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ejin77 发表于 2017-5-27 09:22:40

理想主义者的炮灰情节——《人民的名义》读后

本帖最后由 xiejin77 于 2017-5-27 10:03 编辑

理想主义者的炮灰情节——《人民的名义》读后

反腐主旋律的《人民的名义》已经达到了现象级的火热。本来从头看的时候期待中国纸牌屋的我找来了小说,提前看了一下大结局和故事。看完之后,这个周梅森的号称以部分自身经历(股权纠纷)为蓝本讲述的故事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反腐也罢,官场生态也罢;在这层主旋律的外衣下面似乎还可以解读出一些不同的东西。中国社会大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人传统的理想观念也都开始随着经济基础快速落差而快速变化。所以不管是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的理想还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捞钱理想,甚至是胸怀宇宙的道家思想都百花齐放的在电视剧中呈现了出来。而这些其中最火的是一个最典型的理想主义者——李达康,下面也就来说说这个理想主义者吧。电视剧还没有演完,我有幸先看到了小说的版本,所以也算是读书笔记吧。

小说之中,李达康的形象无疑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改革者形象。从80年代开始,改革一直都是中国社会的一个主题词。也不停地塑造了各式各样的改革人物,而这些改革人物又以描写官场人物的作品最有代表性。李达康形象的滥觞似乎就在于此。年纪大一点的朋友们说起《新星》里李向南的形象应该也还是耳熟能详的。在80年代后期,这个改革派的县委书记形象如果简单地映射一下,是不是能看到李达康当年在金山县任上的影子。虽然已经转型骗子神医和婚姻育儿专家的柯云路绝对不如人民的股神周梅森拥抱时代的手法,但是不得不说,三十年前后的人物线索是有影子的。李向南和李达康,隔着三十年的岁月依然可以感觉出相同的改革者的热血情怀。理想主义者的热血让这两个人在前后的传承上看起来无比自然,今天的李达康正是昨天的李向南;而昨天的李向南也许还要经过千难万险的跋涉才会变成今天的李达康。然而,今天并不是为了比较李向南和李达康;想说的只是理想主义者的炮灰情节。毕竟没有炮灰做翅膀,理想主义者情怀的蝴蝶是飞不过欲望的沧海的。


柯云路
李达康是一个典型的颇有些理想主义的官员,挑起担子就喜欢把GDP放在肩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心态让这样的理想很受老百姓的认可,也进而得到了读者和观众的欢迎。曾经这样的想过,中国的主旋律作品里最缺少的是如同好莱坞主旋律里”一辆车子一栋楼,老婆儿女一条狗“为基础的典型中产阶级,却能够为了 拯救地球而舍生忘死的形象。李达康的形象仍然与此相距甚远。但是比起总是试图催人泪下的优秀奉献者来说;这个颇有些乾纲独断,刚愎自用却一心以京州为己任的官员却收割了无数观众的心。想想道理也很简单,理想主义重合的情况下,群众的认同感是最容易提升的;而这种模式得来的认同感很容易就把一个还有些致命缺点的理想主义者渲染的无比完美动人。

李达康的目的总是很明确,为了改革,为了发展。这个理想主义的诉求和大部分人民群众的诉求是一致的。李达康的缺点也很明显,他洁身自好,但是身边前腐后继;他自信心爆棚,但是下属却怨声载道;他为了GDP而乾纲独断,但是却换来了四面楚歌,一地鸡毛。这样的理想主义者,除了新星里最后被黯然调走的李向南,这几十年的主旋律官员形象里也难以寻觅。反过来看,这个形象的隐喻是什么?理想主义者的奋斗困境?还是万历十五年里申时行看着张居正身后惨状的感叹?其实万历十五年里最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似乎应该是海瑞,这个理想主义者倒确实不需要炮灰,但是李贽的评价似乎也很中肯——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

可是已经被欢迎的群众制成了表情包的达康书记需要炮灰,为了GDP的理想和自己的政治抱负。这个事情似乎颇有些矛盾。直白的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的过程中总是不免要找些炮灰来的,不管是用魅力还是权力。当年在金山县,三个理想主义者开常委会,为了有政治资源的达康书记能够让老百姓赢;另外的两个理想主义者努力的变成了炮灰,背锅执行的背锅下海,领导责任的承担责任;只留下了为了摊派逼死人的始作俑者推进改革。按道理来说,三个理想主义者的如此约定是临时事急从权的变通办法也没有什么。但是之后的二十多年里,有了政治资源的达康书记飞黄腾达,却始终不愿意拉上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易学习一起实现理想。说轻了这是爱惜羽毛,洁身自好;说重了,这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炮灰式利用。对曾经志同道合的理想同志都如此,后面在易学习作为纪委书记试图帮助李达康刹车时候的冲突也就顺理成张了。已经做了炮灰的白骨来监督自己,这是达康书记无法接受的关键原因吧。

感觉周梅森的小说里,李达康似乎有一个转变。也就应该是顺利的有炮灰垫背之后。之后不管是林城的李为民还是京州的丁义珍,似乎都是最好的炮灰配置。而一心为了GDP的达康书记可以万花丛中过,一叶不沾身的进入了省委常委,踏上了高李配或者是沙李配的坦途。有一个比喻很能说明问题,但是不够恰当;说达康书记最擅长构筑自己的防火墙,李为民也好,丁义珍也好都是。可细想一下,这个防火墙的比喻绝对不如炮灰恰当。面对汹涌而来的糖衣炮弹,这些炮灰的存在最好的吸收了糖衣,然后在合适的时机变作炮灰消化了炮弹,而稳坐其间的李达康可以坐收政绩和GDP。如此炮灰,实在是死得其所,甚是快哉。回头还可以揪来同级的纪委书记一顿臭骂,让其惶惶而不可终日的也变成下一个炮灰。

所以说,从这样的人物进化历程,柯云路和周梅森高下立判。当年写新星三部曲,电视剧一样可以万人空巷的柯云路。稀里糊涂的被气功大师圈粉,被司马南做了垫脚石。之后沦落到了情感问题专家和育儿专家的职业书手。而能够在改革大潮里“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弄潮儿周梅森,却能够在金丰投资股改过程中通过银行代持等手段成为第一大流通股东,并在之后借用自己的名气率领股民怒怼证监会而入选二套的年度十大经济人物,顺利的加冕“人民的股神”。而看了周梅森的公开信——“七千万股民的投资信心丧失殆尽,远离毒品,远离股市!”之后·。跟着周股神一起否决金丰投资的股改方案后淡出的股民们也顺利的成了见证他在牛市中成功的“增加了十年财富”的注脚。这也许也是一种更惨的炮灰吧。

理想主义者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方法把自己的朋友、下属甚至是群众变成炮灰。我似乎还依稀记得《我的团长我的团》里孟烦了的忏悔——经过他手扇呼上去报销了不下200人的炮灰。而在民族大义,人民国战的幌子下,尚有良知的孟烦了仍然是如此的懊悔。就是不知道能够变成网上热捧得萌表情包得wuli达康书记是不是也会在回首往事的时候感到惭愧。估计应该是不会,君不见,连老婆准备移民美国的时候,达康书记想的都不是感情,而是自己的政治生命。如此这般的执着于理想的人物,对于追随者来说,魅力是接近于无穷大的。其实,对于思想不够强大的,没有做到胸怀宇宙的人来说,总是懒惰的想要找一个信仰来支撑自己的三观。简单一点来说也就是需要有一个信着的东西。这样可以简单的并不纠结于问自己传统的三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而是把这一切交给信仰。而已但这样的信仰的前方有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话,感召力的效应会无限放大。当这一场景实现的时候,理想主义者就会对于追随者拥有绝对权力。而一旦出现了足够多的追随者,理想主义者自己也会发生蜕变,逐步的会神圣化自己的目标,同时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来实现并达成自己的目标,忽视所有主动的和被动的炮灰,并以此为自己的最高追求。话题转会到达康书记身上,对于达康书记来说,究竟是为了GDP而不顾一切地努力上行还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而不顾一切地拉高GDP;哪一个才是理想,而为了这样的理想究竟牺牲了什么?其实仔细想想也就明白了,对于理想主义者来说,炮灰就像是保护层;向着一个伟大目标前进的理想主义者需要无数的消耗品炮灰。丁义珍是“顶一阵”,李为民是“离为民”;这样的高级消耗品需要在理想主义者达康书记身边层出不穷才能够保证理想的实现。

还是《我的团长我的团》里,孟烦了也认同龙文章的理想目标,但是身为一个炮灰他还是在不停的质问龙文章:“你骗我们有了不该有的的希望,明知不该有我们还在想胜利!明知会输我们还在想胜利,明知会死我们还在想胜利!想胜利!你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你拿我们当劈柴烧,你看我们像劈柴吗?我们都跟你一样两只眼睛一张嘴巴!”。这种悖论式的场景和情节实在是让人有些发憷,如果达康书记的炮灰们也这么反过来问问,不知道又会怎样。能够在利益、理想与节操之间走好钢丝的人恐怕也只存在小说或者文学作品的情节里吧。
从我习惯的角度来看,《人民的名义》算不上一个成功的作品。比起国画、梅次故事,甚至是西江月这样的二流小说来说,都算不上突出。清官戏的架子加上了反腐的外衣,再糅合一些现实版社会新闻的情节;周梅森的框架也就是这样了,之前的至高利益除了大反派的级别之外似乎比这还好些。



tangotango 发表于 2017-5-27 09:52:19

人民的名义成功绝不在理想主义或反腐,而在于其近乎现实的腹黑。其实剧中最失败的角色反而是侯亮平,因为其他人都在官场的潜规则中在仕途利益和组织原则中权衡,只有他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有背景有尚方宝剑无所顾忌。虽然我国影视文艺作品在表现古代谋略政治斗争的腹黑方面已经很成功,但敢于表现当代现实党内的腹黑这是头一次,尺度够大,生活在腹黑现实中的观众表示很满意。

茶壶 发表于 2017-5-27 23:40:41

李达康书记高明吗?未必。屁股决定一切/或者说绝大部分。他的位置比丁义珍高,他驱使/利用丁义珍。但智商呢,差不多的人,差不多的智商,丁义珍还利用他呢——怎么总打着我的旗号?老婆出事,达康书记说得清吗?别人的小辫子他会抓,那么自己的小辫子被抓在别人手中呢?自己不也成了“顶一阵”了吗?

茶壶 发表于 2017-5-27 23:48:41

高书记只能给侯同学讲岳飞。
换换试试。
讲讲明史,陈瑛纪纲禄杲……
此非正能量矣。

cloudian 发表于 2017-6-1 20:38:07

让老百姓觉得在反腐就达到目的了,虽然原作者的目的不是这个 -_-||

川之流 发表于 2017-6-4 11:51:27

我觉得火的原因不是写得多好,是电视剧说了些以前这类题材不敢说的话,群众觉得接地气,不是高大上,也不是神剧。比这好看、真实的小说很多,能拍出来、能播的不多,或者说以前就没有。这是最GAO检要拍的片子,广电局毙不了,所以火了。以前类似的剧目,是过不了审核的。

勤劳工作的猪 发表于 2017-6-4 20:58:49

达康书记的炮灰们也这么反过来问问,不知道又会怎样
已经有人问了
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9541&highlight=%E6%9D%8E%E8%BE%BE%E5%BA%B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理想主义者的炮灰情节——《人民的名义》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