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看了电影悲惨世界,电影拍得还真不错,三个主要演员都很形神到位。一开始拉船的镜头很震憾。情节总体保持原著面貌。俺也很没用地流下若干眼泪。
看到冉阿让放走沙威一段,想起当年初看小说时,不,最早接触悲惨世界是小人书,然后是老版电影,接下来才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小说,但无论看哪个版本都有一个不解:为什么要放沙威!冉阿让是真的认为自己偷面包就是犯了重罪?他真的认可“终身极度危险”这个评语?!尤其沙威还一直在追捕着自己,他居然愿意束手就擒。这是体现雨果“对法律的尊重”?!
还有,对酒馆老板俩口子的态度,要我说,从一开始,冉阿让就该直接带了小姑娘就走,就因为他付了钱,才养活了那俩口子,纵容他们做了更多的恶。
电影没有把小说结尾表现全,省去了那俩口子拿了马里欧的钱去美洲做贩奴生意。记得当年人民文学版的前言里曾长篇大论地批判了一下雨果的这性那性,贩奴的结尾也是被批判点之一。很多人不喜欢这个结尾,可能也是因为我们传统上有喜欢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习惯。
另外,对于马里欧和柯赛特,始终喜欢不起来,形象太单薄了,爱情太莫名奇妙了,柯赛特还多少给我一种忘恩负义的感觉。
顺便说一句,《九三年》也是我非常喜欢的雨果作品,好象没有放上大银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