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枫 发表于 2015-3-6 14:14:21

再谈柴静做了一件好事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5-3-6 00:21 编辑

《穹顶之下》的争议还在继续,但两会上李克强特意强调了环保的重要性,给出一系列减排目标。虽然不能说TG什么事都是说到做到,但TG的执行力很强,这一点应该不用怀疑。推动环保要触及各方利益集团,但在中央和民众的两方面强大压力下,包括雾霾在内的问题有望得到逐步解决。柴静不是第一个提出雾霾问题的。近30年前,《话说运河》就尖锐地指出水污染的问题。这当然和雾霾是两回事,但在环保的大主题上是一致的。在雾霾时代,《穹顶之下》采用的数据,提出的解决方案,这些都是可以质疑的地方,但《穹顶之下》把中国的环保挑战强力推入公众视野,引起举国关注,并提醒公众在环保问题上的责任,应该说是有功的。

柴静另一个功德在于把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问题推到公众面前。《穹顶之下》采用了大量的数据和专家见解。有很多人认为,柴静的数据和方法不够科学。我没有看过,无从评论,但对柴静不管是理性支持还是理性反对,都离不开数据和推理。

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有一整套科学的方法,数据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更重要的是,数据看似客观,但实际上有很大的主观性。数据本身是客观的,但数据的取舍就是主观的。在中国,这一点在采纳政府或者专家数据作为论据时尤其突出。如果要证明中国xx方面不行了,马上要天下大乱,有一个政府报告或者讲话中提到什么负面事实,“你看你看,xxx都说了,……”;但要是更多政府报告或者讲话中提到什么正面事实,那就是粉饰太平,不足为信,“这你也相信?”对于具体事实或者数据,正面或者负面都是可能的,但科学态度是寻找独立旁证,证实或者证伪一下,不要想当然,方便自己的论断就拿来主义,不方便自己的论断就视若无睹。

数据不能自动导致结论,由数据推断出结论,这是一个形式逻辑问题。大前提,小前提,推论,内涵,外延,这些基本概念想必在中小学都学过。但一到真正辩论的时候,断章取义,无限延伸,这些典型的形式逻辑错误马上就犯了。情绪化和因人废事是认真讨论问题的另一个大忌。辩论要有营养,否则就是浪费空气。有营养的辩论就要数据有力,逻辑严密,否则浪费别人时间,浪费自己时间。以前曾经提到中国教育最需要的素质训练是什么,招来一片痛骂,但在柴静问题的争论上,这个问题愈发明显:问题本身被忽略了,柴静的为人和背景、表述的严密性、潜台词和阴谋论,这些反而成为焦点。

我不知道柴静是什么出身,我想她不是雾霾问题的科班专家。这牵涉到一个问题:不是专家,有发言权吗?应该说:谁都有发言权。科学不是巫术,谁也不能垄断。专家通常是科班出身,对有关问题有深入研究和长期经验,专家结论经常比较到位。但非专家的结论也可以精准。还是那句话:科学不是巫术,谁也不能垄断。如果非专家的结论站不住脚,以专家的学识和经验,应该很容易把非专家的谬论驳倒,有什么必要不让非专家发言呢?对于非专家来说,认真思考,认真学习,不要急于发言,这也是很起码的。

那无知之徒胡言乱语、扰乱视听怎么办?只有你让别人扰乱你的视听,别人才可能扰乱你的视听。用科学的方法独立思考一下,包括独立验证数据和推理的准确性,胡言乱语是很容易识破的。只有形成思维定势,只想听到自己想听的东西,才可能偏听偏信,才会被扰乱视听。

有人以柴静是文科生为理由,说明《穹顶之下》的荒谬。如果就事论事,那就不存在文科生、理科生的问题,事实就是事实,不以谁说的而改变。事实上,形式逻辑就是“文科生”总结出来的。如果说文科生善于表述,理科生善于严密思维,那我们应该鼓励的是兼长严密思维的文科生和兼长表述的理科生,而不是在文科生和理科生之间画地为牢。

据说柴静提出拆分两桶油,大力推动私有化来解决天然气开采问题,这是一个具体的想法,个人认为有很多问题,但也不乏合理因素,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解决问题当然是一件功德,但提出问题并迫使人们用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来正视问题,这也是一件功德。在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问题上,柴静也做了一件好事。

sneer 发表于 2015-3-6 14:29:54

沙发

先沙再看

同时呼唤神牛的长文

空气精灵 发表于 2015-3-6 14:47:28

你居然在没看视频的前提下就写了两篇“好事”,我得说自己非常惊讶和不理解,这太没有你以往的严谨风格了。

“那无知之徒胡言乱语、扰乱视听怎么办?只有你让别人扰乱你的视听,别人才可能扰乱你的视听。用科学的方法独立思考一下,包括独立验证数据和推理的准确性,胡言乱语是很容易识破的。只有形成思维定势,只想听到自己想听的东西,才可能偏听偏信,才会被扰乱视听。”

哈,你不觉得,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的人,才是绝大多数吗?

老票 发表于 2015-3-6 15:46:48




我看了那视频,我是文科生,我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对环保懂得不多;
我是柴静老乡,我了解她大部分过去的恶评,我知道并相信大部分恶评说的都是真的;
我不喜欢崔永元、白岩松、柴静等为代表的CCAV居高临下的姿态+脆弱浅薄的科学功底;
我有很多亲友在电视台、影视圈工作,我深刻的了解他们在科普这个领域的先天性沟通障碍(多数未必是品德问题)。

因为以上和一些私下的了解,我一点都不喜欢柴静,甚至可以用不想多看一眼来形容她。 可我支持晨兄这篇文字。因为:

我和大部分老百姓一样渴望了解科普知识,而且我知道这个了解过程不可能一开始就达到专家的水平,过程中必然经历“认知----打破错误的认知---思辨重塑新的认知--再打破再重塑更新的认知..."这个不断的循环。   我期望那些认为自己掌握更多更新认知的人主动多发出声音(减少一味的批判,而且愿意花精力说什么是对的),对的供我学习,不对的供我参考,分不清对不对的就请出来辩论... 我相信可以从辩论中分清楚哪些是我自己需要选择的(做不到我就选择相信晨枫等这样品学兼优历经坛子里多年考验的好筒子),我也相信总体方向一定是更好的,只要我始终保持冷静客观的思维习惯和分析能力。

目前社会上公知们大都收到恶评如潮,一方面是打铁自身不硬,另一方面是现在的人群总喜欢泛化和绝对化的去看待问题;如果说这是文革遗风一定被很多人骂,那我就只能更相信自己的判断了。

观点和发言人是可以分开来看待的,某些时候也是应该分开的。比如一个道德品质败坏的艺术家(不幸的是很多艺术家的道德品质都不怎么样,而且还有和艺术成就成正比的趋势)拍了部好电影,我们是否必须把电影付之一炬?   立场泛化+扩大化的去看问题,这本身就不客观和理性,很难与之继续探讨科学问题。

那视频里的科学错误自有高人来解析,作为一个很普通的文科生我也能看出来她哪些点是顺应上意,哪些点是郑智谄媚。 我不喜欢这种行为,但我知道在天朝要想推行一种社会性的观点这是必由手段;这一点是媒体圈影视圈的朋友们慨然长叹后多次提到的。

分析一下柴静会得到什么?
1、重新占据道德制高点,舆论制高点;
2、因此获得个人物质利益。

so what?

社会大众会得到什么?
1、环保话题成为热点,更多人关注环保;
2、热议该片中的对与错,环保知识被广泛讨论被传递(当然会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可这也是必然过程)。
3、政府做政府该做的(舆论造出来了,官方没动静不行啊),老百姓做老百姓该做的(键盘正义党已经恶名昭著了,让一部分人羞于做键盘环保局也是进步)。坦言之,这个视频就是官方信号:国家已经准备在环保上长期做文章了。

这么一比较,她个人所得真就不必太介意了。这件事要有人做,不是柴静,也会有柴进...    有那心劲,多给坛友们说说怎样才是正确,让大伙儿更接近真理,才是真正的功德。(就像神牛那样厚积薄发、资料翔实、分析透彻、还时不时逗个闷子让你妙趣横生的看待摔飞机这件很血腥惨烈的事情一样,大功德啊~)


因此这次旗帜鲜明的支持晨兄。更希望我们的讨论能建立在观点的分歧寻找,而不是立场的批判指责。

同时提议:
1、晨兄你还是尽快看看那视频吧~这种根本性的缺陷让我这个支持者都有些嘬牙花子,:(
2、这次跳出来做了咬毛党就有了心理准备,请各位放开了批判!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只要您说的对,我就虚心接受~


说好了不许打脸的啊~

冰雪迎梅 发表于 2015-3-6 15:49:21

你还没看啊!?看后写评论更有说服力呀.

我看过了.

从启蒙角度, 这爱坛的人估计不用. 但是国内还是很需要的,这是正面意义.从技术内容角度, 不是我的专业, 不敢评论.

从柴静的演讲水平看, 她说话吞音很厉害, 每句话听起来总有几个词很快地卷在一起. 因为她也不是专业人士, 估计懂得比较浅,. 把前后几分钟去掉后, 我看她的演讲就像是一个新研究生,刚入行, 似懂非懂地做科研报告.

benhuashu 发表于 2015-3-6 15:58:14

看来找起好事来还是比较困难,大费周章,第三件估计要动用电子显微镜了吧。:lol

大卫 发表于 2015-3-6 18:00:55

本帖最后由 大卫 于 2015-3-6 18:28 编辑

话说环保宣传片《穹顶之下》甫一推出,立即在各类媒体造成轰动,引发四方响应。无论片子内容裁剪得失,数据翔实与否,各界弹射臧否,都不但无碍而且迅速促使其成为了一起公共性事件,也必将在中国环保史上留下浓重一笔。

然而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当这部片子在背后无数人努力了一年,终于在2015年1月27日晚上11点于数百人面前完美演出之后,竟然又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悄无声息了一个多月,几乎没有任何公共渠道透露过哪怕一星半点。搜索2月27日之前近一年来有关“柴静”的新闻也只有2月初正式离职央视及更早结婚生子八卦等寥寥几篇。直到2月28日视频发布后搜索指数突然如病毒式传播般以几何级数上升,并最终塑造出了一个“现象级”人物。

无疑,在一起民间环保人士的自发行动中,拥有如此强大议题设置准确度与媒体掌控力虽不能说空前绝后,也属史无前例。这也同样会在中国公共传播史上建立起一座属于自己的里程碑……

晨枫 发表于 2015-3-6 22:30:11

空气精灵 发表于 2015-3-6 00:47
你居然在没看视频的前提下就写了两篇“好事”,我得说自己非常惊讶和不理解,这太没有你以往的严谨风格了。 ...

哈哈,这两件好事是从效果看到的,不是从动机看到的。看没看过视频就没有关系了。

晨枫 发表于 2015-3-6 22:33:30

老票 发表于 2015-3-6 01:46
我看了那视频,我是文科生,我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对环保懂得不多;
我是柴静老乡,我了解她大部分过去的 ...

咳,看来还非话这104分钟不可?那可是一去不返的104分钟啊。心痛咧。{:198:}

空气精灵 发表于 2015-3-6 22:34:11

晨枫 发表于 2015-3-6 22:30
哈哈,这两件好事是从效果看到的,不是从动机看到的。看没看过视频就没有关系了。 ...

如果你以坛子里的反应谈效果,只能说太太太乐观了

晨枫 发表于 2015-3-6 22:34:45

冰雪迎梅 发表于 2015-3-6 01:49
你还没看啊!?看后写评论更有说服力呀.

我看过了.


可能还是得捏着鼻子看一看了。不过再评论,就是对视频本身的评论了。那东西值得评论吗?{:197:}

晨枫 发表于 2015-3-6 22:38:16

空气精灵 发表于 2015-3-6 08:34
如果你以坛子里的反应谈效果,只能说太太太乐观了

嗯,只能一点一点来吧。公共媒体的作用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兜胖胖 发表于 2015-3-6 22:44:47

好了,现在安稳了,片子被封了,在线播放找不到了,晨大如果需要我这里有下载的地址。

duanjian 发表于 2015-3-6 22:46:32

从我周围了解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人对柴静的报道都是持正面评价的。
至于网上的恶评和质疑,以我来看:
1.只有极端的声音才能引人注目,而极端的永远是少数人。
2.独立思考,敢于表达的是少数人,大多数人是沉默的。
3.影像比文字的影响力大的多得多,网上那些质疑与反对声的影响力对这篇报道的影响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晨枫 发表于 2015-3-6 22:47:18

兜胖胖 发表于 2015-3-6 08:44
好了,现在安稳了,片子被封了,在线播放找不到了,晨大如果需要我这里有下载的地址。 ...

啊,找不到了,所以没法看嘛……后面半句,呃,没看见啊?{:188:}

duanjian 发表于 2015-3-6 22:47:48

兜胖胖 发表于 2015-3-6 22:44
好了,现在安稳了,片子被封了,在线播放找不到了,晨大如果需要我这里有下载的地址。 ...

可以去凤凰视频看。
http://ent.ifeng.com/a/20150228/42261087_0.shtml?wratingModule=1_11_116

四处乱晃 发表于 2015-3-6 22:54:21

这个事情诡异的地方就是柴静,所有的聚焦点都在柴静身上。
根据我对柴静以前在节目里的表现,完全不相信她有足够的科学常识和素养,甚至文字水平,做一个严谨的科学调查,所以我跟您一样,没有看她的片子。但更出乎我意料的是,像村长这些说话靠谱的人,对片子里的数据和论证都持赞扬的态度,认为基本严谨。那我不怀疑里面的数据,觉得还是要找机会看看。
但是,对这事的感觉就跟更觉蹊跷了。仍然不相信她有能力做出这么严谨的片子,但相信有很专业的团队在收集解读数据。而片子火成这样了,没有一个团队成员跳出来自豪地说,我也参与了这个有意义的任务。包括制片导演被挖出来后,也是一片沉默。整个团队,除了有央视调查记者招牌的柴静,其他人居然就像不存在,那么有纪律的保持沉默,这种组织性纪律性,可比土共现在的基层组织强多了。这让人想起法轮功没被取消前,天津河边整齐排列坐着练功的群众,纪律性强得不想相信是有组织的都不行。
当然,这个片子重头到尾就柴静一个人操刀,就雇了个导演摄影打下手的话,当我没说。

王不留 发表于 2015-3-6 23:05:46

这个不合适啊。。。。

我觉得有个回复挺好的。。如果为了反腐败,反贫富分化,就要去重新来一次文化大革命,可以吗?。。

似曾相识 发表于 2015-3-7 00:33:19

真心建议看过片子以后再做评论

楚天 发表于 2015-3-7 00:50:00

本帖最后由 楚天 于 2015-3-6 12:52 编辑

“胡言乱语是很容易识破的。”晨大这句话真是太天真啊。你能识破,不代表广大人民群众能识破。

崔永盐拍了个反转片,从头到尾胡言乱语,但中文网上叫好的比批评的多得多。柴静的片子不同,从大方向上我也欣赏她此举,同意你此文的标题。但柴静的成功不是非专业人士的成功,柴静背后仍然有一些专业人士。

你说“只有你让别人扰乱你的视听,别人才可能扰乱你的视听。” 真不敢苟同,这世界信息过剩,杂音充斥。如果专业人士不适当争取话语权,胡言乱语就会真的会扰乱大多数人的视听,这不是可能性,这是实实在在的现实。转基因在中国的遭遇就是明显一例。柴静借一些专业人士推进了一件事情,更多的专业人士应当借机发声,无论支持还是批评,目的应当是传播更准确更全面的声音。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再谈柴静做了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