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 发表于 2021-5-28 11:21:31

MacArthur 发表于 2021-5-26 21:06
据老烟枪们确认,这玩意不会起明火,但是的确每抽一次就会烧掉一点点。。。 所以隔段时间就得换个新的。 ...

抽烟斗时间稍长一点,烟油就会堵住吸管,影响烟的口感不说,不使劲烟就抽不到,使劲了烟油就有可能抽到嘴里。

所以隔段时间就换新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太高档的烟斗谁都换不起,玉米芯是最佳选择。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21-5-28 11:48:45

包子 发表于 2021-5-28 11:21
抽烟斗时间稍长一点,烟油就会堵住吸管,影响烟的口感不说,不使劲烟就抽不到,使劲了烟油就有可能抽到嘴 ...

那~斯大林呢?好像是有一种类似通条的工具?

无言 发表于 2021-5-28 12:22:17

包子 发表于 2021-5-28 11:21
抽烟斗时间稍长一点,烟油就会堵住吸管,影响烟的口感不说,不使劲烟就抽不到,使劲了烟油就有可能抽到嘴 ...

烟斗要定期通的,以前打点心包的纸绳就不错。

@七月群山

包子 发表于 2021-5-28 17:02:14

当然可以通,但是味道就已经变了,我估计强迫狂受不了。

包子 发表于 2021-5-28 17:03:05

无言 发表于 2021-5-28 12:22
烟斗要定期通的,以前打点心包的纸绳就不错。

@七月群山

现在有铜丝缠棉线的专用工具。

常挨揍 发表于 2021-5-28 19:42:12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21-5-28 11:48
那~斯大林呢?好像是有一种类似通条的工具?

抽两天就得通,清洗,不然味道发苦 。
不过俺没抽烟斗的原因一是把个登喜路的斗买来没一周就摔了八字不合,二是抽斗抽雪茄都跟喝茶的口感冲突,只好废弃烟斗和雪茄了。

常挨揍 发表于 2021-5-28 19:45:25

MacArthur 发表于 2021-5-26 21:06
据老烟枪们确认,这玩意不会起明火,但是的确每抽一次就会烧掉一点点。。。 所以隔段时间就得换个新的。 ...

差不多,没记错的话5~10斗就得换。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21-5-30 03:45:53

水风 发表于 2021-5-26 03:54
的确是,毕竟还能吃饱。。。

你这个老师太惨了。应该不是没有灌浆的玉米,而是已经成熟,但没有完全干的 ...

甜杆儿竟然是甜高粱杆儿,头回知道。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omwfLNL9i0

水风 发表于 2021-5-30 08:01:45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21-5-30 03:45
甜杆儿竟然是甜高粱杆儿,头回知道。

高粱可是稀罕玩意,因为产量低,一般就是在自家院子或者菜园四周种一圈。很少见大规模种植的。而且我记得高粱的主要作用不是吃,而是用来绑笤帚。所以玉米可以随便折腾,高粱要是弄折一根,人家可跟你没完。

所以,我也听说过,高粱秸比玉米的甜。但从来没吃过。

无言 发表于 2021-5-30 09:54:21

水风 发表于 2021-5-30 08:01
高粱可是稀罕玩意,因为产量低,一般就是在自家院子或者菜园四周种一圈。很少见大规模种植的。而且我记得 ...

这么说《红高粱》不成虚构的啦?

野草魂 发表于 2021-5-30 10:53:17

无言 发表于 2021-5-30 09:54
这么说《红高粱》不成虚构的啦?

怎么会。高粱米是五谷之一。至少40年前都是北方主要的主食。印象中,高粱玉米是主食中的前两位。80年代后才被取代。
北方人喜吃面食。其实得细分。我们那主要主食就是大米。后来在南方读书,老乡公认那里的饭真难吃,学校食堂吗,不过外面的饭店也一样不怎么样。那时候好像面食吃的多了,在家里咱基本不吃面食的,学校的面食好歹还比米饭感觉好点。

柳叶刀 发表于 2021-5-31 01:49:14

呵呵,比惨呢。

上面提到的伙食质量虽然不高,但是看来还一时管饱。我插队的时候基本就没吃饱过,除了双抢时期。为什么双抢能吃饱呢?因为是生产队里的大锅饭,实际上就是瞒产私分,田里收回来的新谷子晒干后不送仓库,直接送去舂米,然后就送食堂了。

平日里油水极少,靠的是生产队分的一点菜籽油,记得每年分的菜油顶多一个酱油瓶。以粮为纲么,食油不在优先考虑之列。农民家庭养猪,我们知青连人都养不活,还想养猪?那时农村没有多余的粮食,养猪靠得主要是小孩到田边地头,山上树林子里捡猪草和家里舂米出来的米糠。当年吃的基本上是糙米,舂米时都不敢打太白,毕竟人还饿着肚子呢。我们的米糠基本上都送给房东,或者跟人以物易物了。

猪没有猪食,一年下来干干瘪瘪的不上一百斤。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生产队会安排杀猪。每人大概可以分到一二两肉,记上帐年底结算,如果自家有猪可杀就可相抵,否则就以赚到的工分付账。板油归主家,加上分到的菜籽油就是一年全家的食用油了。许多当地农民会把板油切块用盐腌起来,炒菜时把锅烧热,从盐罐里夹一块肥油在锅里擦一圈,多少有点油星就可以炒菜了。

曾经参加过几次婚宴,大致有十几二十碗菜,其中包括炒冬笋,腌笋,炒白萝卜,炒芋头等等,等等,就像韩国人的餐前开胃酸菜一样。记得头次上酒桌,席间上了一盘一寸见方的大肥肉,我一见大喜,马上就夹了一块,还没等肉进口,小腿就挨了一脚,坐我旁边的队长跟我挤眼睛,让我把肉放回去。后来他告诉我,这盘肥肉是凑盘数走过场的,这是人家一年的食油,大家都心知肚明不会去碰的。

最近这些年交通方便了,我曾数次回到那个小山村,乡亲们热情宴请,每一家大酒大肉让我酒酣饭饱。酒席上大家总要回忆起以前那个年代,感慨万千。

colin1992 发表于 2021-5-31 15:39:18

柳叶刀 发表于 2021-5-31 01:49
呵呵,比惨呢。

上面提到的伙食质量虽然不高,但是看来还一时管饱。我插队的时候基本就没吃饱过,除了双抢 ...

想了一下,是不是队长专门坐在隔壁座位{:200:}

柳叶刀 发表于 2021-5-31 21:06:22

colin1992 发表于 2021-5-31 15:39
想了一下,是不是队长专门坐在隔壁座位

那倒也没有刻意安排,队长比我大个十来岁,平时就挺照顾我的,就像一个老大哥。

semtex 发表于 2021-5-31 21:10:55

甜杆我小时候吃太多了。 每年我姥家给我种五个池子。随便吃。{:187:}
当然, 还有别的, 桃, 枣, 葡萄,杏, 石榴。

柳叶刀 发表于 2021-5-31 21:49:46

野草魂 发表于 2021-5-30 10:53
怎么会。高粱米是五谷之一。至少40年前都是北方主要的主食。印象中,高粱玉米是主食中的前两位。80年代 ...

南方吃得是籼米,当然不如粳米好吃了。

以前粳稻不能种双季,产量不如籼稻高,而且出饭率也不如籼米,吃饱和吃好当然是吃饱优先了。

其实南方以前也并不全种籼稻,像我插队的地方是高寒山区,过去都种得是粳稻。六十年代开始种双季籼稻,产量大大提高。到我插队的时候,口号已经是“消灭单季稻”了。这完全是教条主义的口号,很多高山冷水田种上双季稻产量还不如单季稻呢。但是农民有什么办法?工作组到处检查,发现单季稻就给拔掉,干脆就颗粒无收。

所以南方的米饭不如北方好吃。还有一个附带的坏处,以前种的粳稻都是高秆的,后来籼稻都是矮秆稻,固然消除了倒伏的问题,但是床上睡的草垫子就不够宽了。

水风 发表于 2021-6-1 04:34:04

无言 发表于 2021-5-30 09:54
这么说《红高粱》不成虚构的啦?

并不是,高粱耐瘠薄,耐干旱。对于盐碱地也有不小的适应性。所以很多地方别的东西长不了,只能种高粱。

我家附近是胶东半岛最丰腴的一块地了,没人舍得用好地种高粱。但你要到了无论是鲁南的沂蒙山区,还是东边的大泽山、崂山附近,甚至沿海的很多地方,那里种高粱的很多。莫言并不是无中生有。

看客 发表于 2021-6-1 10:47:08

柳叶刀 发表于 2021-5-31 21:49
南方吃得是籼米,当然不如粳米好吃了。

以前粳稻不能种双季,产量不如籼稻高,而且出饭率也不如籼米,吃 ...

这种唯产量主义毁了不少好东西。龙井、普洱,以及各地的良种猪,都是这样给毁了。

小米粒 发表于 2021-6-1 16:55:07

看客 发表于 2021-6-1 10:47
这种唯产量主义毁了不少好东西。龙井、普洱,以及各地的良种猪,都是这样给毁了。
...

官吏们最爱一刀切。
省事、易抛锅。

包子 发表于 2021-6-2 21:30:06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21-5-26 04:43
就是甜杆么,郊区农民拉进城里卖钱的;还有嫩玉米,间穗间下来的,就是一泡糖水。 ...

甜杆应该是高粱吧,我小时候老吃。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挨饿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