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我不是马甲 于 2017-6-15 23:19 编辑 * U6 ]' O( N+ c& n: P" B
# C! h, m& Y1 E) d. v8 K' n
接着前面的蒋经国,继续。+ M& e8 f# a7 p3 T4 i
! n l0 s6 S/ S% D6 H
黄中美是蒋经国的机要秘书,另一方面他是戴笠考察、蒋介石筛选之后特意给蒋经国配的核心班底,除了帮他处理政务之外,还担负着警卫和帮他搭建情报机构的重要任务,并不是一般的秘书。 ) R4 d% m, }. x- f
6 U! Y9 v3 t5 e5 }* ] 7 L4 m/ M x: P6 q
照片可能看不见,看见了也不清楚。大家将就一下吧。那个戴着墨镜老大模样的是黄中美。旁边那个穿军装的,好像是——建丰同志。# [: b) z0 g, g# y! Z8 u
! a8 U6 M$ y: @( [# J
说蒋经国的这个秘书之前,我想还要把蒋经国和毛岸英放在一起比较一下: 9 z4 a2 b0 [( q; z7 y |7 [
1. 蒋经国比毛岸英大一轮,蒋经国1910年出生,毛岸英1922年出生。
; z. h$ l* y- x z% ?2 g0 W2. 蒋经国在苏联12年,毛岸英在苏联10年。这俩人的父亲如果在一起办家宴,两个儿子可以用俄语流利的交流,让老子们吐血。
4 M! U% [8 e; B2 y# f4 两人的童年不可同日而语。蒋经国的童年是很幸福的,也得到了系统的教育;毛岸英要惨得多,母亲牺牲,自己带着两个弟弟流落上海街头,活下去都是问题,别说教育了。
' d! H' {2 |6 B; C7 e4. 两人在苏联的时间都是少年到成年的重要时光,也是大家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蒋经国是15-27岁,毛岸英是14-24岁。 - E/ E( y: p0 J) U4 p0 J6 |- V
5. 两人都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蒋经国虽然在苏联过的是被打压再打压的日子,但是仍然显露出来是个天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每到一个地方总是很快从生手成为带头人,并且俄国人也很服气他的领导;毛岸英虽然基本没受到小学教育,但是从苏联回国的时候,已经是精通俄语、德语的复合型人才了,而且在两级军校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还经受了苏德战场战火的考验。
9 m5 n" I: ^& V6 { |' Z6 P6. 两人的自己挣来的军事成就,这只到从苏联回国时截止。蒋经国虽然军校成绩不错,但是王明没给他这个机会;毛岸英比他高得多,是当时国共双方保定、黄埔、留美、留法、留德等等所有军官们唯一一个在战场上经历了坦克大战的,比肾不太好的嘴皮子巴顿恩师强不知道哪儿去了。
: ~, U p, r. W! R7. 两人的中文能力。少年出国的小留学生,成年以后的中文是个比较头疼问题,蒋经国有这个反应,回国之初他用了几个月熟悉中文,虽然他自幼练习书法,但是这时候已经生疏了,后来几年在秘书周梦萍的帮助下苦练书法,方有成就;毛岸英似乎没这个问题,这可能和毛岸英一直没有中断和中国人的交流有关系,但是书法方面,毛岸英无师自通写得一手毛体字,比蒋经国强。
' {! f. a6 q& P8. 回国之后的发展。毛岸英1946年回国时穿着帅气的苏军军官制服,讲着流利的俄语回来了,然后他爹让他下地干农活,手上磨出老茧来才过关,然后到社会部干翻译,直到米高扬来西柏坡他还是个翻译,而且只是个生活翻译,政治翻译是师哲,其实除了他爹以外的四大书记根本就不需要翻译,一直到牺牲,也只是个团级干部。蒋经国回国之后他爹让他读《曾文正公文集》等一些书,一年之后给他组建三青团(三青团就是为小蒋分权培养班底而特设的),并派戴笠辅佐,两年之后做赣南专员和少将保安司令,抗战晚期让他办青年军,其进步速度只可与青年大将相比,甩毛岸英几条街。 " Q( d' ^: X+ c% ^3 {
9. 同样是面对国家生死存亡的战争。蒋经国回国几个月全面抗战就爆发了,老蒋让他去读书,不要关心战争;毛泽东让自己的儿子第一个报名参加志愿军。 ! {3 S; }/ m+ O+ u" d2 y: p
扯远了,我们回到我们的主话题黄中美这里,在“国军抗日名将张振国”和“台湾低智商丑女名嘴周玉蔻”嘴里,黄中美早在1942年就已经因为杀害章亚若被枪决了,而且张振国还信誓旦旦自己拘捕且严刑拷打了黄中美,并以杀人罪名移交第六战区军法处,随后黄中美在湖北恩施供出了自己胆大妄为用毒针杀死了章亚若的罪行,不久后被枪决。
5 e+ e- F8 r" e7 H找不到合适的图片,百度百科这个顶一下吧。据百度百科,抗日战争时期,张振国深入武汉日伪军政界高层,神出鬼没,搅得侵占武汉的日军司令部日夜不宁,谈“张”色变。侵华日军称他为“神奇人物”,悬赏重金通缉。这靠谱程度所谓的口述历史的抗战老兵有的一拼。
& a& \. o& O! X# P6 o
0 p$ i) O/ m3 f
$ o2 f- k( E: r# ~% n把你的什么F16开过去救人的周玉蔻,也是想过要竞选国民党的周玉蔻。我一直在想要是她选上了,胖子的贺电怎么写。
' I, r7 v& q/ o0 q
0 \ U" v$ e9 E事实上是黄中美一直作为蒋经国的亲信在工作,解放战争末期打老虎时期还在为他出谋划策。蒋经国离开去台湾时曾经邀请黄中美同去,黄中美拒绝了,在大陆迎来了解放,并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学俄语教师过了几年,然后以“国民党特务”“苏联特务”的罪名被关了好多年,文革后平反、因癌症去世。
: q& ?9 x" T% d6 ~7 e" a) w* h3 a) a( {# w2 L: f9 D& p
1 j* G, B% B, C4 x
你以为事情讲完了吗?错,才刚刚开始呢!!/ g' R. w0 ~* D7 d, i- D
1 P4 f' x- h: X) g" R3 B( B * {) [9 @( Z7 D% y! F" l
黄中美是戴笠挑选的,在戴笠看来,黄中美简直是给太子的绝佳助手人选。# ~9 Y' Y6 M) L5 `& H' B# Q8 Q
* D' {/ n. z5 r2 W4 _ / ^/ }+ z( ~" S3 V8 ]
首先,黄中美是太子故人,两人在去苏联留学的轮船上认识,和左权、小平是同学,而且都吃过王明构陷的“江浙同乡会”挂落。. a0 z% {- Z& G5 A
% O- S& L/ H; l 其次,这人虽然曾经是共产党,但是已经脱党多年,在苏联的历史军统有一大堆人可以互相印证,前期可以找的天津站站长吴景中,北平战站长乔家才,后期可以找一大堆共产党方面的叛徒。
# g0 ~$ _4 S+ w8 O: K i$ |- T, h
% s2 w& g3 s0 ~/ l1 D3 b 第三,这人曾经在苏联干过政治保卫局的翻译,对特务系统有一定了解。8 l7 x9 S1 l9 X) w
: _7 o3 k& d! w9 e 第四,此人能文能武,而且不引人注意,既能坐办公室处理文件,也能做太子的贴身保镖。
2 V; ^, W3 {7 n2 O3 a1 x( A0 l0 N0 Z
1 e b- b, y5 N) M
好的,我们脱下了黄中美第一套外衣。& [; k& G x; O* ^( [3 n
! L. f8 m. ]7 Q( y Q/ o: K
4 Q/ X; i e/ z5 E/ _. D这个人选报到常凯申那里,常凯申也很满意。
! P* y J8 `# v# N( i( K' K( c1 u: E8 `% m" }+ F
第一,这个人是浙江老乡,可以信任。
# n* T) n' S5 _9 _( ?, c$ ?
/ V9 P5 y1 e3 d/ g 第二,这个人和蒋经国一直有联系,关系不错,不管是蒋经国风光还是落难,两人哪怕不见面,苏联期间书信往来一直有。. C+ k% a" i3 C2 ` b2 f
* ~* c) [4 b4 S6 w; r: n: Q% Z2 P
第三,这人长得不错,仪态也干净利索,谈吐流利,面试效果不错。
! ^- v t$ S- c. ~* @7 z; r0 \1 e0 I/ e! }. ~* @
第四,这个人熟悉苏联情况,蒋经国又要学习苏联办新政,是个好助手。
1 _& H/ [7 \1 J; s, _7 |
4 @* q1 U9 N$ L 第五,这人是个厚道人。(后来小蒋周围的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2 _7 }7 W4 s( y- W3 Z# V% s" B! }6 Y. ^. V2 T5 e& j9 Q* j
0 G5 r& e) j* [) u5 V/ q这样,我们黄中美有了深一步的认识,算是脱下了黄中美的第二层外衣。
' }- A# k# D2 R# O2 c$ M8 f/ q+ [, L3 m) Z; C; X
% K/ g& w) r; D2 ~$ A" z1 `
但是我们还会更进一步对他加深认识,黄中美1923年入共产党,入党介绍人是俞秀松和宣中华。俞秀松是一大成立时50多个党员之一,可惜这个书生一生遇到的人好几个对他不好,比如陈独秀、比如王明、比如盛世才,虽然他娶了盛世才的妹妹盛世同,还是被盛世才给算计了;宣中华则是在四一二期间死于杨虎之手。黄中美1925年去苏联留学,1935年回国在宁波查私盐,这是肥缺里的肥缺。但是我们更感兴趣的是黄中美在苏联的十年干了什么?
( ]- v7 O+ r7 R" |/ k
3 @& S2 d+ g5 ?& r9 M
9 Q! B3 u+ r1 c( {% } X黄中美在苏联干过政治保卫总局的翻译,这个戴笠都知道。但是他其实有一段时间是政治保卫总局中国方面的主任,如果那段时间有一天蒋经国在苏联被送进行刑室,文件上签字的人不一定有王明康生,但一定有他黄中美。$ ?/ L0 Y5 T" j7 F" E& p
+ D8 V W8 h# a, d7 q y
& j3 E R- ^' c. s& ]苏联政治保卫总局这个名头有点陌生,其实它的前身和后身名气都比它大,要是说后身的话,可能读者们更容易理解。它从前身“契卡”那里继承了一部分功能,其功能的一部分后来则并入了“克格勃”。
7 z" H" b% r* J8 g b& b. m0 `' X" x% a; P0 e
! ]. f5 s1 D- D8 {# S这就是说,黄中美对于当年在苏联的蒋经国来说,不仅仅是同乡好友,也可能是穿着风衣,右手拿着纳甘左轮,左手拿着逮捕令,半夜敲门送温暖“请问,尼古拉同志在家吗?内务人民委员会请您去谈一下工作。”
: h5 W! W6 E4 |" ]& E8 W c3 |
4 v8 E% Q8 ^0 j" ]/ x
0 t" v8 f1 d/ w3 K1 P这比纪委上门谈话可凶险多了,纪委谈话大不了进去,苏联政治保卫总局要是请人谈话,最轻了也是进去。( `! V5 H/ p; t2 M4 C) m! l) ^
0 ?+ {. [5 c& y 4 \& [% z( v& y1 i; q2 J% ]
克格勃不是黑社会,不会说杀你全家就杀你全家;克格勃执行命令不打折扣,要求杀你全家就一定会杀你全家的,这一点已经在过去几十年的历史里得到了无数的证明。对于尼古拉同志来说,不是历史,这是现实,而且就在他身边发生的现实,也是他的噩梦。+ G( c/ M6 [) Z, K; K' [; v
$ o3 B4 s' t5 c5 Z
7 V2 [2 R* _+ z* L1 N8 \. s另一个麻烦在于,黄中美不仅仅是个坐办公室的文员,他是有行动能力的,套用一句话,这是个行动高手。他1931年5月-1934年11月,在东北做了整整三年半的红色国际特工,搞情报也搞破坏,能从那里全身而退,杀个把全家不是什么困难。
# E- J+ @8 I0 v% `" t) D) O# e
( f5 c! `) g8 Q0 q* F! U+ P+ q ) {1 \! m2 u- {/ }, m' l1 U& J
好的,到这里我们脱下了黄中美的第三层外衣。 z3 u+ u5 ], t% o$ N& ^
. e6 b3 k% m# W1 s. _0 {0 ]9 o
9 F' t$ u' a5 K" V0 l
可以想象一下尼古拉同志当时的心情,那时候他脑子里恐怕是有点混乱的。这就是万里他乡遇故知——债主——的感觉吧。晚上如果有条狗,大概他就不去找章亚若了。
8 A8 E4 v) u0 E4 ]: b! X想想尼古拉同志回国前的最后一次电报:现在,党派我回国,这是一件重大任务……请转告共产国际执委会,我会恪遵党纪……我们由苏联海滨向各位致上共产同志最热忱的问候。 ) M" G+ }% S3 I, y: @" f/ [9 E" A
你不是要遵守党的纪律吗?这个执行纪律的来了。
( t5 w+ N- ^$ i/ @
. I+ r3 |7 ^) B+ K / H, R' j: e$ y6 F/ [, B$ v
好的,大家舒缓一下心情,我来脱下黄中美的第四层外衣。' a# Z4 C9 X8 _6 I1 t. H
, o1 q5 P5 z- E( T- y$ ? , U, [' L6 I: r ^ T0 ] V
黄中美是个有行动能力的苏联特工不假,但是他其实是个逃兵,并不足惧,当然尼古拉同志未必知道他是个逃兵。1934年秋天,苏联要调正在东北的他回去,黄中美觉得这很有可能是调他回去清洗掉,于是当了逃兵,跑回浙江。这个可不简单,要是能轻易跑出山海关,抗联和关内的联系问题早解决了。 w' t. e% J% s7 G: O1 Z; S: z
3 s* s6 ~& C5 Z) g% |
# h9 I# G$ j" c; D& B* k) r好的,下面我们来脱下黄中美的第五层外衣。
( p; `* e6 i& H+ S0 W8 Z t) N- p( }) F" S
& U1 L5 a- P: z+ L黄中美逃回浙江, 1938年春天再次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天因工作变动和上级失去联系,再次脱党。那年头,原意办二次入党的,都是绝对忠诚,不讲个人得失的,党龄能决定说话的分量。和他情况类似的1961年才晋升少将的徐介藩,1958年在哈军工还是大校的徐介藩当面和大将谭政拍桌子,整个哈军工也就校长陈赓军衔上和谭政能比,但是徐介藩就算二次入党的时间也比谭政早,拍了桌子谭政也没怎么着他。
' v+ r: a4 ^4 q! o7 C2 Q: \* f) j \% Q& e8 K" c" ^0 _; V
* h2 v- y8 l* O" I& o黄中美在蒋经国身边的身份就是像洋葱一样,一层又一层。所以他虽然想为共产党办事,也没有那个能力,作为共谍,单打独斗没有用,恰恰单打独斗是现在谍战剧的热点,观众们也愿意看。
0 A' U1 ^, X$ Y8 o4 G* G. L6 E
: v: {# f s2 \, `& a2 M
: i% q$ d6 ]1 y黄中美建国后是个上海的中学教师,教历史和俄语。相比他过去的日子,共产党早期党员,国民党浙江党部主任,苏联政治保卫总局中国方面负责人,战斗在第一线红色国际特工,浙江省盐务的肥缺,蒋经国的机要秘书,这个中学教师实在是太平平淡淡了。) \% d% y" ~4 j5 g: ?% ^! z
3 j% O) X0 \& @$ d5 z2 q# `; t
: g1 H0 c# ]- k1 p/ d4 Y # I, ^) u: Q8 z- `8 u) \
下面的说说章亚若了,谁让大家一百度黄中美,出来的就是章亚若呢。章亚若,看小网文跟琼瑶剧小说女主差不多,超级玛丽苏,实则一极品小三,完。! G5 P* N Y) o7 ~/ M
* G5 Y' y3 d J
好像琼瑶自己就是小三上位。
2 @3 ?. l, \" F * p7 u/ ^/ E7 f+ I
章亚若,说这时候她大儿子十岁了,你信吗?我估计小蒋也不信
) J4 P# G5 S2 ~- v1 H3 _ ~" a" J. Q( v, f9 T
: Z( t" \' U9 `+ k; }章亚若长得漂亮,英文也极好,文艺修养也有,身材也好,虽然当时她的前两个孩子唐远波、唐远辉都挺大了。这人比较开放,他前夫因为受不了她的开放自杀了,大概他那是没有原谅率吧。后来是给郭礼伯做下堂妾,这个词我直到第三遍才看懂是小三的意思,看到第四遍才理解是小三+N的意思。郭礼伯有多个姨太太,章亚若只是其中较得宠的一个。郭礼伯这个人是熊式辉的亲信,当然熊式辉在老蒋那是不是很得宠,所以连带着黄埔一期出身的郭礼伯爬升得也不太快。郭礼伯与蒋经国是兄弟相称,郭礼伯年长为兄,郭礼伯调走,因为章亚若没有名分,就托给了兄弟照顾。
& i' K* a& p5 B7 {* _0 W. L) X$ ~9 m+ M& F0 g( g; \7 ?: n/ K C
) P, q/ c: }/ X6 t2 e章亚若和蒋经国勾搭到一起时候,蒋方良刚生下蒋孝章不久,身材也到了走形的时候,而且章亚若还在教蒋方良学中文和京剧。看来学外语有风险,学习需谨慎。蒋方良到死都没有原谅章亚若,所生的双胞胎兄弟中孝严在蒋方良死了之后过了头七才改姓,孝慈就没改。另外多加一句,孝慈孝严没有见过他们同母异父的哥哥唐远波唐远辉。唐远波曾经有机会在章亚若坟前和孝慈见面,终于还是双方故意错开了时间。* b& _8 o d1 c+ T: |
% d3 O8 T( `$ i; y# x6 U
3 m( F0 w7 z' X蒋经国和章亚若在一起有没有真感情?我觉得是有的。至于有人说两兄弟是郭礼伯的儿子,那应该是错的,一看就是小蒋的儿子。章亚若该不该死呢?小蒋避风头送她去桂林,她居然想名分想得太多了。那么谁杀的章亚若呢?这么大的事情,老蒋小蒋最少也得有了默许别人才敢上,就算是护主心切。 ………………………………………………………………' |/ N- M& L" k2 V: m
: W3 C6 k, }3 H2 Q v 这个风月话题不好玩,还是聊聊共谍们吧。
$ t3 ~% S4 Z+ Z, G1 h" U" g l2 m" a" Q' W! {
}6 k, H6 s2 v4 M0 Y- ^% k F小蒋身边的共谍们,他们基本都不是共谍,主要还是来协助小蒋工作的,但是人数不算少,常凯申看到不吐血才怪。 r/ R% S0 W/ t2 f+ a6 L
* g" R7 E5 F/ i. y# Q. c
$ | z/ }$ u+ k' x0 B# l5 Q小蒋在江西的时候,身边的共党有哪些呢?只算当时被捕和事后公开的:吴越和傅命绪(青年文化服务社);雷宁(动员委员会);朱承熙、王重实(三青团宣传组);赖天球《江西青年》编辑;葛洛(专署);上官和(江西政治讲习学院),汤光溶(《总裁祝寿献机歌》作者),杨传琦(赣州邮政局);魏晋(中华正气出版社资料室主任);伍云华(江西书店经理);未找到名字(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东南分会驻赣州办事处)……
$ E) f$ o% g4 g) l( h# m$ j5 H! X: _ ^# v
; I# n+ H( s, b+ K破获这些共谍的是中统,二陈刚在三青团问题上怼上太子吃了大亏,戴笠又想利用蒋经国把三青团抓在手里,所以中统就利用这件事情大做文章,狠狠整了小蒋一把。当然,我们知道到了台湾之后,小蒋直接给二陈送了一招净身出户。办这事的中统的冯琦,中共叛徒出身。小蒋当时就差直接鼻子对鼻子怼冯琦了。
' v2 b" N7 {0 N5 I
8 X- v" i, z! }- c
; e9 x; I( `1 ^! g冯:这几个以前是中共。 蒋:你以前也是! 冯:这几个以前是苏共。 蒋:我以前也是!
8 |3 Z; i2 n/ i. v! }4 Q
0 ~4 g. N) x w4 I" V2 t: e
" L2 I) M0 I) d& H- O+ P" Y那么多共谍,不可能一一讲,挑一两个有故事的讲一讲吧。 " X7 L" u% Q9 g' j: |
以下,待续。
8 G/ Y+ M7 D" y" t) w, V9 Z. |/ M" Q
) G' N: H# x6 `* E6 p. e: h& s
9 e+ y# |; X. a$ {) v, ?
" [1 R5 q+ W4 C T3 S8 _ |