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工作很是繁忙,加上入手了kindle之后,下载了不少喜欢的书,网络文字到底还是不如出版物耐读,一个读书小高潮出现在上下班的路上。
昨日看了一篇关于孔子的文章,里面提到:在中国古代,到四十岁为止是接受教育修养自己的时期,一般到四十岁左右开始为官。据 《礼记 曲礼》中记载,” 四十曰强,而仕。“ 孔子一生坎坷,四十左右的时期,正值自己的祖国处于内乱。鲁昭公由于三桓之乱被放逐国外,在国外度过七八年时间。等昭公在外国死去,他的弟弟定公被拥立为鲁国国君之时,孔子已经五十左右了,才开始有了进入政坛的机会。
春秋战国等先秦时代的人们是不是真的在长时间的修养之后,才开始自己的事业。想起姜太公,在隐溪钓鱼到八十岁,才遇到文王,而后辅佐武王推翻了商朝;百里奚到四十多岁才被秦穆公用五张羊皮赎回,委以重任。细细想来,大器晚成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远古时期,年龄代表着随时间而增长的智慧。不仅在我们这个有读书传统的国家,其他地区也有这样的例子,摩西在八十岁才结束牧人的生活,在荆棘丛中接受神给他的使命,带领犹太人走出埃及,往应许的留着奶与蜜的迦南地去,摩西活了120岁。
细细思考这些,觉得年龄真不是个问题,只要你没有停止学习和思考,增长自己的智慧。
前些日子,和在日本的中国同事们聚会时,大家聊起职位。日企大公司里,职位上升缓慢,大多数人头衔都是工程师。回国时,拿到别人的名片,一看全是资深顾问,经理,自己名片都不好意思拿出来了。我也想起个趣闻,以前和一群同事的研讨会热议过,在日本大企业,按资排辈以至于职位上升缓慢。其中电机行业最悲催的是三菱重工,50岁能熬到科长就算出人头地了。回国面对那些青春焕发的高职者,如何匹配自己的岗位,也算是个课题了。
昨日读完书再看看这个课题,觉得也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