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读书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2-6-11 07:49 编辑中国家长对孩子爱读书有强烈的执念。爱读书才是上进的好孩子。但爱读什么样的书才算爱读书,这就由家长说了算了。一般是学校老师指定的书,其次是对中考、高考“有用”的书,其他都是闲书,“以后有时间”再读。
如今闲书、烂书真是不少。闲书是读来无用的纯消遣书,好比吃食里的零食。除了浪费一点时间,闲书读来无益无害。烂书则是谬误百出、害人害己的书,这种书读了不如不读。
孩子小,鉴别能力低,家长有责任把烂书挡在门外,就像不给孩子吃会坏肚子的东西一样。但最苛刻的家长也会容许孩子吃点零食,甚至以零食作为“听话”的奖励。孩子为什么会“上钩”呢?因为零食好吃啊。读书也一样。学校老师的指定书和对中考、高考“有用”的书好比饭桌上的青菜萝卜红烧肉,爱吃很好,不爱吃也必须吃,少吃、不吃对长身体不好。
但孩子有兴趣的书好比薯片、辣条,不能当饭吃,但一概不许也没有必要,何况可能通过适当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读书和研究习惯。
比如说,男孩很少有不爱看金庸的,但金庸里不仅有稀奇古怪的武功,还有很多历史知识。有学校里历史课教的中国历史忘了个七七八八、剩下的中国历史大多来自金庸的吗?自己举手。
把金庸当正史看是不行的,但从野史向正史引导,尤其是向良好的读史、研史方向引导,还是很有用的。读史、研史和其他学科其实一样,需要多读些书,对照着读,发现共同的线索,思考不同的叙述,理解其中的立场和动机,最后形成自己的解读和判断。要学会“尽信书不如不读书”。
读历史可能“没用”,但今天的一切事情都是从历史上的某一点过来的,理解历史对于理解现实具有怎么说也不过分的意义。太多的人对于现实的解读来自于自己头脑中对现实的想象,然后自圆其说就把想象中的现实当作真正的现实了,还喜欢旁征博引(其实是东拉西扯)和别人瞎争。这就是思维走火入魔了。
要是对打仗的故事有兴趣,往科技方向引就有更多的机会了,从冷兵器时代的冶金,到枪炮时代的机械,坦克、军舰、飞机则话题一抓一把,哪一个方向都可以往科技方向引,多深就是sky is the limit了。
女孩可能爱读琼瑶的不少,琼瑶的文字工夫还是很好的,语言文字和叙事并非没有营养,学习对情感的表达、情景的描述也是很有用的。女孩也可能对异乡浪漫感兴趣,这又牵涉进地理、历史、人文。
比如,爱看《权力的游戏》的话,可以从King’s Landing与杜布罗夫尼克的相似说起,引申到亚德里亚文明圈,从Qarth的北非情调引申到北非-倭马亚文明圈,从Winterfell引申出波罗的海文明圈,等等,这里又是很多历史、建筑可以“勾引”孩子们去深入研究。
这些知识“有用”吗?这就和教育是干什么用的一样,知识是不是“有用”,一是看能不能当作谋生的工具,二是看能不能丰富人生、修身养性。后者也不完全是“无用”的,因为知识到后来都是触类旁通的。票兄说得好,有人觉得“现实世界与书上讲的不一样”作为不需要读书的理由,那是书读得太少。
引导良好读书习惯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会识别好书、闲书和烂书。就是看闲书,也喜欢看“好的”闲书,而不是“烂的”闲书。但现在书太多了,如何从书海里挑出好书,而不是仅仅“听人家推荐”,也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掌握了,对读“正经书”也是很有用的。书也不是每一本都值得精读的,什么书值得精读,什么书只需要狼吞虎咽,这没法教,还真是只有从“实战”中自己悟的。说到底,正经书也好,闲书也好,读书、选书的路子都是差不多的。读书最终是思维的一部分,是习惯的一部分,读到后来,没有正经书、闲书之分了,都是自己“书谱”的一部分。
“尽信书不如不读书”和在书海里挑好书不容易,但这还真是只有多读书才会的,包括多读闲书。
谁都在记忆里有一些最喜欢的吃食,很少是饭桌上的青菜萝卜,甚至未必是红烧肉,但最喜欢的零食谁都能娓娓道来,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零食才是影响最大的吃食。
給孩子一点精神上的零食吧。有点爱好很重要,何况读书(哪怕是读闲书)并不是坏的爱好。事实上,中国家庭教育里最缺失的,恰好是不鼓励孩子形成健康的爱好。从小到大,除了读书、考试,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了,玩有戏有好玩、逃避的因素,但更多的反而是叛逆。我就碰到过30好几、事业有成的大小伙子,工作至于竟然不知道干什么,只会在PS5上玩蹦蹦跳跳的孩子游戏。读书未必是爱好的全部,但肯定可以成为爱好的补充,现在没有什么爱好是完全脱离读书的了,而这些书肯定不是学校老师指定的,也肯定与中考、高考无关。
最后一点其实最重要:父母自己如果根本没有读书的习惯,就别强求孩子有良好的读书习惯了。至于“我的工作就是赚钱养家,你的工作就是读书考名校”,看看自己对工作有多大怨言,就可以期望孩子对读书有多大怨言了,还要加上逆反心理的加成。自己对工作没有怨言?嘿嘿,那就不可能说这样的话。小五说得好:孩子近零食,是因为父母远庖厨。 前两天偶然看到一段视频,是Steve Harvey回答一个妈妈的提问,他说, education isn'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e kid's dream if a kid has dream than he will learn science, engineering, math, etc.
这其实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意思,其实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但主要问题是绝大多数的家长不敢冒着孩子将来会找不到工作的这个险,很早的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社会需要的”熟练工",所以要把孩子放到培养熟练工的流水线上,学校是按这个目标培养“标准品”的流水线,它按“标准品”的要求衡量孩子的表现同时决定给孩子的输入。目标就是今后成为”熟练工“,所以按这个目标设计输入,这部分逻辑没什么问题。问题是目标错了!
我自己的观察,孩子容易成材的原生家庭有两种,一种是家里有钱的,不会特别的希望孩子光耀门庭的,有钱有能力让孩子做各种尝试,孩子真的不成材找个普通的工作,他们也无所谓,因为以他们的能力也能保孩子衣食无忧。孩子真的发现了自己的dream家里也会大力支持的。这种孩子一旦抓住机会,就会很厉害!典型的例子就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哈佛说退就退了。
在一种就是家庭条件不好的,这种对孩子的期望不高,觉得只要将来能有个工作养活自己就行,对孩子的在学术上的帮助也有限。所以由着孩子发展,但是对孩子的兴趣不会因为不是学校要求的就禁止,鼓励甚至帮助孩子的兴趣。这种的典型就是乔布斯,他的养父母因为答应了他的亲生父母必须让他上大学,拼尽全力供他上了大学,结果他退学了。
教育孩子这事情最焦虑的是中产阶级,自己没能力保证孩子衣食无忧,更不敢让孩子按自己的兴趣来,自己又有点能力可以辅导孩子,又对孩子的未来有点期望和规划。然后就患得患失,亦步亦趋的跟着学校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以保证达到学校“标准品”的要求。这个过程中家长,学校,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出现很多问题。这种孩子出来后也是重复这个过程。
我家娃要是能读金庸的书,我给他买全集!问题是人家不想读书啊。 关于读书这件事,相当多的成年人会有误解:“长大了发现生活和书上写的不一样”,并将此作为自己不读书也不怎么鼓励下一代读书的重要论据... 这个问题,人间词话里提到的三重境界可以佐证,他们读的还是不够啊...
小时候很内敛木讷,语文老师某天随手一点安排我做班里故事会负责人,发动同学们每周一次讲故事。我发动不了别人,只好自己来,天天泡图书馆找故事... 坚持了一个学期,成了班里的故事大王。
有个姨在图书馆工作,暑假期间去她家小住。央她带我进去并反锁门(刚好那天闭馆),带了个烧饼一壶水,呆了一整天..... 感觉特别幸福。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碎片化,是对读书这件事的巨大打击。 现如今短视频更是掠夺性的挤占时间资源,无数人投奔了抖音快手的怀抱,信息的接收质量进一步下滑,快餐化的宣泄情绪(而不是求知的获取快乐)成为主要动力。
对于“引导良好读书习惯”这件事,可能还会更悲观吧~
唉......
小时候很想当新华书店的店员,觉得这是最好的工作,{:191:} 现在的各种社交媒体五花八门,这些精神零食带来各种各样的干扰,做父母的想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越发的困难了
但是我喜欢您做的这个关于正餐与零食的类比。做父母的要是自己成天远庖厨,孩子们就会对零食越发依赖;反过来说,如果父母擅长烹饪,自己也对美食充满兴趣,孩子们的饮食习惯就相对好很多。
还是要从我做起啊。 喜欢就捧捧场 发表于 2022-6-11 06:25
现在的各种社交媒体五花八门,这些精神零食带来各种各样的干扰,做父母的想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越发的困难了
...
还是小五的说法好:父母近庖厨,孩子还能远零食。 testjhy 发表于 2022-6-10 23:56
小时候很想当新华书店的店员,觉得这是最好的工作,
我们的共同理想啊!握手! testjhy 发表于 2022-6-11 13:56
小时候很想当新华书店的店员,觉得这是最好的工作,
:handshake
图书馆和副食品店员 有学校里历史课教的中国历史忘了个七七八八、剩下的中国历史大多来自金庸的吗?自己举手
学校里历史课教的中国历史倒是没忘,基本上是各朝代的农民起义史 drknight 发表于 2022-6-11 08:43
图书馆和副食品店员
兼职啊!没想着妇联兼职一个文书或者活动组织官什么的?{:187:} 老票 发表于 2022-6-11 12:59
关于读书这件事,相当多的成年人会有误解:“长大了发现生活和书上写的不一样”,并将此作为自己不读书也不 ...
握手,票兄原来我们的经历都差不多。
我小学时候转过一次学,好长一段时间,一个朋友都没有。然后某次老师安排讲故事,点名点到我。我上去讲的什么已经忘记了。反正是下了课就有人来找我说话了。然后每次故事会结束,都会有人来找我聊天。后来发展到放学的时候,大家都宁肯多绕点路陪我走,听我讲故事。至于为什么会讲故事,我家从我上学开始订《儿童时代》。一直到我初中毕业。话说当年的儿童时代,可是大咖云集。经常从很大牌的作者那里约稿。故事都写得非常精彩。我一开始就是看热闹,后来要讲故事,必须把故事背下来。再后来,听小喇叭广播,模仿里面的孙爷爷讲故事的语气,节奏,。。。我后来能够夸夸其谈,很多都是拜这个时候的锻炼。
再后来,有很多同学专门去我家,去看儿童时代。那个时代的孩子们其实真的非常喜欢读书的。我小学时候,常态就是领着5、6个同学回家,然后大家一起写作业。匆匆写完了,就赶紧去抢书看。一直看到我家吃饭。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我高中时候,学校里面有个非常大的图书馆。但有一条规定,只有级部前二十的学生才能去借书。我为了去借书,也是拼命学习。可以说高中基本上没有浪费一次借书的机会和份额。每次都是借满3本.所以票兄,我高中时代,一直都是幸福的{:233:}
上了大学,山大的图书馆,号称文科存书国内第一。只可惜因为我是理科,所以很多善本和古籍是不对我们开放的。也就前后读了不少佛教道教的东西。然后就是看各种流行的小说,梁金的武侠是看全了,穆斯林的葬礼,白鹿原,废都。。。到了大二开始准备出国,然后读物就成了英文课本。。。开始乏味的人生了。到了北大,不得不说,还是北大大方,对于研究生还是网开一面,看了不少古籍,包括善本。但发现也就那样。不会比路边盗版看出更多的东西来。可见我就是个俗人。
抖音我也看。偶尔看几个,算是调剂一下。但看多了,看出套路来就没意思了。其实你读比较深奥的东西多了,哪怕是看快餐,也会分析人物设定,情节安排,拍摄手法角度。。。然后发现可以看出不少东西来。奈何大多数经不住分析,稍微看几个,就觉得太幼稚,你除了脱,还有各种擦边球,就没啥东西了。起腻。 晨枫 发表于 2022-6-11 21:43
我们的共同理想啊!握手!
呵呵,我就不。我爸一个邻居兼同学就在新华书店工作,经常借口看望老同学去蹭书看。但我去过几次后发现,新华书店的店员,其实根本没时间看书的。点查库存,进货出货,整理书架,上货下货,一天到晚,没几个时间能坐下来。而且我们当地的新华书店一直都是教材的指定经销单位。每次看到我爸老同学一米五几个头,抱着半米高的大牛皮纸包装的教材过来过去的,我都觉得这根本就是一份体力劳动啊。 水风 发表于 2022-6-11 12:28
呵呵,我就不。我爸一个邻居兼同学就在新华书店工作,经常借口看望老同学去蹭书看。但我去过几次后发现, ...
而且当年新华书店一架子都是一样的书,根本没有多少种类,我进去一眼就能看清是不是有新书了 水风 发表于 2022-6-11 12:21
握手,票兄原来我们的经历都差不多。
我小学时候转过一次学,好长一段时间,一个朋友都没有。然后某次老 ...
那是孩子们看书,其实和现在孩子们刷网差不多。那时没有刷网的选择啊。{:187:}
我小时候,邻居是图书馆的小官,常蹭她值班的时候泡阅览室,现代航空、世界飞机手册看了个饱。读大学了更是小说根本没时间看了,到现在金庸都没看全,梁羽生没看过。出国了,倒看了两本琼瑶,起腻了。 水风 发表于 2022-6-12 02:21
握手,票兄原来我们的经历都差不多。
我小学时候转过一次学,好长一段时间,一个朋友都没有。然后某次老 ...
“嗒嘀嗒!嗒嘀嗒! 小喇叭开始广播啦~~ (然后嘴里含着半口水模仿孙敬修老爷爷) 小朋友们......{:187:}”
和道兄真的是同龄人啊~~除了《儿童时代》还有《少年文学》...... 只是那时候家贫买不起,所以去别人家蹭书看的是我。再后来就开始看《钟山》《十月》《花城》《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等等等
道兄是学霸,山大北大一路顺风顺水的,膜拜啊~
关于“其实你读比较深奥的东西多了,哪怕是看快餐,也会分析人物设定,情节安排,拍摄手法角度。。。然后发现可以看出不少东西来。”很是认同。
这几年发现,必须坚持定期看一些深奥的东西,不然这种能力确实是会下滑的。认知这件事,还真是逆水行舟,最怕的就是沉迷故纸堆,故步自封...
喜欢就捧捧场 发表于 2022-6-11 20:25
现在的各种社交媒体五花八门,这些精神零食带来各种各样的干扰,做父母的想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越发的困难了
...
小五真的以身作则,难得的好父母也是子女的运气......{:237:} 晨枫 发表于 2022-6-12 03:46
而且当年新华书店一架子都是一样的书,根本没有多少种类,我进去一眼就能看清是不是有新书了 ...
没错。种类真是乏善可陈。不过80年代以后就慢慢好起来。 水风 发表于 2022-6-12 07:49
没错。种类真是乏善可陈。不过80年代以后就慢慢好起来。
80年代我就在读大学、读研了,然后泡女朋友、出国,就没时间泡新华书店了{:203:} 老票 发表于 2022-6-11 20:55
小五真的以身作则,难得的好父母也是子女的运气......
小五这样的模范妈妈子女想不上进都难,估计子女最大的问题是压力山大,怕达不到假猫真虎的老妈的期望。@喜欢就捧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