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8-1-30 11:09:29
|
只看该作者
 
 
 
 
0 Q/ z4 ~  f/ }' c9 ^能堪一战/ z% @, [7 [- q 
 
  n  i0 D* B$ \$ _6 }* ]0 h在巴空军中,JF-17“雷电”虽然被定位为一款与F-16搭配的低档多用途战斗机,但由于巴空军规模与宿敌相距甚远,JF-17“雷电”也被要求必要时能抗衡对方制空战斗机。那么目前已确定投产的JF-17Block 3型,在三代半的阵风F3面前,有没有堪堪一战的能力呢? 
, |+ P# G+ f8 g/ e1 K: E+ W 
" ^" r& n; n( E/ j( }7 d
 
  m0 p- b6 \. f3 Z 
JF-17 的三个 MFD 
9 o, v6 l% z1 L) |4 G 
# \9 Y+ l2 k2 s6 z$ [虽说JF-17Block 3换装了电扫相控阵雷达,但其本质上仍是款“准三战”战机。从技术先进程度来说,自然无法与三半代的阵风F3相提并论。不过,现代空战是体系对抗,而非单纯的飞机性能比拼。! {1 o6 {4 _  L! Z1 {* }- H+ f$ W 
$ J6 s9 @# o9 W' L% b6 E 
 
 
7 A9 \; `+ g* ]+ P# k8 G9 N5 S- B, S 
JF17挂载方案) ?9 D, Y4 n8 }0 L 
印巴双方均装备了预警机,但在整合不同来源的设备方面,都遇到过问题。前些年曾有媒体曝出巴空军的“爱立眼”预警机只能与JF-17 Block 1进行语音通话。不过其装备的ZDK-03预警机与JF-17都系中国出品,进行双向数据链传输当无问题。JF-17航电本就是开放式架构,且在研发过程中应巴方要求,也尽可能采用西方标准,因此只要肯掏钱,解决与“爱立眼”预警机的双向数据链传输问题并非难事。 
0 n7 E4 l, [2 B- K  r+ a/ b  o1 O2 y+ @: U, c 
相形之下,大杂绘般的印度空军麻烦可就大多了。在高原山地背景下,老古董的A50EI排除干扰的搜索距离远远不如ZDK-03暂且不提,俄标和美标通讯接口的问题,即便是让据说在整合二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以色列人折磨了多年,至今也没能整利索。今后要与以“特立独行”闻名的法制设备交融,个中难度恐不容小觑。战时,“阵风”F3恐怕无法自A50EI处得到高速数据链和电子对抗的帮助。+ o& R5 [6 X: E. h 
 
6 ?7 @* c+ `6 I; d! h      在获得空情信息方面,应该说JF-17Block 3不输“陈风”F3。在自身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方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南京第14研究所相关人员在2016年珠海航展上透露,KLJ-7A虽然口径只有600毫米,但T∕R组件数量过千,综合作战能力堪与美制F35配备的AN∕APG-81雷达比肩。对F-16的迎头探测距离为170千米,同时跟踪20个目标,并引导4枚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的能力。即便排除广告因素,KLJ-7A性能超越F-16家族配置的末代平板缝隙天线脉冲多普勒雷达APG68V9,仍是板上钉钉之事。 
. l0 ^: J; L. U0 [" { 
: l) y' V( ~, z+ e3 M4 m' z
 
7 Z$ q/ d+ E/ _- F9 e' x; K8 e4 w 
JF17的DSI进气道有助于降低全身RCS 
5 A( s' b- V' O# W 
( k6 B: K4 o4 @" {$ L
 
 
, k7 s! Y+ s6 y- e8 E8 K( k达索把“阵风”宣传为全能战斗机而不是多用途战斗机6 D$ Z# Y/ n* f! L 
 
- u; P& H% C" X2 H0 o      相形之下,即便是印度引进的“阵风”F3 配备了RBE-2AA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由于“阵风”将头锥设计得过小,其雷达口径很可能只有450毫米。RBE-2AA的前身RBE2雷达是世界上T∕R组件最少的相控阵雷达(仅836个),在不增大机头锥的情况下,RBE-2AA再怎么改进,T∕R组件又能增加多少?众所周知,雷达口径口径越大,T∕R组件就越多,接收机就越灵敏,散热条件越好,发射机功率越大,后端机的空间也能更足。诚然,先进技术可以提高一些雷达的接收能力,后端机可以增加新的功能,但是这改变不了物理定律。因此在机载雷达方面,JF-17Block 3可能并不落下风。不过,“阵风”机鼻上安装了前扇区光电(FSO)套件,包含了用于单目标识别的高倍率电视传感器,以及用于多目标探测的球型红外搜索和跟踪传感器,这可能会部分弥补“阵风”F3在雷达口径方面的劣势。  @+ X0 O& F" _/ h6 M7 k 
) k9 @3 [. U$ g# C: [ 
 
3 B: A, V9 P% x' y 
安装有源相控阵天线的泰雷兹RBE2雷达4 }" @; s' m& M 
 
/ L: y3 q; R% d2 C7 x+ e6 H     发现目标后,迅速占领有利阵位,是决定超视距攻击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这方面,“阵风”F3和JF-17Block 3各有优劣,总本来说半斤八两。虽然二者的理论极速相差无几,但典型空战状态下仅有0.95的推重比,决定了前者的加速性能不如后者。不过,衍生自F404的M88发动机高温高原性能非常不理想,在南亚次大陆那种环境下,理论优势会大打折扣。因此二款战机在各自在预警机支持下进行超视距空战,占位能力应在伯仲之间。 
& m) I* i1 R4 s  O7 K4 M1 ]% F/ v3 c* S7 ~$ c$ A6 ?! ? 
 
' _) F, v0 p5 P; K5 y6 d 
3 [% `; I6 M. }2 g4 B 
第50架JF17Block 1交付仪式 
4 H/ c: E4 B# V/ p- B/ a7 Q. w- y) h$ W" q" C 
     在超视距攻击武器方面,研发多年的“流星”尚未服役,因此印军得到“阵风”F3后,至少在初期必须使用“米卡”。这款导弹因为追求“一弹两型”和在中型战机上的挂载能力,因此最大速度只有3马赫,远逊于SD-10A的4马赫。考虑到末端存速能力,“米卡”的不可逃逸区会比SD-10A缩水很多。考虑到“米卡”区区50千米的最大射程,极有可能发生“阵风”F3已进入SD-10A的不可逃逸区,而“米卡”仍不构成发射条件的事情。从印度军购的一贯作风看,只要“流星”服役,引进是迟早的事。不过虽说“流星”纸面性能颇漂亮,但该型导弹弹体外2条凸起的冲压发动机进气道飞行阻力极大,在中低空机动时极大抵消了冲压发动机推力大的优点。而越往高空,冲压发动机的效率越低。因此笔者以为,其实“流星”导弹并不适合对付高机动性目标,其威胁并不大。2 c8 ]0 s2 ?1 i- v/ o- p 
 
' y* I7 y) T! s, j/ Y
 
 
$ |0 S3 \' O* @3 S- V/ _KJL-7 雷达的天线1 N: y( O0 X5 V3 e* Y1 K+ I, Q 
6 `7 D4 L. {: F" t8 n$ U 
     不过,决定超视距空战胜负的,不仅有空中态势感知能力、战机占位能力及中距武器性能,还有电子战能力。在这方面,发动机功率决定了其对电子设备的供电能力。而电子设备的功率又决定了电子对抗能力。很显然,各方面精打细算的JF-17Block 3在各方面均极尽“奢华”的“阵风”F3面前,电子战能力居于绝对劣势。因此综合来看,二者在超视距空战方面,仍是半斤八两。' F% {0 K: M) ^/ V: |" [; T8 O 
 
0 q0 J1 z, r; J     在近距离格斗性能方面,推重比低的JF-17Block 3在鸭翼的“阵风”F3面前,处于全面下风。不过,虽说JF-17目前装备的PL-9与“魔术”2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但Block 3如传言那样引入PL-10E,凭借着技术上的代差和头盔瞄准具的性能加持,可能会弥补一些飞机近距格斗能力上的差距。 
3 F" e0 e2 s9 D7 i1 c; o2 r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