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0-1-2 23:51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
本帖最后由 五月 于 2018-8-17 22:59 编辑
* |0 h8 ^, e7 l1 K: a! c9 z9 d8 t老财迷 发表于 2018-8-17 12:48
; C5 J E `0 u粗略计算:4 n- M& u. M" A* r& P" B
福特级核动力航母最高航速36~37节,36节=36*1.852千米/小时=66672米/小时=18.52米/秒
) w' @% _) U r5 Y7 L8 z5 k穿过黑 ...
# F1 O! D+ j" x q. y- ^' b2 j- l6 z" t( a7 D
. @6 Z4 ]1 Z/ y' u" F( P/ M* b黑障不是全向的,至少在再入飞行器的后面,也就是上部,是存在黑障窗口的。再入飞行器可以利用这个窗口与卫星通信。比如地球同步轨道的卫星,高度4万公里,那么与地面的夹角大,适合对准再入飞行器的屁股。甚至弹头后面可以放一根拖拽天线出来。
0 }1 B/ B! j" q. Z& d/ j. y% Y4 k9 t! v
如果在弹头里装通信接收器,北斗定位,弹翼做动机构。这三种简单的装置即可赋予弹头精确打击能力。即使在黑障阶段,弹头一样可以根据目标位置机动。 N' h8 {) \9 f6 s S. i
|$ f$ V, W) ?+ `
脑洞再开大一点。TG有快舟,随时可以应急发射卫星。在发射东风21的同时可以向目标上空轨道发射几枚快舟卫星,专门为弹头提供通信中继。. G/ U. _$ k; H; y" W
5 f4 Q* `6 w( g, a+ u3 V
脑洞再开大大大大一点。反舰弹头可以分成两个,另打击弹头在前面飞,后面跟一个弹头专门给飞在前面的打击弹头提供通信中继,这样效果更好。5 T0 l4 T2 Q- D
+ m, b; K8 w& J% R8 g" F8 e1 o
东风21弹头如果用自寻的的方式制导我觉得难度大到不可能。1 h8 G, D, D9 K* |* }3 c
8 J" {. R/ l* ?& w, O- M
一个弹头里要塞进一部像样的雷达,也许要相控阵雷达,给雷达供电的电池,弹头前端还要用合适的雷达罩材料,既要能透波,又要能绝热,还要耐受空气阻力,这样的材料难度不是一般大。, P3 m U5 ^( K5 B: ] ^/ y
$ Q& J2 W/ B6 s3 t6 ^" O
弹头的雷达部位重量肯定比装药轻,这就要考虑弹头的前轻后重的重心配置。! m3 r: z' J$ s
! w/ T4 U( p/ j# L至于说弹头侧面还开红外窗口,用红外寻的,用所谓的“内制冷”冷却红外探头,这就是搞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