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7-10-11 08:17:50
|
只看该作者
@. {: }4 r5 o' J% P困惑三:“标枪”系统的战场生存概率当真高吗?8 c* i i$ s* |+ B% |0 s
+ N8 ~ V# P# Z) Q* F$ n8 ] ~
厂商宣传“标枪”反坦克导弹的优点时,总会宣称该导弹采用红外成像制导,攻击隐藏性很好。导弹发射后不用管,操作手可立即转移阵地,因此战场生存概率相当高。3 L1 [/ f2 l: u; j* d, m$ R' S0 B: T
* @" m& }1 x! G. s) Q$ Z7 b
! d" a3 b4 T3 j2 @* v& C
标枪在发射前要组装三个部件电池,观瞄,筒子& U1 \0 m- p7 K, U
% P4 r, D( `' y: p6 |" C4 P" R9 ]“标枪”导弹在日常贮运和携行过程中,是分为两个部分的:M98A1控制瞄准单元(CLU)和发射筒组件(LTA)—电池冷却单元(BCU)复合装置。在战场上使用之前,这两者才会被组装到一起。其中CLU可以重复使用,LTA和BCU则是一次性产品,用完即弃。对于便携式反坦克导弹来说,分开贮运,用前组装是合理的。对于训练有素的操作手来说,组装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G5 N) Y4 l8 y J8 ^) T
, x& N7 k h$ \- }- c4 LM98A1控制瞄准单元拥有白光观瞄通道和热成像观瞄通道,可作为观察设备单独使用。白光观瞄通道具有4倍放大能力,主要在白天能见度较好的情况下使用。夜间或能见度不佳时,则可切换使用热成像通道。热成像通道具备4倍和9倍两种放大倍率,最新升级版的据说有12倍倍率。该热成像通道是个扫描型长波制冷红外热像仪,使用240x2和240x4的碲镉汞红外焦平面阵列成像,需要在低温环境下才能正常工作。因此,M98A1控制瞄准单元(CLU)上有一个由电池供电的小型制冷机。
4 c+ L4 g; b- r9 _8 G/ w) R$ [3 S1 q, V% o1 o% |
8 g$ i" n7 W3 l/ k0 ]8 R标枪后方危险区域
9 H! T- h1 i& t C5 a1 f
" M6 ?" Y+ o0 T+ f' {/ V: f* w, z“标枪”导弹的操作手册上规定,在使用热成像观瞄通道前,必须通电30秒钟,以使热像仪的降低到工作温度。问题是,“标枪”是款便携式反坦克导弹,是美军机械化步兵班的不占编武器。班长决定取用“标枪”导弹时,一定是已经感受到坦克威胁了。鉴于步兵班的观通能力和作战纵深有限,真到了得“标枪”导弹上阵时,敌方坦克恐怕已经距离不远。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能抢先开火摧毁敌坦克,自己才有可能生存下来。在这种1秒钟就能决定生死存亡的时候,敌方真能容你不紧不慢地通电致冷30秒钟后,才开始进入战斗状态吗?因此,这种设计在遇到了真正对手的时候,是极易贻误战机的。更何况,所谓使用热像仪前需通电致冷30秒,还只是厂商给出的数据。根据美军士兵在阿富汗、伊拉克战场上的实战反馈来看,“标枪”导弹控制瞄准单元(CLU)的实际通电致冷时间,有时甚至长达2分钟。
, u1 U) K3 ? O
1 U. m; @/ S9 _7 h8 }0 J面对如此“坑爹”的设计,美国大兵真心要感谢上帝保佑:幸亏打的是不对称的治安战,幸亏对手是群战五渣的乌合之众。这要是与大国正规军正面硬抗,只怕还没等“标枪”导弹的控制瞄准单元(CLU)进入工作状态,发射阵地连同操作手通通都被对方轰成渣了。- _ K. I8 ]( T$ L
8 _1 C8 N. _7 k
实际上,不仅“标枪”导弹的控制瞄准单元(CLU)需要较长时间的通电致冷,导弹激活后和飞出发射筒之前这段时间,也需要给弹上的电子元件供电,以及给64X64碲镉汞凝视型红外焦平面阵成像导引头制冷。这个通电和制冷过程同样需要时间。当然,为争取时间,操作手也可以在给控制瞄准单元(CLU)的通电致冷的同时,也同步激活导弹并给导引头制冷。不过,导弹上的供电电池和制冷器体积和重量严重受限,只能提供4分钟制冷时间。换句话说,如果操作手进行同步通电制冷操作,那么不管他在热成像仪开启后,能不能真正捕捉、跟踪到目标,都必须在4分钟之内将导弹打出去。因为4分钟过后,弹上电池和制冷器能量耗尽,导弹无法使用,形同废品。要想让导弹“复活”,也不是不可能。但那需要将导弹运回原厂,由厂方技术人员将导弹拆开,重新更换电池和制冷器。这种工作,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在野战条件下完成的。以美军这些年在世界各地的“阔少”作派来看,将导弹运回本土维修,又嫌麻烦又嫌费钱,多半是就地一扔了事。2 W! O% D# A7 j5 Y* c- m; X
; j' z8 v/ `, ]" \" d& ?
5 \* b/ O+ G4 }0 w“标枪”反坦克导弹虽号称单兵便携式,但实际实际中需要2人以上操作。8 x8 ]; g8 u- T7 w F
1 c2 Q3 w$ h0 A5 w7 u6 ~( e Q综上所述,“标枪”导弹相对冗长的准备过程,实际上大大降低了其战场生存概率。这是由其采用致冷红外成像技术带来的先天缺陷,无法根治。这也是为什么“标枪”导弹的诸多效仿者,诸如日本01式轻反坦克导弹、中国“红箭-12”和TS-01反坦克导弹,都纷纷改用非致冷红外成像观瞄、制导技术的原因。& j# x" R9 p6 G9 N4 m! L
$ W" h( I2 E1 o, j- J“标枪”导弹研发时,非致冷红外成像技术还远未成熟。该技术成熟后,冷战早已落幕,美军拔剑四顾,颇有“寂寞高手”的良好感觉。既然需求上并不急迫,军费又颇吃紧,因此美军也就失去了让“标枪”导弹与时俱进的动力。
, p0 n. e. R% q, J0 J+ `8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