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B-21甚于B-2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3-11-16 13:19 编辑B-21首飞了,中国轰-20的话题再次火热。轰-20至今还深藏不露,一般认为是向B-2的某种致敬,但中国更加需要的是B-21。
B-21不是缩水的B-2,而是全新概念的轰炸机。这是能执行战略打击任务但也适合执行战区轰炸任务的中型轰炸机,还有强大的C4ISR能力,可作为全域作战的C4ISR节点。
轰炸机需要担任战略打击任务,主要是核打击,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战区轰炸成为新的要求,而这是战轰越来越难以胜任的。
现代战争呼唤隐身中轰。
战轰的载弹量不亚于中轰,航程不足可以通过空中加油补偿。问题是空中加油的生存力越来越低,非隐身的重载突防也越来越难,战区轰炸对于战轰越来越勉为其难,只有隐身中轰才能胜任。
虽说电子系统在飞机成本里的占比越来越大,飞机越大,成本依然迅速上升。飞机越大,价值越高,可容纳的机载系统越多,增加各种探测和防御措施的冲动越大,电子系统的成份也相应越大。这是一个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过程,很难避免。
在定位上就缩小飞机尺寸和重量,有助于抑制这样的螺旋形上升的冲动,就像小房子就不可能买太多家具和摆设一样。
中轰不仅较小、成本较低,运作成本也相应降低。B-2是四发动机的,B-21是双发动机的,耗油量和维修都相应降低。较小的飞机的技术难度也有所降低。
重要的是:B-21能执行B-2的大多数任务,其中,航程是最主要的。
B-21的航程数据没有公布。根据双轮主起落架,估计最大起飞重量在80-100吨级,也就是波音737、A320一级。波音737MAX的航程在5000-6000公里级,A321XLR的航程高达8700公里,B-21能达到9000公里级是完全可能的。比B-2的9600公里要低,但够用了。
对于中国来说,也够用了。
从中国本土出击,远航美国然后直接返航,需要20000公里以上的无空中加油航程。空中加油可以降低有关要求,但考虑到中美的地理现实,在日本、阿拉斯加、加拿大外海空中加油不现实。加油机本身也需要超大航程才能前出到必要的空中加油位置,大大降低可输送燃油量,降低空中加油的有效性。
直接打击美国本土当然是最有力的反击,但地理和地缘政治现实不容许。有所为,有所不为,永远是战略抉择中最重要的。在现在,就打击美国本土而言,洲际弹道导弹和洲际高超音速导弹就是有所为,轰炸机则属于有所不为。
但从中国本土出击,打击从日本到菲律宾的美军基地,甚至关岛到澳大利亚的美军基地,还是很有必要,而且在技术上现实可行。解放台湾后,夏威夷也在空中加油后的航程内。可靠控制第一岛链后,中国具有与美国相似的地理优势。中国到美国有多远,美国到中国就有多远。
中国已经拥有反应快、突防力强的中程弹道弹道、高超音速导弹和巡航导弹,战略打击解决有无问题还不够,还需要解决吨位问题。乌克兰战争打破了精确制导武器的迷思,精度不能完全取代吨位。
现代社会一方面节点化了,重要节点失能,一大片社会就失能了。另一方面也网络化了,节点失能常常可以通过枝枝丫丫由其他节点接替,恢复大部分功能。俄军对乌克兰电网的拉锯战就是例子。所以打击不仅要精确、有力,还要可持续,要准备打地鼠。
在这方面,轰炸机的作用不可代替,而导弹更加适合第一波打击,制造最大的震撼效应。
B-21一级的C4ISR能力也是中国非常需要的。
无人机、卫星都有大用,但什么也代替不了及时的靠前指挥。数据链有延迟问题和干扰问题,链长梦多。前沿空中C4ISR也需要用到数据链,但距离近,有可能使用视线内通信,保密性和抗干扰性大大提高。
在理论上,B-21级的轰炸机还可以在特殊情况下充当隐身的空中杀手,利用高度隐身和态势感知能力,在敌方轰炸机、运输机、加油机、预警机出没的远方打伏击。轰炸机发射空空导弹没有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
B-21很可能还有外挂大型导弹的能力,中线武器舱两侧的神秘舱门里很可能就是可收放挂架。隐身要求全内载,但永远会有无法内载的大型导弹,如空射弹道导弹、高超音速导弹。外挂破坏隐身,增加阻力,但在域外发射,问题不大。轰炸机是理想的重型导弹发射平台,战轰的挂载能力不足,运输机发射总是有很大的局限。
B-21是使用上比B-2灵活得多的轰炸机,中国需要B-21甚于B-2。简单地说,100架中国B-21对日本、菲律宾、战区美军的震慑远远超过1000枚东风26。
更大的B-2级轰炸机除了载弹量更大,并没有显著的优越性,反正不足以本土到美国的往返航程。
轰-20现在还只是传说,至于高超音速轰炸机、轨道轰炸机,这些都还是科幻,离现实很远。
B-21有外挂点,这一点中国研制中的轰20也可以借鉴。 征久仁 发表于 2023-11-17 09:03
B-21有外挂点,这一点中国研制中的轰20也可以借鉴。
这个现在还是猜测,但非常值得考虑。歼-20的侧弹舱解决了“闭盖外挂”的问题,轰-20连借鉴的先例都是现成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