同一个购买者要交换商品的需求度是不同的,更多的贩卖者意味着更大的需求差异,从而造成交换价值差异,购买者就有更多的选择,这种连锁效应引起的竞争就造成了价格下降。因此供求关系改变商品价格只存在于所有权分散的自由市场中,如果卖方被同一所有权垄断,即便商品积压形成供过于求的市场形势,垄断需求的卖方也不会降低价格销售,反而会进行囤积居奇的价格炒作。对于劳动商品而言,生产周期是影响商品供应度的重要元素,生产周期越长的商品成本越高,也就是商品的单位时间产量越低,从而造成较低的商品供应度,低供应造就了高需求和高价位,但这同样建立在所有权分散的自由市场中。如果商品买方垄断在一个所有权下,即便商品高度稀缺供不应求,垄断需求的买方也可恶意压低价格购入。从这个因果关系链上看,商品成本、供应度都是间接因素,最终要通过作用于消费者对于的商品需求度而影响商品的价格。

需求的本质是人的主观欲望,而欲望并非统一的、固定不变的,它因时因地因人而随时变化,是具体的、特殊的,每一次新的商品交换就是一次新的需求博弈,会产生新的结果。与之相对应,商品的交换价值也是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停变化的,不存在统一、恒定的数值。对于一件商品来讲,它的交换价值就是与其完成交换的对象商品,具有无数种表现方式,即便它与同一种类的对象商品进行交换,其交换价值也因每次具体的交换而不同,这由具体的交换方当时的具体需求对比来决定的。商品交换价值的特殊性决定了同一商品的交换价值之间是无法比较的,如甲可以换得乙或丙,但乙丙之间是无法互换的,甲乙丙之间的交换都是具体的、特殊的,并不存在统一的价值量。
商品的交换价值之所以被认为能够相互比较是由于一般等价物的存在,所有商品以一般等价物为桥梁建立联系,而不再需要分别进行具体的交换。价格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交换价值,商品甲-货币-商品乙这一交换公式之所以成立是因为货币的存在,如果拿掉中间的货币那么公式的两端就不再等价,要通过 商品甲-商品乙这一新的交换模式将产生新的交换价值。因此商品的交换价值不等同于商品的价格,价格只是商品交换价值的表现之一。而同价的商品不代表它们具有等量的交换价值,只是由于它们分别与货币的交换价值恰巧相同而已。商品甲-货币-货币-商品乙才是货币系统真正的运作模式,等式的两端和中间分别成立而无法贯通。因此货币并非商品的价值尺度,同价的商品之间不具有可比性,价格只分别代表了各种商品各自与货币的需求比例。以货币量对社会经济进行衡量是无法反映实体经济情况的,它只表现了商品与货币的对应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包含了作为满足某种独特需求的特殊性和作为满足人类一般需求的普遍性,使用价值存在一般性与特殊性差异是货币产生的根本原因。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其使用价值表现为与所有商品交换的功能,也就是代表了一种普遍的需求。而用作货币的实物载体如贵金融、纸币等通常是不具有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实际使用价值的,也就是货币载体本身并不存在满足所有人需求的实际功用。因此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使用价值是一种与货币载体本身的使用价值不符的抽象价值,这就使货币成为一种虚拟的对应体系。货币所对应的是一种在实体经济中切实存在的真正的一般等价物,这就是作为商品的生存必需品,主要表现为粮食。
所谓一般等价物即其使用价值具有与所有商品交换的能力,也就是所有消费者都对其有共同的需求。在现实中所有人都必须需要的商品就是生存必需品,包括了维持生命必须的食物、水和空气。在目前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下,粮食的供应度最低从而形成对其较高的需求度,因此成为生存必需品中最主要的商品。可以说粮食才是货币原始的真实形态,是货币这一虚拟体系所反应和对照的现实体系。
这从商品经济的历史成因中同样可以看到。商品经济的形成起源于农业与工业的分工,脱离食品生产的人口要在经济体中获取生存必需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通过对劳动力或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占有而直接获取农产品,这是通过所有权的直接分配;一种则是通过所有权的交换以非农产品换取农产品,这就产生了商业。商业的本质是沟通农业与非农产业的桥梁,其根本经济职能是通过商品交换使非农业人口获取生存必需品。因此可以认为在所有商品中,只有粮食具有真正的使用价值,其他一切商品的使用价值其实质就是能够与粮食进行交换的价值。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粮食具有一般等价物功能,可以与一切商品进行交换。而粮食的物理属性决定了它无法作为货币方便地用于商业,这就产生了货币这一虚拟的一般等价物系统。货币脱胎于粮食,它抛弃了粮食为人类的生存所必须的具体需求,而继承了其为人类所必须的无差别的一般需求,从而获得了普遍交换能力。粮食的使用价值对应的是一种真实的实际需求,而模拟粮食一般等价物功能的货币的使用价值则对应的是一种虚拟的需求。

货币价值的虚拟性说明了货币在诞生之初就是信用币,无论贝壳还是金银、无论纸币还是电子币都是一种对无差别人类需求的虚拟,这意味着金银与纸币在虚拟性上是等同的,后者也无需以前者为依据。货币的虚拟性决定了货币无需以任何实物为载体,也无需以实物任何为本位。货币真正的本位是信用,也就是货币使用者对于货币的信心。金本位也好,资源本位也好,外汇本位也好,无论何种货币载体或货币本位都是一种打造信用、建立信心的手段,它们只对货币体系的建立起促进作用,而对真正保证货币体系的信用不起到任何作用。货币信用最终由货币发行量所代表的虚拟需求与其所对应的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的协调性所保障,这种协调性也就是币值的稳定是使用者对货币信心的根本来源。只要货币垄断权掌握在私人金融资本手中,货币的发行量便由其主观决定,而任何货币载体或货币本位都无法保障币值的稳定和防止货币成为金融资本的敛财工具。
中国自80年代以来通过金融改革使央行独立并逐渐扩大外汇储备,到今天实际上中国和中国政府已丧失人民币的发行权。目前人民币以固定的汇率保证人民币与美元的比例,这实际上就是采用美元本位。固定汇率的美元本位使人民币的发行权既不归中国央行所有也不归中国政府所有,而是归美元发行者美联储所有。实际上美联储才是真正决定人民币发行量的决策者,只是只是这一决策不是通过直属机关的内部命令而是通过人民币的美元本位的货币机制实现的。只要美联储发行多少美元,中国央行就必须相应发行多少人民币以保证汇率稳定。美元是世界通用货币,海量的美元可以在世界经济体内得以消化,而人民币则主要在中国境内流通,无视自身经济状况而跟紧美元的人民币发行量必然造成日趋严重的通货膨胀。固定汇率体制的实质就是以外币为本位,这是金融资本以私有货币为工具攫取世界各国社会货币所有权、操纵世界经济的重要方式。

货币的虚拟性决定了任何货币都不具有贮藏功能,退出流通的货币与实际流通中的货币价值都直接受到流通体系的影响。金银被认为具有贮藏功能是因为其本身具有较高的商品价格,金银与珍珠宝石一样是一种奢侈品,金银的保值是作为奢侈品的保值而非作为货币的保值,这种贮藏是作为商品的贮藏,而非作为货币的贮藏。购买金银储值与购买任何实物或实业进行储值的性质是相同的。金银不是货币的本体,功能也不等同于货币,金银的商品价值与金银作为货币的价值是毫不相关的。
金银货币不比纸币有更高的信用,而货币采用金银铜等实物商品载体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这使货币的发行量受制于其开采量。人类社会经济的增长速度由人口总量推动,在人口较少经济规模较小的古代社会贵金属的开采量尚可提供足够的货币量。自中古以来金属货币的产量限制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通货紧缩,再加之金融资本的垄断造成了欧洲中世纪和中国近代经济的严重衰退,这也是供应量更为充足的纸币产生的历史原因。纸币虽然更容易被人为操纵成为敛财工具,但它对人类社会实体经济突破通货紧缩迅猛发展并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起到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当今的人口基数和经济规模条件下,恢复贵金属货币会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如果真正要恢复金属货币体系,在当前的人口基数下必然造成严重的通货紧缩,就必然需要极大降低世界人口、缩减经济规模相配合才能实现,这可视作降低世界人口计划的经济组成部分。
货币自然载体的局限性决定了货币必然朝向脱离载体的方向发展,实际上货币的进化史如同实体经济商品的进化史一样,是一个成本逐渐降低的过程。纸币等廉价商品取代金银等贵重商品作为货币载体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而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电子币即数字本身直接成为货币,货币载体最终由有形转为无形,货币也将最终呈现出作为意识商品的本来面目。

物质货币具有作为货币载体的商品的实际价值和其作为货币所具有的虚拟价值,这产生了获取货币的两种方式,一种是依照作为货币载体的商品的交换价值获取货币载体,一种则是依照货币的虚拟交换价值获取货币,这两者间的价值差异使获取货币的载体成为最有利可图的商业行为。而货币的虚拟属性造成了货币在流通体系中的两种效应:一是以无换有,控制货币的金融资本通过以意识商品交换劳动商品最终垄断实体经济的所有权;一是虚拟增长,垄断了实体经济的金融资本以脱离实体经济增长率的高额利息掠夺了实体经济的大部分利润,并对实体经济造成繁荣和萧条的催化作用。这两种效应是控制货币所有权的金融业进行资本增值的基本原理。

金融业的银行与工农业的农场工厂一样,都是生产商品的机构,只是工农业生产的是物质商品,而金融业生产的是意识商品,两者的交换就是以意识换取物质,其中的巨大利益不言而喻。而这种交换之所以成立便是商品交换是所有权与需求的交换,而非以成本或劳动量为价值尺度的交换。这是金融资本以货币为商品换取实体经济所有权、聚敛财富的增长方式,这也是金融资本通过原始积累垄断实业的根本方式。自80年代建立起来的中-美国经济体的本质就是以美元货币换取中国工业品的典型的意识商品换取物质商品的经济模式。

由于货币的使用价值是虚拟的,这导致了以货币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成为一种虚拟经济,这不可避免与其模拟的对象具有现实差异。货币代表的虚拟需求可以无限增长,而实体经济中商品的现实需求则存在增长上限,这一上限是由社会的人口总量决定的。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过度背离将导致商业的过度繁荣或萧条,从而扰乱农业与非农产业的正常联系,对实体经济造成相应影响。
雇佣生产关系下存在两种生产模式,一种是资本家将资本或资源出租给劳动者而收取利息,租借者通过劳动获取产品;一种是劳动者将自身劳动力出租给资本家以获取工资,资本家则直接获得产品。后一种模式垄断程度更高,也能够承受更高的市场风险,因此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主要生产模式。实业资本的利润需要通过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完整的经济活动周期来实现,不存在固定的利润率。而金融资本的利润则通过数学规律实现,也就是稳定的利率。实业资本存在现实的风险,也不可能实现利润的无限快速增长,而金融资本的利润则无视现实无限增长。这样被金融资本贷款绑定的实业资本必然交出大部分利润所得,因为实体经济根本无法满足金融资本贪婪的增长率。而金融资本的虚拟增长效应也促使实体经济生产超出社会实际需求的商品,从而造成生产相对过剩及资源的浪费。

垄断了货币的金融资本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造成货币的供不应求,制造物贱币贵的通货紧缩,从而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实业及其产品。这一过程将导致社会工商业的衰落退化,并影响到政府的财政税收,这样金融资本便可趁虚而入向政府放贷进而控制政府财政,这是世界近代史上金融资本蚕食瓦解政府集权的主要方式。近代一百年犹太金融资本就是通过鸦片贸易以垃圾商品抽空中国的白银货币造成了晚清社会的经济凋敝,打击中国的工商业,从此中国失去了占据两千多年的世界工业中心地位。正是由于中国工商业的衰落才使西方工业品的输入成为可能,而不是官方史学认为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商业的抵抗力,这种论调是非常可笑的。中国自汉代以来就是亚欧大陆的工商业中心,中国一直为全世界生产商品,这也是欧洲人不畏艰险远隔重洋来到中国的原因,吸引他们的是中国的工业品而非中国的粮食。而中国之所以没有在大航海时代将航线拓展到欧洲的原因在于无利可图,即便中国的船队到达欧洲也只能空船返回,因为当时欧洲没有有价值的商品。

金融资本还可以通过铸造不足额的金属货币或滥发纸币提高货币流通量,制造币贱物贵的通货膨胀,最终造成货币体系的崩溃。货币与商业的崩溃切断了农业与非农产业的联系,这就使所有非农产品和产业都丧失了交换价值,也就是所有实业产权的价格归零,而此时控制货币发行权的金融资本便可大量制造货币收购实业,而其放贷的利息仍在依照数学规律增长,这样实业资本无法再还清对金融资本的借贷从而被迫让渡所有权,这样金融资本也可完成对实体经济的掠夺。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创造商品,而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是由劳动力与货币的需求比例决定的。同所有商品一样,劳动力的成本并不能构成工资的决定性因素,而工资也无法由资本家也就是劳动力的购买者单方面决定,因而资本家对工人过度剥削而导致工人工资低于生活成本的结论是无法成立的。劳动力同所有商品一样存在市场风险,也同样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经济危机的形成并非由于劳动者过度贫困而造成的生产相对过剩,而是货币功能失调引起的。货币是连接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纽带,货币功能的失调导致商品流通的不畅,扰乱了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正常联系,进而影响商品生产的正常进行。因此经济危机发生于货币金融领域作用于商品流通领域进而影响生产领域,而不是相反发生于生产领域作用于商品流通领域。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规律颠倒了经济危机的因果关系,将制造经济危机的罪责推给了实业资本,并将其论证为资本主义生产消费结构的必然结果。然而操纵货币发行的金融资本才是制造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并在所谓经济危机周期的掩护下可以肆无忌惮地通过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掠夺劳动者和实业资本的财富。剩余价值理论将剥削的形成归咎于收割剩余价值的实业资本家,这就掩盖了寄生在实业资本背后的金融大资本。

货币的虚拟本质创造了以货币为基础的虚拟经济,这意味着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不只存在于金融领域,而是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有被货币触及的角落。因此在市场经济中,已经不存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对立,因为整个经济体都被货币虚拟化了。对市场经济的遏制与对市场经济的促进同样重要,只有保证货币与实体经济的对应协调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只要货币的所有权控制在私人资本手中,它就必然成为其掠夺社会财富的工具,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资本的食利性作为资本的意志道成肉身成为金融资本家,使其作为资本增值的人格工具。资本集权创造的资本主义社会使得这种资本的掠夺和扩张成为合法行为,其所有权的私有性也保证了其隐秘性,这种将不合理行为的合法化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最大弊端。
在失去强大政府集权的保护下,社会中所有的阶层都必将被垄断金融资本无情地掠夺,这也是当前世界和中国的现实状况。资本集权通过货币掠夺财富的凶残程度还远超过历史上政府集权通过税收的横征暴敛,而资本集权的隐秘性又使其不像集权政府那样作为公开的目标成为监督或革命对象,这使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又远超过政府集权。只有通过政府集权垄断货币的所有权、禁止私人资本从事金融业,并通过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管监督政府财政,才能保证货币及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促进作用,而不是沦为私人资本或政府的敛财工具。

膜拜

鸡蛋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23 03:14 , Processed in 0.02607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