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 发表于 2012-6-15 11:49:37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忘记历史(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是革命导师列宁说的,不要告诉我说你不知道列宁是谁,如果真不知道列宁是谁,那就真是忘记过去了。
  这句名言也不是从列宁的著作中看到的,而是通过一部电影听到的。电影的名字是《列宁在十月》,抑或是《列宁在1918》,记不清了。在那个年代,电影院里没什么电影可放,翻来覆去就那几部。电影里的精典台词,人们背的滚瓜烂熟。“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就是其中的一句。
  当时觉得列宁真不亏是革命导师,说出的话是那么的富有哲理,于是拼命的学历史、看历史、记历史,以免成为“叛徒”。实际上当时所学、所看、所记的“历史”是片面的历史,一面之词的历史。
  后来才知道,不仅仅革命导师有过这样的教导,我们的老祖宗2000多年前就有过同样富有哲理的忠告,且更加言简意赅,更据中国特色。
  西汉末年刘向编纂的《战国策•赵策一》中就写到,公元前450年,晋国大夫赵襄子谋巨张孟谈在告老还乡前就对赵襄子说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后世人以此为警句,提醒人们其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与此相同的典故还有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得巨魏徵去世后,他曾对人说: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李世民可谓明君。
  由此而想到德国人与日本人对待二战的不同立场和态度。德国人(包括历届政府和民间)对二战期间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罪行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且对世人深深谢罪。总理勃兰特在遇难者纪念碑前下跪就不说了,在民间,此类事情也是屡见不鲜。仅举一例,据媒体报导,欧洲杯开幕前,德国足协曾召开一场新闻发布会,助理教练汉斯-弗里克出席。汉斯在新闻发布会上的一句话引起了轩然大波。当记者问如何防住葡萄牙队的C罗的任意球时,汉斯表示:“只能准备钢盔,然后高高跃起挡住任意球”。按说这只是用军事术语谈论足球而已,这也是人们评论足球时经常用的表达方式,没什么大不了的。汉斯这样说这所以引起轩然大波,仅仅因为在德国,钢盔这个词容易让人想到纳粹和战争。在波兰进行欧洲杯的这个敏感时期,汉斯提到钢盔,只会让人想到二战时德国士兵们头戴钢盔,涂炭波兰人民的恶行。
  为此,汉斯在德国足协网站上为自己的失言进行了道歉:“我为因为我不适当的表达所产生的误解感到十分遗憾,这只是一个口误,我不希望给大家留下错误的印象。我一般不会选择用军事用语来评价体育。我为我这样的表述向大家道歉,我现在对我的失言也是悔恨不已,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
  你想像得到吗?仅仅因为一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纳粹,说了这个词的人必需道歉,这就是德国人的认真。为此,日耳曼人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反观我们的近邻日本,同样是二战的罪魁祸首,入侵中国,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掳掠、涂炭生灵、无恶不作,却从未做过深刻反省,说什么“添了麻烦”的屁话;拒不承认入侵,说什么“进入”;修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怪不得需要国人经常教育大和民族要牢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了。
  进而又想到,国人是不是有时也会健忘呢?
  远的不说,说点儿近的吧。毛主席说过,他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把蒋介石赶到了海岛上,另一件事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头一件事是大好事,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经过多年的教育、灌输,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对此历史还是有着深刻记忆的。年轻人,只要学过中国近代史,对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再年轻些,或者没有学过历史的人,对他们来说,这段历史恐怕就只是一些名词了。年代太永远了,现在的年轻人对此也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感兴趣了。
  第二件事无疑是件大坏事。在那动乱的十年间,人性被扭曲,生命被摧残,可以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惨痛的经历。我们对此进行过深刻的反思吗?有人建议建立“文革博物馆”,以铭记这一民族的教训,迄无进展。一句“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就把这一页历史翻过去了。真的翻过去了吗?能这样翻过去吗?现在三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恐怕对那段历史一无所知。
  这不是“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而是“彻底忘却文化大革命”。
  “宜粗不宜细”自然有其道理,如果仅仅纠缠于谁批斗了我,或是谁打了谁,自然不合事宜。可如果不弄清楚文化大革命的来龙去脉,不弄清楚何以领袖一个人说了话,全党噤若寒蝉的原因,总怕更加不合事宜。保不齐就会出现以文革的手法批判文革的现象,也保不齐文革再次发生的可能。
  也试举一例,当然还是媒体报导,说的是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的毕业生身着上个世纪的军装样式服装,手拿“红宝书”在校园里拍摄毕业照的照片,引起争议。不少人,其中不乏所谓名人,在网上炮轰这群学生“不尊重历史”,认为这姿态有着鲜明的“文革”时代烙印。弄得好像这些个年青人向往文革似的。
  看了这条所谓的新闻,心里有点儿不是滋味。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也就二十二、三岁,文革结束的时候他们还没出生呢,甚至他们的父母可能还没结婚,他们知道文革是个什么东东?他们的父母也不会向他们讲什么文革(现在,除了学术领域,人们对文革这个话题还是忌讳如深的)。
  年青人,出个馊主意,弄个怪点子,都很正常。谁没年青过呢?年青时谁又没做过荒唐事呢?毕业了,穿着军装(又不是鬼子的军装)照个像留个念,闹着玩罢了,何必和文革挂勾?
  实际上,批评这些年青人“不尊重历史”的人才是有着鲜明“文革”烙印的人。
  需知,动辄上纲上线、夸大其词、歪曲事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莫需有”,这些都是文革时整人的典型手段。以文革的手法发表评论,恰恰说明没有对文革进行过深入的反省。温总理警告说有人想搞文革那一套,并非耸人听闻。
  还是理解、包容一些吧,这才是人性的正道。
  文革结束已经近四十年了,我们真正反思过吗?

鹰从天降 发表于 2012-6-16 12:36:20

去河里看了一下,老兄的帖子被几个文革爱好者一通拍砖,送花安慰一下。{:237:}

大西洋 发表于 2012-6-16 13:55:01

鹰从天降 发表于 2012-6-16 12: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去河里看了一下,老兄的帖子被几个文革爱好者一通拍砖,送花安慰一下。

...

谢,这很正常啊。正所谓“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观点的权力”。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6-16 14:16:31

大西洋 发表于 2012-6-16 13: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这很正常啊。正所谓“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观点的权力”。 ...

那些骂人的家伙是想堵住别人的嘴。倒是真的很文革左派:只许左派造反,不许右派翻案。

大西洋 发表于 2012-6-16 14:20:16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6-16 14: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些骂人的家伙是想堵住别人的嘴。倒是真的很文革左派:只许左派造反,不许右派翻案。 ...

任何时候,“嘴”都是堵不住的,何况现在已经是信息社会了。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6-16 14:22:15

大西洋 发表于 2012-6-16 14: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任何时候,“嘴”都是堵不住的,何况现在已经是信息社会了。

所以他们是痴心妄想了。

褐色的火车 发表于 2012-6-16 22:25:12

这个在德国呆着的时候也有体会。 他们的历史课里有专门的内容涵盖二战。 而且是反省。 这个是我们所谓的近邻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 鄙视那些去日本观光消费的人。

胖得妙不可 发表于 2012-6-17 15:26:21

嘿嘿,俺也是文革爱好者。
文革这么大的事情,用一句咬牙切齿的“彻底否定”来盖棺定论,其实跟当年那些“就是好”的歇斯底里一样,基本属于等量齐观的脑残
用围棋做个类比,超一流棋手实战中也打过18K级别的勺子,是那时他们的脑子里只剩下18K不到的棋力了吗?非也,他们仍然沉浸在超一流的计算里,只是在思考复杂问题的同时反而在一些最简单的环节上短路了。
同样的道理,发动文革的毛泽东是什么人?他不仅熟读中国的历史,而且自身的实践道路是在那个血雨腥风、内外交困的年代里,从中国的最底层到最高层。可以说对中国历史和国情的了解,不仅在他的时代里没有人能超过他,而且前后几百年内都未必有人能企及他的高度。
要客观评价文革,起码总要拿毛的理论和实践与现实的发展来对照一下吧。就比如说他关于走资派的论述,试问今天的现实是对毛的文革理论证实了呢还是证伪了呢?{:232:}

青原漫步 发表于 2012-6-17 15:44:08

现在台面上的,在文革中也不干净

遛猫的老鼠 发表于 2012-6-18 06:23:52

看了这条所谓的新闻,心里有点儿不是滋味。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也就二十二、三岁,文革结束的时候他们还没出生呢,甚至他们的父母可能还没结婚,他们知道文革是个什么东东?他们的父母也不会向他们讲什么文革(现在,除了学术领域,人们对文革这个话题还是忌讳如深的)。
这段话其实可以同样应用于脚盆那边。只要把您的这段话换成脚盆年轻人和抗日战争就行了。

可是德国人为什么又反省呢?您老看来其实也是处在矛盾中。

河蚌 发表于 2012-6-18 10:14:33

本帖最后由 河蚌 于 2012-6-18 10:19 编辑

      社会是复杂的,发生的事件也是复杂的,佛家云:“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如果穷究一个历史事件的对错,或者说是它的来陇去脉,那么最大的可能是在社会中产生永远无法弥补的裂痕。
      所以我认为中国历史问题研究中的“宜粗不宜精”,是个最好的办法。举一个例子,如果文革可以穷究,那么再往前的国共可不可以穷究,如果这两个可以穷究,那么再往前的历史可不可以穷究,比如满清入关,那么,就象汉粉一样,将满清骂成建奴,将满人的祖先骂成野猪皮,将他们对汉民族的屠杀一个个穷究出来,然后最终将现在的满族视为那些野蛮人的后代,背负了祖先留下来的原罪。这样就好吗?
      每一次穷究,其实都是准备将一批人(或者说他们的后代)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这,恐怕是任何人都不能忍受的,所以,相互之间的攻讦就会永无尽头,社会和族群分裂就不可避免。窃以为,这就是欧洲经历千年的文明史,却始终无法统一的原因,他们太愿意去纠缠那些过去的事情了。
      时间是解决历史事件最好的办法,历史事件,只需要亲身经历者去负责,而即使他们不愿意负责,或者说相互之间纠缠不休的话,时间也迟早会将事件中的受害者和加害者一起抹去。而历史之所以为历史而不是现实,就是说,那些参与者的后代并不需要对那段与他们毫无关系的行为负责。   
      时间这里面还有个最重要的潜因素,其实说的就是忘记。 其实只有西方人认为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中国人更愿意把历史看成是过去的经验的积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与“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其实含义上的差别是很大的。我们将历史记下来,忘记掉历史事件中的是是非非,将历史事件叙述出来,更看重的是事件所造成的后果,即使时不时地评论一下当事人,也更多是站在成败而不是善恶的角度。
       中国人写历史,并不是为了让后人去讨债的,而是要让历史变成一部内容充实的教科书,给后人以借鉴。

糊里糊涂 发表于 2012-6-18 10:27:55

河蚌 发表于 2012-6-18 10: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社会是复杂的,发生的事件也是复杂的,佛家云:“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如果穷究 ...

你老是玩宜粗不宜精,结果就是一大批再也不信你的“恍然大悟”。

记得南非是搞了个真相与和解,或者如菲律宾的拉普拉普和麦哲伦相对而立,或者如美国对于南北战争双方的处理,都是不错的办法。

糊里糊涂 发表于 2012-6-18 10:37:47

褐色的火车 发表于 2012-6-16 22: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在德国呆着的时候也有体会。 他们的历史课里有专门的内容涵盖二战。 而且是反省。 这个是我们所谓的近 ...

关于德国,我看这个反省的问题不小,据说在德国为纳粹,为希特勒说话都属于违法,那这个反省更多可能只算是刺刀下的臣服。

关于日本,当然中国和他有仇,所以特别看不顺眼,其实日本并不算特别,中日韩等所谓中华文化圈的民族对历史都是一个态度。

河蚌 发表于 2012-6-18 10:55:22

糊里糊涂 发表于 2012-6-18 10: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老是玩宜粗不宜精,结果就是一大批再也不信你的“恍然大悟”。

记得南非是搞了个真相与和解,或者如菲 ...

这世界上各种思想都有,你想统一,那就是德国的那种样子,其实就是刺刀下的共识。
宜粗不宜精,就是少在国家层面做这种关于历史事件的判断,但是并不禁止民间去探究这些问题。

草蜢 发表于 2012-6-18 12:01:56

河蚌 发表于 2012-6-18 10: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社会是复杂的,发生的事件也是复杂的,佛家云:“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如果穷究 ...

跟河兄唱个反调。我觉得有必要还原历史真相。人类社会的历史本身就是复杂的,因为智商和阅历的局限,真理永远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不能因为汉粉,文革粉的存在,就刻意掩盖历史真相。脑残将会永远存在,人类社会永远会有一部分智商和心理不健全的人们,他们整么想根本不重要。但如果决策者都不知道历史真相的话,他们就谈不上吸取历史的教训了。

当然教科书中的“历史”当提别论,对小孩撒谎是必须的。没有那个国家的教科书中的“历史”是真实的。

草蜢 发表于 2012-6-18 12:06:32

糊里糊涂 发表于 2012-6-18 10: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老是玩宜粗不宜精,结果就是一大批再也不信你的“恍然大悟”。

记得南非是搞了个真相与和解,或者如菲 ...

南非那个有现实的必要。在2012年念念不忘满清入关的深仇大恨纯粹是吃饱了闲的蛋疼。

河蚌 发表于 2012-6-18 12:16:20

本帖最后由 河蚌 于 2012-6-18 12:53 编辑

草蜢 发表于 2012-6-18 12: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跟河兄唱个反调。我觉得有必要还原历史真相。人类社会的历史本身就是复杂的,因为智商和阅历的局限,真理 ...

我觉得,俺俩没有什么不同点。
历史“宜精不宜粗”,这个是指在国家层面上,不对历史事件中的是是非非作过多的评判,而是根据它的后果下一个结论。比如文革,国家下的定论就是“全面否定”,不是因为它的起因如何,过程如何,而是因为它的最终结果就是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拨乱反正的原因,是因为众多以前一起跟着折腾的人,认为国家不能再折腾了。
但国家并没有限定,民间不能研究文革,很多人(包括四大金刚)都出了回忆录,我们可以看到各方面的资料,只要你关心。当时间过去三十几年后,当事人都没了,我们也不需要再为这个东西来一个交代吧。至于说什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都是给智者说的,把历史看一遍,就知道,历史之愚蠢,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力,所以也不要为后人操心,害怕他们重犯过错,一件错事能够让人记着一百年已经不错了。
我觉得对历史事件,不要纠缠于什么真理,真理这个只存在于科学领域,而人类政治生活中,很难说清楚。因为政治活动,很多就是博弈。比如希特勒,如果他把苏联给灭了,德国的政权能够延续上50年,那他就是德意志民族的英雄,也是全世界很多人的偶像。

一无所之 发表于 2012-6-18 13:25:19

本帖最后由 一无所之 于 2012-6-18 13:26 编辑

http://attachments.aswetalk.org/album/201206/18/13231022jato82j6acahtr.jpg
在这幅作品前,我看上去第一眼就感觉很很震撼

草蜢 发表于 2012-6-19 00:37:11

本帖最后由 草蜢 于 2012-6-19 00:47 编辑

河蚌 发表于 2012-6-18 12: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俺俩没有什么不同点。
历史“宜精不宜粗”,这个是指在国家层面上,不对历史事件中的是是非非作 ...

我不认为国家对历史“定论”有垄断。政府所做都是根据政治需要,比如美国政府这些年对奴隶制,对日裔,对被做梅毒“试验”的黑人和危地马拉的孤儿道歉一样,都是根据当前政治需要。

举个例子,鲜卑蒙古满洲对中原的征服就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对农耕社会的征服,民族融合是征服的N年以后发生的,一定要对征服定性,找理由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之类让人感到不伦不类。没有必要将历史的阴暗面全部扫到床底下。但整样着重宣传是政府按当前的政治需要来定的。

抗战时期,就该把岳飞,文天祥,袁崇焕统统祭奠出来作为抵抗外族的英雄。这时候,谁讲民族融合就是混蛋。 同样革命党人为了推翻帝制就要讲扬州十日,嘉兴三屠,但取得政权了就讲五族共和了。汉粉的脑残就是在辛亥鼎革的百年之后还跳着嚷着好像满洲皇帝还坐在紫禁城中掌握天下似的。

总而言之,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有必要人人皆知,但同样政府和民间该继续和日本打交道,做生意。没有永久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

糊里糊涂 发表于 2012-6-19 01:32:27

河蚌 发表于 2012-6-18 10: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世界上各种思想都有,你想统一,那就是德国的那种样子,其实就是刺刀下的共识。
宜粗不宜精,就是少在 ...

宜粗不宜精,就是少在国家层面做这种关于历史事件的判断,但是并不禁止民间去探究这些问题。
象德国,就是在国家层面否定了纳粹,在民间层面,我想肯定有多种想法。在国家层面作出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评判是政权必须做的,要表现自己的正统性。

其实,国家层面处理历史事件无所谓宜粗不宜精,控制国家的人都是只看利益,只衡量力量对比的,粗和精都可以。比如,苏联倒台了,有关苏军在德国暴行的研究就精了。中国处理抗战,民国的历史也是时粗时精。全看当时的形势。

当下的中国,对于文革之类事情是否该粗还是精,那就看个人自己对形势的判断了。

我提出南非的真相与和解,就是提供一个办法,即精又粗,精真相,粗清算。对于国家处理历史该精还是该粗,我个人没所谓。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