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天狼星的个人空间 http://129.226.69.186/bbs/?185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小说里看到的晚清甲午

热度 13已有 1350 次阅读2014-7-25 14:41 | 人民日报, 网络小说, 法国人, 中国

这两天人民日报谈甲午战争120周年:民族危难背后是晚清陈腐贪腐腐朽,原因岂止贪腐腐朽,我来转点别的东西,网络小说《乱清》这两天的更新章节:

福州船政局的正、副监督是两个法国人,一个叫日意格,一个叫德克碑,总揽一切事务。左宗棠和日、意二人签了合同。由二人代为招聘一切洋技师、洋教师,议定五年之内,监督造船十六艘,并负责培训中国工人和学生。合同期满后,洋籍工匠撤退,船务由中国技师和学堂毕业学生接管。

    沈葆桢接任船政大臣之后,萧规曹随,马尾船务基本上是按照左宗棠当初的规划开展的。

    这个规划,出发点不能说有错,先当学生。学成当家,问题是。怎么可能五年功夫就出师?!

    那个时代的中国人,不肯放低姿态,老实当学生,扎实学东西,心浮气躁,总是今天当学生,明天就和老师别苗头,这种肤浅的自尊、自大,误事无数!

    原时空,左宗棠1866年创办福州船政局,沈葆桢1867年接手,1874年辞退全部洋匠——嫌人家“挟技居奇,唯利是图”。

    之后,基本上就一直是中国人自己半闭着眼睛瞎折腾了。

    还有,日意格、德克碑二人,都是左宗棠的“常捷军”的洋将,职业军人出身,并非工业和教育的专才;他们在法国的“层级”不高,社会资源不多,经其手请来的技师、教师,水平其实很有限。老师不高明,教出来的学生又能强到那里去?

    这就是关卓凡说的“起点太低”。

    问题是,左宗棠除了日意格、德克碑两位,也不认识别的什么洋人了。

    十九世纪后半叶,世界造船技术狂飙突进,在这个大背景下,马尾船厂的技术进步却极其缓慢,而沈葆桢筹款能力不足,投入不继,船政内部管理更是混乱,船厂生产日见萎缩。

    中法开战,南洋水师全军覆没,马尾船厂被法国人炸得稀烂。战后,朝廷便在事实上放弃了福州船政,而将资源向北洋集中。

    船厂如此,船政学堂呢?

    比船厂还糟糕。

    不细表课程设置之粗疏简陋了,就说一条:作为海军学校,居然没有体育课!

    在这儿,狮子不能不多说几句,因为以下部分,对关卓凡今后的军队建设、特别是海军建设,有重大的参考作用——当然,是反面教材。

    英国海军军官寿尔曾访问船政学堂,在《田凫号航行记》中,他这样评价学堂的学员们:“他们是虚弱孱小的角色,一点精神或雄心也没有……下了课,他们只是各处走走发呆……从来不运动,而且不懂得娱乐。大体而言,在佛龛里被供着,要比在海上警戒,更适合他们。”

PS.本狼忍不住吐槽,在我的记忆里,直到10来年前的中学的老师心目中,这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原因无他,好管,省心,而且这些老师自己也是五体不勤的废物点心,早晚自习能到校盯着就是负责任的,能跟着学生跑个早操都是精英老师了。至于肆无忌惮的挤占取消体育课,更是家常便饭了。而且还振振有词,一切为高考让路。唉,我也知道,板子光打在老师身上不对,我们自己的家长又有几个有锻炼习惯的,每天给孩子换洗汗湿的衣服更是麻烦。我们这一代总算是有了锻炼意识和娱乐意识,理论上应该是一代比一代更开放,但有时看着国内新闻里穿着肥肥大大的运动服被圈禁的柔柔弱弱的样子的中学生,实在是捏把汗。

    这种精神面貌,原时空多看清末影像的关卓凡承认,确是事实。

    寿尔还观察到,学生们在练习舰上实习时,“不喜欢体力劳动,因为怕弄脏手指”;甚至,连最基本的爬桅杆训练也不愿意做。

    究其竟,整个学堂,主事也好,学员也罢,完全不晓得:学堂不是培养“儒生”的,而是培养“军人”的;毕业后,是要去“打仗”的,而不是去“做官”的。

    “培养合格的近代化军人”的观念,更是付之阙如。

    船厂办不好,其害止于自身;学堂办不好,流毒却是自南洋而北洋,最终几乎葬送了整个国家。

 北洋舰队的将领们,大多有留洋英国的经历,这个,能不能弥补福建船政学堂之不足呢?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留洋英国”是怎么回事。

    朝廷自船政学堂第一、二期毕业生中,挑选了十二人,以首期海军留学生身份赴英,拟入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其中通过入学考试、并顺利毕业的只有六人;其余六人,三人考试失败,以“上舰实习”结束学业;余下刘步蟾、林泰曾、蒋超英三人,连入学考试都未参加,亦仅以“上舰实习”结束学业。

    诡异的是,留学生监督官李凤苞向朝廷奏报成绩的时候,刘、林、蒋三个却全入“甲等”;通过入学考试并顺利毕业的林永升,竟然被打入最末的“丙等”。

    这十二人回国后,李鸿章用了其中九人,做了北洋舰队的管带,其中,刘步蟾、林泰曾两个,日后升任舰队之左、右翼总兵,掌握舰队实权。

    关卓凡认为,毫不客气地说,大东沟海战之败,在这十二人“毕业”于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之时,便已注定了。

    北洋舰队打不过联合舰队,原因不在资金,不在装备,而在人事。

    两个字:无能。

    北洋海军并不缺钱,后期装备没有更新,不是因为谁谁挪用了海军军费,而是北洋认为“自守有余”,早已没有了更新换代的动力。不然,真以为几千万银子身家的李鸿章找不来这笔钱?

    总是被人拿出来说事的速射炮更是扯淡。北洋的大炮巨舰才是海军发展的主流,日本人是因为买不起这么大吨位的军舰,才用速射炮来弥补不足。敌人的发炮速度确实比你快,可你一炮顶敌人好多炮呀!问题是,你为什么打不中敌人?

    看看刘步蟾、林泰曾两位总兵的表现。

    “定远”舰上,刘步蟾违反最基本的战术规范,两军距离尚远,便下令提前发炮——作为舰队指挥,这是不可容忍的错误;“镇远”舰上,林泰曾从头至尾,不曾出现在舰长的岗位上,全靠副手杨用霖指挥——等于擅离职守。

    举止失措,草包底子,暴露无遗。

    大东沟败绩后,北洋舰队自旅顺撤回威海卫。入港时,“镇远”舰触礁,失去作战能力——不晓得林曾泰这个舰长是怎么当的?

    林曾泰乃引咎自尽。

    其后威海卫之战,“定远”舰中鱼雷搁浅,充“水炮台”用。数日后,弹药耗尽,刘步蟾自尽。

    刘步蟾、林泰曾的悲壮结局,证明他们都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但这并不能减轻因为他们的无能而对国家造成的伤害。

沈葆桢“闽人办闽事”,不但没把事情办好,还间接地把北洋舰队变成了“福建帮”。刘步蟾、林曾泰这班福州船政学堂出身的闽籍将领,拉帮结派,一面架空提督丁汝昌,一面排斥舰队“总查”琅威理。

    琅威理是英国人,赏提督衔,总责北洋舰队训练。这是一个有真本事的,却因性格刚烈,治军严明,闽籍官佐素以之为苦。矛盾累积,终于爆发了“撤旗事件”。

    1890年初,北洋舰队泊香港过冬。2月24日,提督丁汝昌率一部出巡南海;3月6日,右翼总兵刘步蟾突然下令降提督旗,升总兵旗,以宣示代行指挥舰队。

    琅威理质问刘步蟾,丁提督虽然不在香港,但我这个“副提督”还在舰队里,怎么可以降提督旗?二人争执不下,官司打到李鸿章面前。李中堂说,北洋舰队哪有什么“副提督”啊?言下之意自然是支持刘总兵。

    朗总查大怒,愤然去职归国。

    英国政府也很恼火,拒绝李鸿章另聘英人担任海军顾问的请求,并撤回旅顺港顾问诺加,同时宣布,不再接受中国海军留学生。

    这是北洋舰队的命运转折点。琅威理去职后,舰队训练废弛,纪律松懈,军官携眷陆居,士兵去船以嘻,北洋舰队的战斗力迅速下降。

    四年后,李鸿章、刘步蟾等,终于吞下了自己种下的恶果。

    撤旗事件中,李鸿章之所以支持刘步蟾,根本原因。是朝廷上下对英国人根深蒂固的不信任。

    后世居然有人认为,“撤旗事件”中,李鸿章、刘步蟾等人,“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真是不知所谓!

膜拜

鸡蛋
5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1

感动
4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回复 然后203 2014-7-25 15:43
军队不反贪不行,不改革不行。还有人以为仅仅内部调整就能解决问题,真是可笑。
回复 natasa 2014-7-25 15:59
琅威理这事有其他说法的,英国人有打算搞中英联合舰队然后撤掉舰队所有的中国舰长,把舰队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光说琅威理突然被撤旗然后火冒三丈,这个是典型的语焉不详,是不是故意的就不好说了。
回复 2014-7-25 21:02
"那个时代的中国人,不肯放低姿态,老实当学生,扎实学东西,心浮气躁,总是今天当学生,明天就和老师别苗头,这种肤浅的自尊、自大,误事无数!"

-- 这是小说体吗?
回复 天狼星 2014-7-25 21:23
: "那个时代的中国人,不肯放低姿态,老实当学生,扎实学东西,心浮气躁,总是今天当学生,明天就和老师别苗头,这种肤浅的自尊、自大,误事无数!"

-- ...
是啊,本来就是小说。当作历史故事看就好,作者夹在其中的牢骚可以无视。
回复 MacArthur 2014-7-25 21:35
林泰曾是林则徐胞弟孙子,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女婿 -- 学得再不好,你敢不给他“甲等”?

林泰曾这个人实在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走上了错误的岗位。。。 他本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官宦子弟,脑满肠肥,心眼儿倒不坏,可惜也没什么领导能力,更没有一个军官所亟需的血性和责任感。。。 “镇远”大副洋员马吉芬就愤怒地指出:大东沟海战自始至终,林泰曾一直跪在地上磕头祷告,不敢出头指挥。。。

最后因为镇远触礁而自裁,恐怕更多出于其“胆小怕事”的性格 - 被吓坏了。。。 着实可叹。。。   
回复 老兵帅客 2014-7-25 21:45
natasa: 琅威理这事有其他说法的,英国人有打算搞中英联合舰队然后撤掉舰队所有的中国舰长,把舰队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光说琅威理突然被撤旗然后火冒三丈,这个是典型的语 ...
春秋笔法嘛,就像三元里抗英一样,嘿嘿。
回复 王不留 2014-7-25 22:23
MacArthur: 林泰曾是林则徐胞弟孙子,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女婿 -- 学得再不好,你敢不给他“甲等”?

林泰曾这个人实在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走上了错误的岗位 ...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12:52 , Processed in 0.02905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