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9日,西方盟军轰炸利比亚的作战行动一开始,美军的作战行动代号“奥德赛黎明”就成为人们好奇的话题。美军一再解释,“奥德赛黎明”没有任何含义,这只是五角大楼专用于随机产生作战行动代号的计算机自动产生的,没有特殊含义。按照美军条令,作战行动代号由两个词组成,每一个美军总部都分配有固定的字母组,作为行动代号第一个词的前两个字母,非洲司令部的三组字母是JF-JZ、NS-NZ和OA-OF。非洲司令部首先选定Odyssey作为第一个词,第二个词的选择余地很大,选择Dawn是为了容易上口,行动代号就成为Odyssey Dawn,也就是奥德赛黎明。但美军作战行动的命名真的那么随机吗?当然不,美国陆军历史学家谢明斯基中校曾有专著研究这个问题。- H* G. U Z: F5 P4 i8 C0 K5 Q: ]2 d9 L
K1 a8 K; Q8 K' \3 o+ X% |: y# l6 q! G在老布什时代,巴拿马的诺列加惹美国生气了,美国决定教训教训他。在作战行动准备阶段,参谋长联席会议负责作战的托马斯•凯利中将接到负责行动的特种部队司令部司令詹姆士•林西上将的电话。在这紧张的当口,林西问起的不是作战计划的行动细节问题,而是行动代号:“你该不会希望你孙子提到你的时候,骄傲地说你曾指挥蓝色调羹行动吧?”凯利想想也是,赶紧找来副手乔•洛佩兹准将,两人最后敲定用“正义行动”作为行动代号。从此开始了近二十年美军作战行动使用响亮名字的时尚,比如海湾战争期间的的“沙漠之盾”、“沙漠风暴”行动、入侵伊拉克的“伊拉克自由”行动、入侵阿富汗的“持久自由”行动等。6 v0 M) L; A$ o; i0 p
& Y Y# m9 J- C$ ~, f% }作战行动使用代号是最近100年的事。历史上,大规模作战行动基本上都是以地名命名的,中国的长平之战、汉尼拔的坎尼之战、拿破仑的奥斯特里茨之战等都是这样。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总参谋部开始使用代号命名战役,这主要是出于保密的需要,也容易制定计划、传达命令而不至于走漏作战机密。这也是战争规模日益扩大、指挥协调日益复杂的年代,主要作战行动赋以代号,比如用宗教和神话中的圣人、战神命名,参谋军官也不容易把不同的战役混淆起来,德军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也希望用这些响亮的名字激励前线官兵。当然,这些圣人、战神没能挽救德国的命运,德国在冈比涅森林里的一节火车上签署了投降书。7 @ H3 k% @9 V+ ] @* e0 `% N- C1 Z
: Y, r2 L& Q2 z. Q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已经开始使用颜色作为假想作战方案的代号,如增援冰岛的蓝色计划,夺占大西洋中亚速尔群岛和西非达喀尔的灰色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也开始采用作战代号。和德军一样,美军也是出于保密目的。但颜色只有那么几种,不能再用颜色命名作战了。1942年,美国战争部战争计划处模仿英国的做法,从词典里选出一万个常用名词和形容词,避免使用专有名词、地名、船名。各战区司令部分配有一定的代号用词,同时和英军协调,避免撞车。
9 j3 m3 ]' N6 h$ ^3 P
' @5 m& m# \+ ^. M* s7 N v% v小规模作战的代号可以用随机选取的词,大规模作战依然不那么随机。丘吉尔善演讲,文字更好,当然不可能在他的鼻子下听由中级军官随机选取决定战争命运的重大作战的代号。当看到报告中一些行动使用不伦不类的代号后,丘吉尔命令手下,把未来所有作战计划的代号报他审批,他要为英国历史留下一串响亮的名字。不过当手下把一个长得见不到头的清单呈交给他的时候,事事固执己见的丘吉尔也只好打个哈哈,悄悄放弃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不过对英军所有主要作战行动的代号,丘吉尔还是亲自选取。丘吉尔还规定了代号选取的几条原则,如可能有大量伤亡的行动不得使用夸张或者过于自信的代号,也不要用丧气、轻浮的词,不要用太普通的词,或者现任部长、将军等人的名字,但神话英雄、战争英雄、星座、有名的赛马等可以用作代号。
; A5 e- f; [9 T; j) K
# f" M# z4 Y1 X* ?( `丘吉尔的命名原则也影响了美国人。当美国轰炸机从英国起飞轰炸罗马尼亚普罗埃斯蒂油田的行动命名为“肥皂泡”的时候,丘吉尔认为这是对飞行员的轻慢,亲自要求英军总参谋部和美军沟通,最后美军行动改名为更加响亮而且确切的“浪潮”。盟军登陆诺曼底作战的代号原来是“圆锤”(Roundhammer),这是早先“铁锤”(Sledgehammer)计划和“包围”(Roundup)计划合并而成。丘吉尔再次干预,把行动改名为“霸王”(Overlord)。尽管这违反了丘吉尔自己制定的原则,但这充满霸气和决心的名字成为历史上最响亮的战役代号。
1 A( k8 q6 E/ b, l
7 `8 @) `. z4 |重新武装的德国继承了使用作战代号的传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于所有主要战斗,比如入侵波兰的“白色”战役,入侵法国的“红色”战役、进攻莫斯科的“台风”战役、争夺库尔斯克的“堡垒”战役等。比较有意思的是入侵苏联之战的命名。德军总参谋部最初将作战计划命名为“弗里茨”,这是负责计划的伯恩哈特•冯•罗斯伯格上校儿子的名字,既容易记,又符合保密要求,缺点是不够响亮。好大喜功的希特勒不能忍受他寄望功垂史册的大战用这么普通一个名字,毫不犹豫地否决了,改用“巴巴罗萨”。这是12世纪征服东方斯拉夫人的菲德烈一世的别名,传奇中他将复活,重建德意志帝国。希特勒实际上违反了战役代号的命名规则,战役代号透露了战役意图,不过斯大林似乎没有注意到巴巴罗萨的象征意义。当希特勒把入侵英国的作战计划命名为海狮的时候,英国情报机关毫不费力地看穿了希特勒的意图。
# S( c+ i2 ]; H4 L. l. q# D
4 v4 z' g, t% [8 F3 k不过二战战役代号和今天不一样,在战时,战役代号是保密的,不算被间谍刺探到的情况,除了中高级军官,连普通士兵都不一定知道,更不用说交战双方的公众。战役代号的公开都是到了战争结束后,那时已经没有保密意义了。但二战结束后,美国军方决定对作战行动代号使用双轨制,代号依然是保密的,用于机密计划和作战行动;别名则是非保密的,用于公关、行政和鼓舞士气。
# A" M) \, L; I% A: g1 ?$ Y( [
s% W# ]* ?5 K3 }# V2 l1946年,美国海军布兰迪中将负责指挥比基尼岛原子弹试验,把行动定名为“十字路口”,特指原子弹的象征意义,这将是海上力量、空中力量和人类的十字路口。新闻媒体不仅被这一响亮的名字所吸引,也被名字背后的含义所吸引,“十字路口”行动一时间家喻户晓。# E) Z! J2 {4 x" E. f5 M: V2 X
) u) N; b' W. u; K# o. K0 M+ P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回到用没有意义的抽象代号命名战役的做法,仁川登陆计划开始时命名为“蓝心”,最后实施的计划命名为“铬铁”。不过麦克阿瑟还是打破了二战传统,战斗一开始,他就把战役代号公开了。不过今天很少有人记得仁川登陆的战役代号,好出风头的麦克阿瑟没有看到给战役取响亮名字的公关效应,但李奇微看到了。李奇微抵达朝鲜的时候,美国第八军正在志愿军的猛攻下节节败退。仅在1951年2月到4月,李奇微就启用一连串威猛甚至血腥的战役代号,如霹雳、包围、杀手、开膛手、勇敢、大胆、无畏等。由于这些战役代号在行动一开始就公开,给中下级官兵败落的士气以很大的鼓舞,有助于稳定战线。但李奇微的命名也遇到了麻烦,“杀手”战役(中国方面称为第四次战役第二阶段)的名字太过血腥,在美国国内引起一片反对,官兵也不大愿意被人说成是“杀手”。" E, Q) P8 Z$ g8 G
5 U, ]1 j$ n8 k( c在越南战争初期,作战行动的命名比较直白。海军陆战队在岘港扩大立脚点的作战就直截了当地称为“冲出”,对北越的报复轰炸也是直截了当的“烈火标枪”,后来轰炸升级了就称为“滚雷”。越南战争也是第一次直升机战争,美军把第一骑兵师整体改编为空中机动部队,全员乘坐直升机作战,当然成为媒体的焦点。当第一骑兵师发动“捣碎机”行动,试图用空中骑兵把游击队驱赶到海军陆战队在战场另一端构筑的铁砧,以便捣碎时,舆论和政界再次对这样血淋淋的命名反感,尤其是约翰逊政府正在南越推行和平村计划,试图讨取平民的欢心。B-52的地毯轰炸造成的平民伤亡已经使美国政府在道义上十分被动了。“捣碎机”行动马上改名为“白翼”行动,以后的作战行动则用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或者战斗英雄,像用“巴斯通”行动(得名于二战中的巴斯通保卫战)、“内森•海尔”行动(得名于独立战争英雄,他有一句名言:“我唯一的遗憾是我只能为我的国家献身一次”)。
! B; O4 M% {8 U! f6 P; W- T7 }9 N" R |- l% X, S6 P, \1 |& i
在克山6000美军被1.5到2万北越正规军围困的时候,人人都觉得奠边府又要重演。越战美军司令威斯特摩兰为了鼓舞被围美军的士气,将昼夜不停地轰炸和炮击的解围作战命名为“尼亚加拉”行动,象征着像尼亚加拉瀑布一样倾泻的钢铁。$ g' z2 f5 c" s) y! P" l! R% S
0 I3 s, I' d: M5 ^7 M2 a2 N
越战后期,美国国防部正式颁发作战行动命名条令,至今仍在使用。条令规定:作战命名不得使用与美国价值和外交政策不符合的好战词汇,不能低级趣味,不能对特定族群、盟国和其他自由世界国家带有冒犯性,不得使用怪癖词,不得使用商标用语。条令规定一个词的名字依然用于保密的作战计划,但对外公开的别名必须使用两个词,以示区别。这是两个词的美军作战行动命名的开始。
: M) C( H3 n" K- \) ?6 ~; P# v3 H$ p8 x
越南战争之后,参联会开始实施计算机化的自动化作战行动命名管理系统,但系统并不自动生成作战行动命名,还是由各总部上报,系统只是集中管理,核对是否违规,避免命名冲突。每一个总部都有特定的字母组范围,可以在这范围内按照条令规定对作战行动自由命名。如上所述,非洲司令部的字母组是JF-JZ、NS-NZ和OA-OF。# q+ V/ ~) D: G
i9 ], J' }8 ^6 F7 T( D7 e/ Z
但一直到80年代,美军对作战行动的命名都没有太上心,1986年轰炸利比亚的“黄金谷”行动、1988年报复伊朗的“合掌螳螂”行动等,都是没有意义的词汇组合。但1983年入侵格林纳达的“紧急暴怒”行动的名字是一个例外。人们对美国以大欺小本来就有诸多不满,对这么一个出动纽约市警察局就可以征服的小岛,美国大动干戈,还用了这么一个杀气腾腾的行动名字,更使反对入侵的人指责美国的好战和不义。: F% l A7 j0 r" T
* `/ K9 B) w' t) u" }3 D- L
1989年圣诞节前后的入侵巴拿马作战命名为“正义行动”,这是美军作战行动命名的又一个转折点。这也是朝鲜战争以来,美军第一次有意识地利用媒体为美军的作战行动造势,这不是偶然的。凯利具有新闻系的本科学位,对于军方和媒体的正面互动作用具有天然的敏感。越战后,美军上下把越战的公关失败归罪于媒体,“紧急暴怒”行动受到广泛抨击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敌意。但凯利和洛佩兹把作战行动命名为“正义行动”,先声夺人地抢占了舆论高地,突出了美国惩办诺列加选举舞弊、贩毒、公然和运河区美军叫板等罪状的正当性,同时巧妙地掩盖了入侵主权国家和早年扶植诺列加的道德尴尬。这也是美国上下对越战反思的年代,公众心态从反战转向“可以对政府反战但必须支持作出牺牲的军人”,媒体对美军的心态也反映了这个变化,“正义行动”被广泛接受,批评声则被胜利的鼓噪所淹没。“正义行动”使美军高层意识到正面引导舆论的意义,不过“正义行动”也使美军高层意识到,过于自以为是的命名可能造成反弹。商界的广告也是一样,话不能说得太满,否则总有闯祸的一天。% k& Z* y9 p |1 e) x
4 P5 z( z% ^" U美军入侵巴拿马9个月后,萨达姆入侵了科威特,美军驰援沙特阿拉伯,阻止伊拉克从科威特继续南侵。由于“正义行动”的经验,中央司令部在命名作战行动上花了很大的精力。在紧张筹划作战行动的过程中,设想了很多名字,整整罗列了三页纸,从中斯瓦茨科普夫选定“半岛之盾”(Peninsula Shield)。半岛的前两个字母PE并不在中央司令部规定的字母组内,斯瓦茨科普夫不惜打破条令规定,显示了对命名的高度重视。但参联会否决了“半岛之盾”,嫌半岛对作战地域的限制太死;中央司令部的另一个提名“新月之盾”也被否决。最后批准的代号是载入史册的“沙漠之盾”,既反映了战场的地貌特征,又反映了美军任务的性质,因为盾牌不仅反映了防御性质,还指出了对方剑以出鞘的事实。“沙漠之盾”的名字一问世,立刻引起世界舆论的正面响应,是美军公关的成功范例,对海湾战争从军事上到舆论上的全面胜利起到很大的作用。
7 g# }4 J' z! I3 F' G5 w9 F( p4 A) F8 k
“沙漠之盾”的成功使斯瓦茨科普夫对进攻阶段的作战行动命名更是倍加上心,最后定名为“沙漠风暴”,既体现了不可抗拒的强大,又符合沙漠的自然气象特征。斯瓦茨科普夫在出征动员中,也充分利用了风暴的象征性含义:“你们必须成为沙漠风暴中的雷鸣和闪电!”这样,“沙漠风暴”的名字不仅是公关的利器,也是激励将士的号角。“沙漠之盾”和“沙漠风暴”成为现代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战役代号。! |; y" U! H6 [% t8 C; Y
7 f# ]$ ~; W- O
多年的公关经验使美军总结出几条命名军事行动的原则:
9 N; b( T j0 x! V# U1、 要有意义:不能浪费公关机会,尤其是公众瞩目的重大军事行动;既要突出行动的正当性,反映决策目标,也要避免一听就是宣传的套话,更不能自我标榜。“正义行动”这样的命名容易引起争议,“沙漠之盾”、“沙漠风暴”就是好的范例。* U) w4 f; b: D# T5 a1 t" P
2、 要有针对性:不仅要鼓舞士气,赢得国内公众的支持,也要考虑盟国甚至敌人的反应,疏离盟国的命名要避免,震慑敌人的命名则是可取的。“沙漠风暴”之前,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波斯湾举行登陆演习,行动代号“雷鸣即至”,对萨达姆就是很好的震慑。
; J' O2 Z: J" r7 h' S3、 要避免俗套:不少美军行动用“提供xx”命名,像“提供慰籍”、“提供自由”、“提供希望”、“提供诺言”,很直观,但提供多了,很容易混淆,丧失了公关作用。如果同时有几个“提供xx”行动,也容易张冠李戴。3 J7 D: U! s9 m
4、 要容易记住:琅琅上口、短促有力的命名容易记住,也容易形成期望的公关效果。冗长、拗口的命名应该避免,空洞、不知所云的官话更加要避免。1991年孟加拉台风后,美国海军出动救援,行动代号一开始为“卓有成效的努力”(Productive Effort),命名失败到时任参联会主席鲍威尔都记不住这个名字。不过美国海军的直升机向岸边飞来的时候,孟加拉灾民欢呼:“大海!”“天使!”行动马上被重新命名为“海上天使”。尽管这是很小的一次行动,但这是一次成功的改名,既朗朗上口、容易记,又贴切地反映了任务的使命。: h& z \9 y1 w. K' {
5 [7 v7 V. P2 }$ d. l
但美军真的记住了这些原则吗?2001年10月,美国发动了报复911的作战行动,最初行动命名为“无限正义”,但马上引起穆斯林社会的异议,这不仅充满了自我标榜,而且很容易联想起基督教十字军东征时的口号,所以马上改名为“持久自由”(Enduring Freedom)。但这个新名字依然引起争议,从字面上来说,Enduring可以解释为持久,也可以解释为耐受,就看是自由还是被自由了。入侵伊拉克的“伊拉克自由”行动命名比较中性,也和“持久自由”容易联系起来,但略嫌罗嗦,也不够响亮。有意思的是,近年来,军事行动命名的成功与否似乎和军事行动本身的成功与否密不可分,威猛的名字和成功的行动在一起,窝囊行动则和不知所云的名字作伴。; n0 V3 V+ ^- V% ?
1 ^2 c/ ~* Z% V$ f. T回到“奥德赛黎明”行动,奥德赛得名于希腊史诗《奥德赛》,史诗描述了特洛伊战争中的大英雄奥德修斯在战后颠沛流离,最后回到故国的故事。阿基利斯那著名的脚跟、海伦那引出千帆远征的美丽、奥德修斯诡异的木马计,都是来自这里的典故。奥德修斯在特洛伊苦战10年,然后在世界上漂流了10年,才回到故国伊萨卡。地中海正是奥德修斯当年流浪历险的地方。所有人都以为奥德修斯已经死了,王后帕妮洛佩和王子特里马库斯每天都要应付各种阴谋家。奥德修斯无疑在看到故国、王后和王子的时候,看到了黎明。在利比亚,美国一反常态地在开战不久后就袖手旁观。美国是奥德修斯吗?他看到的黎明是什么呢?该不是看老欧洲的好戏吧?谁说作战行动的代号只是代号,没有任何意义呢。同样用OD作为行动名字第一个词的前两个字母,用Odd Ball或者Odd Duck叫起来还响亮一点呢。
9 O5 H1 v8 G0 } }% R9 A8 \6 N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