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大家探讨国际科技合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 ^- ] r5 z! A* K
% F% e6 r7 ~9 X& b2 E& S国际科技合作本身是一项科技活动,是各国在科学技术的发现、产生、应用、扩散等各个环节,对相关的知识、设备、人员、资金等各要素进行跨国的重新分配和整合的过程。国际科技合作虽然主要围绕科技进行和展开,但是往往又不局限于科技领域,核心是围绕某一共同的问题或需求开展的合作。可以说,国际科技合作服务于现实需求,服务于创新链各个环节的需求。4 Z( C: J; Y" @& Z7 V- z
创新价值链可分为要素整合、研发创造、商品化、社会效用化四个环节组成。
" }" w9 P2 I \* \/ R要素整合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调动以及整合人员、资金、设备、信息和知识储备等各创新要素,形成成套的科研力量乃至体系。- V* u" t/ p1 d1 j
研发创造环节:在要素整合环节基础上,科研力量自发研究或者承接科研项目,发现新知识,形成新技术或其他科研成果的过程环节。% l7 O3 ~( f- T; k( c; G5 Z
商品化环节:将上一个环节的科研成果进一步与人员、资金、设备、信息、工艺、管理等要素结合,经过创意过程打造成具有价值的商品在市场上营销推广,并形成新兴产业或者应用于生产过程之中,从而产生经济效益的环节。! X0 U9 f4 E. b* {# l; g! O
社会效用化环节:将科研成果或形成的商品应用于社会生活等领域的环节。社会效用化环节通常在商品化环节之后,但也有部分科研成果可以不通过商业化环节而直接应用于社会生活各领域,并产生相应的社会效应。
. O% Q& Z2 y) f! V$ X与创新链的各个环节相对应,可以将国际科技合作分为四种:研发导向的国际科技合作、市场导向的国际科技合作、社会应用导向的国际科技合作、要素导向的国际科技合作,每一种国际科技合作均侧重于科技活动创新链的具体需求。
. ` A* v0 C' I& C# c8 ?* F市场导向国际科技合作- ^5 y4 h Z$ e3 w
市场导向的国际科技合作主要是通过科研成果转化与合作来获得市场份额以及地位,提高生产率,实现利润,包括其他通过市场手段来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合作行为。合作的目的一般是培育市场、增大市场份额、分散风险、减少国际竞争、降低成本,获得其他正外部性等。主要形式包括:以市场换技术、以竞争换技术、技术入股合资办厂、跨国兼并、专利池、技术联盟、标准制胜、联合研发等。
$ ]5 j7 M5 _* ~2 `6 E2 x# [( V此类国际合作中,发展中国家、区域应摆好自己的位置,变被动为主动,开展互补型国际科技合作;选择优势领域,有针对性地与发达国家开展互惠性国际科技合作。) J- T4 m! U9 t4 [/ A
一方面,与发达国家开展“互补型国际合作”的过程中,明确自身需求,更主动、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变原有的被动粗放型的“市场换技术”为主动参与的“竞争换技术”,提升自我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换取国外技术时要明确双方的需求与目的;利用市场竞争形成压力,促使合作方转让核心技术;避免重复投资和条块分割,提升议价能力;更加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创新体系。( @" G5 \8 d* ~2 _0 R* c- p
另一方面,在与相对落后区域开展“互补型国际合作”的过程中,积极推进一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采取“技术入股合资办厂”或“兼并”等方式,拓展国外市场。目前,国内已有不少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市场开拓实力,同时大量的外汇存储备需要找到适当的投资渠道,需要主动出击,通过合资、直接兼并等方式寻求国际化和技术升级的机会。目前我国企业在这方面还很稚嫩,主要合作领域大多集中于资源领域,而在技术相关领域内,像联想对IBM个人电脑部门的并购这样的主动出击的成功经验不多。因此,支持我国企业积极大胆同时又稳妥的从海外获得技术升级的机会将成为下一阶段国际合作工作的内容。
- F1 \6 f0 j7 N7 s( S% {互惠型国际合作是国际科技竞争、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必然结果。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使得跨国性、集团性的科技合作成为推动企业创新的重要机制性力量。目前,互惠型国际科技合作更多的表现为先进科技国家间的企业部门通过科技合作联合控制某一项或一类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对相对落后国家形成了实质性的技术垄断,通过知识产权体系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挤压后进国家的相应生产部门的发展。0 L# F# i% ~( q5 t8 _% ?5 ^4 R4 d' V
国内区域在尽可能保护自身市场及产业生存的同时,应该采取积极态度融入国际现有的科技合作体系,并通过技术联盟、合作研发、参与专利池等方式,发起并主导新的互惠型国际科技合作,充分整合创新资源,合纵连横,以小博大。这就需要:积极参与现有国际互惠型科技合作,从周边向核心逐步渗透;利用已经建立的技术优势及生产优势,合纵连横,逐步建立有主导权的互惠型国际科技合作机制,更大限度的利用国际资源;
. y" P, ~2 ~- ~ \$ u# C% W9 x积极研究发展专利图、技术路线图等辅助手段,回避或减少现有国际技术壁垒对我国产业的限制,开辟寻找成本更低的,操作性更强的升级发展路径。
, B e3 B h0 ?8 D0 m* `社会应用导向国际科技合作5 i8 j) M) `, T5 N# V2 J# d% v# q, O
社会应用导向的国际科技合作主要是通过吸收、借鉴以及利用现有国际先进的经验、技术和管理模式,解决现有发展过程当中长期困扰的社会主要问题。主要形式包括政府主导的设备引进、经验吸收和模式借鉴,以及政府引导的合作渠道拓宽、技术、经验的引进、政策倾斜、政府采购以及规划引导等。
' J% t- G$ a! T; c# ?社会应用导向的国际科技合作中政府作用的有效体现是关键。其一,根据区域特点,针对不同合作领域的特点选择合作形式,对于公益性强、普遍性强的合作领域采取政府主导的国际科技合作;对于侧重推广应用的领域采取政府引导、中介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的国际科技合作;其二,转变职能,充分认识科技合作主管部门相对于实施部门、非政府力量的服务、支撑定位,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合作领域所涉及的各级政府部门形成合力。其三,转变工作方式和重心, 利用现有政治影响力和外交渠道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加深合作层次,实现外交为满足需求服务。. [! ` V7 @2 m5 G. ^* i
要素导向国际科技合作
7 n7 ]3 P3 Z; n( W2 _要素导向的国际科技合作主要是整合国际科技人员、资本、设备、信息等各方面资源,提升相应科研创新能力的跨国合作。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侧重全方位的要素合作,因为无论是人才、技术、知识储备还是管理水平、资金,都是发展中国家的短板。而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利用优渥的条件和适宜的体制,吸引发展中国家的优秀科研人员。主要形式包括:长效型的人才长期性流动、周期性科技合作交流、管理经验和模式借鉴、长期滚动的资金支持,以及短期的人员流动与培训、信息交流、风险投资及其他短期资金等。
8 z5 l; n, H: {( L- a% P) k对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来说,对不同要素的需求程度是不同的。以我国为例,改革开放初期,一方面,经济发展与世界差距极大,窘于外汇不足,设备及人才的引进基本上是奢望;另一方面,封闭多年的科研体系急需了解国外的科技动态。在这种情况下,要素导向的科技合作成为我国科技合作的主要内容,其中以信息交流和人才的短期培训为主要方式。虽然这一时期我国派往国外的大量留学生及访问学者形成了暂时的人才外流现象,但从长远来看这些人形成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回流反馈,也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满足创新链其他环节的需求提供了基础。( O, j q: Y7 H& {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国际一体化加速,要素导向国际合作的侧重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方面,改革开放多年来的成果使得我国有能力也有需求引进先进的科研设备,具备一定程度的跨国人才吸引力;另一方面,与世界逐步接轨、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交流及短期的人员互动逐渐推出当前国际合作的重点,应深入挖掘当前创新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需求。这就要求消化吸取国外先进科技管理经验,建立现代科技管理体系;推动对国际创新资本要素的引进吸收工作,借鉴其先进思想和经验;建立人才引进的长效机制和渠道,注重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提高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同时,注重本地人才的国际化培养。8 g1 B- \* P5 U
研发导向国际科技合作# y b. O0 d8 j0 j
研发导向的国际科技合作主要是对跨国组织对重大科技课题进行合作攻关,从而获得理论突破,丰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 E- Z; u' h, j随着科技发展日益复杂性,许多重大科学研究课题已经无法通过一个或几个科学家完成,其对基础设施和设备的需求甚至超过了一个国家所能负担的程度,需要跨国投入和组织更多的研发人员进行攻关。这样的课题,由于其基础性,一旦取得突破性进展则对于丰富人类的科学认识,推动科技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而由于其更侧重理论研究,人类往往无法从中获得直接的经济、社会效益,因此难以获得来自成熟的市场化力量的推动和支持。由于科研成果的共享性和非专利性,这些课题如果由单一国家倾全力开展,不仅是失败的风险相对比较大,而且即使成功,其他国家不投入力量却可以坐享研究成果,影响投入国科研积极性。针对这样的情况,通过国际组织协调,进行研发导向的国际合作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主要通过项目型合作以及计划合作、区域合作、机构合作等非项目合作实现。
6 R" I2 i# Y- A5 @# s; n9 [研发导向的国际合作有力的缩小国家间的创新能力差距。许多非项目型的国际合作具有一定的长期效应,可以形成较好的滚动,不断的产生、带动、帮助新的科研项目和成果。无论是国家、地区间的合作还是机构部门间的合作,均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创新力量,提供了创新平台,对于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相对落后的国家提供了难得的融入世界创新体系的机会,通过这些长期合作所获得的收益往往远超研发结果本身。因此,引导鼓励科研机构开展研发导向的国际合作,应该注意合作的层次性:积极的参与各种国际性大科学项目,从政策和资金两方面提供便利;积极寻求参与各种地区性的科技合作机会,更大程度的利用当前外交成果和优势为提高创新能力拓展国际渠道;大力倡导学术研究机构自主寻找合作对象和合作单位,展开长期、深入的合作;重视项目合作的同时,更重视项目体系和平台建设,重视项目的长期滚动。
& J8 N8 X4 o. X. j, i2 R0 J4 I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国际竞争新格局逐步显现,技术、知识、信息、资本、人才、自然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和配置,为国际科技合作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围绕创新链不同环节的需求,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加强本地区的研究开发工作,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获得更强的竞争力,成为新时期创新活动的鲜明特点——成本低、风险低、效益高的区域成为创新资源的集聚地,反之则成为创新资源的供给地,创新活动的全球合作趋势显现。
5 C. ~! m: P6 d; M) ~' I9 [3 O为此,针对不同的发展环节,特定地区的国际科技合作需要立足本地区的需求、发展现状和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合作的方式与内容。比如,对于创新资源丰富的北京而言,在研发阶段,应着重针对关键技术和瓶颈技术开展国际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针对前瞻性、关键性技术储备与国外开展单边或多边的联合研发项目;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阶段,充分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转移工作理念和方法,提升北京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