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5-1-26 12:00:28

吴哥艺术——一个王朝的微笑

本帖最后由 京华烟云AMIP 于 2015-1-26 12:00 编辑


与很多人想像不同,吴哥窟其实更多是一座印度教遗迹,或者说,它的印度教成分要比佛教多的多。

柬埔寨在中国古籍里早有记载,先后被我们的祖先叫做“究不事”(汉朝)、“真腊”(隋朝)、“吉蔑”(唐朝)等,其主体民族后来称高棉人,语言则为高棉语。公元九世纪初,相当于中国唐朝中期,高棉人在首领阇耶跋摩的领导下从爪哇独立,建立了后人所称的吴哥王朝,又叫“吴哥帝国”或“高棉帝国”。不过,该国早期的首都并不在吴哥,而是在距离吴哥十八公里的诃里诃罗洛耶,从第四位国王耶输跋摩一世(相当于中国五代初)开始,王朝中心才迁至今天柬埔寨西北暹粒省的耶输陀罗补罗。

“吴哥”,其实是高棉人对国都耶输陀罗补罗的俗称,高棉语里就是“城”的意思。

吴哥王朝实行政教合一,国王既是君主又是大祭司,国人信仰当时东南亚的主流宗教印度教,尤其崇拜毁灭之神湿婆。迁都后,耶输跋摩一世以印度教神话为蓝本进行城市规划,他将巴肯山当做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建造了国家寺院巴肯寺,还下令挖掘了一个巨大的耶输驮罗塔泰卡湖,即今天的东大人工湖。

不过,到了他的儿子曷利沙跋摩一世和伊奢那跋摩二世的时候,王朝陷入动荡,军阀割据国王外逃,直至十世纪中期(相当于中国五代末),罗贞陀罗跋摩二世才重新统一全国,他在位时期国力强盛,一度侵入占城(位于今天越南中部的古国,与吴哥交战了数个世纪)。这位国王在首都建造了以精美浮雕著称的女王宫以供奉湿婆大神,被认为是吴哥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

罗贞陀罗跋摩二世之子阇耶跋摩五世在位期间(相当于中国北宋初),吴哥国泰民安,大乘佛教在王朝得到迅速发展,国王虽然是印度教徒,但对佛教相当宽容。三十年平静而繁荣的统治后,阇耶跋摩五世驾崩,王国再次陷入内战,历代先王留下的大量建筑石刻被毁,直到苏利耶跋摩一世在十一世纪初(相当于北宋中期)再次统一。

苏利耶跋摩一世统治了吴哥近四十年,武功赫赫,将领土扩张到了今天的泰国与老挝境内。与自己的前任们不同,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但对印度教也十分宽容,国王在吴哥兴建了大量佛寺,其中包括著名的巴戎寺,以及柏威夏寺和空中宫殿,还开始建设吴哥第二个大湖,这就是今天的西大人工湖。

苏利耶跋摩一世的继任者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完成了西大人工湖,这位国王信仰印度教,建造了供奉湿婆的巴方寺等多座印度教庙宇。在其中一座位于今天泰国沙缴府亚兰县的寺院遗址中,后人发现了一块石碑,碑文详细列出了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之前所有的国王,使得我们对吴哥王朝前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此后王朝再次陷入内乱,一直延续到十二世纪前期,由苏利耶跋摩二世再次统一。

此王在位期间(北宋末南宋初)励精图治,吴哥王朝的疆域达到了鼎盛,柬埔寨之外的东南亚,今天泰国、越南、老挝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在他统治下。苏利耶跋摩二世虽然也是印度教徒,但他更尊崇保护之神毗湿奴而非毁灭之神湿婆,今天我们看到的吴哥窟,其实就是他献给毗湿奴大神的一座须弥山形式的国家寺院。国王花了三十年时间来修建它,这座寺院既是他生前的宫殿,也是他死后的陵墓。

苏利耶跋摩二世驾崩后,柬埔寨再度大乱,农民起义和大臣谋反此起彼伏,占城军队趁机入侵,连续几位国王死于非命,直到十二世纪后期(相当于中国的南宋中期),一代雄主阇耶跋摩七世才赶走外敌,重新统一全国。这位国王可谓大器晚成,起兵的时候已经年过五十,但年龄并不妨碍他成为柬埔寨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因为此人竟然活了九十岁之多,即使在今天也是难得的高寿。

即位时五十六岁的阇耶跋摩七世,在其生命的最后三十四年里东征西讨,终于吞并了吴哥的宿敌占城,也使得吴哥成为当时东南亚的第一强国。通常认为,做为一个整体民族的高棉人或者说柬埔寨人,就是在阇耶跋摩七世时期成型的,而吴哥城也在他统治期间最后完成,据说鉴于此前首都多次被攻占的惨痛教训,国王把城墙修得极其高大厚实,城外还新挖了护城河。

高龄的老王看多了人间生死,深感于世事的无常,带着众多疑惑,他终于舍弃了虽被历代先王信仰、但却无法告诉自己满意答案的印度教,像苏利耶跋摩一世一样成为佛教信徒。阇耶跋摩七世重建了被毁坏严重的吴哥窟,并将其改为佛教圣地,由他重建的巴戎寺既是吴哥古迹中唯一的大乘佛教寺院,也是吴哥王朝最后一座国家寺院。

巴戎寺中心有一片气势恢宏的塔林,每座石塔其实都是一个有着四张面孔的佛像,五十四尊佛像(五座门塔,以及由四十九座石塔组成的塔林,现存三十七座)上的两百多张面孔微笑着俯瞰着大千世界,这便是举世闻名的“高棉的微笑”——据说,所有这些面孔都是按照阇耶跋摩七世的模样雕刻的。

https://ssxhha-bn1305.files.1drv.com/y2pAfVQil2WbwjNCEllcHwh9CbhByGnaO06wf7e_fjuKRCNpfIH4q8RsLOi7yDJHxjKnhe56vmKO6Gejc1DcKUboK9VewGYrHV06lHpzBuOHkgK7PEurRfC-YwmPXrRB2faHZ8VmktJh-ELIBoc9fVsiA/%E5%BE%AE%E7%AC%91.jpg?psid=1

在阇耶跋摩七世的大力推动下,佛教在吴哥王朝得到了空前发展,圣剑寺、塔布茏寺、塔松寺等佛寺拔地而起,国人纷纷改宗,印度教并没有被取缔,但不像以往那样受到官方重视。佛教艺术与印度教艺术在吴哥窟共存,与印度教通常展现的善与恶之间紧张激烈的争斗不同,佛教的形像大多平和安静,从侧面反映出高棉人在阇耶跋摩七世治下的那份自信与从容。

可惜好景不长,阇耶跋摩七世死后,吴哥王朝的国运再次走进以往的轮回,混乱中国家逐渐衰落。等到十三世纪末,一位来自中国元朝的外交官访问这里的时候,吴哥的光辉已经暗淡。这位名叫周达观的中国使臣写下了自己的见闻,回国后出了一本名为《真腊风土记》的小册子,成为后世研究吴哥王朝政治、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唯一书面资料,其中也记载了吴哥王朝与泰国前身暹罗的战争。

从那以后双方又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拉锯战,吴哥的水利灌溉系统被破坏,当地赖以为生的稻田已经无法耕种,王室不得不迁都竹里木(即现在的金边)。暹罗军于公元1431年最终攻占并洗劫了吴哥城,它做为柬埔寨国都长达五个世纪的辉煌,至此终于落幕。

此后,除了吴哥窟做为宗教圣地仍然受到信徒景仰外,吴哥城的其他部分再也无人维护。而即使吴哥窟也难以维持下去,因为随着暹罗人的到来,他们所信仰的上座部佛教——又叫“南传佛教”,也就是中国人俗称的“小乘佛教”——在柬埔寨迅速传播开来。与强调威权尊崇王室的印度教和大乘佛教不同,上座部佛教提倡自我解脱与朴素自律,颇符合多年苦难折磨下早已对王室失去信心的民众胃口,逐渐取得了在柬埔寨的统治地位。

印度教与大乘佛教的中心吴哥窟再也无人问津,葡萄牙传教士安东尼奥·达·马格达连那于公元1586年偶然经过这里,荒凉不堪的吴哥废墟让他极为震惊,此人事后写道:“建筑之独特无以伦比,其超绝非凡,笔墨难以形容。”直到公元1860年,法国人亨利·穆奥才在莽莽丛林中再次发现了吴哥,他的系列游记与报告引起了欧洲人的广泛兴趣,各国学者纷纷慕名而来展开考古挖掘。不过在近代东南亚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动荡中,吴哥遗址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迟至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吴哥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国际援助的大规模修缮维护工作才算开始。

下面,就让我们乘上时间之舟,去回溯吴哥窟保留至今的那一个个片段:

梵天,印度教的三大神之一,后来被佛教引进做为护法神,称“大梵天”。民间俗称的四面佛,其实正是梵天的形像,四张面孔分别朝向东南西北,尤其在泰国香火最旺。虽然身为印度教中的造物主,但梵天却并没有多么高的地位,整个印度也只有一座他的神庙。

https://ssxhha-bn1305.files.1drv.com/y2pHhbqsJW8XfBAv0-QtLtTbcyiO-Xqq2iB3y5tiMsEaheuBdYyidraqfX1FTiw4l9YMU7C_q_E0godySgAEKDyKyU3bY1bq18bbHRHB-eIUG3jnXwLY1ffHxhYGfYJGhnsVeFvegAv_HDAwfiJu1sT5w/%E6%A2%B5%E5%A4%A9.jpg?psid=1

湿婆,印度教三大神之一,后来被佛教引进做为护法神,称“大自在天”。他是印度教的毁灭之神,信徒众多,吴哥王朝大多数君主都属于湿婆派,巴肯寺、巴方寺等多座寺院都是献给湿婆大神的供奉。他的象征通常是公牛或林伽,后者以男性生殖器的形像存在,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

https://ssxhha-bn1305.files.1drv.com/y2pLwEocB6hEDyX6Pdrj_jEInDIkOIu-CyiUWJ4oXi_4RrwttRY1IrKRvc24_R7CsF2EJ8hcUQdLx4rcdR9Y6ZKm83JdUzsPlnbjDnaw3RQAVHtdhj43Wu9ChbzqtqQdKVBFHaDCV4KRZSrwy-43yW-Iw/%E6%B9%BF%E5%A9%861.jpg?psid=1

湿婆大神有着众多化身,比如大黑天马哈嘎啦,后来被藏传佛教引入,成为护法神之首,也是忽必烈麾下元朝军队的战神,极受蒙古人尊崇。这是湿婆的另一个重要化身萨达希瓦,俗称五面湿婆,他的五张面孔有着各自的含义和象征,注意不要和四面梵天混淆。

https://ssxhha-bn1305.files.1drv.com/y2pgs5y61Qj1R28cMNE5ur3rccJc8yBTgM-vVKgY8Dp1-TaRL5l1ICg8-w9qmVKdLpkRGU1XUP3q1mFVRdw-xbwbFCk8rmOtcR4qBexwFmrFRVHxC3T8Hp-RZI_lzm6mW_xXKwQSD0NdHrC5tw_9PPSDA/%E8%90%A8%E8%BE%BE%E5%B8%8C%E7%93%A6.jpg?psid=1

毗湿奴,印度教三大神之一,后来被佛教引进做为护法神,称“遍入天”。他是印度教的保护之神,与创造之神梵天、毁灭之神湿婆一起,分别掌管生命周期的三个不同阶段。三大主神中,梵天几乎没有信众,印度教徒不是湿婆派就是毗湿奴派,大部分吴哥国王是湿婆派,但也有一些比如苏利耶跋摩二世则是毗湿奴派。在印度教神话里,毗湿奴有多种化身,其中最著名的有十个,包括罗摩(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主人公)、佛陀等。

https://ssxhha-bn1305.files.1drv.com/y2pV_hOtnO_jgF19T2RFFxINhyjJKjbm1DBT0kjm3v7RL83gjjZgFBj7DKFUA2wpUZwjsQ6mtp8SBBu4Yj9jrHMxQQcAAXpCczcd0ZmA-MPdAsQZY77hlioGqgjsu6__EeWW1zGf4aHqMN2J_Gae3gdJw/%E6%AF%97%E6%B9%BF%E5%A5%B42.jpg?psid=1

柯里柯罗,印度教里很有意思的一尊神灵,是湿婆与毗湿奴的结合体。据说,有一次毗湿奴在化为女子的状态下被湿婆拥抱,于是产生了一个新神,他就是柯里柯罗,兼有毗湿奴和湿婆的力量。

https://ssxhha-bn1305.files.1drv.com/y2pOpZR_-qO1DqQxIfIb9aEVRBDpNrQL5yJPFCpoBKnI35CEiUUNHYUZbqQRsAFLLpmf-1FVwEyGgtK7ikI8kYDyON8gViy-czb54eeGtpTW6cjVDPvvHzn_7SXitoeGmmrrE29S5giyVieAOtsun2ebw/%E6%9F%AF%E9%87%8C%E6%9F%AF%E7%BD%97.jpg?psid=1

猴王哈努曼,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他帮助主人公罗摩夺回了了被魔王抢走的妻子。鉴于这只猴子本领高强,后来有些人——比如胡适——认为它可能是《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原型,或起码是原型之一。

https://ssxhha-bn1305.files.1drv.com/y2pQ4b999twIZKZA69t0dgGXTjTtS1Abxccmp-XSeYoItBKhNtPzeXKSMHc2RlcaGCvJ59g6qCDaaQNxPbvZkPBGEsKoCn97B8p4AdY8d07_-pOxk1rmgbiMJ9sAqUz2Mj9_jjE616WwT3_nlx8K0_l-g/%E5%93%88%E5%8A%AA%E6%9B%BC.jpg?psid=1

伽内什,湿婆大神的儿子,据说有一次愤怒的父亲砍下了儿子的头,随即又后悔了,后来在毗湿奴的帮助下用象头代替了人头,就成了这副模样。他后来也被佛教引入成为护法神,称“毗那夜迦”,据说他也是密宗里欢喜佛的雏形——残暴的大象被观音化为美女度化,从此皈依了佛祖。

https://ssxhha-bn1305.files.1drv.com/y2puZstIkQzC1TkvhdOndC0qXQurWLwJA7-zk0JBmOJGyCcRCHPW3Jx8wSd8Eev2mUckjaFg5M4UsvegW8gy-kkcz0KFCZJ-qR6k5wKA4ei-79XyLVJTJCWpcSYCNz2aHRY1xDXcv9szdyah0BS3T7LLA/%E5%98%89%E5%86%85%E4%BB%80.jpg?psid=1

大鹏金翅鸟,梵语叫“迦楼罗”,后来亦被佛教引入,成为佛陀头顶上的护法,在大乘佛教尤其是密宗里地位很高,也是天龙八部之一。在印度神话里,这种鸟性情暴烈,叫声悲苦,专门以一种叫“纳迦”的水生灵物为食,据说二者本是兄弟,但后来反目成仇视同水火。

https://ssxhha-bn1305.files.1drv.com/y2phMrTJoB1mGRibCNt0Mis0yiiwMXW6PXgMQFsKdsrudtVY3FwHF_UkmlamYBMFZhe7Vbmy2L1nT2w56V1BbC1VNNy8F6OH_GqmyY2HMw4ajB5Au2X_CaoKrfftdzrxwSbJLZ9H5LB9Tn6klyi4R005g/%E5%A4%A7%E9%B9%8F.jpg?psid=1

印度教神话里,大鹏金翅鸟是毗湿奴大神的座骑,不过,如果问毗湿奴怎么骑大鹏鸟的,那可是相当地简单粗暴......

https://ssxhha-bn1305.files.1drv.com/y2p6h_DX3qwS7hufqNACEnvc1P1jSCp-11gDSdq53B0dH-yRwFipcRX43tcWrIlxRKy5ZG-GX6oA7KR5dZXApvQZevNRCtVo2yj70SW11BZ8iw91LSxti4vR0kVzjfTNO5dwNb2RI8mXVCnkP24cQ8uLg/%E9%AA%91%E9%B9%8F.jpg?psid=1

纳迦,汉传佛教典籍通常翻译为“龙”。但其实,纳迦与中国传统的龙有很大区别,它是印度神话里水神的一种,身体细长很像蛇,一旦出现就会伴随大量降雨。佛经里,纳迦之王生活在海中,拥有大量珍宝,也是天龙八部之一。吴哥的大乘佛教造像,佛陀经常坐在纳迦身体盘绕而成的宝座上。

https://ssxhha-bn1305.files.1drv.com/y2pTGmhR5k0srT2XQMNS0awa5OpXq9Rdj7MKLZ8CP20HmbHxjXYPku9inauv9AenavUestI6rivDdvMtjOfhPZwB2DC1FPWYL6dhkqEcvEpuGSqBX2xwn-iFF4O6JTHe_QGFZgI6-8FluAYDLyoWGi8HQ/%E7%BA%B3%E8%BF%A6.jpg?psid=1

吉祥天女,毗湿奴大神的妻子,印度教的幸福和财富女神。被藏传佛教引入后,吉祥天女成为最重要的女护法神,也是圣城拉萨的守护神。

https://ssxhha-bn1305.files.1drv.com/y2pNNCiKY3XQk5-FkHogaSV8-7nwn3gPGxwvyHBeDdaQCS-pcAsoXEz_tEwW_gUMzB5MxkwwuRTehzcJAlN08y2mwj2LB9Gd-muLtr9jMKi3FGaYMsx2kzHdDGJFwn_GAgN-DWJ3VGBumHUpA4KOYtjgg/%E5%90%89%E7%A5%A5%E5%A4%A9%E5%A5%B3.jpg?psid=1

杜尔伽,湿婆大神的妻子,印度教的复仇女神和女战神,以擅长降妖伏魔著称,手持多种武器,形像美艳而勇武,中国佛教里她被称为“难近母”。杜尔伽在印度民间广受崇拜,一些极端的印度教徒甚至以活人来祭祀这位嗜血的女武士,玄奘在印度取经时,有一次就差点成为献给难近母的祭品。

https://ssxhha-bn1305.files.1drv.com/y2py_K9kCE1FsQ8mOZnvYxDHLJl9LmYDegxjTO5_UZF-0FnyPsaWY8AToNK0ryAehF46hJGZrREKTZElgSsF3ylLhhiULukuInn-vJ2cZaRKuy650VfRz8cPQ8xAxm6lI5GL06N6IFTcn5ei0iBBQjLAg/%E6%9D%9C%E5%B0%94%E4%BC%BD.jpg?psid=1

夜叉,印度教中的低等级神怪,性情迅捷凶猛,后来成为佛教的天龙八部之一。夜叉地位低微,经常被高级神灵调到远方当差,被迫与妻子分离,留下无尽的思念,因此自古以来以此为素材创作的诗歌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五世纪古印度诗人迦梨陀娑的《云使》,以及近代大文豪泰戈尔的同名作品。

https://ssxhha-bn1305.files.1drv.com/y2pIFkt8uiBbwTkZm27cX7yoR8L6zsAq0CW7J_x1bpxC3Oh7X0gym4jGPXK1Ssr50sAPkMxNGkxHxdr2VCeUsr68-ZXCJw7k-cVsunw5FbGjkxjUh51sFRQbAdb9obuH9Ipyy82IfIZw5GxGAsuu1pS7A/%E5%A4%9C%E5%8F%89.jpg?psid=1

印度教神话体系中,除了众多神灵之外,还有一类特殊的存在,那就是仙人。他们通常是人类,通过长期苦修而获得巨大法力,这些家伙喜怒无常,而众神甚至三大主神都对其十分畏惧,因为他们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那就是诅咒,一旦遭受仙人诅咒,强大如湿婆、毗湿奴者也不能幸免。他们在古印度影响力很大,比如伟大史诗《罗摩衍那》的作者,就是一位名叫蚁垤的仙人,而另一部史诗《摩珂婆罗多》的作者,则是广博仙人(即毗耶娑),据说他还写了《吠陀》和《往世书》。吴哥古迹中,也有仙人的形像:

https://ssxhha-bn1305.files.1drv.com/y2pGHTy7CYy5oxtGE8jJkC7dKn3ZPpl4CaeEgnpTydS4QbniLeBw6n58-jJdiB7kznDXsdjmOcYs-MMwcQ65vYKSHQm-W18AlhuR6bFsyac-ToYgj7gkUZUNMwkXYr1DMGQ6CIqHq3vCRgGiZWuUIAocQ/%E4%BB%99%E4%BA%BA.jpg?psid=1

从阇耶跋摩五世开始,吴哥君主对大乘佛教产生了浓厚兴趣,到阇耶跋摩七世时,佛教终于取代印度教,成为王朝最重要的意识形态。吴哥古迹中保存了许多精美的佛教艺术品,这是盘坐在纳迦身上的佛陀形像,此种衣饰华美戴着宝冠的佛像称为“宝装佛”。

https://ssxhha-bn1305.files.1drv.com/y2py7tOYak9dSEQJ89EFuEaBzxjkKF1HqXYyRW9IgsbjdpdFCXWMQi38wI9WWtnsPTtn3IQsZYjwUvTZbViEjblJ84rfTTJiIrYfWbaU9hQePA8Og1qAFXvUMwwztPWsHW4cKBlkiaTiWzzTyC2yAU7lA/P1200307.jpg?psid=1

吴哥古迹的观世音菩萨形像,长着一副典型的东南亚面孔,观音信仰在大乘佛教各流派都极为普遍。

https://ssxhha-bn1305.files.1drv.com/y2pqRY5RCtTaGU7y2t4WiX9kX8NkA_OjwKwVe3KKsD2oSdKFLS1OWKjslZEqk1iypJwKns_3r-146PuapjBzJO-xC-vKrCy1shZrNOVCeEVUbGroFKp49NTp9Ytu2oGHHX0q2iXQCIrMdcUYVUpEGd_SA/%E8%A7%82%E9%9F%B3.jpg?psid=1

弥勒菩萨被认为是释迦牟尼的接班人,将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成为新的佛祖。据季羡林考证,中文的“弥勒”是从中亚的吐火罗语音译过来的简称,追其根源,则始自梵文Maitreya,后来西天取经的玄奘在印度见到了梵语原文,因此他译为“梅呾利耶”,即“慈氏”。

https://ssxhha-bn1305.files.1drv.com/y2pXT6-IDrl6kD8baZOn4t4lQ_EnC-jGTUpCDIBvwNbHI-zXh64FFoIXLpZ8gsxUegBAecPaLscZEF1F5oQALVQvEK5fNkQezfGeMwdvJ9lBKqkDLigJ7DowoWE_6dyWeF-Liz7A9OCXUJLeNX7u1QLrQ/%E5%BC%A5%E5%8B%92.jpg?psid=1

当佛教在吴哥兴盛时,正好进入最后一个阶段,即密宗。为了吸引信众,密宗佛教吸收了许多印度教的内容,强调神秘的仪轨和不外传的法门,吴哥的佛教艺术深受密宗影响。这是密宗里一位重要神祇,金刚萨埵菩萨,他被认为是密宗的第二代祖师,仅次于教主大日如来。

https://ssxhha-bn1305.files.1drv.com/y2p2528VL5OF8b_DZgNZcNJ8wzBAOC1bXiTj0S1EpRZSVYsXZPSEb0dGRzD2YBbPpILVWMCvMTdmPCxJ1ZCOeNNpLyc_vm-n6nuDMQoRK2uPUT2kT7vw1Gv-QGFQR1cGftT9hwHDyNTUR-1KoHS-mjVLg/%E9%87%91%E5%88%9A%E8%90%A8%E5%9F%B5.jpg?psid=1

密宗的重要神祇般若佛母,“般若是诸菩萨摩诃萨母,能生诸佛,摄持菩萨。以父母之中,母之功最重,,故佛以般若为母”。其实在梵语里,“般若”是“智慧”的意思,一切佛菩萨都是由智慧而生,倒是很符合唯心主义的佛教。

https://ssxhha-bn1305.files.1drv.com/y2pXUeDvNJa9OXl3p-evpN033lHPWwf07HSpCiqX0kR4cD7_K7rEJ2YN7prPxWoQlmaztw74ruohVWeERlwSRm6sxa16bLz49riOBt2PPfTbnotT7Aer5PrfMa8mG_Ain3p83IRHujG2_FHE-sZF8P3jg/%E8%88%AC%E8%8B%A5%E4%BD%9B%E6%AF%8D.jpg?psid=1

西藏寺院里常见的喜金刚,很难想像竟然也出现在东南亚的吴哥。喜金刚又叫欢喜金刚,密宗无上瑜伽部的本尊,在藏传佛教里通常以男女双身的形像出现,即人们俗称的欢喜佛。

https://ssxhha-bn1305.files.1drv.com/y2pwQxpxKyCnq4gGQ28IAXxfSE4CaFttIhXVO85odx674-5PXEcmAm0M11cl-lsvVpBDzlgjp2izMJFbJvQOvWcyXJ-nofXWW6CEn2_t7Lea8iJV12NuuKIrBOMIBeg1ToGn0Fy1A7zzJqcdOZJGc4OwA/%E5%96%9C%E9%87%91%E5%88%9A.jpg?psid=1

十五世纪以来,东南亚的印度教和大乘佛教信仰,迅速被小乘佛教和伊斯兰教所取代,柬埔寨也不能幸免。繁盛了五百年的吴哥窟渐渐沉寂,一望无垠的丛林深处,只留下观音菩萨永恒的微笑......

https://ssxhha-bn1305.files.1drv.com/y2pbe0ayeQpchUdezJMiyO5wNOWm9E7nkevZQrL7PxyWfsSDActCwvXsko1f5J-4delmtssqRcx-2tQg_tWrGU363-tJ0wC083jpM5jjrZZoHfJYpigT0seqwYe4giFehqsa58HqqdxCeM24onX9_8oPQ/%E8%A7%82%E9%9F%B3%E5%BE%AE%E7%AC%91.jpg?psid=1

【完】

逸云三洲 发表于 2015-2-13 23:44:06

那两个人工湖,有说是水利工程;有说只是宗教意义

小木 发表于 2015-2-14 00:03:27

这是去看了首博的特展?

最近一个是这个,一个凤舞九天,都非常好。还有一个南水北调,出乎意料的非常非常带感。

hotwing 发表于 2015-2-14 12:23:27

这个仙人形象很有中国道教风范

草蜢 发表于 2015-2-14 12:34:59

hotwing 发表于 2015-2-14 12:23
这个仙人形象很有中国道教风范

那其实是典型的印度大仙的模样

http://www.vytautas.com/gallery/buthan/24.jpg

hotwing 发表于 2015-2-14 16:13:42

草蜢 发表于 2015-2-14 12:34
那其实是典型的印度大仙的模样

确实,少了簪子!

天狼星 发表于 2015-2-14 19:26:51

草蜢 发表于 2015-2-14 12:34
那其实是典型的印度大仙的模样

恒河晨浴已经很恶心了,这位大仙头上顶的这坨是多少年没洗才能攒出来啊!

莳萝 发表于 2015-2-15 11:23:18

草蜢 发表于 2015-2-14 12:34
那其实是典型的印度大仙的模样

这老头是婆罗门?{:198:}我读书少,你表骗我。

松阿察 发表于 2015-2-15 12:07:50

为什么东南亚很多国家历史上主动引入印度文明,而只有越南被动地由于占领才投向中华文明?

草蜢 发表于 2015-2-16 23:45:36

松阿察 发表于 2015-2-15 12:07
为什么东南亚很多国家历史上主动引入印度文明,而只有越南被动地由于占领才投向中华文明? ...

也不是主动引进印度文明。

而是印度商人和殖民者很早就到达了东南亚。

而越南北部是秦朝的时候才被中原王朝占领。

松阿察 发表于 2015-2-21 23:52:52

草蜢 发表于 2015-2-16 23:45
也不是主动引进印度文明。

而是印度商人和殖民者很早就到达了东南亚。


泰国也很早就有华人,为什么中国文化在那边没有占据主流?

草蜢 发表于 2015-2-22 03:43:35

松阿察 发表于 2015-2-21 23:52
泰国也很早就有华人,为什么中国文化在那边没有占据主流?

印度文化可是在先秦时候到达东南亚的。

华人到泰国可都是宋朝以后的事情了。 能一样吗?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5-2-25 11:13:24

松阿察 发表于 2015-2-15 12:07
为什么东南亚很多国家历史上主动引入印度文明,而只有越南被动地由于占领才投向中华文明? ...

从印度到达东南亚容易啊,陆路海路都很发达,一直到近代,缅甸还算做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中国过去则很麻烦,陆路无论云南还是广西,迟至清朝才算彻底征服,海路还算发达,但主要是商人和僧侣,从文化角度看,引进中国的比从中国引进的要多许多,不少僧人去印度求法都以东南亚为跳板,印度人来华传法也是一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吴哥艺术——一个王朝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