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枫 发表于 4 天前

中国的载人倾转旋翼直升机已经飞起来了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8-18 22:48 编辑

https://www.twz.com/wp-content/uploads/2025/08/CHINESE-TILTROTOR.jpg

不清楚型号,不清楚时间地点,但看着这是中国的,也不像伪造的。

不算大,估计载人、载货和直-9差不多,要到直-20大小才更加有用,到直-8大小就更加有用了。

与贝尔MV-75(过去叫贝尔-280)相比,采用T型尾而不是V形尾,结构和飞控更加简单点,也没有大迎角时深度失速的问题。

最要紧的是,采用倾转桨叶而不是倾转发动机,避免了V-22的很多问题,也简化了发动机的选择和维修。

这会是更大的倾转旋翼的先导研究机吗?希望如此。现在这大小还是太局限了。但技术上成熟后,做大就有戏了。

此前无人的已经有很多模型,据说也首飞了,像这个镧影R6000,已经下线,按照进度,现在应该已经首飞了,但是没有进一步的报道。

https://q6.itc.cn/images01/20241015/e1fed73692204f81b45331dc27664539.jpeg

载人的技术要求毕竟高一些,起飞重量本身也是技术门槛。

一直在想中国是否需要从三发的直-8发展相当于CH-47F甚至CH-53K一级的重型直升机,或许还是格局小了,直奔重型倾转旋翼更有意义。大载重,远航程,高速度,这才是重型直升机应有的格局,敌前突击机降的要求没有那么高,那是中型机的任务。或许靠前部署的直-20开路,靠后部署的重型倾转旋翼跟进,这才是应有的节奏。

四角池 发表于 4 天前

本帖最后由 四角池 于 2025-8-19 22:40 编辑

这个厂区图片到底是怎么泄露出来的?https://gitlab.com/swjtuyang/picbed/raw/main/picgo/2025/08/19_22_35_GyommImbMAA7ILI.jpeg
https://gitlab.com/swjtuyang/picbed/raw/main/picgo/2025/08/19_22_35_GynoMwPWQAAmZX5.jpeghttps://gitlab.com/swjtuyang/picbed/raw/main/picgo/2025/08/19_22_36_GvUsZc7XEAAel6l.jpeghttps://gitlab.com/swjtuyang/picbed/raw/main/picgo/2025/08/19_22_37_GvUsZc5XsAAGX_x.jpeghttps://gitlab.com/swjtuyang/picbed/raw/main/picgo/2025/08/19_22_39_GysSkUZWAAc-X9y.jpegFirst footage from ground tests of China's R6000 large tilt-rotor drone----额, 视频发不出来

晨枫 发表于 4 天前

四角池 发表于 2025-8-19 08:38
这个厂区图片到底是怎么泄露出来的?
First footage from ground tests of China's R6000 large tilt-rotor...

怎么发出来的,我就不知道了{:203:}

蓦然回首 发表于 3 天前

怎么种种迹象都感觉像个民用飞机,不像军用机呢,也许将来有可能和双尾蝎一样上个户口

晨枫 发表于 3 天前

蓦然回首 发表于 2025-8-19 18:56
怎么种种迹象都感觉像个民用飞机,不像军用机呢,也许将来有可能和双尾蝎一样上个户口 ...

这个我估计都不是量产机,可能技术验证机多一点。

大黑蚊子 发表于 3 天前

那啥,有没有一种可能性,可以把倾转旋翼的俩燃油发动机给改成电动机,做成增程式全电传动?
感觉设计和整体布局方面会更从容一些

晨枫 发表于 3 天前

大黑蚊子 发表于 2025-8-20 00:35
那啥,有没有一种可能性,可以把倾转旋翼的俩燃油发动机给改成电动机,做成增程式全电传动?
感觉设计和整 ...

在无人机上已经做到了,载人机更大,现在这个功率级的电机和机载电力系统还没有搞定,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例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的载人倾转旋翼直升机已经飞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