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炉上爆炒出锅气的办法
本帖最后由 石工 于 2022-10-3 10:03 编辑本来的题目其实是《零失败版厨房太空老鼠Leidenfrost实验》,是对别家帖子里笑话马斯克在摄影棚里伪造猎鹰九号升空,发动机喷口上老鼠乱窜的侧面回应。但这么不接地气的标题肯定混不到点击量,所以放到这里来混饭。
电炉上不容易实现爆炒,更不容易出锅气,这个算是共识了。背后的食品化学原理,就是电炉对锅子的有效热功率输出太小,无法达到Maillard反应的温度(140-170摄氏度)和油脂形成聚合物不沾涂层的温度(200摄氏度以上)。即便达到了高温,也会因为投料中的水分蒸发带走大量的热而迅速降低,无法维持。
过去大伙房的师傅,会有一个办法测试锅温是否到位,就是往锅里洒两滴水,如果水迅速挥发,说明热度还不够,只有当水滴在锅里乱转,但就是不变小,像个老鼠一样乱窜的时候。才算到位。这时开始放油,才是“热锅冷油”,既不粘锅,又能出香味。
这个老鼠乱窜的现象,就是Leidenfrost效应,即液体接触远远超过其沸点的物体时,在表面会形成一层有隔热效应的蒸气,从而大大延缓液体的沸腾和挥发速度。对于常温下平底锅里的水来说,最低温度是193摄氏度。马斯克的太空老鼠,用溢出液氧的Leidenfrost效应来解释,比阴谋论更靠谱一点。下面的视频,是氧冰雪花还没变身成太空老鼠时的样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_0GgKfwCSk&t=4880s
回到厨房里,通常来说,锅里出现Leidenfrost效应的时候,已经超过200度了,正好是油脂polymerize的温度,下油之后,形成聚合物涂层,锅底不粘连,这时再投料,因为Leidenfrost效应,热量并不会被蒸汽迅速带走,温度较为平缓地下降,达到美拉德反应的温度时,基本实现热平衡,食材中的还原糖和氨基酸形成复杂的风味物质,也带上金棕色,这时就可以出锅。所以我们看大厨炒菜一气呵成,实际上就是一把做了两个化学实验和一个物理实验。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8/MaillardReactionSimp.svg/750px-MaillardReactionSimp.svg.png
如果前面这些私货没有吓跑你,下面就是这些私货在实现爆炒自由目标中的实际应用
1:提高温度
电炉的热能很大程度上被浪费了,站在炉前就能直观地感受到这一点。我用铝箔做成一个5厘米高的软圈,绕锅底一圈,用铁夹子夹住,这样就把从锅底和电炉之间缝隙耗散的热量锁住,原先180度发散的辐射热,现在只能向上,全力贡献给锅子。装上软圈之后,用手放在炉边,感觉不到热气。这时就可以跟老式大厨一样,做个Leidenfrost效应实验来测试效果。烧干锅子,不时往里面滴两滴水,可以看到水滴从沸腾蒸发,到满锅子乱转的变化。我的实验结果是,锅子加上炉圈之后,出现小老鼠的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各个锅子都差不多。
2:控制温度
为了准确控制温度,我一般是在锅子在低温下烧干之后,用筷子点一滴油,用硅胶铲子在锅底上抹平。这样当油轻微发烟的时候,就是200度多一点,这时放少量冷油,可以形成polymer涂层,再下入食材翻炒。可以通过移走锅子,或者调低炉温来降低温度,避免烧焦食材。想要炒出锅气,最好的办法是把锅子移到一边投料,再移回火头上。
3:中式炒锅的好处
中式炒锅配合炉圈,非常适合电炉,因为锅体很薄,加热迅速,出菜的时间短。
4:不想用软圈怎么办:
可以用硬圈,用在西式汤锅和高压锅上。我家的其实就是刀拉店的蛋糕模子,女儿嫌不专业,基本不碰。我拿来废物利用,把侧边的扣环拆开,这样比较大的高压锅也能套进去。不过软圈比较好收纳,折叠起来就行。
https://m.media-amazon.com/images/I/712eQ9ThPxL._AC_SX679_.jpg
1,现在测温枪这么便宜,买一个吧。要200度就两百度,准多了。
2,买个老外洗菜甩干的那个东西,宜家就有。几块钱。可以去掉菜里的大部分水分,锅就不需要先蒸发水分了,大大增加了梅拉德反应进程。
都是我的实践经验。 我都是冷锅冷油炒菜, 约等于水煮{:190:} 补充下。
粗略量度下水在平底锅的莱顿弗罗斯特点为约193°C。
焦糖化反应的最佳温度在170℃附近,温度过低反应无法进行,温度过高会产生新反应把糖烧焦。因此,炒糖色的前期需要加水来控制锅中温度,使糖均匀受热。
美拉德反应 The reaction is a form of non-enzymatic browning which typically proceeds rapidly from around 140 to 165 °C (280 to 330 °F).
所以比较方便的顺序是先烧锅,达到不粘锅的目的,然后熬糖色,然后爆锅炒肉。这其实也是厨师自然而然的顺序。
也可以反其道行之,利用厚壁的铸铁锅提高热容来保持温度,就是预热时间要延长 豪哥豪哥 发表于 2022-10-3 23:22
1,现在测温枪这么便宜,买一个吧。要200度就两百度,准多了。
2,买个老外洗菜甩干的那个东西,宜家就有 ...
2听着挺有用,有英文名称吗? 谢谢! 老福 发表于 2022-10-4 00:02
2听着挺有用,有英文名称吗? 谢谢!
Salad spinner 本帖最后由 无言 于 2022-10-4 00:18 编辑
老福 发表于 2022-10-4 00:02
2听着挺有用,有英文名称吗? 谢谢!
Costco沃尔玛都有。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salad+spinner&tbm=isch&ved=2ahUKEwia3tfdusT6AhWeGVkFHc6HCRMQ2-cCegQIABAA&oq=salad+sp&gs_lcp=CgNpbWcQARgAMggIABCABBCxAzIFCAAQgAQyBQgAEIAEMgUIABCABDIFCAAQgAQyBQgAEIAEMgUIABCABDIFCAAQgAQyBQgAEIAEMgUIABCABDoECCMQJzoECAAQQzoHCAAQgAQQGDoJCAAQgAQQChAYUKQKWN8VYOoeaAFwAHgAgAGRAYgBoQOSAQMyLjKYAQCgAQGqAQtnd3Mtd2l6LWltZ8ABAQ&sclient=img&ei=8Qo7Y9qhCJ6z5NoPzo-mmAE&bih=925&biw=1680&client=firefox-b-d 马鹿 发表于 2022-10-3 23:27
我都是冷锅冷油炒菜, 约等于水煮
适合用橄榄油炒,健康{:209:} 雨楼 发表于 2022-10-3 10:45
补充下。
粗略量度下水在平底锅的莱顿弗罗斯特点为约193°C。
我也说了193这个点,但家里都是大差不差,锅里跑水珠,一定是已经到了200度以上。
你说的这个熬糖色的段位比较高。现在有了老抽酱油,除了做拔丝苹果这样的菜, 我基本上不用熬糖色了,热锅冷油直接投料即可。 油锅和太空失重环境是一样的吗?露出来的液氧居然还有明显的四条腿爬行动作。这导演拍得太不走心,给洗地增加了巨大的难度啊。 全都是正牌工科博士大厨 马鹿 发表于 2022-10-3 23:27
我都是冷锅冷油炒菜, 约等于水煮
你是鹿,口味不一样
{:191:}
我买了个红外测温枪,也不贵。搞定
我家是电磁炉,配领导收藏的超级重的铸铁锅 我是从国内运了个大排档的猛火灶来放deck…在室内油烟也挺麻烦 古语云:锅气袭人知昼暖~~~
今有石工师傅从化学、物理角度解析烹饪秘诀,茅塞顿开~{:237:}{:189:}
就便请教:有大厨指点炒菜的时候,需要先润锅,就是干锅烧热,然后进一点油,荡开扩大接触面(锅底形成一层油膜)。然后关火,等温度略降,然后再次进炒菜油,猛火进肉爆炒...
这个次序和热锅冷油有点区别,请教背后的化学物理原理...
我试过几次,确实更好吃了一点。但因为样本量很小,所以无法排除心理因素。
@老票 @五月 @马鹿 。。。。。。
以上全体同学,不局限@,你们讨论炒菜,都是用什么锅? 本帖最后由 马鹿 于 2022-10-4 13:39 编辑
sylvia 发表于 2022-10-4 11:20
@老票 @五月 @马鹿 。。。。。。
以上全体同学,不局限@,你们讨论炒菜,都是用什么锅? ...
我有
staub铸铁锅 enameled cast iron
lodge 的铸铁skillet- 很少用
de buyer 碳钢锅 carbon steel-很少用, 太沉,还要高温
双立人下面的一个牌子的不粘锅一套, 有划痕了就换新的
不锈钢的锅多个
电压力锅2个
炖菜用staub
炒菜用不粘锅
煮面条/意大利面/饺子/馄饨用不锈钢锅
米饭/炖肉-电压力锅。
马鹿 发表于 2022-10-4 13:38
我有
staub铸铁锅 enameled cast iron
lodge 的铸铁skillet- 很少用
以上的锅我都有。
就是炒带肉的菜或煎鱼基本上就是不沾锅了。
所以大家讨论的温度什么的都不适用。 老票 发表于 2022-10-4 02:29
古语云:锅气袭人知昼暖~~~
今有石工师傅从化学、物理角度解析烹饪秘诀,茅塞顿开~
主贴里说的不太清,打个比方比较清楚
锅子的温度有两个舒适区间,一是140-170度,这时会发生美拉德反应和焦化反应,形成多种风味物质。另一个舒适地带是260度以上,这时油脂会发生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层(油膜,polymer),这样就不会粘锅。但在这两者之间,就是火焰山,170度以上,过度的焦化反应会导致食物碳化。200度到240度之间,油脂会冒烟,都是很糟糕的事情。
所以不管什么招数,都是先把锅子烧到极高的温度,这时下油主要形成聚合物层,而不是起油烟,然后移动锅子或者调整火头,把锅的温度拉低到美拉德反应和焦化反应的区间,不在中间地带停留,避免炒糊和冒黑烟。
我觉得这个大概把原理说明白了,各家厨师的具体手法有所不同,但温度控制这个根本点是一致的。
自家做菜分量小得多, 也不赶时间。我家是平板电炉,调低火头不如把锅子一开方便, 所以就是加热后把锅移动到火头区域外,下油,下料,再回到火头上。 加油的时候,开头慢一点,用硅胶铲子抹平,形成不沾层,后面再接着加,就是炒菜的油。这个其实和你的操作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