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光华 (五)咸池之乐
本帖最后由 到处停留的叶子 于 2013-7-15 20:57 编辑上一篇庄子的光华 (四)游泳的人
咸池之乐
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
帝曰:汝殆其然哉!吾奏之以人,征之以天,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伦经,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
----------------------------------------------
黄帝有个臣子叫做北门成,有一天他问黄帝:您在洞庭的田野里大张旗鼓演奏咸池之乐,我刚开始听到感到震惊,然后慢慢放松下来,最后听着听着有点困惑,神思游荡,不知道为什么。
黄帝说:估计你听了应该会有这样的反应的吧。我请来奏乐的虽然是人,但人的灵感启示来自天(天的运行和节奏),根据礼义的要求演奏,呼应于太清。真正的音乐,它首先反映和应和着人间诸事,又反映和应和着自然,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运作,春夏秋冬的运行,协和着天地万物,对世界做出反响。
于是随着音乐,春夏秋冬依次运行,万物以一定的格局而出现和变化,有盛有衰,有文有武,有清有浊,阴阳调和,在时间的流动中,表现出声音的流动更替。
-----------------------------------------------
叶子的感想
“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伦经,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这一段讲得太好了。
音乐,是声音随着时光的流动。荡漾在其中,呼应着自己内心的波动。
我不知道咸池之乐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状况,但是庄子这一段对音乐的描述,我非常惊讶,原来很多很多感想,古已有之。我们的确总是在重复着过去的人说过的话。
庄子描述了音乐给人带来的惧,怠,惑。这也是他的人生体验吧?
看上去这咸池之乐,好像现代的某个交响乐曲,第一乐章,是惧,是对冥冥中掌控未知命运的威严的崇拜。然后紧接着而来的是怠,在最初的震惊之后,松弛下来,享受生活本身的愉悦,放松了,走神了。
然而最后一个乐章,它把你从放松走神的状态中抓回来,惑,就是《天问》,让你思考,探索,让你觉得迷惑困扰。
庄子对这咸池之乐的看法,在这一章的后面有具体解说:
“乐也者,始于惧,惧故祟;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卒之于惑,惑故愚;愚故道,道可载而与之俱也”
他说,迷惑困扰之后,就是愚,感到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这样就接近大道,感悟大道了,道就和你同在了。
大智若愚呀。
“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
哈哈,这不就是那个大提琴和小娟吗。
我们总是重复先人说过的话,这说得很彻悟的感觉。。 建之以太清的解释,感觉有问题。但“太清”这个词,其实已经从我们的日常语境消失,丢失了其在先秦时代被共认的那种哲学内涵,很难讲清楚。建,做呼应解,也几乎没见到过。 南方有嘉木 发表于 2013-8-2 17: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建之以太清的解释,感觉有问题。但“太清”这个词,其实已经从我们的日常语境消失,丢失了其在先秦时代被共 ...
“建之于太清”我也不知道公认和权威的具体解释是什么,那段大白话是我看完书里的翻译然后留下来的囫囵印象。
如果要细说,我的理解庄子这句话里面说的咸池之乐的基础是“太清”,太清,是一种虚空的境界。
正是因为这音乐的基础是没有任何先入为主和具体概念的虚空,所以这音乐才可以像一面清澈的镜子,反映时间流动和自然变化,映射出人心。 就是喜欢这样清新的解读啊! 本帖最后由 楚天 于 2013-8-3 14:21 编辑
常常“感到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原来是因为接近领悟“大道”了,太好了,谢谢叶子,哦不,谢谢庄子
RE: 庄子的光华 (五)咸池之乐
到处停留的叶子 发表于 2013-8-3 11: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建之于太清”我也不知道公认和权威的具体解释是什么,那段大白话是我看完书里的翻译然后留下来的囫囵印 ...
两位姐姐谈诗,火星松鼠求赐教文言学习如何入门? martian 发表于 2013-8-4 06: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两位姐姐谈诗,火星松鼠求赐教文言学习如何入门?
火星松鼠,你在学习文言么?你觉得还没有入门么?
叶子读文言也未必比你好多少。都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这么读下来的。
如果说读书的感想的话,我觉得我们现在都不是为了考试在读书了。不管英文还是文言,看书的原动力就是要对这本书的内容感兴趣。那么才会反复揣摩,那么就会有进步。你觉得这个说法有理么? 到处停留的叶子 发表于 2013-8-5 09: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火星松鼠,你在学习文言么?你觉得还没有入门么?
叶子读文言也未必比你好多少。都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这 ...
自从看了《明朝哪些事》之后就对历史书感兴趣,无奈基础不好,费半天劲之看得一页《史记》{:21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