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0-4-8 10:45 |
---|
签到天数: 227 天 [LV.7]分神
|
本帖最后由 xiejin77 于 2018-4-17 16:28 编辑
) T' J7 m7 V, y% @3 d& d! p5 w
9 Q C* R" n7 A& s( z* a先生文章正此时——关于小杂感的解释7 @. {2 ~* P; A, y5 U' l
; }- T7 W. P% |' z! y
本来是要继续把近现代武侠梳理的北赵——赵焕亭写完的。但是却突然看到了这篇文字。也就是鲁迅先生1927年写成的小杂感。这篇文字里的句子经常被现在的各类文章所引用,但有的是哗众取宠,有的是人云亦云。并没有多少人能明白这一篇小小文字里的深意。而想来语文教材里这篇文章是决计不能入选,短短几百个字,写尽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和中国人的生生世世。真的条分缕析讲课的话,恐怕就是语文老师的苦手了。不过倒是建议朋友们熟读这篇文字,因为也许我们碰到的种种稀奇古怪、光怪陆离的事情都不过是这篇文章中只言片语的影子吧。4 E" k9 y( i" m, R3 w& k
9 H: }, \- J! A/ b, t6 w" w/ ]1927年是变乱频仍的一年,我不是历史考据学者,也不是专司研究鲁迅。所以也无意于拿历史事件和小杂感一条一条的进行勾兑。但是这个时代的背景却不得不说,国共决裂,八一建军和秋收起义都在此文成文——也就是9.24日之前。而这个背景也很能说明其中的一些感慨。也许在乱世的飘摇风雨中这样的文字让人觉得莫名的痛快吧。闲话少说,下面开始逐条的个人理解吧。! N- ^% a v* Y
, N/ j k6 F5 j T 蜜蜂的刺,一用即丧失了它自己的生命;犬儒的刺,一用则苟延了他自己的生命。+ R# `# ^6 X/ ]6 M: h- M3 ^0 L% c3 f
他们就是如此不同。
) `6 W: v J6 B- s$ T) J以此句为首,先生实在是狠绝。也可以说是自嘲吧。犬儒主义者的生命便寄存在他们用旁观者的态度嘲讽一切的那根刺上。我想先生也绝不愿意自己是这样的。而蜜蜂呢,却是并无多少闲暇与时间的沉默的人们的缩影,一旦用仅有的刺逼不得已的反抗,便会丧失了自己的生命——而且,我想先生应该是以蜜蜂自况的。
3 n$ \( N2 ?- G7 y% \5 l$ {! |. @; j5 D( H7 l' J* @, I
约翰穆勒说:专制使人们变成冷嘲。而他竟不知道共和使人们变成沉默。: j! ?# Z% ?* I- ?% |& G
这一点我还是不说了吧。因为我在沉默。$ _+ q2 P6 S& v: w9 y7 ^8 B6 @
3 Q" r% \4 V! {8 L. e' C& Y R
要上战场,莫如做军医;要革命,莫如走后方;要杀人,莫如做刽子手。既英雄,又稳当。 j, l) T, Y- ^; M# D4 Z
历来如此,大抵如此,莫不如此。
- _& U; j; L* w" j倒是让我想起了一个段子:$ F: f( T6 S- O
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 M* L2 h. @4 @, S7 W( ]4 R
康有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8 }6 l1 C. B4 _& _3 L- E1 j1 X2 w& g
- ]1 D$ p* w4 Z
与名流学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作偶有不懂之处。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0 f' V3 q }8 o. C% T8 h) }: A
这句话,几乎可以作为装13和混迹学术界的指南。真正懂得的人打算去问问题的时候,便是撕破脸皮的开始,保持友谊的可能性完全取决于对方的脸皮厚度。而反其道行之的就是如向问天捉弄梅庄四友的方法,装出半懂不懂的样子用对方最得意的事情拼命吹捧,效果奇佳。
" E) J I' H6 b9 u& C4 A; d7 M( `- q/ v0 V( @. u5 q, Z0 f8 J6 g
世间大抵只知道指挥刀所以指挥武士,而不想到也可以指挥文人。8 t v7 B. x5 A2 J
何止可以指挥文人……还是继续沉默吧
, ` `2 p$ G" b8 k( w
$ ^) w& n% ?8 E& e又是演讲录,又是演讲录。但可惜都没有讲明他何以和先前大两样了;也没有讲明他演讲时,自己是否真相信自己的话。' [0 k8 A. C) x- ^0 v
这段话和钱钟书在围城里的那段调侃类似——高松年自己在欧洲一个小国里过读书,知道往往自以为讲学,听众以为他在学讲——讲不来外国话借此学学。但是细品却又不一样,和先前两样了,是否真的相信。这两个问题可以作为所有当众演讲者立此存照,而为千百年之后的读者所洞悉。譬如,李敖……
2 c6 {# V2 ?$ Y; X2 A" H7 l5 X. K1 `; }( r4 m7 ~
阔的聪明人种种譬如昨日死。
7 E& s) U; l. Z4 z+ `5 F2 I 不阔的傻子种种实在昨日死。
3 @4 k5 b- D' g' v- g1 k+ f这段话我几乎就没有看到过明白的解释。大都是拿曾文正公语录和评论宁汉合流的民国日报来凑数。这里的譬如意思非常值得推敲。譬如最常用的意思是比如,放在这里不通。个人以为这里的意思应该是假如。聪明人和傻子的故事在两年前先生也写过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聪明人、傻子和奴才。
8 A' v+ x" m5 W- t3 M% Z' C6 u8 u 1 o0 X$ x7 G' S# i1 b S- q
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 J9 l# I, w" g
大抵如是。大抵!他们之所谓复古,是回到他们所记得的若干年前,并非虞夏商周。
2 u V* `$ p# c8 g* p, Z% }: y5 L 这话说的如此直接明了,明了的都无需解释便一针见血。倒是让我想起了小崔和赵本山、宋丹丹的那个小品——昨天、今天和明天。所以不管是哪一天,人们都想回到自己最阔气的哪一天。有能力活在现实中的便复古、保守和革新;没能力的便只剩下了穿越……还好郭德纲都验证过了,穿越最好的办法就是摸电门。
8 O6 @4 v' P4 |2 f( P: H. z$ k) W, `. u- Z
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有女儿性;无妻性。
+ f+ L7 [/ \6 x* Q, Z. D" [ 妻性是逼成的,只是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4 M3 Z _: \- G( X! ?% C! d. |
先生对于感情,个人以为不谙此道。只是这一张利口干起咪蒙的活来也能做的鲜血淋漓,毫不因为自己的经历而怯懦。所以这篇杂感只有这条可以不看。
! [& \( ^! q/ I0 {$ }" f) r8 s- f z
防被欺。自称盗贼的无须防,得其反倒是好人;自称正人君子的必须防,得其反则是盗贼。9 ]4 ?9 B& ~' J( ]; W
看习惯武侠小说的人对这一条自然是极熟悉的。所以无须赘言。3 r. _( h/ G% c* C( ?% l1 K
4 p7 ?; Q. y3 A) S' w4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 x' f! `" ~# r& V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6 q2 H+ H; G8 `8 f1 `; T 这段话在网上被无数次的引用。人间世纷乱的感觉和最后一句结语的冷峻相得益彰。这个几乎就是加缪的《局外人》的梗概;也似乎是我曾经在大学里深度沉迷的萨特之存在主义的精要。但是每次重读这段话,感受到的却是那冷漠中透出来的漫天悲悯。这个也许就是先生的大慈悲吧。
5 q: _5 H) {% J9 D2 C$ x% a4 A/ j1 u9 w& `1 s6 |7 S8 J; _
每一个破衣服人走过,叭儿狗就叫起来,其实并非都是狗主人的意旨或使嗾。
+ A! H# g; a9 K. t, h% }( k 叭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恐怕有一天总要不准穿破布衫,否则便是共产党。
/ q, ^" K3 a, s/ w- d 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搪”是也。而叭儿狗的模式识别却略简单了些,需要改进一下识别的算法了,多增加些分量,适当的引入机器学习对于样本进行模式分类;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以上是职业病。但是人工智能的重点还是在人工,智能还是狗能往往并不重要。
( {- f7 {4 x* }) z7 v, c& m1 Z; H& u! _
革命,反革命,不革命。
7 M L @2 y, I7 E) U9 S' x9 f& q0 {# ^ 革命的被杀于反革命的。反革命的被杀于革命的。不革命的或当作革命的而被杀于反革命的,或当作反革命的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并不当作什么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反革命的。* D& ?4 F5 Q% D2 B
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革革……。 I) H3 D$ Z9 z. _
常年被作为不得志典型出现在各类牢骚诗词里的贾谊在《鵩鸟赋》里说“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所以革新与革命是常态。而革新的目的呢,则在之前的是否要复古的话题里解释的很清楚了吧。
( p% Q2 ?, b" S# i: _- t/ l+ k" y! o5 |
人感到寂寞时,会创作;一感到干净时,即无创作,他已经一无所爱。0 ]9 f! a9 S. C* _) G3 s
创作总根于爱。杨朱无书。创作虽说抒写自己的心,但总愿意有人看。创作是有社会性的。但有时只要有一个人看便满足:好友,爱人。
+ u" G* l9 q i, C8 B+ U1 q5 {. G 第一句,老杜早说过,“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5 I5 L" g4 R7 Q1 F
第二句,总觉得是反话。也总觉得先生是在变相的抒情。挞伐杨朱最厉害的其实是儒家,我也不认为先生是儒教的坚定守护者。所以这段话的真实意思其实是最后,创作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好友或者爱人的心。结合史实,1927年10月,先生与许广平正式开始新生活。可以看出,哪怕如先生一样刚猛无俦,自己心里最柔软的部分还是要留给自己的爱人。反正这句话里,我看到的是对于爱的满足。3 ^0 _. _% T; E5 k1 _
* A' G% `4 p/ C' D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
3 A1 f1 l k8 {2 v0 c' ?: l这句话的知名度也很高,常常被人引用。但是真正能够说明白意思的却很少。记得好像是阿城在自己的《闲话闲说》里说的。1 a5 m7 a8 q8 [" f0 H1 u
可是“不憎道士”的一段,我却很久不能懂。终于是在二十岁里的一天在乡下豁朗朗想通,现在还记得那天的痛快劲儿,而且晚上正好有人请吃酒。 T( x1 c$ I4 {1 s; Q0 M' m- M8 {7 m
什么意思?说穿了,道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也就是全心全意为世俗生活服务的。
0 X% T7 i2 j: n# x这个意思算是说得非常明白。我在看到阿城的这个解释之后也是佩服得紧。但是我确实也还有着些自己的解释和想法。中国人不憎道士,到也不全因为道教的世俗;而是因为道士有着天生的中国人所没有的不麻烦别人的精神。除了贪图钱财传教的道士,真正的道士对于信徒从来都是抱着愿者上钩的态度——爱信信,不信请走;别妨碍了我得道飞升。这样的宗教到哪里也不会惹人厌憎。反过来看,这个似乎也是中国人对于宗教的态度吧。% B1 L4 ^: E% q
2 E. _/ j& e, Y, A6 y* F3 v& V! S/ b
要自杀的人,也会怕大海的汪洋,怕夏天死尸的易烂。但遇到澄静的清池,凉爽的秋夜,他往往也自杀了。
" L( A, S3 Y6 A$ t( w2 n 这段话加在小杂感的句子里相当的不显眼。也很容易就被一掠而过。但是真的拈将出来却也别有一番味道。虽然这段话让我第一时刻想到的却是关于钱谦益要投水殉国时水太凉的感慨。但是我想先生绝不至如此不厚道。所以这段话的说法,个人以为,更像是感叹日本作家有岛武郎的吧。有岛武郎的名声不响;但是白桦派尤其是有岛武郎的作品却似乎也对鲁迅先生有着不小的影响。关于自杀和死尸的腐烂似乎也指的就是有岛武郎和有夫之妇私奔后殉情自杀,被发现时已经腐烂的事情。而关于自杀还要选择清池和秋夜的说法,也更像是存在主义的选择吧。但是这一点却也是中国读书人的梦魇;哪怕是自杀仍要担心汪洋和惧怕腐烂。
2 ^; G% n* ]4 I0 S& p F" E4 Y0 `3 j
+ {' E- \4 C& _) S凡为当局所“诛”者皆有“罪”。刘邦除秦苛暴,“与父老约,法三章耳。而后来仍有族诛,仍禁挟书,还是秦法。
" v6 h- c# Z8 C. i( A8 F4 V( s 法三章者,话一句耳。+ g5 h: m$ M' P; ^$ ] x0 E
这一段无须解释。解释反而说不清楚,因为需要绕着说,那就不绕了吧。' y: p# w$ n) j- v, w7 n
- A" T" K2 U6 t* M) B/ w( k 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1 A* q- l5 x# T( t: s2 e4 M
这一段在网络上被引的也是家喻户晓。但是解析却殊为不易。我想,鲁迅先生总不是为了给中国人反三俗的吧。那么这也就好理解了,反其道而行之,国人的联想只能在这一层如此跃进,反过来说也就是其他的想象力都被束缚了,只剩下了这一层而已吧。也正因为只剩下这一层,所以才会有如此迅速递进和快速拓展的想象力吧。6 s1 P8 M9 s. H' M
8 `8 r# ^8 B! U. c. ^! I! u6 v啰啰嗦嗦的写了这么多,说是解释小杂感但也不全是,也许只是借此机会说点东西罢了。也许只是因为先生的文章吧。拿去年纪念鲁迅先生的那首七律做结吧。
" ^5 j) J/ W7 }" |3 s( t2 w: ^
( C2 v B9 E4 t8 { n3 k丙申,鲁迅先生诞辰135周年
( l" _4 V9 j) j海晏河清全盛日,犹思刀丛觅小诗。
9 l9 w( F' v& P2 O! p; Y9 G, |襟怀天地轩辕荐,放眼人间醒者痴。/ B& k$ U+ X2 q3 B0 j9 |
笔底狂人惊过客,纸头阿贵赛公知。
' h5 L m5 f. s当年魍魉今仍在,先生文章正此时。
+ e9 {* k7 k# e" V/ _( _: R. i1 O \$ ~2 [
% d& Q& m6 d$ t/ a/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