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f2012
发表于 2012-6-22 11:30:48
个人认为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先天就必然失败,因为李鸿章从未在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中掌握绝对权力,
清末的君主们也就想苟延残喘,李鸿章从没有一个稳定的支持。致使出现朝令夕改。
而且由于清朝属于少数民族政权,为维护统治必然又对洋务运动掺沙子和挑动派系争斗。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事实上李鸿章也算尽心竭力,甲午战争他两个侄子都力战殉国或自杀。他任用私人也是为了延续他的政策。
虽然他也贪,但他也有节制,他也很讨厌他哥哥无限的贪腐。而且他并不是尸位素餐。
个人认为李鸿章这人做到了他那时代人臣中最高水平。
胖卡门
发表于 2012-6-22 15:02:24
李鸿章若是早生500年,可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名臣。
但是这段:直到今天,很多人还是把李鸿章视为坏人,原因也简单 – 他在那个时代引领的洋务运动,被视为是一个失败,于是,带着中国走错了路的李鸿章,责无旁贷。
恐怕不符合现实吧,视李氏为坏人,没有几个人是因为他搞洋务失败了。
茶壶
发表于 2012-6-22 23:27:50
MacArthur 发表于 2012-6-22 06: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知为何李中堂会落了个“不学无术”的名头。。。 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怎么可能“不学无术”? 估计这个评价 ...
没本事就别接那差事。
翁老(先生)那帝师的差事可是老太后诚心邀请的,躲都躲不掉的。老李那北洋的差事又是谁请你来的?
MacArthur
发表于 2012-6-22 23:38:59
茶壶 发表于 2012-6-22 10: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本事就别接那差事。
翁老(先生)那帝师的差事可是老太后诚心邀请的,躲都躲不掉的。老李那北洋的差事 ...
话不能这样讲。。。
“少干少出错,不干不出错” - 所谓“多磕头,少说话” -- 这种官场基本生存规则,李鸿章如何不晓得。。。 什么都不担当,不抛头露面,做个王文韶那样的“油浸枇杷核子”,翁同龢再手眼通天也拿捏不着是不是?
放眼大清上下,谁有那本事去管理一支现代化的舰队?没有人。
没有人,那么是不是就可以不做,不去设立这支舰队?没有北洋舰队了,干脆日本人连挑衅都无从下口,更别提后来的甲午海战。。。 自然就更不会有马关条约之丧权辱国了,多好。。。
老兄你不会是认真的吧?
魔术师
发表于 2012-6-23 10:25:41
我觉得评价一个人,不能脱离他所在的历史背景。有些事情,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只能是“尽人事而安天命”。我对李鸿章不熟悉,不好评价,但脱离他所在的历史阶段和客观背景,用上帝式的标准来要求他,是不切实际的。中国的变革和革命,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探索的,每一代人的探索,就像爱迪生所说的那样,是发现了不同的不成功的路径,直至最后TG成功。抹杀前人的探索和努力,就像切断了自己与祖辈的联系一样。
虎痴
发表于 2012-6-25 12:27:32
李在那个年代已经是算非常有远见的了,国情如此他也没有能力翻盘阿,
有部电视剧叫《走向共和》先在央视1套放了,后来又叫停了不允许其他电视台重播,
那部电视剧里面的人物形象更加符合常理一些。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6-28 19:18:17
不打不相识 发表于 2012-6-21 10: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京张铁路用了很久啊,对国计民生有帮助吧。庚子赔款培养了多少人才,对革命和建设也非常有用啊。不一定上 ...
一直到我上大学,京张铁路还在用,我一年路过四次,五年共20次。
不打不相识
发表于 2012-6-28 19:58:23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6-28 19: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直到我上大学,京张铁路还在用,我一年路过四次,五年共20次。
老燕兄对这事有发言权。对历史应该有个客观的态度,成王败寇的历史观不严肃,按照那种逻辑,如果TG倒台,中国越发蒸蒸日上,也不要否定TG的历史贡献。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6-28 20:02:54
不打不相识 发表于 2012-6-28 19: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燕兄对这事有发言权。对历史应该有个客观的态度,成王败寇的历史观不严肃,按照那种逻辑,如果TG倒台, ...
京包线的前半段就是京张铁路,我去合肥每次都在北京转车。我从来没有放假不回家,开学不去上课,所以一年四次。大学五年,可不就是20次?青龙桥那里还是用詹天佑的方法,走之字形,一个车头牵引,一个在后面顶。每次路过都会调头的。
一直到95年最后一次中秋节回家,都是如此。詹天佑的贡献依我看哪个军阀也比不了。
不打不相识
发表于 2012-6-28 20:10:29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6-28 20: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京包线的前半段就是京张铁路,我去合肥每次都在北京转车。我从来没有放假不回家,开学不去上课,所以一年 ...
我倒不知道青龙桥的设计现在还在用呢。我记得有论者比较留美学童的学业、贡献远比后来留学日本的要大,那都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读书的种子啊。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6-28 20:23:22
本帖最后由 燕庐敕 于 2012-6-28 20:26 编辑
不打不相识 发表于 2012-6-28 20: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倒不知道青龙桥的设计现在还在用呢。我记得有论者比较留美学童的学业、贡献远比后来留学日本的要大,那 ...
现在不知道,但是到95年还在用。
京包线后来新世纪也提速,但是我回家都坐飞机的。不然从广东回去坐火车,岂不是假期一半要耗在路上了?
gordon
发表于 2012-6-28 22:00:31
本帖最后由 gordon 于 2012-6-28 22:56 编辑
猫元帅 发表于 2012-6-21 10: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北洋水师和留美幼童一样,对于中国的国力毫无帮助。更遑论民众生活。
真正能改变的还是要靠TG这样从底层发 ...
TG 也不是从底层发家的,准确的说应该是从教育起家的。
消除文盲、半文盲,这才是正道,又不是农民起义,起义了又怎么样,该啥也不会,还是啥也不会。
老土拨鼠
发表于 2012-7-11 13:54:18
灌输"我对他不对"的洗脑观念是为了宣扬自己政权的合法性,一旦像萨这样宣传,那么造反起家的就相当于自抽耳光:既然持续的改良使国家强大起来时大概率事件,那你凭啥要闹革命?
茶壶
发表于 2013-7-4 12:43:12
一年多了,我回这帖子说了半截话,把M大人看得云山雾罩,今天有点时间接着把下半截话说出来。
话说孔圣人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现在以及可以遇见的将来还会影响下去。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也是过去及现在多数人评价一个人的一条基本原则。有人曾经指出:所谓曾李袁乃一脉相传。但对三人评价却十分悬殊,我觉得一个原因就是这三位对自身利益追求各有(多少的)不同,曾文正公洁身自律,评价最高,李二先生长袖善舞,评价就低了,老袁私心自用,利令智昏,千夫所指。
甲午乙未年,李二先生斗不过伊藤博文,能全怪老李吗?这是中日两国之间的较量,当时清朝对日本从政治制度到军事实力全面落后于日本,战败并非偶然,如果老李失败后殉国,不惜身,如他那几个手下,一般人也会把他看做一个悲剧英雄,可惜,自古艰难唯一死。
假如老李不逐利,真真一心为国,两袖清风,家无余资,则不管事业如何,人们会赞曰:李文*(没有正的可能?)公真君子也。
这两点都做不到(可能确实责人过苛)还要周旋于老太婆老古董老顽固愣头青之间,以为自己玩弄他人与股掌之间,其实被老太婆捏在手心里,想要身后不留骂名,岂可得乎?
扯句旁的,对政治人物的评价,私德是很重要的一点,有时候政治上的得失不容易当时判断,但一个人的私德却很容易直接判断,近的不说,就说当年打到黄克诚时一方面将其归入军事俱乐部,另一方面扯出早年黄金的事,一下子砸得黄老懵懂转向。
说着说着,自己是不吐不快,但感觉多少有点歪萨大的楼了。
stablebow
发表于 2013-7-16 08:26:20
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因势制权,可矣!
包子
发表于 2013-7-16 09:59:30
猫元帅 发表于 2012-6-21 10: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北洋水师和留美幼童一样,对于中国的国力毫无帮助。更遑论民众生活。
真正能改变的还是要靠TG这样从底层发 ...
从底层发家的基本都是变态,暴发户对社会能起啥作用大家都明白,老话讲贵族起码得三代。
留美幼童大多数都是穷人家的孩子,最少也能为自己家里解决点问题,从这一点看对国力就不是毫无帮助。
包子
发表于 2013-7-16 10:03:51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6-28 19: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直到我上大学,京张铁路还在用,我一年路过四次,五年共20次。
我也经常用。
猫元帅
发表于 2013-7-16 10:27:26
包子 发表于 2013-7-16 09: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从底层发家的基本都是变态,暴发户对社会能起啥作用大家都明白,老话讲贵族起码得三代。
留美幼童大多数 ...
对留美幼童的吹捧实际上是符合改开后精英思潮的发展的
八旗子弟
发表于 2013-7-18 15:22:44
萨大,有时间考证下东洋女谍盗取英国潜艇资料的事情真伪么?
Erastus
发表于 2013-8-19 20:26:09
茶壶 发表于 2013-7-4 12: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年多了,我回这帖子说了半截话,把M大人看得云山雾罩,今天有点时间接着把下半截话说出来。
话说 ...
此楼的回复很中肯!
对于李鸿章,了解的不多,但还是认为他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的失败并不是他个人的原因,他身处的清末的环境决定了失败。历史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