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工
发表于 2017-10-9 09:51:33
没说楼主啊,不过这个帖子和《铁马阆苑》有任何关系吗?因为有日本兵出现的原因?
什么样的孙子,才会问爷爷“中国人的性格怎么样”这种问题?
什么样的爷爷,才会讲这种所谓的“真实故事”作为回答?
这类“听爷爷讲的他听来的真实的故事”最大的问题在于:它们既不能说明所有人都是这个样子,也不能说明所有别人都不是这个样子。
即使它是真的,我看到的是粮食被鬼子强征走的农民,用无奈的方式讨回一顿口粮,为家里省下一顿饭。放到二战时的任何一个被占领区,这样的故事都不罕见。如果连“哀其不幸”都没有,哪里有资格去“怒其不争”,更不要说充当历史的审判了。
另外,从10个村民一下子上升到10亿人,数量级的变化大了一点,思维老是这么跳跃,早晚得神经病。
燕庐敕
发表于 2017-10-9 09:56:58
seanz3 发表于 2017-10-9 08:12
当然有自愿的了,比如年轻时主动承担各种劳役以博心上人一笑
嘻嘻,那是钓鱼撒鱼饵呀!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7-10-9 09:57:13
石璧 发表于 2017-10-9 09:44
民族和物种一样,关键是,活着就好
我觉着就是这样,关键一条是活下去,然后才谈得上气节。
传说中不是元朝的时候,哪家娶媳妇,新娘先要和蒙古兵睡三天吗?我也不知道这个事情的真假,只是都这么说,估计至少有点影子。就这么中国人也活下来了。
人都有两面性。有时候是这面压倒那面,有时候是那面压倒这面。
雷达
发表于 2017-10-9 10:12:38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7-10-8 22:51
一,这些农民表现得很正常啊,神马叫“小便宜,小聪明,小算盘”?在常年半饥饿状况下勉强活着的人,甭跟他 ...
仓廪实而知礼节,两千多年的话,可很多人就是不明白。
chenchanghai
发表于 2017-10-9 10:16:29
一直都是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是共产党重塑了这个国家。
youyouyuyu
发表于 2017-10-9 10:21:52
本帖最后由 youyouyuyu 于 2017-10-9 10:35 编辑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那不妨分析分析细节
文中提到有一个名额后来是拿一袋枣换的。由此可见不那么愁吃喝。,各种表现看不那么怕日本人。
很可能就几个鬼子,不那么凶。或者比较了解这个村子里的人都良民或者都傻老百姓,周围没八路不紧张。十个工的活也不大。这帮鬼子不是什么大部队,也不是扫荡那会儿,差不多是什么乙种丙种师团。凑数的队伍。
根本不是要死要活‘鬼子进村’时的状态。反应出来的性格特质其实跟现在的某些时候很像。由此可见这种性格已经至少百年了。跟给八国联军扶梯子差不多的一个事情。跟文革打断文化脉络靠不上边。
当然这故事是真是假不可靠,有多少杜撰的成分不可考。也许是现代人的陈述难免有当代人的心态痕迹。
肖恩
发表于 2017-10-9 10:36:04
燕庐敕 发表于 2017-10-9 09:56
嘻嘻,那是钓鱼撒鱼饵呀!
太不纯洁了,我那可是真爱;P;P;P
燕庐敕
发表于 2017-10-9 10:59:13
seanz3 发表于 2017-10-9 10:36
太不纯洁了,我那可是真爱
咳咳,真理是赤裸裸的。{:191:}
石工
发表于 2017-10-9 11:01:57
本帖最后由 石工 于 2017-10-9 11:09 编辑
youyouyuyu 发表于 2017-10-9 10:21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那不妨分析分析细节
文中提到有一个名额后来是拿一袋枣换的。由此可见不那么愁吃喝。 ...
这个作者既然提到了藁城,这个军民和谐磨洋工的故事的真实性就更成问题了。
1937年10月12日,在藁城县梅花镇发生的梅花惨案,是日军在七七事变之后进行的第一起遇难者超过千人的大屠杀,比镇江大屠杀和南京大屠杀要早两个多月。为了报复当地居民对吕正操部的支持,日军在梅花镇进行了4天3夜的大屠杀,1547人遇难,46户死绝。
在抗战期间,日本华北驻军的三分之一放在了石家庄及周边,这里是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日本人改名石太铁路,沿用至今)交汇点,长期保持在2万人以上。藁城在什么地方?石家庄东面30公里。藁城有多大?800多平方公里。
在一个早就见识了鬼子兽性,又是重兵压境的弹丸之地,从虎口中觅食。。。。。编故事其实可以认真一点的。
水杉
发表于 2017-10-9 11:24:25
中国这么大,归纳出一个普遍具有性格,难!
知道接触需要打交道的人性格就行了,其他人可以当做不存在。
hushiabing
发表于 2017-10-9 11:59:40
这文的原作者红风筝是药丸党的,说实话这故事编的很low
hushiabing
发表于 2017-10-9 11:59:51
这文的原作者红风筝是药丸党的,说实话这故事编的很low
tiandirenai
发表于 2017-10-9 14:40:02
我就是石家庄藁城县人(现在是区了),我们村就修过日本人的炮楼,家里老人讲过几次抗日时候的事,都是片段。
一 参军
老家那时候饿死人还不至于,吃不饱肯定的,要是碰到灾年,吃不上饭逃荒的也有发生。半大小子吃死老子,普通人家小伙子要想不经常饿得要死,参军是唯一出路,没准还能混出出息。参谁的军呢?老爸讲,都是以前参军的回来招人,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偷偷的回来,不敢张扬,只会去找亲戚或一起长大的人。跟着走的人,家里人会收到半袋粮食。人带出去生死由命,死了有人来讲一下怎么死的就行了,不会有人追究,所以要跟着知己的人走才放心。
二 打炮楼
一次是晚上,游击队围着炮楼放枪,没有强攻,老百姓躲着看热闹。还有一次是白天,打着打着几公里外另一个炮楼的援军来了,我们村炮楼的人也出来反击,游击队顺着水沟跑,别人在沟底跑,一个人在沟堤跑,就被打伤了腿。抓进炮楼,据说是活剜了心肝,炒着吃了。
三 梅花惨案
梅花镇离我们那不远,当时镇上有寨墙,吕正操依托寨墙阻击日军,日本人死伤不少。吕军撤退时喊话了,让老百姓逃命,大多数人没走,然后日军报复屠村。有村里人逃到隔壁村我同学家,同学家人只管了饭,不敢留人。后来有日本兵行军路过我同学村,讨水喝,老太太还问,离家这么远想家吗?日本兵是个十几岁的小孩,挠挠头不好意思的样子,也不知道听懂没。
四没听人讲过修炮楼的事。上千人的村子,有几十个人为了好吃的去修炮楼,我觉得也是有可能的,还有参加伪军的嘛。但这些人以村里的地痞赖皮为主,要遭乡亲白眼的。
燕赵男儿岂是白给的,抗日殉战第一军长郝梦龄就是藁城人。
jeckforlete
发表于 2017-10-10 08:26:01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任何人都一样。把作者扔到那个年代待一年,他比这些人还猥琐。
不要站在道德高地上指责别人。
babo007
发表于 2017-10-11 03:35:27
关中农民 发表于 2017-10-8 22:47
同样的一群人,在主席的号召下,修理了整个农田灌溉体系,勒紧裤腰带支持了最初的工业建设,承受着工农剪刀 ...
干活的人没有问题,是楼主有问题!!!!只要干活儿拖够8年,我们就胜利了!
楼主论述的起点和过程都没有问题,问题出在结论上。同样的故事,我得到的结论是:为了拖延鬼子的工期达到以消极行动实现积极抗日的目的,中国人民发挥最深沉的聪明才智:表面看是为了面条,实际是模糊敌人边界,削弱鬼子的敌我辨识能力,努力拖延工期------反正只要拖够8年,胜利就是属于我们的!
司马梦求
发表于 2017-10-19 03:56:30
穿着裤衩裸奔 发表于 2017-10-8 09:54
这玩意经济学上有解释,貌似收入无法真正提高时,就会寻求磨洋工作为福利 ...
降低劳动强度?
千里追风
发表于 2017-10-19 08:58:58
tiandirenai 发表于 2017-10-9 14:40
我就是石家庄藁城县人(现在是区了),我们村就修过日本人的炮楼,家里老人讲过几次抗日时候的事,都是片段 ...
参军这段听着很熟悉啊。我父亲当年就是这么走的,好在目的地是太行山,不是重庆。{:1_1:}
小书童
发表于 2017-11-7 01:17:57
本帖最后由 小书童 于 2017-11-7 01:21 编辑
山东老乡 发表于 2017-10-8 23:54
喜欢冒用“转载”名义的,许多是想骂人而不敢的怂货, 真以为“转载”可免责? 你嘴里吐出来的花,就是你的 ...
说得好!!!!就像这边的台湾/香港人电台(现在有不少大陆人),明明广播极尽侮辱大陆人和中国。然后以为自己在节目后面加上嘉宾意见不代表本台立场,去他的!
jeckforlete
发表于 2017-11-7 11:20:16
seanz3 发表于 2017-10-9 08:06
这标题一看就是找骂的嘛。妄图代表中国人民的一般都会失败
这句说到点子上了:哪部分人能代表一个民族。我觉得当然是最优秀的那部分人,即鲁迅所谓民族的脊梁。如果只盯着最差劲的那部分看,那得出的结论极有可能是所有的民族都是一坨屎。
人是很复杂的,同一个人都可能有时候很猥琐,有时候又很崇高,何况一个民族。关键是你愿意盯着哪部分看。这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品味和志趣。
有个典故说,苏东坡说佛印是狗屎,佛印说苏东坡是佛。苏东坡很得意,苏小妹则告诉他,你看见什么意味着你自己也是什么。都是一样的道理。
dozhou
发表于 2017-11-9 05:42:52
youyouyuyu 发表于 2017-10-9 01:57
还啥人起啥名呢
啥人起啥名, 魏忠贤魏忠贤好像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