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K6 |* b7 e+ r3 E* n. o( e# s) V; a- g至于一些人们所诟病的“这么快就那个样”了云云,呵呵,请问有冇搞错?君为观梦者,不是做梦人!须知这不是在现实中,这不是真的,这是假的,这是别人梦里的情景啊!梦中的时空应该能够超越现实的桎梏吧!用西方的理论来分析,这或许就是佛洛依德所谓的“潜意思”吧;用咱华夏的理论来讲呢,呵呵,这就是所谓的“论迹不论心”哪!俺们这些道貌岸然老学究的所见所闻,不过是主人公头脑中的一丝幻象而已。$ G- E8 A, O) Z& H0 U' D
" L! U. d) \. C' \, _& M; _5 G: u
无独有偶,与大唐汤显祖“惊梦”相类似的,英伦莎士比亚也有类似描写。十四岁的朱丽叶在蒙面舞会上邂逅了青年罗密欧,两人相见恨晚,一见钟情。舞会散后,陷入情网的朱丽叶无法入睡,在露台上自言自语。而罗密欧跳墙潜入,来到情人的窗下。当朱丽叶轻唤情人名字的时候,罗密欧忍不住出声回应……当朱丽叶确认了对方果然就是罗密欧之后,用这样的一些话为自己辩解: 2 l A* ]+ H+ Y* p% p7 l
7 }) \- i! u+ o0 F/ p; N“幸亏黑夜替我罩上了一重面幕,否则为了我刚才被你听去的话,你一定可以看见我脸上羞愧的红晕。我真想遵守礼法,否认已经说过的言语,可是这些虚文俗礼,现在只好一切置之不顾了!……也许你会觉得我的举动有点轻浮;可是相信我,朋友,总有一天你会知道我的忠心远胜过那些善于矜持作态的人。我必须承认,倘不是你乘我不备的时候偷听去了我的真情的表白,我一定会更加矜持一点的;所以原谅我吧,是黑夜泄漏了我心底的秘密,不要把我的允诺看作无耻的轻狂。”0 l0 m8 u. |5 R
9 U/ ]+ u! e4 d4 `8 N真所谓英雄所见略同,莎士比亚的这种设计,同汤显祖“惊梦”的构思,何其相似!汤显祖同莎士比亚恰好是同时代的人,又都以戏剧闻名于世,于是便有人称汤显祖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I+ T* H. Z' c |& i+ A# ]% M2 H
6 |( ^! r5 O3 e0 m3 |& v咱中国人有个特点,就是好打比方,总是把某个国人同西方的某人联系起来。譬如据说,米国某大统领曾经当面盛赞合肥李二先生为“东方俾斯麦”。这个比方不胫而走,竟传进了普鲁士铁血宰相耳中。铁血宰相听后嗤之以鼻,曰:“哼——爱谁谁,老夫可不是西方的李鸿章!” ; `+ U9 c) }% E' d |: O) X$ ~ ) p$ i; i$ ~% H K/ ]/ Y把莎翁汤翁两翁掂量比较一下,我们发现,莎士比亚的长处是“博”——著作等身;而汤显祖的长处是“精”——精雕细磨。真是互有短长,各具千秋,难分王后卢前也。设使莎翁闻知了后人的月旦品评,闻知后人们把汤翁比作自己,用自己的名字称呼汤翁的话,莎翁肯定不是俾斯麦那样的以鼻嗤之,而应该是含笑回应道:“那,俺岂不是就成了西方的汤显祖啦?呵呵,只怕是不敢当,不敢当啊!惭愧则个,惭愧则个——” e& \( e: s4 V* n# u / o+ X) h4 q( Y w% |8 g,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